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冯翠菊,王春生,王晓虎

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冯翠菊,王春生,王晓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稠油油藏,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中后期,间歇汽驱

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文献综述

冯翠菊,王春生,王晓虎[1](2019)在《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中后期油藏动用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油田洼59块为巨厚块状砂岩稠油油藏,采用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目前已至中后期,大排量连续汽驱后,汽腔波及体积已达到最大,继续连续汽驱势必会发生严重汽窜.为明确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中后期油藏动用形态,确保合理开发稠油油藏,建立了稠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数值模型,理论研究连续汽驱至中后期的压力、含油、含水、含汽饱和度场的分布,直观展示了油藏的动用形态特征.同时,基于油汽比及油藏的热损失综合考虑,提出后续开发的研究重点,应采用重力泄水辅助间歇汽驱,研究其生产过程中油藏的生产参数变化规律,实现对超稠油的高效开发.(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9期)

郭玲玲,刘涛,刘影,郎成山,胡绍彬[2](2019)在《蒸汽驱中—后期间歇注热理论模型与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蒸汽驱中—后期,蒸汽带覆盖面积达到目标油藏区域时,间歇注热(汽)是一种有效的开采技术,但关于间歇周期、间歇注热速率等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采用下行式蒸汽驱概念模型,在Neuman蒸汽驱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蒸汽驱中—后期蒸汽突破后蒸汽带覆盖面积保持恒定条件下的热量递减注入速率方程和蒸汽带体积方程,进而建立了蒸汽驱中—后期间歇注热的间歇时间方程和恢复注热时的注热速率方程。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为例,利用间歇注热理论方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油田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现场实施间歇注热蒸汽驱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注/停时间比为1∶1,停注时间为30d(最多不超过40d),恢复注热时的注热速率为前期连续蒸汽驱注热速率平均值的1.2~1.5倍。(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孙超,刘永建[3](2018)在《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振荡注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井区内汽窜井增多,注采矛盾加大,将会导致井组油汽比下降,经济效益变差等诸多问题,此时如果继续采用常规连续注汽方式来发会进一步加剧汽窜程度。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在蒸汽驱中后期采用振荡注汽方法来改善汽驱效果。应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对振荡注汽的振荡方式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蒸汽驱开发中后期通过调整注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汽驱效果。总注汽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对比4种注汽方式可以发现整体交替振荡注汽、横排交替振荡注汽和斜排交替振荡注汽与常规连续注汽相比采收率分别提高了15.4%、18.48%和18.52%;油汽比分别提高了0.074、0.089和0.106。