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表达论文-卢佳音,李东飞,赵悦含,侯俊财

胞外表达论文-卢佳音,李东飞,赵悦含,侯俊财

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外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加利亚乳杆菌,PrtB基因,基因表达,培养条件

胞外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卢佳音,李东飞,赵悦含,侯俊财[1](2019)在《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胞外肽酶PrtB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实验室保藏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探究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其关键酶Prt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生长时期、氮源、初始pH值(5.6,5.9,6.2和6.5)和培养温度(30,37,42℃和45℃)对PrtB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B08012、LB08014和LB08016从对数初期到稳定期,PrtB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N缺乏条件与正常MRS培养条件相比,PrtB的表达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P<0.05),而添加酪蛋白胨与正常MRS培养条件相比,PrtB的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在初始培养pH值为5.9,6.2和6.5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pH5.6)相比,LB08006、LB08007、LB08012和LB08016菌株的PrtB的表达量为增加(P<0.05),而LB08014、LB08015和LB08017菌株为降低(P<0.05);在37,42℃和45℃时,LB08007、LB08012、LB08014和LB08015菌株的PrtB的表达量为先上升后下降,而LB08006、LB08016和LB08017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5℃时PrtB的表达量最低,趋于0,较对照组(30℃)下降10.7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2](2019)在《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胞外表达及其抑菌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虾类来源的溶菌酶,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分泌表达重组克氏原螯虾无脊椎动物型溶菌酶1(简称"pc-iLys1")的方法。经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的pc-iLys1 cDNA在毕赤酵母菌株SMD1168中成功地实现胞外分泌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7.1 kDa。在摇瓶中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相对最佳表达条件为:培养基pH 7.0,培养温度28℃,甲醇体积分数1.5%,诱导表达时间96 h。采用该优化条件,进一步利用分批补料策略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培养诱导,120 h后获得重组pc-iLys1,其酶活性达到2 052.6 U/mL,最终,酵母干细胞质量浓度达98.1 g/L。抑菌实验表明,重组pc-iLys1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总之,本研究实现了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为其大规模制备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贾丽娜,彭效祥,李明萱,罗淑萍,张云芳[3](2019)在《P2X7受体胞外段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德泰生物密码子优化软件MaxCodon~(TM)Optimization Program (V13),对P2X7R胞外段蛋白氨基酸编码序列进行优化并设计PCR扩增引物。采用重迭PCR扩增目标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NdeⅠ和HindⅢ,将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P2X7R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表达菌种中,进行融合表达,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重组蛋白含6×His纯化标签,亲和层析(Ni-IDA树脂)纯化后,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结果:PCR扩增的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长度为885 bp,成功构建重组pET30a-P2X7R质粒,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菌株中。融合型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可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克隆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诱导表达并纯化了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为今后制备抗人P2X7R胞外段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吴悠,马宇驰,赵祎云,隋国燕,石辛月[4](2019)在《鸡STARD3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鸡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结构域3(STARD3)胞外域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采用人工合成方法获得鸡STARD3胞外域基因,利用pGEX6P-1质粒及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将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特异性和效价。