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浅议小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266100

小学、初中各学段“自扫门前雪”的状况,令老师们的教学出现断层,给孩子们学习上造成不适。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强调的是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这样在学生年龄较小、适应能力较弱的时候的教育会有一个连贯性。有幸成为目前崂山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成员,我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衔接上做了以下初试:

一、心理上的转变与适应,从小养成好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包含学习、行为、文明礼仪等等。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更是身心成长、全面发展提升的过程。

1.家长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从一年级开始,通过“父母进课堂”,让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对孩子们进行礼仪、生活技能、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培训,以此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2.牢记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炎黄子孙。

传统节日,进行“亲子互动”,大家一起做元宵、猜灯谜;庆祝新年,我们一起包饺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重要,对传统节日的风俗做好传承。这也与统编教材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相吻合。

3.改变孩子,从改变家长开始,从“心”成长。

面对二孩盛行的时代,老大的“问题”此起彼伏。我专门召开“家长沙龙”,让优秀的二孩家长交流经验。我结合自己的观察,把孩子们的情况转述家长,同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从心里意识到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就会率先做出改变。在孩子们中间召开主题班会,教孩子学会梳理情绪的办法,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亲子关系重新回归正途,夫妻关系更加融洽。心理学家也曾研究“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4.环境体验,感受初中日常生活。

我们带着孩子进行初中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让孩子到初中的教室体验环境,去初中部就餐,请初一的同学给小学的弟弟妹妹讲讲自己刚刚到初中时的感受以及在学习、生活方面应该做哪些调整与适应。经常开展小初手拉手成长主题活动。

面对小初衔接,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二、听讲方式的转变,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在小学阶段,听、说、读、写环节中,听在首位。小学低段的孩子好奇心重,乐于表达自己,却不善倾听。中高段开始,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欲望降低了,但倾听的质量并没有随之升高。所以小学老师往往都会让孩子“复述”一些重点内容,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们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多了些许的活泼生动。久而久之,孩子们也总有依赖性。到初中以后,孩子们要学习的科目增多,知识量也随之加大,课堂也是严肃、紧张的,老师的讲课特点是“少而精,深入浅出,讲练结合,有主有次,既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教能力”,导致很多孩子到初中后成绩一度下滑。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充分利用好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时间,把重点内容突出讲解,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适应这种“快节奏”。跟高段孩子分享初中课堂教学的节奏后,孩子自己也能打心底重视起来,对小初课堂听讲的衔接又近了一步。

三、练就一笔好字,为今后书写奠基

随着初中阅卷的“现代化”,书写对学生成绩也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作业量大,所以,我们小学的老师在收到这种“信号”以后就立马行动起来,让孩子从小开始写一笔好字。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孩子们进行练字。同时,我也请教学校书法老师,我们一起携手,利用中午时间、放假时间坚持练字。我还专门购买了字帖《把书法老师请回家》,认真研读,用在课堂的生字教学中。我们以学校的书法绘画大赛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获奖的孩子,我也会在班级中当作榜样,多多表扬,以点带面。

四、古诗文背诵从小抓起,传承经典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积累了众多的经典诗词,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教材都有涉及。我们一直让孩子进行着经典诗词的背诵活动,为了减轻孩子初中后的负担,我们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把初中一年级的诗词下放到小学进行背诵,依次类推,五年级开始衔接八年级的诗词背诵。小学生没有感到任何的压力,反而乐此不疲,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吟诵。事后,我们告诉孩子,这是初中的诗词,他们在小学已经具备这种能力,已熟练背过,他们充满着自豪,也拉近了与初中语文的距离。

五、坚持阅读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

温儒敏教授特别强调:“如果老师自己不是‘读书种子’,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我和孩子们一起同读一本书,感受书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师生共读,我们之间的距离更近,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很高,时不时地向我推荐自己正在看的书籍。而我,也会购买国际大奖的小说,作为发给孩子们的礼物。我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开放式阅览室,带领孩子们前去阅读,坚持阅读打卡活动。日子久了,爱读书的孩子积累更丰富了,以前不爱读的孩子,因为坚持,也养成了每日读书打卡的好习惯,正在走向阅读,这是令我欣喜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以生为本,继续探讨研究九年一贯教育衔接,做到有法可依、无缝衔接,每个孩子终将受益。我愿做这努力的践行者。

标签:;  ;  ;  

浅议小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