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取食论文-晋浩天,张蕾

昆虫取食论文-晋浩天,张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昆虫取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恐龙,昆虫取食,羽毛,寄生性昆虫,翼龙,论文第一作者,哺乳动物,首都师范大学,寄生昆虫,羽枝

昆虫取食论文文献综述

晋浩天,张蕾[1](2019)在《我科学家发现昆虫取食恐龙羽毛至少起源于一亿年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2月11日电(晋浩天、张蕾)首都师范大学任东教授研究团队11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龙羽毛的新昆虫》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1000余块包裹在琥珀中的羽毛标本,找到已(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12-12)

刘刚[2](2019)在《短期的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提高植物的抗虫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葡萄叶片的生理响应机制,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以5-7月"赤霞珠"葡萄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处理和时间下叶片部分次生代谢物质、营养物质和相关蛋白酶抑制剂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诱导因素与诱导抗性的相关性,分析葡萄叶片在不同胁迫下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防治葡萄绿盲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取食处理都能诱导植物生理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高佳敏,高素红,高宝嘉[3](2019)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葡萄叶片代谢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葡萄叶片的生理响应机制,以5—7月‘赤霞珠’葡萄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处理和时间下叶片部分次生代谢物质、营养物质和相关蛋白酶抑制剂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诱导因素与诱导抗性的相关性,分析葡萄在不同胁迫下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防治葡萄绿盲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取食处理都能诱导植物生理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其中取食处理的诱导效果更加显着;机械损伤对总酚类物质、蛋白质和胰凝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在表达时间上存在滞后性;黄酮、氨基酸、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绿盲蝽取食与机械损伤处理中,葡萄叶片代谢物质的表达量和表达时间均存在差异。取食处理对黄酮、酚类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诱导表达量均高于机械损伤处理;对缩合单宁、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诱导效果趋势为升高、降低再升高;对胰凝乳蛋白酶的诱导具有一定滞后性。2种处理对糖类物质的诱导均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综上所述,短期的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葡萄叶片产生相关防御性物质质量分数升高,提高植物的抗虫性。生产实践中,在昆虫危害初期可以适当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抗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熊佳新,嵇保中,刘曙雯,王怡[4](2019)在《五羟色胺对昆虫取食、生殖和非遗传多型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5-羟色胺广泛分布于昆虫神经系统和外围组织,调控多种生理过程和行为。研究表明,5-羟色胺可以降低昆虫取食量,促进嗉囊的收缩;5-羟色胺可以和多巴胺协同调控昆虫唾液的分泌,分别形成唾液的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5-羟色胺与多巴胺、保幼激素协同作用可以促进中华马蜂、美洲大蠊的卵成熟发育,还可与章鱼胺、直肠肽等协同调控多种昆虫输卵管的收缩。在昆虫生殖行为方面,5-羟色胺的调控主要表现为增强对性信息素的反应、抑制交尾后行为和维持生殖滞育。5-羟色胺通过诱导聚集行为调控蝗虫的型变,还与章鱼胺等信号分子协同调节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胚后发育和行为多型。5-羟色胺对昆虫取食、生殖及非遗传多型的调控机理还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岳文波,郅军锐,张涛,叶茂,侯晓琳[5](2018)在《3种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取食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菜豆植株系统防御的影响,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咀嚼取食、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刺吸取食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锉吸取食分别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受处理的中部叶片及未处理的上部及下部位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方式、处理时间和叶片部位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有极显着影响(P<0.01),且叁者间有极显着的交互作用。