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奴法典论文-李爱平

摩奴法典论文-李爱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奴法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奴法典》,宗教,法律,传统信仰

摩奴法典论文文献综述

李爱平[1](2019)在《宗教为法律提供了什么——从《摩奴法典》到中国传统信仰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它的内容和影响上,可以看到宗教对法律的积极作用,其价值主要在于提供最为基本的行为规则和法律信仰,通过控制立法权和制约王权,形成权力分离和权力制约的法律传统。反观中国的传统宗教,可以认为其从未拥有立法权,也未能真正成功地制约王权,因此,我们的法律传统缺少某些关键的东西,正因如此,需要正视和珍视宗教信仰资源的正面作用。(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2期)

张坤[2](2018)在《《摩奴法典》中的种姓制度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印度关于法经的作品不胜枚举,《摩奴法典》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摩奴法典》全书共十二卷,涉及诸多方面,而其核心内容归根结底就一点,即维护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在婆罗门教的推崇和倡导下成为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4期)

李怡轩[3](2015)在《从《摩奴法典》管窥古印度与中国秦汉婚姻家庭制度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从恒河流域孕育而出的古印度文明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又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样态。在法律制度层面,古印度法以婆罗门教法为核心,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摩奴法典》,与此相对应,遥远的东方古国正值秦汉时期,华夏儿女也发展出以儒家"礼"为核心的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古代社会的细胞是家族,而婚姻又是家族的基础,家族与婚姻制度可以说是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制度。因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同时期印度与中国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的异同,旨在初探两大古老文明发展的相似性与相异性。(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08-21)

何勤华[4](2014)在《《摩奴法典》:古印度法律的珍贵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Manava-Dharma-Sastra,也有的译为《摩奴法论》)是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是伦理、宗教、法律规范混合物,以诗歌体写成,约成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较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现在保存下来的《摩奴法典》共有十二卷,2684节(颂,条)。每一卷的标题相继为"创造"、"净法、梵志期"、"婚姻、家长的义务"、"生计、戒律"、"斋戒和净法的规定、妇女的义务"、"林栖和苦行的义务"、"国王和武士种姓的行为"、"法官的任务、民法与刑法"、"民法与刑法、商人种姓和奴隶种姓的义务"、"杂种种姓、处困境时"、"苦行与赎罪"、"轮回、最后解脱"。<<(本文来源于《检察风云》期刊2014年10期)

李亦钊[5](2013)在《从《摩奴法典》看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哲学与法律的汇编,由婆罗门教僧侣根据吠陀经典和历来的习惯编制而成,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典的核心内容。随着印度教的发展,种姓制度涵盖和渗透了印度社会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在印度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要想消除它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赵立行[6](2010)在《《摩奴法典》中的继承制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作为古印度历史上最为着名的法典,规定了有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和规则,其中有关继承制度的规定更是别具特色。它既反映了种姓继承原则,也规定了嫡生子优先继承原则和长子优先继承原则。多种继承原则混为一体,充分反映了印度社会重等级、重家庭、重伦理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邹怀强[7](2010)在《缅甸蒲甘王朝《加苏瓦王公告碑》刑罚方式源流研究——两个来源:印度原始佛教与《摩奴法典》》一文中研究指出《加苏瓦王公告碑》是缅甸蒲甘王朝后期一块重要的碑铭。该碑铭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对偷盗者刑罚方式的规定和描述,通过与原始佛教经典和《摩奴法典》中相关部分的比较,既可以看到它对原始佛教经典中地狱刑罚方式的借鉴,也可以看到《摩奴法典》与《加苏瓦王公告碑》中刑罚规定具有一脉相承之处。(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纵横》期刊2010年09期)

张思齐[8](2009)在《从《摩奴法典》看中印宗教与婚姻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的百科全书,它通过教律对古代印度人的生活作了全面细致的规定,其中也论及婚姻。梵典《百道梵书》载有《补卢罗婆》的故事,其情节结构完整,已具戏剧的雏形。在中世纪的拉丁文文献中的故事,与《补卢罗婆》的故事有关联。它们均在宗教的层面上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纷争导致离异,信仰有助和谐。这些故事在教理上的关联,有助于我们认识印度与中国思想的一致性、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印度来源,以及印度文学与欧洲中世纪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影响。中印人民不仅在文学上,而且还在思维方式上,都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中印人民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来源于其宗教意识的契合。(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9年09期)

柳岳武[9](2005)在《从《摩奴法典》婚烟家庭法看古印度的法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后吠陀时期权威性的法典①,它是古印度社会历史沉淀的产物。从《摩奴法典》的婚姻家庭法中折射出的古印度法文化代表着这一时期法文化的共同特征。以法典的婚姻家庭法为视角,对这一时期古印度的法文化的特点以及各特点的形成原因、表现和社会影响作一分析,便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古印度法系和法文化(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高山波[10](2003)在《试析摩奴法典中的婚姻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奴法典是古印度一部集大成的经典,法典中具体阐释了种姓婚姻制度。全书中种姓等级思想贯穿整部法典,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条文,都没有逾越这一种姓婚姻的界定。由此而引发产生的“寡妇不得再嫁制度”和“童婚”导致了在婚姻价值观上极端倾向性。在夫妻关系中,法典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正面的法理精神。(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摩奴法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代印度关于法经的作品不胜枚举,《摩奴法典》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摩奴法典》全书共十二卷,涉及诸多方面,而其核心内容归根结底就一点,即维护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在婆罗门教的推崇和倡导下成为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奴法典论文参考文献

[1].李爱平.宗教为法律提供了什么——从《摩奴法典》到中国传统信仰资源[J].法制博览.2019

[2].张坤.《摩奴法典》中的种姓制度浅析[J].法制博览.2018

[3].李怡轩.从《摩奴法典》管窥古印度与中国秦汉婚姻家庭制度之异同[C].“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4].何勤华.《摩奴法典》:古印度法律的珍贵文献[J].检察风云.2014

[5].李亦钊.从《摩奴法典》看古印度的种姓制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6].赵立行.《摩奴法典》中的继承制度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邹怀强.缅甸蒲甘王朝《加苏瓦王公告碑》刑罚方式源流研究——两个来源:印度原始佛教与《摩奴法典》[J].东南亚纵横.2010

[8].张思齐.从《摩奴法典》看中印宗教与婚姻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

[9].柳岳武.从《摩奴法典》婚烟家庭法看古印度的法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0].高山波.试析摩奴法典中的婚姻制度[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标签:;  ;  ;  ;  

摩奴法典论文-李爱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