(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蔡玉川[4](2017)在《倾斜油藏蒸汽驱中后期开发技术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辽河油田齐40块全面开始蒸汽驱工业化实施,共转驱149个井组,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774万吨。目前,齐40块蒸汽驱处于开发中后期,已经进入了剥蚀调整阶段,如果仍然使用常规蒸汽驱技术则产量持续递减是必然的;另外,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区域内油层倾角>10°井组占据较大比例,其中仅倾角≥15°井组就有22个,占总井组数的22/149≈1/7;油层倾角的存在加剧了蒸汽超覆,对中后期开发效果影响严重,齐40块蒸汽驱目前的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针对齐40块地质特征和生产实际问题,深入开展高倾角油藏蒸汽驱中后期如何改善开发效果的理论和实(试)验研究工作,对缓解齐40块蒸汽驱当前的生产矛盾有明显作用,对提高我国蒸汽驱整体技术水平也是有重大意义的。在文中,通过对倾斜油藏蒸汽驱过程油、汽(水)运移规律理论分析,建立了倾斜油层中油汽运移力学模型,揭示了油层倾角与蒸汽运移方向、蒸汽超覆程度的关系。根据运移规律提出了倾斜油层重力辅助蒸汽驱新的技术方案,给出了应用新技术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技术参数。本文这一结果对倾斜油藏蒸汽驱改善开发效果、优化注采参数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依据因次分析和液流相似原理,提出了6个可用于模拟蒸汽驱油藏生产实际的相似准则;提出了模型与原型参数之间相互转换的计算方法,设计制造了蒸汽驱比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在此基础上进行倾斜油藏蒸汽驱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取得了与齐40块生产实际相符合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油层倾角≥12°时,规则井网注汽井上倾部位生产井与下倾部位生产井相比较,上倾部位生产井蒸汽突破时间要提前8年左右,即在蒸汽驱有效时间内蒸汽几乎不可能到达下倾部位生产井,必须调整注汽井位置才能取得蒸汽驱预期效果。采用蒸汽腔高部位在油层顶、底部发育的速度差来表征蒸汽超覆程度,提出了一种蒸汽超覆程度分析方法和减缓蒸汽超覆措施。指出当油层倾角≥10°之后,应根据油层的厚度不同,确定不同射孔位置,单层厚度在2m~5m的油层射开下部2/3、单层厚度大于5m的油层射开下部1/2;要根据油层的倾角不同来确定注汽井在井组中的不同位置,0~15°油层倾角,注汽井位于井组中心;15~25°油层倾角,注汽井位于距离下倾3/7处;>25°油层倾角,注汽井位于距离下倾3/8处。基于齐40块高倾角油藏实际,以追求原油采收率、热利用率最高为目标,本文提出了倾斜油藏蒸汽驱中后期反九点井网调整方法。研究表明采用70m井距、反九点井网比较适合目前齐40块倾斜油藏蒸汽驱;在此井距、井网基础上,优选出了不同倾角油藏注汽井位置为:0~10°情况,注汽井位于距低部位生产井70m;11°~20°情况,注汽井位于距低部位生产井60m;>20°情况,注汽井位于距低部位生产井46m;研究表明,倾斜油藏蒸汽驱高部位井产液量为低部位井的1/5时开发效果较好;在蒸汽驱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最优注采参数。本文还应用Petrel软件建立了叁维地质模型、应用CMG-STARS软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数值模拟完成了4个典型井组的生产历史拟合,给出了生产动态分析结果,依据典型井组蒸汽驱数值模拟结果,提出齐40块倾斜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的接替开发方式可采用间歇汽驱或考虑重力辅助作用的连续蒸汽驱,部分区块可采用分层蒸汽驱方式。在文末,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倾斜油层重力辅助蒸汽驱新技术可行性,确定了现场施工可用注采参数、收到了较好增产效果。经过采用本文新技术,试验区内有8口汽窜井已恢复正常生产;试验区日产油由原来的150吨上升到最高206吨,目前日产油177吨;截至目前,节约注汽量55000吨,增加产油量4760吨,油气比从试验前的0.13上升到目前的0.18,创经济效益920万元。成功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重力辅助蒸汽驱新技术是倾斜油藏(地层倾角≥120左右)蒸汽驱中后期有效增产技术之一。与本文试验条件相近的油藏,建议可考虑应用重力辅助蒸汽驱新技术来改善蒸汽驱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10-18)