不同危害方式诱导后中部处理叶片的PPO活性均是在6 h明显升高(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PPO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不同;中部叶片PAL活性在机械损伤处理48 h后才被显着激活,而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后,PAL活性分别在6、6和24 h明显升高,且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66、1.75和2.79倍;处理菜豆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的PPO和PAL活性对虫害的响应明显比机械损伤迅速;二斑叶螨取食后PAL活性响应最快,上部和下部叶片均在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72和5.07倍。以上结果说明,害虫取食能引起菜豆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并且防御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的为害方式有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艳[6](2018)在《蔗糖和黑芥子苷对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和味觉感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又名烟草夜蛾)是两种近缘昆虫,同属于鳞翅目夜蛾科(Lepidoptera:Noctuidae),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交配产下可育的后代。棉铃虫为多食性昆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烟青虫为寡食性昆虫,主要取食茄科植物的烟草和辣椒。那么,这两种近缘种昆虫食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寄主植物中的激食素和拒食剂分别在这两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本研究以多食性的棉铃虫和寡食性的烟青虫幼虫为材料,利用两项叶碟法比较两种昆虫幼虫对以蔗糖为代表的“激食素”、以黑芥子苷为代表的“拒食剂”及两种化学物质不同浓度混合物处理叶碟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单感受器记录法测定幼虫的味觉受体神经元对蔗糖、黑芥子苷及其不同浓度混合物的味觉敏感性,以揭示多食性的棉铃虫和寡食性的烟青虫幼虫对不同浓度“激食素”和“拒食剂”取食选择行为权衡(trade-off)的差异及其味觉感受机制:1.蔗糖和黑芥子苷对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取食选择行为的影响在行为学水平上,利用二项叶碟法比较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对蔗糖与黑芥子苷以及两种物质混合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结果表明:(1)无论是多食性的棉铃虫还是寡食性的烟青虫,蔗糖处理的叶碟可以显着促进幼虫的趋向取食。与寡食性的棉铃虫相比,蔗糖显着诱导棉铃虫幼虫取食选择的最低浓度阈值高于诱导烟青虫的最低浓度阈值;(2)无论是多食性的棉铃虫还是寡食性的烟青虫,黑芥子苷处理的叶碟可以显着抑制幼虫的趋向取食,且黑芥子苷抑制两种昆虫的最低阈值浓度相近;(3)比较两种昆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混合液处理叶碟的取食选择行为,混合物对两种昆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均呈现浓度依赖的动态变化模式。一定浓度的蔗糖能够“抵消”黑芥子苷对幼虫取食的“抑制”效应,当混合物中黑芥子浓度恒定时,随着混合物中蔗糖浓度的升高,幼虫对混合物处理的叶碟由“拒食”向“趋向”的取食方向转变;(4)相反,混合物中一定浓度的黑芥子苷能够“抵消”蔗糖对幼虫取食的“激食”效应,当混合物中蔗糖浓度恒定时,随着混合物中黑芥子苷浓度的升高,幼虫对混合物处理的叶碟由“趋向”取食向“拒食”方向转变;(5)相对地,混合物中蔗糖对烟青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高于蔗糖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而混合物中黑芥子苷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高于黑芥子苷对烟青虫的影响;2.蔗糖和黑芥子苷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味觉感受的影响利用单感受器法测定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口器下颚外颚叶上的味觉侧栓锥感受器对蔗糖和黑芥子苷以及两种物质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1)两Helicoverpa昆虫幼虫侧栓锥感器均存在一个对蔗糖敏感的味觉受体神经元和一个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神经元,侧栓锥感器对两种物质的电生理反应均呈正比例的浓度梯度反应模式;(2)比较两种昆虫对单一物质的电生理反应,烟青虫侧栓锥感器对蔗糖的敏感性略高于棉铃虫,而棉铃虫侧栓锥感器内的味觉神经元对黑芥子苷的敏感性高于烟青虫;(3)比较两种昆虫对不同浓度的蔗糖和黑芥子苷混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显示对于两种昆虫,一定浓度的黑芥子苷能够抑制幼虫对蔗糖敏感的受体神经元活性;而一定浓度的蔗糖能够抑制幼虫对黑芥子苷敏感的受体神经元活性;(4)比较混合物中黑芥子苷对两种昆虫蔗糖敏感神经元活性的“抑制”效应,黑芥子苷对棉铃虫蔗糖敏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略高于烟青虫;(5)比较混合物中蔗糖对两种昆虫黑芥子苷敏感神经元活性的“抑制”效应,蔗糖对烟青虫黑芥子苷敏感神经元的抑制作用高于棉铃虫;3.两种昆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取食行为和味觉反应的综合比较本研究显示,无论是行为反应还是味觉受体神经元的敏感性,单一的蔗糖或黑芥子苷或者蔗糖和黑芥子苷的混合物对棉铃虫和烟青虫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的趋势和味觉感受影响的趋势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两种物质对两种昆虫影响的程度不同。黑芥子苷对多食性棉铃虫的影响高于寡食性的烟青虫,而蔗糖对寡食性烟青虫的影响高于多食性的棉铃虫。进一步,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昆虫幼虫对蔗糖和黑芥子苷的取食选择行为是建立在幼虫对这些物质的味觉感受基础之上。总之,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食性的近缘种昆虫对“激食素”和“拒食剂”取食的“权衡”及其味觉感受机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昆虫味觉、行为、食性的进化及利用味觉控制害虫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马小丽,何玮毅,尤民生[7](2017)在《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硫苷的互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硫苷-黑芥子酶防御系统,也被称作"芥子油炸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植物防御机制。