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气疗法论文-蒋湘萍

动气疗法论文-蒋湘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气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氏腹针,动气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疗法

动气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蒋湘萍[1](2017)在《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门诊治疗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着性改善(P<0.05)。结论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7年22期)

郭鑫,王寅[2](2016)在《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评价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动气疗法,对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进行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65%;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随访之间膝关节严重性指数(F=138.301,P<0.01)及改善率(F=88.491,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腹针动气疗法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10)

时高波,白慧[3](2015)在《平衡针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平衡针刺腰痛穴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取平衡针刺腰痛穴(位于印堂上1.5寸),腰部双侧或腰部中间疼痛者针尖向下平刺;腰部右侧疼痛者针尖向左平刺;腰部左侧疼痛者针尖向右平刺;腰骶部疼痛者针尖向上平刺。进针约1.5寸,采用动气疗法。对照组使用手法推拿治疗,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结论:采用平衡针灸法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显着,安全、简单、方便、见效快。(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郭鑫,王寅[4](2015)在《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评价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动气疗法对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进行评分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65%;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随访之间膝关节严重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301)。结论: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时高波[5](2014)在《董氏奇穴配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董氏奇穴踝灵穴、肩中穴、云白穴、李白穴,左踝取右上肢穴位,右踝取左上肢穴位,配合动气疗法。结果:38例患者,治愈33例,占86.84%;显效5例,占13.16%,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效果显着,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能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4年13期)

