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切碎论文-李浩,班婷,郭兆峰,沈卫强

秸秆切碎论文-李浩,班婷,郭兆峰,沈卫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秸秆切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物料特性,切碎方法,研究

秸秆切碎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班婷,郭兆峰,沈卫强[1](2019)在《常见农作物秸秆的物料特性及切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多的副产品农作物秸秆,其物料特性研究主要有秸秆的组织结构、秸秆的化学成分、秸秆的物理特性和秸秆的切碎特性等方面;本文分别介绍了滚筒式切碎、圆盘式切碎、锤片式切碎、组合式切碎等几种典型的秸秆切碎方法。开展秸秆物料特性分析、适合多种类型农作物秸秆的复合式秸秆粉碎机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些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张建强,任昌文,张春旺[2](2019)在《不同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及加工程度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小麦秸秆青贮后,通过不同的切碎长度及加工程度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奶期在70 d的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试验全混合日粮为4种,每组日粮饲喂6头奶牛,每头奶牛为1个重复。对照组切碎长度为0.95 cm(未做任何处理),处理1组切碎长度为0.95 cm(1 mm碾压),处理2组切碎长度为1.45 cm(1 mm碾压),处理3组切碎长度为1.90 cm(1 mm碾压),试验共进行28 d。处理1组和处理2组小麦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较对照组和处理3组低。处理1组小麦秸秆淀粉含量最高,达到25.8%。处理1组小麦秸秆乳酸和乙酸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着影响奶牛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及每千克体重中性纤维采食量(P<0.05)。处理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产奶量、4%脂肪校正乳及乳脂含量(P<0.05)。青贮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着影响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其中处理1组最低(P<0.05)。青贮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和加工程度显着影响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对照组最高(P<0.05),处理1组最低(P<0.05)。对照组和处理3组较处理1组和处理2组显着提高了瘤胃丁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对奶牛产奶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切碎长度为1.9 mm时可以改善瘤胃的发酵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06期)

刘瑞安[3](2018)在《万安县:召开联合收割机改装加载秸秆切碎装置培训工作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万安县联合收割机改装加载秸秆切碎装置培训工作会在农业局四楼会议室召开,县农机局有关工作人员、各乡镇农综站长、农机员参加了会议。为从源头上治理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万安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万府办字[2018]188号)和《关于印发万安县联合收割机改装(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7期)