李丽丽[5](2016)在《齐40蒸汽驱不同地质体单元开发中后期合理注采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蒸汽驱不同地质体单元开发中后期各种参数的研究,找出合理注汽速度。(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07期)

李宜森[6](2015)在《浅析蒸汽驱中后期注汽系统适应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蒸汽驱注汽调控技术,满足油藏平面、纵向立体调控需求,研究多台锅炉连网后相互干扰的原因,解决等干度分配问题,研究蒸汽计量分配橇,灵活适应蒸汽驱动态调整,研究蒸汽驱注汽量动态调控实施难度大的问题,保证各井组间灵活调配注汽量。注汽压力变化时,各井组注汽效果相互不受影响,满足油藏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5年30期)

翟永波[7](2015)在《浅析蒸汽驱中后期调控方式的探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驱开发后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注比,扩大蒸汽波及体积的问题。前期研究表明采注比与油汽比呈现较好的正比函数关系,采注比越高汽腔扩展范围就越大,地层存水少,热利用率高,汽驱开发效果也越好。同时受油藏非均质性及蒸汽驱开采工艺的制约层间及平面动用差异较大,储量动用程度较低,平面上蒸汽主要沿河道及上倾方向驱替,不同方向蒸汽扩展速度差异较大,纵向上受层间渗透率级差的控制,实际动用程度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5年06期)

黄后传,潘海燕,胡长英[8](2012)在《新疆油田浅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综合治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蒸汽驱效果,采取分类分治的原则对不同类型井组实施不同的注汽方式,整体高温封堵调剖与大规模间注相结合、人工地震辅助蒸汽驱等措施,形成蒸汽驱中后期开采配套技术,对提高浅层特稠油蒸汽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2年09期)

李斌,刘莉[9](2011)在《人工地震技术改善稠油蒸汽驱中后期开发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蒸汽驱已进入中后期的高含水生产,综合含水高达85%以上。在深入机理研究和油藏适用性评价基础上,结合本区油层埋藏浅,振动能量损失小的优势,于1999年首次将人工地震处理油层技术引入到改善稠油蒸汽驱生产中。现场应用表明油藏人工地震处理技术是一项增产幅度大、有效率高、适应性强的油井增产措施,并且简单易行,不需要停井,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设备可以重复使用,不会给油层带来二次污染,可以在稠油生产中、后期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1年11期)

桂烈亭,张世民,廖洪波,孙俊峰,卢跃海[10](2008)在《锦45块于Ⅰ组油层吞吐中后期蒸汽驱试验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汽驱开发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采用蒸汽驱开采使蒸汽冷凝前缘遗留的残余油饱和度,在蒸汽波及范围内降到很低,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文分析研究了锦45块于Ⅰ组油层吞吐中后期地下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筛选标准进行转驱方式筛选,并通过物模数模等手段分析研究,明确锦45块于Ⅰ组油层蒸汽吞吐中后期进行蒸汽驱试验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8年10期)

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蒸汽驱中—后期,蒸汽带覆盖面积达到目标油藏区域时,间歇注热(汽)是一种有效的开采技术,但关于间歇周期、间歇注热速率等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采用下行式蒸汽驱概念模型,在Neuman蒸汽驱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蒸汽驱中—后期蒸汽突破后蒸汽带覆盖面积保持恒定条件下的热量递减注入速率方程和蒸汽带体积方程,进而建立了蒸汽驱中—后期间歇注热的间歇时间方程和恢复注热时的注热速率方程。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为例,利用间歇注热理论方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油田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现场实施间歇注热蒸汽驱的主要技术参数是注/停时间比为1∶1,停注时间为30d(最多不超过40d),恢复注热时的注热速率为前期连续蒸汽驱注热速率平均值的1.2~1.5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参考文献

[1].冯翠菊,王春生,王晓虎.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中后期油藏动用形态[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郭玲玲,刘涛,刘影,郎成山,胡绍彬.蒸汽驱中—后期间歇注热理论模型与现场试验[J].石油学报.2019

[3].孙超,刘永建.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振荡注汽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8

[4].蔡玉川.倾斜油藏蒸汽驱中后期开发技术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5].李丽丽.齐40蒸汽驱不同地质体单元开发中后期合理注采参数研究[J].化工管理.2016

[6].李宜森.浅析蒸汽驱中后期注汽系统适应性评价[J].化工管理.2015

[7].翟永波.浅析蒸汽驱中后期调控方式的探讨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

[8].黄后传,潘海燕,胡长英.新疆油田浅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综合治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

[9].李斌,刘莉.人工地震技术改善稠油蒸汽驱中后期开发效果[J].西部探矿工程.2011

[10].桂烈亭,张世民,廖洪波,孙俊峰,卢跃海.锦45块于Ⅰ组油层吞吐中后期蒸汽驱试验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

标签:;  ;  ;  ;  

蒸汽驱蒸汽驱中后期论文-冯翠菊,王春生,王晓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