结果显示:获得了STARD3胞外域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效价大于1∶6 400。本试验为研究鸡STARD3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郎巧利,吴梦,黄楠,何琦琳,葛良鹏[5](2019)在《伪狂犬病毒的gE蛋白胞外区真核表达以及单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构建gE基因胞外区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得到稳定的可溶性蛋白,并通过杂交瘤筛选获得表达gE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E基因序列,构建gE胞外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4-gE-6×His和pcDNA3.4-gE-m Fc,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在HEK293F细胞中进行表达并进一步纯化。通过Western blot和SDS-PAGE鉴定和比较gE-6×His和gE-mFc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利用伪狂犬灭活全病毒免疫小鼠,电融合获得杂交瘤融合细胞,通过gE-mFc蛋白和IFA筛选出稳定且特异性结合gE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cDNA3.4-gE-6×His和pcDNA3.4-gE-mFc表达载体,表达纯化得到gE-6×His和gE-mFc可溶性蛋白。比较发现gE-6×His蛋白表达量低,稳定性差。而gE-mFc蛋白表达量高,稳定性好,一次性纯化后纯度可达85%。进一步利用gE-mFc筛选获得9株稳定性和特异性高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首次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稳定的可溶性gE蛋白,并利用其筛选获得g E特异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路则庆,胡喻涵,黄向韵,张煜,王凤芹[6](2019)在《富硒胞外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究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所产胞外多糖(EPS)和富硒胞外多糖(Se-EP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28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亚硒酸钠(Na_2SeO_3)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Na_2SeO_3+黄芪多糖(A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APS,Na_2SeO_3+EPS组饲喂基础饲粮+0.30 mg/kg Na_2SeO_3+560 mg/kg EPS,Se-EPS组饲喂基础饲粮+560 mg/kg Se-EPS。试验期39 d。结果表明:与Na_2SeO_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显着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着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Na_2SeO_3+EPS、Se-EPS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饲粮中添加Se-EPS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中猪β-防御素1(pBD-1)和空肠、回肠中猪β-防御素2(pBD-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e-EPS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促进肠道内源抗菌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马纪,库尔班·吐松,刘小宁[7](2019)在《小胸鳖甲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家族。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胸鳖甲Micordera punctipennis胞外铜锌SOD的重组蛋白(本文定义为Trx-His-MpecCu/Zn-SOD)。经Ni~(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研究了重组蛋白的部分酶学性质。通过足垫加皮下注射法3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1.33 mg·mL~(-1),酶活力为27.52 U·mg~(-1)。Trx-His-MpecCu/Zn-SOD在25~45℃具有比较稳定的酶活性,在35℃最高,同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酸碱耐受性(pH3~12),最适pH为9.0,表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蛋白免疫法制备的鼠抗MpecCu/Zn-SOD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于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免疫结合重组蛋白Trx-His-MpecCu/Zn-SOD和小胸鳖甲体内天然MpecCu/Zn-SOD,但不能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的总蛋白结合,说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较高且特异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胸鳖甲ecCu/Zn-SOD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4期)