硫苷和黑芥子酶分开储存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病原微生物侵害、机械损伤等危害时,植物体内的黑芥子酶与硫苷结合,催化其产生有毒的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ITC)、腈类化合物(nitrile)和其他活性物质等,从而避免或者减少植物受到损害。然而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也具有了相应的反防御机制才能够适应寄主。这种反防御机制根据硫苷种类的不同,也具有多样性,且不仅表现在十字花科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间,还表现在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内。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植物硫苷类型、硫苷-黑芥子酶防御体系和害虫诱导的植物硫苷防御反应,并从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如何代谢、隔离、利用和转运硫苷等方面讨论了害虫的反防御机制,以期为研究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艳敏,白建保,刘剑君,陈翔,周晓峰[8](2017)在《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烟草信号分子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烟草体内信号分子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利用烟蚜(Myzus persicae,刺吸式口器)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咀嚼式口器)取食烟草,测定取食后第3、6、10和15天烟叶中生物碱和蔗糖酯(Sucrose ester,SE)的含量,以及取食后第3、6、9和12小时烟叶与根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茉莉酸(Jasmine acid,JA)的含量。结果表明:(1)烟蚜和斜纹夜蛾取食烟株后,烟叶中的降烟碱、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6天达到最高。烟蚜取食后,烟碱、降烟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9.80%、27.92%和82.20%;斜纹夜蛾取食后,烟叶中的烟碱、降烟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4.06%、34.31%和79.15%。(2)烟蚜和斜纹夜蛾取食烟株后,烟叶中的蔗糖酯含量均在第10天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60.14%和65.90%。(3)烟蚜和斜纹夜蛾取食烟株后,NO含量在叶部和根部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9 h后达到最高。处理组叶部与根部的JA含量较对照显着升高,叶部JA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根部则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张艳敏[9](2017)在《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烟草信号分子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自然生存环境中,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多变,植食性昆虫取食会增强植物的防御进化过程,反之,植物的自我防御又增强了昆虫对植物的适应。本文中,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模式植物,研究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昆虫取食烟草时,发现不仅烟草体内的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茉莉酸的含量会发生显着变化,防御性物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测定不同口器昆虫取食烟草及不同种类的烟草受到相同昆虫胁迫时,对烟草信号分子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本文以烤烟和白肋烟为试验对象,分析测定了咀嚼式口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刺吸式口器(烟蚜,Myzuspersicae)取食后,烟草叶部在3天、6天、10天、15天内生物碱和蔗糖酯及叶部和根部在3小时、6小时、9小时、12小时内一氧化氮和茉莉酸的含量变化。试验表明,对烤烟而言,烟蚜取食后,烟株的防御系统被激活,叶部降烟碱、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显着增加,第6天达到最高,较对照增加27.92%、89.80%和82.20%;斜纹夜蛾取食后生物碱亦呈逐渐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第6天含量达到最高,降烟碱、烟碱和总生物碱分别较对照增加34.31%、84.06%和79.15%。烟蚜和斜纹夜蛾取食烟株后,烟草体内的另一种防御性物质蔗糖酯也在不同时间内有相似的影响。烟叶中的蔗糖酯含量均在第10天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60.14%和65.90%。而对照组SE含量变化不明显。类似地,对白肋烟而言,斜纹夜蛾取食后,降烟碱、烟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77.80%、89.83%和82.12%;斜纹夜蛾取食后,在第10天达到峰值,较对照增加133.33%。对烤烟而言,烟蚜和斜纹夜蛾取食后,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茉莉酸的含量在12小时内出现波动:在叶部和根部,处理组和对照组中NO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9小时达到峰值;处理组中叶部与根部的JA含量较对照显着增加,在12小时内,叶部表现为先升后降,根部则呈持续上升态势。斜纹夜蛾取食白肋烟后,信号分子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试验研究也间接地表明,同处一个塑料大棚的对照组植株中生物碱、蔗糖酯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植株不同部位信号分子含量亦有波动,推测昆虫的取食可能会激发邻近对照植株的防御反应。间接或直接地说明实践上可利用挥发性外源信号分子如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等强化植株自身的防御反应,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10)