杜长强,许良元[4](2018)在《秸秆切碎刀的优化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秸秆还田刀片进行静力学分析以及结构优化分析,选择L型的切碎刀片,通过建模,分析不同弯角、不同刀片厚度以及不同刃口厚度对秸秆切碎刀具工作时造成的影响,用SolidWorks建立叁维模型图,再利用Ansys workbench对L型秸秆切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和优化,确定最优的参数数据对现存的L型秸秆切碎刀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玉华,宋占华,闫银发,田富洋,李法德[5](2019)在《全自动高效多功能秸秆切碎机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秸秆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全自动高效多功能秸秆切碎机。文中提出了秸秆切碎机的设计方案,并对全自动高效多功能秸秆切碎机的喂料系统、高效碎草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得到小麦秸秆物料相对含水率平均值为22.5%,秸秆切料长度为2 040mm,得出千瓦小时产量为186.7kg/k W獉h,秸秆物料破节率的平均值达96%。该全自动高效多功能秸秆切碎机能够有效地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适用于广大农场和畜牧养殖行业,显着提升了我国秸秆利用的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于泳涛,张吉旺,耿爱军,张智龙,杨启勇[6](2019)在《对辊式秸秆切碎装置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多为近地面作业,工作中刀片不可避免地与土壤、石块等接触,导致刀刃迅速磨损变钝,刀片不能有效地切断秸秆纤维。为此,设计了一种对辊式秸秆切碎装置,核心部件为一个带刀片辊子和一个带槽辊子。通过对切碎过程的运动与受力分析,确定刀辊半径为47.5mm,刀片数为6把,刀刃长度为3 5 0 mm,刀刃角度为2 5°,刀片厚度为5 mm,刀棱高度为1 1 mm,槽孔最小宽度为1 0 mm。制作试验台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槽孔宽度对切碎效果影响显着,当对辊转速为600r/min、槽孔宽度为10mm时,切碎效果最好,玉米秸秆能够被切碎成50mm的小段,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为86.80%,均满足行业标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结构、工作参数及生产考核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席娟,朱新华,刘威,郭文川[7](2019)在《秸秆覆盖中原料切碎/粉碎对土壤水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园秸秆覆盖是西北旱区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但人工作业的低效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探明秸秆原料切碎/粉碎加工对覆盖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为秸秆机械化覆盖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切碎加工的小麦(CW)、玉米(CC)、大豆秸秆(CS)和粉碎加工的小麦(SW)、玉米(SC)、大豆秸秆(SS)为覆盖基质,以无覆盖处理(CK)为对照,在室外容器中模拟研究秸秆—薄土分层覆盖在果园土壤保墒、保温、抑制杂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各覆盖处理的底层土壤含水率均高于CK,切碎、粉碎秸秆覆盖的土壤含水率分别高于CK 3.16%和2.35%。小麦、玉米秸秆切碎覆盖的土壤保墒效果优于粉碎覆盖,而大豆秸秆相反。各覆盖处理均有效地减小底层土壤全天的温度波动,即在早、晚提高土壤温度,而午间则降低土壤温度。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覆盖的土壤保温效果略优于切碎覆盖,而大豆秸秆相反。从3种秸秆的土壤保温效果综合评价,切碎、粉碎加工方式对其影响不明显。各覆盖处理均有明显地隔离上、下层土壤水分交换的效果,能起到抑制杂草的作用。CW、CC和CS处理的表土层和底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值分别为9.50%、9.05%和9.18%,而对应的SW、SC和SS处理差值分别为8.1 3%、8.2 8%和9.4 7%。综合分析秸秆切碎、粉碎加工对分层覆盖土壤水热的影响,认为果园秸秆分层机械化覆盖中,秸秆加工应优先采用切碎方式。(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薛云恒[8](2018)在《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不断增加,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otion,TMR)饲喂技术以可简化肉羊饲养程序、减少人工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羊场单产水平、降低畜禽发病率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场使用。国内对全混合日粮搅拌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主研发较少,生产的机械存在切碎时间长、切碎不均匀、能耗大等问题,致使饲料利用率低。因此本文研究开发一种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对切碎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秸秆的揉切机理,为全混合日粮搅拌机切碎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成熟期打捆麦秸秆的物料特性进行研究。利用仪器对麦秸秆的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得到秸秆的容重为60kg/m~3、秸秆与秸秆的摩擦因数为0.5、秸秆与粘板的摩擦因数为0.33;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麦秸秆进行了剪切、弯曲试验,试验得出当秸秆直径为4mm、含水率为40%时所需的剪切载荷最大,当秸秆直径为4mm、含水率为25%时所需的弯曲载荷最大,当秸秆直径为2mm、含水率为10%时所需的剪切和弯曲载荷最小,所得数据为秸秆剪切试验提供参考。2.样机的设计及核心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运用SolidWorks叁维软件对切碎装置各部分关键零件进行叁维设计,并进行整机虚拟装配;通过ANSYS对刀片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刀片的设计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要求。3.秸秆的揉切机理分析。建立秸秆切碎模型,利用力学分析和高速摄像相结合的方式对秸秆的揉切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秸秆的周向运动分析可知,秸秆在Ⅰ区存在离心现象,秸秆的剪切作用主要发生在Ⅱ区,揉搓作用主要发生在Ⅲ区,且在底壳最低处揉搓作用最强,秸秆在Ⅳ区存在对流混合作用;通过秸秆的轴向运动分析可知,秸秆在螺旋搅龙中,其运动并非是单纯的沿螺旋轴作直线运动,而是在复合运动中沿着螺旋轴作空间运动。4.秸秆揉切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试验得出:加工次数、定刀数量、切割线速度、齿板数量及箱体倾角对标准草长率影响显着;切割线速度、齿板数量、定刀数量及箱体倾角对消耗的平均功率影响显着。5.参数优化。基于标准草长率高和消耗的平均功率低等方面的考虑,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寻求最优解,本研究的秸秆切碎装置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范围确定为:切割线速度17~20m/min、齿板数量4~7个、定刀数量20~23个、箱体倾角70°~80°、加工次数5~6次,此时标准草长率为70.5%~77.4%,平均功率为5.8~7kW。(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柳茜,孙启忠,徐丽君,杨万春,乔雪峰[9](2018)在《切碎和揉丝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青玉米秸秆为原料,开展切碎和揉丝两种处理对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p H均低于4.2,揉丝处理组(p H3.51)低于切碎处理组(p H3.89);两个处理组乳酸含量占总酸的比例均在80%以上,揉丝处理组乳酸含量达9.42%,比切碎处理组高出31.56%;干物质含量比切碎组高13.51%;粗蛋白含量比切碎组高4.98%;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比切碎组低20.50%和17.13%。综合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考虑,在西昌地区开展青玉米秸秆青贮采用切碎和揉丝处理都可以,经揉丝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更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8年05期)