唐白露[8](2019)在《深海沉积物细菌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诱导表达与分泌、催化特性、生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环境蕴含着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微生物是深海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员,深海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但目前对深海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及机制还了解很少。深海有机质大多是高分子量的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因此,深海微生物通过分泌胞外酶对胞外大分子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并利用,是一种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方式。来自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和来自动物的胶原蛋白是深海颗粒POM的重要成分,它们在深海中被微生物通过分泌蛋白酶降解和利用,进入深海碳氮循环。但目前我们对参与深海肽聚糖和胶原蛋白等有机质降解的微生物及其酶类的种类及降解机制还了解有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的异养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CF6-2是一株分离自南中国海深海沉积物的产蛋白酶细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分泌的适冷蛋白酶Pseudoalterin是一个M23家族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弹性蛋白和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首先建立了菌株CF6-2的遗传操作体系和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适冷表达体系,然后对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诱导表达机制、成熟机制、分泌机制和催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菌株CF6-2利用Pseudoalterin捕食海洋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态学现象,建立了利用CF6-2发酵生产Pseudoalterin的小试和中试工艺。另外,本论文还研究了来自胶州湾沉积物的细菌Photobacterium sp.A5-7分泌的一个新的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P57的酶学性质及其PA结构域的功能。论文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在基因组层面上分析海洋细菌胞外蛋白酶多样性为了在基因组层面分析海洋中产蛋白酶细菌的胞外蛋白酶的种类多样性,我们对两株海洋产蛋白酶细菌一深海沉积物细菌P.sp.CF6-2和北极表层海水细菌Flavobacterium arcticum SM1 502T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在基因组层面上揭示了这两株菌的胞外蛋白酶及其它胞外酶种类多样性。菌株CF6-2的基因组编码50种具有信号肽的肽酶,包括28个丝氨酸肽酶和22个金属肽酶。这些酶分布于9个丝氨酸肽酶家族和15个金属肽酶家族。菌株SM1502T的基因组编码29个具有信号肽的肽酶,包括14个丝氨酸肽酶、11个金属肽酶和4个半胱氨酸肽酶。这些酶分布于7个丝氨酸肽酶家族、5个金属肽酶家族和4个半胱氨酸肽酶家族。这些结果表明,这两株菌都含有大量的胞外蛋白酶基因,可能在海洋沉积物有机氮降解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2.深海细菌CF6-2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表达的诱导机制海洋细菌胞外蛋白酶大多是受胞外物质诱导表达的,但诱导细菌胞外蛋白酶产生的确切信号分子至今尚未被鉴定出。本文对诱导细菌CF6-2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表达的信号分子进行了鉴定。由于蛋白酶Pseudoalterin能够高效地降解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的肽链部分,因此,我们的科学假设是:肽聚糖中的某些组分可能对Pseudoalterin具有诱导作用。为此,我们尝试从肽聚糖肽链组分中鉴定Pseudoalterin表达的诱导信号分子。首先检测了海洋典型革兰氏阳性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MCCC0423的肽聚糖在转录水平上对Pseudoalterin的诱导作用。然后根据MCCC0423肽聚糖肽链的序列合成19种小肽,检测这19种寡肽及其中所含单个氨基酸对Pseudoalterin转录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含Gly寡肽及Gly对Pseudoalterin有诱导作用,为CF6-2表达Pseudoalterin的诱导信号分子。Gly的有效诱导浓度在0.25 mM-20 mM。这是首次揭示了微生物胞外蛋白酶的确切诱导信号分子并确定了其有效诱导浓度。另外,我们还确定了 Pseudoalterin的转录起始位点,为进一步阐明细菌CF6-2对Pseudoalterin合成的胞内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3.深海细菌CF6-2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成熟和分泌机制前期研究表明,M23家族蛋白酶Pseudoalterin没有自成熟的能力,需要其他蛋白帮助其切割前导肽。但哪些蛋白辅助Pseudoalterin成熟还不清楚。为了鉴定Pseudoalterin成熟的辅助蛋白和阐明其成熟机制,我们首先建立了菌株CF6-2的遗传操作体系,然后通过分析其他M23家族蛋白酶的成熟过程找出可能在Pseudoalterin成熟过程中起作用的辅助蛋白。利用菌株CF6-2的遗传操作体系对这些辅助蛋白进行基因敲除,然后分析突变对胞外Pseudoalterin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叁个对Pseudoalterin成熟有辅助作用的蛋白酶,Lysyl、Serine1和Serine5。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这叁个蛋白酶可能位于周质空间。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全细胞上清中存在Pseudoalterin的成熟形式,因此推测Pseudoalterin前导肽的切割发生在周质空间。通过分析菌株CF6-2的基因组,发现其具有完整的II型分泌系统(Type II secretion system,T2SS)。我们推测CF6-2可能通过T2SS分泌Pseudoalterin。我们将T2SS中的关键基因gspE缺失突变后,CF6-2的发酵液几乎检测不到Pseudoalterin,回补缺失基因后,Pseudoalterin的分泌得到了恢复。因此可以确定Pseudoalterin是通过T2SS分泌到胞外的。4.深海细菌CF6-2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结合和催化降解肽聚糖的机制前期研究表明,菌株CF6-2分泌的蛋白酶Pseudoalterin有两个功能结构域,含Zn离子的催化结构域能水解肽聚糖的肽链,另一个与催化结构域呈T字形紧密排列的C端结合结构域能结合肽聚糖糖链。