潘苏峰[10](2017)在《芦苇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取食压力变化响应的代谢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对昆虫取食的防御响应,使植物能够更灵活地实现防御-生长繁殖的能量分配和权衡。植物代谢物组成和水平变化在植物-昆虫相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植物代谢物对昆虫取食的响应,以揭示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响应策略及影响因素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本论文对湿地重要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芦苇对其上重要的植食性昆虫芦毒蛾Laelia coenosa(Hiibner)和大狭长蝽Dimorphopteruspallipes(Distant)取食和取食压力变化的代谢响应,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干燥方法对芦苇代谢组学分析的影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以超低温冷藏为对照,分析了真空冷冻干燥、45 ℃烘干和硅胶干燥处理对芦苇叶、茎和根组织样品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对样品的影响最小,只对叶样品中的一些代谢物产生显着影响,但不会对根茎样品中代谢物组成产生显着影响。而45 ℃烘干和硅胶干燥对芦苇不同组织样品代谢物组成影响均较大。因此真空冷冻干燥是更适合芦苇代谢组学研究样品的干燥处理方法。2.芦苇对不同昆虫取食压力变化的代谢响应通过取食实验,研究了芦毒蛾和大狭长蝽不同取食压力对芦苇叶、茎、根代谢组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芦苇代谢组对两种昆虫取食压力变化的响应具有组织特异性,芦苇叶代谢组的响应较茎和根代谢组的响应更为敏感。此外,两种昆虫共同取食处理的芦苇组织与两种昆虫单独取食处理的芦苇组织具有不同的代谢组结构,但仅在高取食压力下差异明显。进一步的代谢物含量变化分析表明,两种昆虫取食对芦苇组织中的糖类、氨基酸、脂类和有机酸等多种代谢物产生了显着影响。一些代谢物对昆虫取食的响应与所处的植物组织有关,也具有一定的昆虫物种特异性。两种昆虫取食对一些代谢物的影响可表现出拮抗、协同的相互作用,并且与取食压力相关,在高取食压力下交互作用显着,而在低取食压力下交互作用不显着。这与代谢组响应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不同取食压力下,芦苇代谢物在不同组织的合成和运输分配的改变,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3.芦苇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取食的响应策略通过取食实验,研究了幼年期和成熟期芦苇的叶、茎和根组织对芦毒蛾和大狭长蝽高、低取食压力处理的代谢响应。结果发现,相比幼年期,成熟期芦苇叶和茎对昆虫取食的代谢响应明显减弱,但根的响应略有提高。在受到两种昆虫取食后,幼年期芦苇更偏好提高叶组织的糖类和氨基酸含量,而成熟期芦苇则会提高根茎中糖类含量。该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芦苇对昆虫取食具有不同的响应策略。研究还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芦苇的代谢物对昆虫取食压力变化的响应存在相反和不同的趋势。这进一步证实了,昆虫取食对芦苇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代谢物的转运、分配和合成具有重要影响。4.取食诱导的芦苇代谢响应对昆虫发育的影响研究了芦毒蛾和大狭长蝽取食诱导的芦苇代谢响应对随后取食幼虫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芦毒蛾和大狭长蝽取食过后的芦苇饲喂幼虫,对这两种昆虫幼虫和若虫的发育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但未达显着性水平。芦毒蛾取食诱导的芦苇响应,对其幼虫体重增加和生长速率具有不利影响,而大狭长蝽取食诱导的芦苇响应,对其若虫体重的增加甚至有积极的影响。这表明昆虫取食诱导的芦苇代谢响应,对芦苇-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可能较为复杂,应做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芦苇对不同昆虫取食和取食压力变化的代谢响应,可为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植物代谢组学在植物-昆虫相互作用研究中的运用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昆虫取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下葡萄叶片的生理响应机制,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以5-7月"赤霞珠"葡萄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处理和时间下叶片部分次生代谢物质、营养物质和相关蛋白酶抑制剂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诱导因素与诱导抗性的相关性,分析葡萄叶片在不同胁迫下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防治葡萄绿盲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和取食处理都能诱导植物生理代谢物质量分数的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虫取食论文参考文献

[1].晋浩天,张蕾.我科学家发现昆虫取食恐龙羽毛至少起源于一亿年前[N].光明日报.2019

[2].刘刚.短期的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提高植物的抗虫性[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高佳敏,高素红,高宝嘉.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对葡萄叶片代谢物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熊佳新,嵇保中,刘曙雯,王怡.五羟色胺对昆虫取食、生殖和非遗传多型的调控[J].生命科学.2019

[5].岳文波,郅军锐,张涛,叶茂,侯晓琳.3种不同类型口器的昆虫取食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

[6].王艳.蔗糖和黑芥子苷对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取食选择行为和味觉感受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

[7].马小丽,何玮毅,尤民生.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硫苷的互作[J].昆虫学报.2017

[8].张艳敏,白建保,刘剑君,陈翔,周晓峰.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烟草信号分子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7

[9].张艳敏.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烟草信号分子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0].潘苏峰.芦苇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取食压力变化响应的代谢组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  

昆虫取食论文-晋浩天,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