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张艳,李帅

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张艳,李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房颤,长RR间期,心宝丸

房颤伴长间期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李帅[1](2016)在《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好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6年03期)

葛迎辉[2](2016)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33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3例房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最慢心律、平均心率、最快心律。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43.33%;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律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韩秀敏,朱鲜阳,张玉威,赵芸,盛晓棠[3](2013)在《胺碘酮在房颤伴长RR间期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伴RR间期显着延长(>2.5 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瓣膜替换术后房颤、心功能Ⅱ~Ⅲ级、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RR间期>1.5 s。(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速)的患者,根据动态结果给小剂量胺碘酮治疗(600 mg/d×7,400 mg/d×7,100~200 mg/d持续维持),经15~24(16±3)个月随诊。结果(1)最长RR间期每例均未超过服药前。(2)成对室性期的收缩和短阵室速消失;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与服药前比较,每例均减少达80%以上。(3)随诊监查12例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未发现胺碘酮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夜间)伴RR间期显着延长(>2.5 s)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王燕萍,吴彩娟[4](2013)在《动态心电图对房颤伴长R-R间期的分析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睡眠相关性,38例(占65%)为A组;睡眠无关性,20例(占35%)为B组。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24 h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果 A组长间歇的出现与睡眠相关高于B组(P<0.05),A组平均心率高于B组(P<0.05),B组逸搏出现的频度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长间歇时仅有1例头昏和黑蒙,B组患者长间歇时有12例出现头晕、黑蒙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 h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率以及不同的病因,对于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3年34期)

鲍敏红[5](2013)在《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2.5s)的DCG监测资料,分析DCG检测结果。结果 44例老年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DCG检出长R-R间期总阵数为1262次,最长到4.9s。仅白天检出长R-R间期(5阵次)5例,白天及夜间皆检出长R-R间期(白天317阵次/夜间666阵次)12例,均与睡眠无关;仅夜间检出长R-R间期(274阵次)27例,出现长R-R间期时,与睡眠有关,心室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结论老年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可考虑老年房颤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3年25期)

王燕萍[6](2013)在《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的为A组38例(65%);与睡眠无关的为B组20例(35%)。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果 A组长间歇的出现与睡眠相关性高于B组(p<0.05),A组平均心率高于B组(p<0.05),B组逸搏出现的频度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长间歇时仅有1例头昏和黑朦,B组患者长间歇时有12例出现头晕、黑朦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率以及不同的病因,为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丁华民,戴红艳,王晏平,张俊义[7](2013)在《房颤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 s)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探讨DCG对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DCG记录到的186例房颤伴长R-R间期者分为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睡眠无关组患者睡眠及非睡眠时平均心室率均小于睡眠相关组;睡眠无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睡眠相关组;睡眠相关组患者长间歇时不伴黑蒙或晕厥,而睡眠无关组患者长间歇时有22例出现黑蒙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状态时。结论分析房颤患者DCG长R-R间期发生的频度、时间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3年03期)

刘海燕[8](2013)在《阵发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6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伴动态心电图表现为R-R间距延长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阵发性房颤伴长R-R间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转归,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0例患者总共发生R-R间距延长72125次,其中夜眠期间发生率(69.6%)显着高于日间发生率(30.4%)(P<0.01);平均心室率较快者(>70次/分)发生率(67.9%)显着高于心室率较慢(≤70次/分)者(32.1%)(P<0.01);本组R-R间距最长及发生率最高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访中死亡9例,余预后良好。结论: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夜眠期间及平均心室率较快者伴R-R间距延长发生率较高,转复窦律后应密切随访,并谨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R-R间距延长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3年01期)

李佐民[9](2012)在《永久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对57例心房纤颤行永久单腔起搏器植入后行门诊随访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并分析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数为60d,97d的随访观察,患者植入起搏器前后[(54.38±14.28)ng/Lvs(68.17±25.27)ng/L,P<0.05],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有显着性差异[(68.17±25.27)ng/Lvs(49.53±32.42)ng/L,P<0.05]。结论:永久性心房纤颤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调低起搏下限频率有助于降低起搏相关的心功能损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2年05期)

张永忠[10](2012)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心宝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总治疗有效率和心率变化情况等方面对比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于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具有较为显着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26期)

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3例房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最慢心律、平均心率、最快心律。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43.33%;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律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李帅.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6

[2].葛迎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33例临床观察[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6

[3].韩秀敏,朱鲜阳,张玉威,赵芸,盛晓棠.胺碘酮在房颤伴长RR间期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J].临床军医杂志.2013

[4].王燕萍,吴彩娟.动态心电图对房颤伴长R-R间期的分析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

[5].鲍敏红.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

[6].王燕萍.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

[7].丁华民,戴红艳,王晏平,张俊义.房颤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3

[8].刘海燕.阵发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60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3

[9].李佐民.永久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调低起搏下限频率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2

[10].张永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标签:;  ;  ;  ;  

房颤伴长间期论文-张艳,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