Pseudoalterin能够降解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但其结合和催化肽聚糖降解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为了研究Pseudoalterin结合和催化肽聚糖降解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将肽聚糖肽尾AeKaA和肽桥AGGGGG与Pseudoalterin催化腔进行分子共模拟,并结合同源序列分析,预测了 Pseudoalterin参与催化肽聚糖降解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然后,我们构建了 Pseudoalterin的在海洋适冷细菌中的适冷表达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对关键氨基酸残基进行了突变表达和纯化,并构建及纯化了C端结合结构域缺失突变体。通过测定Pseudoalterin突变体对肽聚糖的降解活性和吸附能力的变化,阐明了 Pseudoalterin结合和催化降解肽聚糖的机制。这是首次揭示了一个深海细菌蛋白酶对细菌肽聚糖降解的分子机制。5.深海细菌CF6-2及其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生态功能细菌分泌的M23家族蛋白酶可以裂解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从而可为细菌获取食物并进行防御和竞争提供优势。为了阐明菌株CF6-2与海洋革兰氏阳性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平板实验对菌株CF6-2与海洋革兰氏阳性细菌进行了共培养,发现菌株CF6-2能够裂解多种海洋革兰氏阳性细菌并利用裂解细菌产生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表明菌株CF6-2可能具有捕食海洋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能力。然后,以 Staphylococcus warneri MCCC1A00423为对象,研究了P.sp.CF6-2通过分泌蛋白酶Pseudoalterin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进行降解,导致细菌裂解和死亡,从而从中获取营养进行生长和繁殖的机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海洋革兰氏阴性菌CF6-2捕食海洋革兰氏阳性菌的模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多株来源于海洋的细菌(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含有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同源序列,因此推测我们揭示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胞外蛋白酶捕食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现象在海洋生态环境中可能具有普遍性,这是一种新的存在于海洋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6.深海细菌CF6-2产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小试和中试发酵M23家族蛋白酶能够降解肽聚糖和弹性蛋白,因此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为了降低发酵成本并同时提高Pseudoalterin的产量,在前期优化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单因子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以0.5%的蔗糖为碳源,将牛心管粉的用量从1.2%减少到0.6%,将Pseudoalterin的产量提高了 161%(161.2± 3.1 U/mL)。在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对小试5 L发酵罐和中试50 L发酵罐发酵CF6-2生产Pseudoalterin的通气量和搅拌速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深海细菌CF6-2产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小试和中试发酵工艺。小试和中试中Pseudoalterin的产量分别达到155.6±10.5 U/mL和103.5±8.6 U/mL。研究结果为Pseudoalterin的工业化生产和其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新型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P57的酶学性质和PA结构域的功能在系统开展海洋细菌蛋白酶Pseudoalterin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海洋细菌分泌的另外新型S8家族丝氨酸蛋白酶P57的酶学性质和PA结构域的功能进行了研究。Photobacterium sp.A5-7是一株分离自胶州湾沉积物的产蛋白酶细菌。本文对Photobacterium sp.A5-7分泌的一个蛋白酶P57进行了纯化和表征。P57是一个新的S8家族枯草杆菌素类蛋白酶,能水解酪蛋白、明胶和胶原蛋白。成熟的P57具有一个催化结构域和一个PA结构域。对异源表达融合蛋白PA-EGFP的分析表明,PA结构域对胶原具有吸附能力。通过Fe3+抑制P57的酶活,检测到了 P57与胶原的结合。通过定点突变分析,发现Phe349和Tyr432是P57结合胶原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这些结果表明P57能通过PA结构域结合胶原底物。该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枯草杆菌素类蛋白酶的PA结构域能结合不溶性底物的直接证据,对更好地了解来自海洋沉积物中细菌胞外蛋白酶和枯草杆菌素蛋白酶PA结构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论文对深海细菌CF6-2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在海洋肽聚糖降解和海洋生物竞争的生态学功能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研究了Pseudoalterin的诱导、成熟、分泌和催化机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菌及其胞外蛋白酶在深海物质循环和微生物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能够降解肽聚糖的蛋白酶Pseudoalterin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对本文建立的其进行的生产Pseudoalterin的中试发酵工艺为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研究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同时此外,我们本文建立了菌株CF6-2的遗传操作体系和适冷蛋白酶的适冷表达体系,这对研究深海细菌其它适冷菌和适冷蛋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蛋白酶P57的酶学性质及PA结构域的研究,对更好地了解来自海洋沉积物中细菌胞外蛋白酶和枯草杆菌素蛋白酶PA结构域的功能以及阐明海洋沉积物中颗粒有机氮降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田佳雯[9](2019)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和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阐述NETs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清洁级生后6-8周的雄性Balb/c小鼠60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小鼠模型,并分别于造模后的1d、3d、5d留取小鼠结肠组织及血液样本。通过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表现,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及常规HE病理分析,反映肠组织损伤情况,以证明急性结肠炎的形成。采用PicoGreen?