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竹材论文-刘其松

重组竹材论文-刘其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竹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组竹,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力学性能

重组竹材论文文献综述

刘其松[1](2019)在《纤维布增强重组竹材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组竹板材为基材,表面分别以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为胶黏剂,热压成型制备增强型重组竹复合材料,探讨纤维布增强对复合材料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纤维布复合后的重组竹,力学强度及尺寸稳定性大幅提高;双面纤维布比单面纤维布增强的提高幅度大;碳纤维布比玻璃纤维布增强的效果显着。利用纤维布增强重组竹,有利于拓展重组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马红霞,李兴伟,何雪香,陈利芳,王剑菁[2](2018)在《竹材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对广东典型丛生竹制备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产地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粉单竹(Bambusa chungii)为原料制备竹重组材,研究去青去黄、直接碾压两种单元材料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麻竹和粉单竹采用直接碾压疏解方式制备的竹束吸水率均高于去青去黄疏解方式制备的竹束;采用直接碾压疏解方式制备的重组材各项性能均优于去青去黄疏解方式制备的重组材。浅碳处理工艺对麻竹重组材和粉单竹重组材吸水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对麻竹重组材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有降低作用。竹种不同,板材性能变化有明显差异,麻竹制备的重组材各项性能受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潘金炎,王立,张玉强,刘亚辉[3](2018)在《基于重组竹的结构用胶合竹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重组竹的胶合竹材是一种天然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作为木材替代品。为研究其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可行性,进行受拉、受压、受弯、受剪等力学性能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胶合竹材的抗压、抗拉、抗剪、抗弯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并与木材及其他复合木材料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胶合竹材完全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对材料主要力学性能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21期)

龚正,袁少飞,张建,王洪艳,李琴[4](2018)在《重组竹材生产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竹材是一种新型的竹材人造板,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重组竹材的研究生产现状,根据重组竹材的生产工艺特点将其生产设备分成七类,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当前用重组竹材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期刊2018年09期)

张建,袁少飞,王洪艳,李琴[5](2018)在《漂白和热处理对竹材化学组成及重组竹材理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对竹束进行漂白和热处理,制备重组竹材,并进行了竹材化学组成、重组竹材物理力学性能和防腐防霉性能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漂白或热处理均可有效去除竹材中的粗蛋白,去除率分别达43.7%和39.6%;漂白或热处理后,竹材的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增加,综纤维素含量降低。漂白或热处理不会影响重组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其中顺纹静曲强度和顺纹弹性模量两项指标有所提高。竹材防霉性能较差,但具有天然的耐腐性能,达Ⅱ级耐腐。漂白或热处理均不能改善竹材防霉性能,但可提高其防腐性能,其中竹束热处理后制备的重组竹材可达到Ⅰ级强耐腐。(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延军,胡守恒,吕荣金,张爱文,刘红征[6](2018)在《高温热处理竹束制造户外重组竹材的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户外使用的重组竹材,是在传统重组竹材工艺的基础上,将竹束去青去黄后进行180~210℃的高温热处理,再经浸胶、干燥,热压成型制得密度≥1.1 g/cm~3的性能优越的重组竹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造板》期刊2018年06期)

