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容量监测论文-贾丽静,要莉莉,段希洁,王文生,张丽

血容量监测论文-贾丽静,要莉莉,段希洁,王文生,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容量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ICCO导管法,感染性休克,血容量,心脏功能

血容量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贾丽静,要莉莉,段希洁,王文生,张丽[1](2019)在《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重症患者血容量及心脏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重症患者血容量及心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7例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使用床旁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导管法监测心脏功能与血容量指标;根据PICCO导管监测结果实施血管活性及扩容治疗,于治疗第2 d对患者的心功能、血容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方法监测的准确性。结果:PICCO导管心功能指标全心射血分数(GEF)、心排指数(CI)与床旁Echo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t=7.682,t=3.239,t=7.993;P<0.05);GEF与LVEF指标及CI与CO指标呈正相关性(r=0.488,r=0.497,r=0.515,r=0.528;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中心静脉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3,P<0.05);且PICCO导管相关指标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t=24.587,t=10.994;P<0.05);床旁Echo检测治疗后,下腔静脉管径(IVC)、每搏输出量(SV)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指标高于治疗前,而主动脉峰值流速与下腔静脉呼吸变异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0,t=7.614,t=3.28,t=12.646,t=4.850;P<0.05)。经线性分析每搏量指数(SVI)与SV,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呈正相关(r=0.574,r=0.535,r=0.707,r=0.613;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应用床旁Echo监测,能够准确、迅速评估心脏功能和血容量水平,可为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巩楠,张学强,韩晶,张丽娜,李慧君[2](2019)在《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叁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观察组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单用米多君组为单独使用米多君治疗。比较叁组病人临床疗效,透析前及透析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记录叁组病人透析期间不适主诉、低血压发生率以及脱水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和单用米多君组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00,P=0.105)。叁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透析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用米多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时间2、3 h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及单用米多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不适主诉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0,P=0.119)。观察组脱水量为(2.34±0.51)L高于对照组脱水量(1.83±0.34)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01),但观察组与单用米多君组脱水量(2.09±0.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2,P=0.07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有利于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病人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提高脱水量,减少病人不适感,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杨占民,郑翔丽,陆良愿[3](2018)在《每搏变异度监测腹腔黏液瘤高腹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监测腹腔黏液瘤高腹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黏液瘤减瘤手术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32~65岁,体质量51~77 kg,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v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Ⅲ级。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行双肺机械通气,分别于插管后10 min和腹腔减压后10 min时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0.4 ml/(kg·min)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总量7 ml/kg。插管后10 min输注液体前即刻和输注液体结束后,腹腔减压后10 min输注液体前即刻和输注液体结束后,分别记录MAP、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和SVV,计算SVV和CI的变化率(ΔSVV和△CI)。ΔCI>15%为扩容有效,绘制SV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ROC曲线,计算AUC及其95%CI。结果腹腔黏液瘤患者未减压前△SVV与△C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41(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AUC为0.953(95%CI:0.888~1.000),诊断阈值为12.5%,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81.9%。腹腔黏液瘤患者减压后△SVV与△C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3(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AUC为0.896(95%CI:0.783~1.000),诊断阈值为9.5%,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63.6%。结论 SVV作为监测腹腔黏液瘤患者围术期血容量变化的指标优于心率和血压,但诊断阈值有所改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华东,张卫星[4](2018)在《超声监测不同部位静脉变异度评估患者有效血容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变异度对患者有效血容量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超声监测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及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行补液试验,根据结果分为容量反应组(n=26)和容量无反应组(n=54),监测补液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果容量反应组患者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22.7±2.0)%vs (21.9±1.7)%]和横截面积变异度[(22.9±2.1)%vs (22.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流频谱变异度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44.5±6.8)%vs (2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反应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11.9±2.8) mmHg vs (6.5±2.1) mm Hg;舒张压:(5.6±1.6) mmHg vs (4.2±1.4) mmHg]、24 h尿量[(0.9±0.3) mL/(kg·h) vs(0.6±0.2) mL/(kg·h)]及乳酸清除率[(62.7±11.8)%vs (36.5±7.6)%]比较,容量反应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容量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腋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横截面面积变异度、血流频谱变异度与患者容量反应性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上指导补液治疗。(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20期)