染料定量检测小鼠血浆中游离DN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肠组织中NETs主要组成成分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瓜氨酸化组蛋白(CitH3)的表达及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水平,明确NETs与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诱导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小鼠模型在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HE病理学染色均可见明显的结肠炎改变,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体重逐渐回升,各模型组的炎症活动指数DAI值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着上升(P均<0.05)。各模型组小鼠的血浆中游离DNA含量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均<0.05),且随病情逐渐恢复,含量逐渐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各模型组NETs形成增加,且随病情逐渐恢复,其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各模型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均下降(P均<0.05),且随病情逐渐恢复,其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小鼠模型中NETs形成增加,且NETs的形成增加与肠屏障功能损伤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郁,张静静,吕荣祥,王文盛[10](2019)在《BCAR3、SCEL及LIFR mRNA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胞外囊泡中异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和健康个体血清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差异表达的mRNA。方法收集2016年1-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D患者22例,健康对照个体16例,收集所有受试者血清并提取EV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表达谱芯片分析PD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血清EVs间差异表达的mRNA,qRT-PCR对显着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验证。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直径约30~100 nm的囊泡。囊泡中46个mRNA在健康个体和PD患者血清EVs中存在显着差异(P <0. 01),其中26个mRNA在PD患者血清EVs中表达上调,20个mRNA表达水平下调。经qRT-PCR证实,BCAR3、SCEL、KLHK12、GIPR、DZANK1持续上调(P <0. 05),LIFR、ANKRD53和TMEM100持续下调(P <0. 05),其中BCAR3、SCEL及LIFR在PD患者血清EVs中表达水平和去EVs的血清中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 <0. 01)。结论与健康对照个体相比,BCAR3、SCEL在PD患者血清EVs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LIFR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3个基因特异性地存在于PD患者血清EVs中。(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胞外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开发虾类来源的溶菌酶,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分泌表达重组克氏原螯虾无脊椎动物型溶菌酶1(简称"pc-iLys1")的方法。经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的pc-iLys1 cDNA在毕赤酵母菌株SMD1168中成功地实现胞外分泌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7.1 kDa。在摇瓶中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相对最佳表达条件为:培养基pH 7.0,培养温度28℃,甲醇体积分数1.5%,诱导表达时间96 h。采用该优化条件,进一步利用分批补料策略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培养诱导,120 h后获得重组pc-iLys1,其酶活性达到2 052.6 U/mL,最终,酵母干细胞质量浓度达98.1 g/L。抑菌实验表明,重组pc-iLys1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总之,本研究实现了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为其大规模制备打下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外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卢佳音,李东飞,赵悦含,侯俊财.培养条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中胞外肽酶PrtB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胞外表达及其抑菌活性(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3].贾丽娜,彭效祥,李明萱,罗淑萍,张云芳.P2X7受体胞外段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4].吴悠,马宇驰,赵祎云,隋国燕,石辛月.鸡STARD3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J].畜牧与兽医.2019

[5].郎巧利,吴梦,黄楠,何琦琳,葛良鹏.伪狂犬病毒的gE蛋白胞外区真核表达以及单克隆抗体制备[J].生物技术通报.2019

[6].路则庆,胡喻涵,黄向韵,张煜,王凤芹.富硒胞外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抗氧化功能、肠道形态结构和抗菌肽表达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7].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马纪,库尔班·吐松,刘小宁.小胸鳖甲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四川动物.2019

[8].唐白露.深海沉积物细菌胞外蛋白酶Pseudoalterin的诱导表达与分泌、催化特性、生态功能及其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9

[9].田佳雯.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和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9

[10].刘郁,张静静,吕荣祥,王文盛.BCAR3、SCEL及LIFRmRNA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胞外囊泡中异常表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标签:;  ;  ;  ;  

胞外表达论文-卢佳音,李东飞,赵悦含,侯俊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