闫薇[7](2018)在《原态仿生重组竹材湿热效应及胶合界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竹材重组技术破坏了原态竹材天然构造优势,高污染、高能耗、低利用率及大量胶黏剂的使用导致其经济和环保价值不高。受蜂巢结构启示,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尽最大限度保留了竹材原态结构和特征优势,可实现大规格大跨度重组,属竹材利用创新研究,具有较好发展前景。毛竹是我国工业化利用量最大的竹种,也是竹材原态利用的重要竹种,本文以毛竹为基材开展研究。竹材对湿热环境非常敏感,且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胶合界面构成复杂,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导致结构材料强度降低和失效的重要因素,而仿生重组材对环境温湿度的响应研究尚属空白。结合原态竹材应用的自然环境,从单元到重组材开展递进研究,首先对原态竹材环状收缩机理和湿热应变响应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环境温湿度变化对仿生竹单元(六方竹单元)轴向抗压及胶合界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对仿生竹单元及重组材的承载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原态竹材的横向收缩为环状向心收缩,与含水率之间呈叁次曲线关系(R~2>0.83),竹青部位收缩程度大于竹黄部位致使竹壁厚度变薄;含水率随时间呈ExpAssoc函数(R~2>0.99)下降;温度越高干缩应力越大越集中,80℃环境下原态竹材开裂最严重,源于较大的干缩内应力释放,且外表皮蜡层融化并密实地覆盖在表面,不利于水分蒸发;竹节对裂纹扩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能够呈现竹材干缩裂纹处和非裂纹处的周向及径向应变,印证环状收缩;竹青区域干缩应力集中,是裂纹起源部位,并向竹黄部位扩展,不同于外部荷载导致的破坏首先发生在强度较弱的竹黄部位,可为原态竹材防裂处理提供逆向思考。(2)原态竹材对环境温湿度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响应,温湿度变化越大,应变越明显,温湿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竹材含水率的变化;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周向应变和轴向应变行为相似,但周向应变范围-500με~3000με,轴向应变范围-50με~225με,两者相差一个数量级。水分的移动通道与原态竹材的湿热应变息息相关,端部周向应变对温湿度响应更为敏感,中部周向应变滞后;原态竹材长度越长则端部和中部的应变差越大,而长度小于300mm的原态竹材两部位应变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是竹材内应力均衡分布的结果。(3)不同湿热环境下,仿生竹单元的外径变化率大于内径变化率,长度变化率最小,浸水处理的仿生竹单元尺寸变化最大;在高温高湿(40℃、90%)环境中,试样的实时质量与处理时间的平方根基本成线性关系;与气干状态下不同,高温高湿处理后竹节对竹材的轴向抗压表现为负作用,特别是浸水30d后含竹节试样轴向抗压强度明显小于节间试样(sig.<0.05);对照组抗压强度为50.72MPa,高温低湿(40℃、20%)处理试样强度为79.47MPa,两者差异显着(sig.<0.05);浸水30d、高温高湿30d和高温高湿15d处理后试样的结晶度略有增加,纤维素的润胀导致试样强度下降韧性增加,轴向抗压强度均显着小于对照组的强度(sig.<0.05),分别为30.56MPa、28.48MPa、32.43MPa;仿生竹单元的轴向抗压强度与湿热处理时间呈线性关系(R~2=0.6437)下降;裂纹主要为纤维之间的撕裂并沿着纤维方向扩展,高温低湿处理的试样裂纹出现“纤维桥”和纤维断裂,消耗较多能量,轴向抗压破坏功最大。(4)高-低湿热交替环境下,竹材和胶黏剂干缩湿胀的非同步性是胶合界面应力集中和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胶层部位边缘的干缩湿胀应力最大;胶合部位剪切强度受交替环境影响显着(sig.<0.05),处理后强度下降54.36%;胶合部位的横向抗裂强度由22.19 N·mm~(-1)下降至15.57 N·mm~(-1),差异显着(sig.<0.05);处理后试样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下降,在较小荷载和位移下便产生破坏,断裂能下降62.32%;胶合部位破坏均由胶层两侧边缘开始,沿着胶层传递至某处发生偏转使得竹材发生径向断裂,这与仿生竹单元的几何特性有关,竹材胶合面是维管束密集的竹青部位,对应力偏转具有一定阻碍作用。(5)仿生竹单元轴向和横向承载的ANSYS有限元分析:压应力(变)和拉应力(变)均对称分布,施加荷载部位、端部和较薄的竹壁是Mises等效应力(变)较大且集中的部位;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横向承载的ANSYS有限元分析:7个单元的应力分布不同,上层单元应力最大,中间单元应力分布较均匀,两侧单元粘结部位应力较大,非粘结部位应力最小。12个胶层部位应力(变)情况不同,靠近荷载的竖向胶层应力(变)最大,证明了仿生竹单元胶合试样横向抗裂强度测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胶层边缘部位的应力(变)大于中间部位。有限元的计算结果与仿生竹单元和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实际承载状态一致,可用来分析仿生重组材失效机理,为提升整体性能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范慧[8](2018)在《建筑楼面板用重组竹材关键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楼面板重组竹材生产用原料制备单元处理技术、重组竹材制备工艺和重组竹材耐老化性能叁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楼面板用重组竹材关键制备技术。主要研究了竹束热处理和漂白处理两种处理方式对竹材颜色、微观结构和成分的影响,不同竹束疏解方式对重组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楼面板用重组竹材最佳制备工艺的研究,采取国内外四种加速老化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湿度等较为苛刻条件下,楼面板用重组竹材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楼面板用重组竹材生产时宜采用薄的竹束或者厚的细疏解的竹束,竹材漂白最佳工艺为漂白液浓度4%、漂白温度60℃、漂白时间90min,竹材高温热处理最佳工艺为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3h。(2)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浸胶固体含量、浸胶时间和重组竹材密度对楼面板用重组竹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楼面板用重组竹材制备工艺为重组竹材密度1.1g/cm~3、浸胶时间20min、浸胶固体含量25%。在此条件下制造的重组竹材含水率为5.9%、水平剪切强度为16.7MPa、顺纹静曲强度为128.6MPa、顺纹弹性模量为10770MPa、甲醛释放量为0.1mg/L。(3)通过四种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发现,重组竹材的握钉力和顺纹静曲强度两个指标衰减情况最为严重,可以作为测试耐老化性能的重要指标;ASTM D1037方法对重组竹材破坏力最强,ISO 16998:2003(E)方法次之,建议选用这两种方法作为测定重组竹材耐老化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8-01-11)

刘学莘,刘秀鋆,李吉庆[9](2017)在《家具用重组竹材握钉力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家具用重组竹材和3中常用螺钉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螺钉种类、导孔直径、拧入深度对家具用重组竹材表面握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螺钉种类对螺钉接合强度影响不显着,导孔直径和拧入深度对螺钉接合强度影响显着;减小导孔直径、提高拧入深度能显着提高螺钉接合强度。(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7年05期)