林家聪,林明强,吕有凯,林芳崇,陈仕军[5](2018)在《动态监测血乳酸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78例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监测病人血乳酸及血气指标,比较不同治疗结局病人入院72h内血乳酸变化。结果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指数(CI)、氧耗指数(VO_2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24h后,存活组和死亡组心率、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VO_2I、SvO_2、血乳酸、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入院时至入院72h,存活组和死亡组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乳酸水平在入院2h以后呈下降趋势,但死亡组入院48h时呈现出血乳酸水平升高的趋势。结论对于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应该密切监视病人血乳酸指标,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有助于对病人的预后效果进行早期评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陆丹军,李娟,牛朝诗,康芳,顾大群[6](2018)在《每搏量变异度用于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容量监测的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用于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容量监测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烟雾病(缺血型)患者30例,ASA分级Ⅱ-Ⅲ级,BMI 20~28kg/m~2。麻醉前按4-2-1法则补充生理需要量。麻醉后10min静脉输注聚明胶肽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输注速率为1ml·kg~(-1)·min(-1),以1ml/kg为递增单位。于液体输注至10ml/kg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HCT。于液体输注至10、11、12、13、14、15、16ml/kg时,记录SVV、CO、SV、CI、CVP,记录聚明胶肽输注量。以SVV、CO、SV、CI和CVP与聚明胶肽输入量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VV、CO、SV、CI和CVP与血容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SVV=-(0.95±0.055),rCO=0.86±0.05,rSV=0.85±0.08,rCI=0.85±0.07,rCVP=0.91±0.04。相关系数绝对值比较,rSVV大于rCVP、rCO、rSV和rCI(P<0.05),rCVP大于rCO、rSV和rCI(P<0.05),rCO、rSV和rC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可准确用于监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的容量监测。(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韩琪,翁汉钦,陈笑红[7](2018)在《每搏量变异度监测肝叶切除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每搏变异度(SVV)监测肝叶切除手术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麻醉后行气管插管,15min后以0.4m L/(kg·min)的速度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8m L/kg),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肝叶切除结束即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4个时间点,常规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CI)、心率和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SVV和CI的变化率(ΔSVV和ΔCI),并以ΔCI≥15%为扩容有效标准,绘制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患者在T2时刻的MAP、CVP及CI明显高于T0、T1时刻(P<0.05),明显低于T3时刻(P<0.05);HR在T1、T2、T3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但均高于T0时刻(P<0.05);SVV在T2时刻明显低于T0、T1、T3时刻(P<0.05);以ΔCI≥15%为扩容有效标准,SVV对CI反应的AUC值为0.879(95%CI 0.824~0.987),诊断阈值为12.5%,灵敏度为84.76%,特异度为81.29%。结论 SVV能够准确监测肝叶切除患者手术中血容量变化情况,对于术中容量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孙云飞[8](2018)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评估重症感染休克或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在重症感染休克或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6例重症感染休克或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容量负荷试验前后超声心动图动态测量的每搏量增加值为依据,将患者分入有反应组(每搏量增加值≥15%,n=50)和无反应组(每搏量增加值<15%,n=46)。比较两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监护仪监测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参数(下腔静脉呼吸异变率、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容量负荷试验后,有反应组患者的心率低于试验前,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高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试验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压高于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呼吸异变率、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均低于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应组的下腔静脉呼吸异变率、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较试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可有效评估重症感染休克或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针对性液体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屹,于宏淼[9](2017)在《腔静脉直径在监测多发性外伤患者术后血容量状态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超声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在监测多发性外伤患者术后血容量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4月~2017年04月收治的37例多发性外伤患者进行研究,监测所有患者手术后24h中心静脉压(CVP)和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IVCe)以及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IVCi)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患者治疗后CVP、IVCe、IVCi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治疗前后IVCe、IVCi与患者CV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多发性外伤患者在临床上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可以有效的反映患者术后血容量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春兰,盛晓华,程霞,秦海峰,周怡[10](2017)在《在线血压、血容量监测对透析患者容量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透析治疗中的透析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透析效果及长期生存率[1,2]。有研究显示[3],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与死亡率呈U型曲线,即过低或过高血压都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同时低血压患者常有较为严重的尿毒症心血管病变,且与发生较高的病死率相关[4,5]。因此改善或减少容量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护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6]血容量监测可以直观了解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有助于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血容量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叁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观察组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单用米多君组为单独使用米多君治疗。比较叁组病人临床疗效,透析前及透析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并记录叁组病人透析期间不适主诉、低血压发生率以及脱水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和单用米多君组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00,P=0.105)。叁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透析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用米多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时间2、3 h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及单用米多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不适主诉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0,P=0.119)。观察组脱水量为(2.34±0.51)L高于对照组脱水量(1.83±0.34)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01),但观察组与单用米多君组脱水量(2.09±0.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2,P=0.07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实施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有利于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病人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提高脱水量,减少病人不适感,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容量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丽静,要莉莉,段希洁,王文生,张丽.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重症患者血容量及心脏功能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

[2].巩楠,张学强,韩晶,张丽娜,李慧君.在线血容量监测联合米多君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9

[3].杨占民,郑翔丽,陆良愿.每搏变异度监测腹腔黏液瘤高腹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8

[4].张华东,张卫星.超声监测不同部位静脉变异度评估患者有效血容量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8

[5].林家聪,林明强,吕有凯,林芳崇,陈仕军.动态监测血乳酸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6].陆丹军,李娟,牛朝诗,康芳,顾大群.每搏量变异度用于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患者容量监测的准确性[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

[7].韩琪,翁汉钦,陈笑红.每搏量变异度监测肝叶切除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8

[8].孙云飞.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评估重症感染休克或多发伤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

[9].王屹,于宏淼.腔静脉直径在监测多发性外伤患者术后血容量状态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

[10].李春兰,盛晓华,程霞,秦海峰,周怡.在线血压、血容量监测对透析患者容量相关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

标签:;  ;  ;  ;  

血容量监测论文-贾丽静,要莉莉,段希洁,王文生,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