郭鑫[6](2014)在《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的临床疗效,科学、客观地评估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动静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广安门医院门诊招募符合退行性膝骨关节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填写Lequene和Mery膝骨关节病严重性指数、改良JOA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生存质量等量表,评估膝骨关节病患者病情及改善情况。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腹针疗法针刺相关腹穴,配合行针及留针期间活动患者膝关节的动气针法,动静结合,促使气血向膝关节输布,改善下肢循环。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将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依照量表评分得出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并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本次课题研究,通过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共招募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男性9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者44岁,最大者81岁;最长病程20年,最短6个月,平均约为7.8年。2.疗效,35例(63膝)患者中,治愈20膝(31.75%),显效21膝(33.33%),有效18膝(28.57%),无效4膝(6.35%),总有效率93.65%,总体疗效肯定。3.改良JOA评分,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经腹针动气疗法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功能等主要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经腹针动气疗法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情感、社交等生存质量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5. Lequene和Mery膝关节病严重性指数评分,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评分比较,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测出F=138.301,P<O.01,说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之间膝关节严重性指数具有显着差别,提示经腹针动气疗法治疗后,患者膝关节严重度逐渐下降,病情逐渐好转。6.按照Lequene和Mery膝关节病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计算其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X100%,分别测出治疗1周后、4周后、8周后的改善率。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测出F=88.491,P<0.01。说明不同治疗时间之间改善率存在显着差别。提示经腹针动气疗法治疗后,患者膝关节严重性的改善情况也逐步提高。结论: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的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确切。腹针疗法,配合患者膝关节运动的动气针法,可有效调节全身气血运行向膝关节输布,改善下肢循环,减轻患者膝关节严重度,提高生存质量。该特色疗法安全、无痛,快速显效,患者易于接受,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临床普遍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谢升佑[7](2014)在《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运用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灸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进行治疗,并观察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同时以相同穴位温针灸疗法的对照1组,不同穴位(常规选穴)温针疗法的对照2组进行对比,目的在于观察选穴的优势,探讨动气针法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为动气针法的推广运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台湾名师中医诊所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9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纳入病例按1: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治疗组选穴“肩叁针”和手叁阳经远端输穴,行动气针法和温针法;对照1组选取相同穴位进行温针法;对照2组选取不同穴位(常规选穴)进行温针法。通过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PQ量表各项评分(PPI、VAS、PRI)、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差距,以及组间治疗前后评分,以观察本研究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叁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分布均衡前提下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治疗前叁组患者疼痛评级指数(PRI)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规定治疗方案后,统计PRI评分,叁组患者PR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PRI评分3.12±1.03,对照1组评分4.57±2.32;对照2组5.52±1.58,而治疗组PRI评分下降更为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数据结果提示,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疗法对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降低PRI积分,改善疼痛分级程度有更显着的临床疗效。2.治疗前叁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规定治疗方案后,叁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评分1.25±1.03,对照1组评分2.75±1.87,对照2组评分4.68±1.72,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疗法对缓解疼痛降低VAS评分具有更显着的临床疗效(P<0.01)。3.治疗前统计叁组患者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治疗方案后,统计PPI数据进行比较,治疗组1.25±0.41,对照1组1.72±0.97,对照2组2.01±0.82,叁组间比较总体均数不相等(P<0.01),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较两个对照组下降显着(P<0.05、P<0.01),而对照1组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采用温针灸疗法,即便穴位选择存在差异,但临床疗效无统计差异;而结合动气针法后,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现时疼痛改善显着。4.治疗前叁组患者MPQ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方案后,叁组患者MPQ积分分别为治疗组10.25±1.03,对照1组12.68±1.87,对照2组14.02±1.62,组间比较,叁组患者MPQ总体均数不等(P<0.05)。组间两两比较,数据结果表明,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疗法显着降低肩关节周围炎患者MPQ评分。5.在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积分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叁组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结果统计治疗组19.79±0.85,对照1组16.72±0.57,对照2组15.97±0.42,叁组组间比较,总体均数不相等(P<0.05)。组间两两比较,在动气针法结合温针法作用下,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积分增加显着,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均P<0.01)。6.比较叁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方案后,对叁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17.62±1.68,对照1组15.41±1.04,对照2组15.09±1.23;组间比较,叁组患者总体均数不等(P<0.01)。而组间两两比较,动气针法结合温针法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尤为显着(均P<0.01)。而不同穴位温针疗法的两个对照组之间,肩关节功能恢复并无统计差异(P>0.05)。7.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30例患者临床治愈6例(20.00%),显效15例(50.00%),有效7列(23.33%),无效2例(6.67%),对照1组临床治愈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1例(37.67%),无效7例(23.33%)。对照2组临床治愈2例(6.67%),显效9例(30.00%),有效11例(36.67%),无效8例(26.66%)。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1组总有效率76.67%,对照2组总有效率73.340%。