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金海霞,鲍俊成,喻涛,罗涛

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金海霞,鲍俊成,喻涛,罗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vL导联,T波,预后

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金海霞,鲍俊成,喻涛,罗涛[1](2019)在《avL导联T波改变在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vL导联T波改变对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2例,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对观察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中42例患者(预后不良组,29.6%)到达心血管事件终点,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70.4%)。预后良好组avL导联T波改变发生率为13.0%,显着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5.7%(P<0.05);预后良好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病理性Q波等发生率也显着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不良组冠状动脉狭窄率显着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率、avL导联T波改变、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具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vL导联T波改变可预测其预后,avL导联T波改变是患者心血管事件终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陆懿,王成,罗义红,万民英[2](2019)在《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同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ACS患者32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和健康者30例(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血浆MPO、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支数进行测定。结果 ACS患者的血浆MPO、cTnT、hs-CRP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患者血浆MPO、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不同冠脉狭窄支数的MPO水平差异无显着性(P>0.05);重度冠脉狭窄患者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血浆中MPO的表达水平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随着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变差及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的增加,其血浆MPO浓度显着上升,提示血浆MPO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的有效生化检验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蕾,东洋[3](201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并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比伐卢定组)和对照组(普通肝素组),每组54例。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4(IL-4)、30天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血流无明显差异。试验组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hs-CRP、IL-4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及MACE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晓[4](2019)在《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TT、PT、FIB、APTT、CK-MB、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PT、TT、APTT水平明显高于甲组,FIB、CK-MB及cTnT水平明显低于甲组(P <0.05)。结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心肌损伤因子水平,适合在临床上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陆兆华,叶少武,赖俊龙[5](201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院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清TG/HDLC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与血清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240例ACS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TG/HDLC与院内MACE的相关性,按照TG/HDLC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A组为高TG/HDLC(>1. 78)组,B组为中TG/HDLC(0. 89~1. 78)组,C组为低TG/HDLC(<0. 89)组。比较叁组院内MACE发生率。结果叁组在MACE、TG、HDLC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 05)。LogT G/HDLC是ASC患者与院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在95%CI(1. 412~7. 686)内,A组发生MACE是C组的3. 276倍(P<0. 05)。结论对ACS患者PCI术后的TG/12HDLC进行监测,对于预防MACE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裕岱,董小莉,李斌[6](2019)在《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和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28例PCI术后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天1次。药物治疗由入院1 h开始,持续治疗30 d。试验组患者联用普伐他汀,每次20 mg,每天1次,药物治疗由入院1 h开始,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聚集率(MPAR)、内皮功能、心肌酶谱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CD62p、CD63p、GPⅡb/Ⅲa受体、血小板聚集率(MPAR)、内皮素-1、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水平分别为5. 74±1. 43,5. 31±1. 27,18. 61±5. 17,(21. 14±2. 25)%,(59. 37±13. 49) ng·L-1,(45. 34±12. 14)U·L-1,(65. 31±56. 24) U·L-1,对照组分别为9. 12±1. 57,7. 93±2. 46,31. 14±7. 15,(34. 13±2. 17)%,(86. 21±13. 42) ng·L-1,(68. 58±12. 48)U·L-1,(95. 38±59. 61) 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84. 12±9. 79),(61. 27±8. 68)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 25%(4例/64例),术后再狭窄率为3. 13%(2例/64例),对照组分别为17. 19%(11例/64例)和14. 06%(9例/6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栓的新生及斑块脱落,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贾军正,王安杏,徐楷[7](2019)在《血清白介素6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IL-6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微血管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评估9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微血管功能状态。使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以微血管功能障碍(MVD)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将微循环阻力指数(IMR)≥30定义为重度MVD。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血清IL-6水平与c Tn I和IMR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D的预测因子。结果:将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资料及血管造影术特征,依据IL-6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高IL-6表达组(50例)以及低IL-6表达组(43例)。IL-6高表达组患者PCI术前IMR水平显着高于低IL-6表达组[(33. 5±12. 4) vs.(18. 3±12. 3)μg/L,P<0. 001]。高IL-6表达组c Tn I峰值显着高于低IL-6组(P <0.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水平与PCI术前IMR值呈现明显正相关(r=0. 892,P<0. 001),并且血清IL-6水平与c Tn I峰值呈明显正相关(r=0. 493,P<0.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IL-6>33μg/L(OR=7. 119,95%CI:3. 204~14. 328,P<0. 001)是影响MVD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指出血清IL-6水平对于鉴别重度MVD患者的诊断价值为0. 883,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6%。结论:IL-6可作为评估MVD的标志物,将其纳入风险预测模型中,可以提高识别高风险患者的识别能力,有助于临床医生更有前瞻性的制定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丹丹,吴玥婷,陈保林,罗妮[8](2019)在《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1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51例患者及时得到明确诊断,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全面仔细分析患者病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时,不能只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是出现不能解释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应警惕急性肺栓塞可能,及时作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必要时行肺血管CT明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娜,孙兆青,于彤彤,焦云娣,何东旭[9](2019)在《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ACS且行PCI的患者1 391例,测定其FT3水平,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FT3的最佳界值为3.68 mmol/L。将患者分为FT3较低组和FT3较高组,统计2组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1年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FT3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FT3较高组比较,FT3较低组患者年龄较高,男性比例更低,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比例更高。FT3较低组患者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高于FT3较高组(P <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T3水平与术后1年全因死亡(HR=1.022,P <0.05)独立相关。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行PCI的ACS患者中,FT3水平与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红玉[10](201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ACS的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RDW与BUA在冠心病患者中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初步诊断为ACS住院治疗的442例患者,并行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将其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组(试验组)(328例)和非IHD组(对照组)(114例),对试验组行GRACE评分及Gensini评分,并根据评分分别分出亚组,研究各亚组组间及对照组与每个亚组间BUA和RDW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RDW及B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ensini、Grace评分分组分别在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各组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RDW和BUA与Gensini评分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4和0.391;均P<0.01。RDW和BUA与GRACE评分存在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4和0.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RDW和BUA为IHD的易患因素;②RDW和BUA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性的指标;③RDW和BUA与ACS的危险分层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ACS患者危险程度的预测性指标;④RDW与BUA可作为评估IHD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同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ACS患者32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和健康者30例(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血浆MPO、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进行测定,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支数进行测定。结果 ACS患者的血浆MPO、cTnT、hs-CRP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患者血浆MPO、cTnT、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不同冠脉狭窄支数的MPO水平差异无显着性(P>0.05);重度冠脉狭窄患者血浆MPO浓度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血浆中MPO的表达水平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展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随着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变差及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的增加,其血浆MPO浓度显着上升,提示血浆MPO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的有效生化检验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金海霞,鲍俊成,喻涛,罗涛.avL导联T波改变在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

[2].陆懿,王成,罗义红,万民英.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3].杨蕾,东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疗效观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

[4].刘晓.麝香保心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5].陆兆华,叶少武,赖俊龙.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院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血清TG/HDLC的关系[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王裕岱,董小莉,李斌.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7].贾军正,王安杏,徐楷.血清白介素6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障碍的诊断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8].陈丹丹,吴玥婷,陈保林,罗妮.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1例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9].孙娜,孙兆青,于彤彤,焦云娣,何东旭.FT3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吴红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9

标签:;  ;  ;  ;  

冠状动脉综合征论文-金海霞,鲍俊成,喻涛,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