张彬[10](2017)在《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源自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竹材原态仿生重组胶合性能及关联力学特性研究”(31470582)。本文研究目标为:基于仿生学原理,通过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强度和刚度的性能表征,充分理解蜂窝结构在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中体现的结构特性与力学特性,揭示竹单元对整体力学性能的贡献。从而找到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竹单元个体与材料整体的力学关系,加快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在仿生领域的应用步伐,并为应用于建筑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本文研究内容为:采用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连续成型工艺,通过研究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长细比和竹单元直径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破坏特征的影响,开展大规格、仿生竹质工程构件的制造和性能评价研究。并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成型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原生态竹材在竹质工程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1)完成了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竹单元的制造工艺与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成型工艺,并利用轴向抗压的方法对制备的2种规格(长度1100mm和1500mm)的竹单元进行了破坏模式的研究、抗压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2种竹单元均是屈曲破坏;竹单元长度1100mm和1500mm的竹单元最大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34.4kN和31.5kN,而其最大纵向变形平均值分别为9.7mm和13.4mm;2组竹单元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下降阶段。并提出了竹单元的允许应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力学计算公式,可在工程设计上对竹单元进行筛选,为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制造提供符合力学性能要求的竹单元。(2)通过轴向抗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长细比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破坏模式、抗压性能。得到如下结论: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破坏大多发生在外围竹筒,以外鼓、劈裂为主要形式,粘结各竹筒的胶层未见明显破坏;短柱(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长度为368mm、736mm)以竹材材料的破坏为主要特征,而长柱(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长度为1840mm)则多发生屈曲破坏;随着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长细比的增加,5组试件的承载力略有降低,总体可预测;从长细比4到6(即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长度736mm到1104mm)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极限载荷下降明显;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最大轴压变形随着长细比的变化的规律与二次函数趋势一致。通过使用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对具有不同长细比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理论计算的引入可为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3)通过对材料进行轴向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竹单元直径制成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破坏模式和抗压性能。结论如下:本研究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破坏主要以竹单元的外鼓、劈裂和端部的材料破坏为主;随着竹单元直径的不断增加,最大纵向位移和极限载荷均有增大的趋势,且弹性阶段也随着竹单元直径的增加而变长;竹单元直径在80~100mm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的各项指标较为接近;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极限载荷随着竹单元直径的变化规律与叁次函数一致;随着竹单元直径的不断变大,试件的最大挠度逐渐变小。这说明竹单元直径越大,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越不容易出现弯曲,材料越能够充分受力。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挠度随着竹单元直径的变化最终有趋于一个固定值的趋势。(4)研究了不同指接位置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破坏模式和抗压性能。结论如下:带指接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最先破坏的是指接位置,破坏主要以竹单元的鼓包、劈裂和指榫的压溃、胶层脱落为主要现象;随着指接位置向试件上部移动,试件的最大载荷有变大的趋势;指接位置在1m长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距上端部1/3,1/4,1/5处时,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挠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中以指接距上端部1/5处的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受指接位置的影响最小。提出了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失效判据式,判据式可为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失效进行预判,可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在工程上的使用提供指导依据。(5)通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制造工艺与竹单元的抗压试验,设计了适合制造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的机械加工方法;通过对竹单元长细比、指接位置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影响的研究,设计了适合横向组拼胶合的加压方式,并设计适宜的卡具;通过对竹单元直径对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的影响的研究,筛选适合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制造的单元数和拼排方式,对已有成型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7-04-01)

重组竹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广东省产地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粉单竹(Bambusa chungii)为原料制备竹重组材,研究去青去黄、直接碾压两种单元材料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麻竹和粉单竹采用直接碾压疏解方式制备的竹束吸水率均高于去青去黄疏解方式制备的竹束;采用直接碾压疏解方式制备的重组材各项性能均优于去青去黄疏解方式制备的重组材。浅碳处理工艺对麻竹重组材和粉单竹重组材吸水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对麻竹重组材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有降低作用。竹种不同,板材性能变化有明显差异,麻竹制备的重组材各项性能受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影响更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竹材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其松.纤维布增强重组竹材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J].木材工业.2019

[2].马红霞,李兴伟,何雪香,陈利芳,王剑菁.竹材疏解方式和浅碳处理工艺对广东典型丛生竹制备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

[3].潘金炎,王立,张玉强,刘亚辉.基于重组竹的结构用胶合竹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8

[4].龚正,袁少飞,张建,王洪艳,李琴.重组竹材生产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8

[5].张建,袁少飞,王洪艳,李琴.漂白和热处理对竹材化学组成及重组竹材理化性能的影响[J].竹子学报.2018

[6].李延军,胡守恒,吕荣金,张爱文,刘红征.高温热处理竹束制造户外重组竹材的生产技术[J].中国人造板.2018

[7].闫薇.原态仿生重组竹材湿热效应及胶合界面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8].范慧.建筑楼面板用重组竹材关键制备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

[9].刘学莘,刘秀鋆,李吉庆.家具用重组竹材握钉力测试与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17

[10].张彬.竹材原态仿生重组材抗压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标签:;  ;  ;  ;  

重组竹材论文-刘其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