薛云恒,李景彬,温宝琴,坎杂[10](2018)在《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揉切机理分析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全混合日粮搅拌机的揉切机理,设计了一种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并对秸秆的切碎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秸秆在装置中的运动过程及受力情况,将秸秆在空间上的运动过程分为Ⅰ区、Ⅱ区、Ⅲ区、Ⅳ区4个区域。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秸秆切碎过程主要发生在Ⅱ区,揉搓主要发生在Ⅲ区,明确了切割线速度、齿板数量、箱体倾角对秸秆粉碎率影响显着。以切割线速度、齿板数量、箱体倾角为试验因素,以秸秆粉碎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方法设计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全混日粮搅拌机揉切效果影响显着程度依次为齿板数量、切割线速度、箱体倾角;当切割线速度为22.7~25m/min、齿板数量为5~8个、箱体倾角为7 1.8°~7 5°时,秸秆粉碎率为8 8.5%~9 2.3%,秸秆的粉碎效果可以满足肉羊饲喂需求。(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秸秆切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旨在研究小麦秸秆青贮后,通过不同的切碎长度及加工程度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奶期在70 d的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4×4拉丁方设计试验,试验全混合日粮为4种,每组日粮饲喂6头奶牛,每头奶牛为1个重复。对照组切碎长度为0.95 cm(未做任何处理),处理1组切碎长度为0.95 cm(1 mm碾压),处理2组切碎长度为1.45 cm(1 mm碾压),处理3组切碎长度为1.90 cm(1 mm碾压),试验共进行28 d。处理1组和处理2组小麦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较对照组和处理3组低。处理1组小麦秸秆淀粉含量最高,达到25.8%。处理1组小麦秸秆乳酸和乙酸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着影响奶牛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及每千克体重中性纤维采食量(P<0.05)。处理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产奶量、4%脂肪校正乳及乳脂含量(P<0.05)。青贮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显着影响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其中处理1组最低(P<0.05)。青贮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和加工程度显着影响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对照组最高(P<0.05),处理1组最低(P<0.05)。对照组和处理3组较处理1组和处理2组显着提高了瘤胃丁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秆的切碎长度对奶牛产奶性能无显着影响,但切碎长度为1.9 mm时可以改善瘤胃的发酵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秸秆切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班婷,郭兆峰,沈卫强.常见农作物秸秆的物料特性及切碎方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

[2].张建强,任昌文,张春旺.不同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及加工程度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3].刘瑞安.万安县:召开联合收割机改装加载秸秆切碎装置培训工作会[J].南方农机.2018

[4].杜长强,许良元.秸秆切碎刀的优化设计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8

[5].陈玉华,宋占华,闫银发,田富洋,李法德.全自动高效多功能秸秆切碎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

[6].于泳涛,张吉旺,耿爱军,张智龙,杨启勇.对辊式秸秆切碎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

[7].席娟,朱新华,刘威,郭文川.秸秆覆盖中原料切碎/粉碎对土壤水热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9

[8].薛云恒.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9].柳茜,孙启忠,徐丽君,杨万春,乔雪峰.切碎和揉丝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8

[10].薛云恒,李景彬,温宝琴,坎杂.搅龙式秸秆切碎装置揉切机理分析及参数优化[J].农机化研究.2018

标签:;  ;  ;  ;  

秸秆切碎论文-李浩,班婷,郭兆峰,沈卫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