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动气针法结合温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通过以动制动,以动制痛的远端针刺与颈部针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显着改善患者MPQ量表评分,降低患者PPI、PRI、VAS评分,并增加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肩关节功能,本疗法操作简单可行,并将针灸经典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于临床,为临床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提供了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郑集诚[8](2008)在《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观察巨刺配以动气针法远道取穴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既继承运用了古代九刺之一的巨刺法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思想,又融入了现代解剖学中“运动具有止痛作用”的理论,是古代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本研究首次选用外关透内关,后溪透合谷进行巨刺并配合动气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旨在为临床治疗急性踝扭伤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方法: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诊断。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分组方法,按损伤Ⅰ、Ⅱ度及病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进行分层,可得2×3=6层次,再将每层内的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按每层的病例数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开始连续选取相应个数的随机数字,单数分至治疗组,双数分至对照组。治疗组:取穴对侧外关透内关、后溪透合谷。用3寸毫针,以后溪作进针点,沿第2、3、4、5掌骨掌侧面徐徐刺入,边捻转边进针,针用泻法,以捻转为主,辅以提插,直至合谷穴下,使2、3、4、5指及掌心均有明显的酸胀感。同样取患者外关进针,直刺至内关穴处。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踝,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活动患踝。对照组取穴—阿是穴、申脉、丘墟、解溪、照海、昆仑、太溪。均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7天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第4日)、1疗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筛选无开放性伤口,发病在2周内,以往患踝无扭伤史的患者,并排除中度损伤中不能行走者及严重损伤如血管神经韧带断裂,骨折需行外科骨科治疗者,对针刺治疗过敏或易晕针者,符合纳入标准但不合作者、持续治疗时间不足1周者,共收集急性闭合性踝扭伤病人64例。将其按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分期进行分层随机,得治疗组32人和对照组32人。每天针刺一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中(第四天)及1疗程后对患者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红热、肿胀、压痛等症状进行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李仲廉所着《临床疼痛治疗学》中疼痛视觉量表标准评价病情程度,根据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以治疗前后疼痛、肿胀、活动度的评分,分别和总体计算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疾病分期等基线情况比较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总有效例数分布不同,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主要集中于“治愈”,而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主要集中于“好转”,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合计组中的Ⅰ度损伤和Ⅱ度损伤的疗效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叁组的P值均>0.05,表明各级病情程度与疗效无相关性。治疗组的Ⅰ度损伤治愈率(77.9%)大于对照组(63.2%),治疗组的Ⅱ度损伤治愈率(64.3%)大于对照组(58.3%),而对照组的Ⅰ度损伤好转率、Ⅱ度损伤好转率均大于治疗组(36.8%>22.2%,41.7%>35.7%)。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总分值比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总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总差值有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对治疗组、对照组、合计组中的Ⅰ度损伤和Ⅱ度损伤的疗效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结果叁组的P值均>0.05,表明各级病情程度与疗效无相关性。治疗组的Ⅰ度损伤治愈率(77.9%)大于对照组(63.2%),治疗组的Ⅱ度损伤治愈率(64.3%)大于对照组(58.3%),而对照组的Ⅰ度损伤好转率、Ⅱ度损伤好转率均大于治疗组(36.8%>22.2%,41.7%>35.7%)。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叁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病期对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值的影响不同(P<0.05)。对不同时期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两组的变化分值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的变化大。治疗组各项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各项症状的改善作用都可达到显效的标准,较为均衡,其中对活动障碍的改善程度较为突出。对照组对肿胀、压痛、疼痛这叁个症状的改善作用相对其它症状好,其对各项症状及总体的改善作用只能达到有效的标准。对各项指标治疗中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进行比较,疗中关节肿胀度、压痛、关节障碍指数无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着差异。此外,两组在治疗7d后各项指标的分值较治疗4d时有明显改善。结论:用巨刺配以动气针法远道取穴治疗急性踝扭伤,在改善改善关节的活动障碍,关节疼痛、红肿、压痛方面有显着疗效,对于急性闭合性踝扭伤,针刺治疗介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无论是急性期还是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急性闭合性踝扭伤,巨刺配以动气针法均有较好疗效。巨刺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对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疼痛的改善最为突出。而传统局部取穴对肿胀、疼痛、压痛的治疗效果相对其它两个症状的效果好。巨刺配合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的即时止痛效果显着。在改善急性踝扭伤的关节疼痛、红热症状方面,巨刺配合动气疗法较传统针刺法的改善作用大且改善速度快,而在改善关节肿胀度、压痛、关节活动障碍方面,需随着时间的延长,4天以上才显示出比传统针刺法更优越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5-01)

动气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和评价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动气疗法,对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进行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65%;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随访之间膝关节严重性指数(F=138.301,P<0.01)及改善率(F=88.491,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腹针动气疗法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在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膝关节疼痛方面,疗效确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气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1].蒋湘萍.腹针结合动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7

[2].郭鑫,王寅.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C].第四届国际针灸推拿技法演示暨2016年腧穴耳穴应用与针灸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3].时高波,白慧.平衡针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

[4].郭鑫,王寅.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

[5].时高波.董氏奇穴配动气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

[6].郭鑫.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谢升佑.动气针法结合温针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8].郑集诚.巨刺配以动气疗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踝扭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动气疗法论文-蒋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