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侯培

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侯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aOH,KMnO_4,电晕放电,脱硫

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文献综述

侯培[1](2017)在《NO氧化复合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过程产生的SO2和NOx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传统单一功能的烟气治理方式导致烟气治理链越来越长,工艺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费用高,因此开发脱硫脱硝一体化新方法和新技术仍是当前国内外燃煤烟气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湿法SO2与NOx的一体化脱除方法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解决途径之一。本文采用高锰酸钾和等离子体这两种方法来实现NO的氧化,探索NO氧化结合NaOH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过程和机制,为烟气中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叁个部分:(1)NaOH同时液相吸收SO2和NO2的研究,着重对其反应过程、SO2和NO2在吸收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研究;(2)KMnO4氧化复合NaOH液相吸收同时脱除SO2和NO,研究了同时脱硫脱硝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SO2和NO吸收的相互影响机制;(3)等离子体氧化耦合NaOH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重点研究了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过程,分析了其反应机理,探索了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的协同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OH溶液单独吸收NO的效果很差,NO的脱除率仅5%左右。而NaOH溶液单独吸收NO2的效果明显好于NO,NO2脱除率达到了 30%以上;当NaOH同时吸收SO2和NO2时,NaOH与SO2的反应产物Na2SO3和NaHSO3促进了 NO2的吸收,此时SO2脱除效率达到100%;NO2脱除率也在60%左右;NO2初始浓度的增加对脱硫效果影响并不大,而NO2的脱除率随SO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SO2浓度从400 ppm增加到1000 ppm时,NO2的脱除率从28%增加到了 60%。(2)KMnO4/NaOH的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KMnO4浓度对NOx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而对SO2的去除影响较小;适量的SO2浓度能够促进NOx的去除,从而发挥协同效应。但当SO2浓度过高时,SO2与NO2的吸收存在竞争反应,增大SO2浓度会降低NOx脱除率;对于SO2来讲,其脱除主要依靠NaOH的中和反应,增大NO的初始浓度不会对SO2的去除产生较大的影响。但NO的初始浓度的增加会使NOx的去除率逐步下降;增大烟气流速对SO2的去除影响较小,但会显着降低NOx的去除率,NOx脱除率从60%下降到35%;增大含氧量,SO2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但有助于NO的氧化,NOx的去除率略有增加;增大烟气温度不利于SO2和NOx的脱除,并且温度对SO2的溶解度影响更大。同时SO2的吸收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提高不利用反应的进行;粉尘浓度的增加不利于SO2的NOx的吸收,特别是对SO2的吸收影响较大,这主要是烟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SO2与脱硫剂的接触。(3)在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过程中,吸收剂的加入增加了电晕放电能量注入水平。在15kV放电电压下,0.2L/min吸收剂就能使输入能量增加到4.8 W。单独电晕放电过程NOx的脱除率为14.3%,单独吸收过程中NOx的脱除率为7.7%,而电晕耦合湿式吸收过程中NOx的脱除率则达到了 58.2%。电晕耦合湿式吸收过程中NOx的转化主要借助于电晕放电和湿式吸收的协同作用;液气比的增加会显着提高SO2脱除率,但它对NOx脱除相对影响较小。NOx脱除主要受电晕放电影响,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加,NOx的脱除率增加明显。这说明NOx的脱除是低温等离子体氧化和化学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SO2的脱除更加依赖于化学吸收;NaOH浓度变化对SO2的脱除影响不大。但对于NOx脱除来说,在低于5 kV电压下NOx脱除率增加不明显,在高放电电压下NO被高效氧化成NO2,而之后NO2与NaOH、Na2SO3等发生反应,这样NOx脱除率受NaOH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加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12-01)

郭天祥[2](2011)在《新型复合吸收剂液相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目前为止,就烟尘、SO2、NOx等单一污染物而言,国际上已经先后发展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成熟技术,其中一部分到了工程应用,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工艺,如静电除尘、钙基烟气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活性炭脱汞。这些技术的特点是:一项技术仅针对一种污染物,通过一套专门的设备实现污染物的脱除。这种污染物分级治理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及能耗高、烟气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燃煤污染控制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因此开展烟气多污染物同时脱除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新兴的研究领域。基于当前研究热点,论文详细地研究了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两种新型复合吸收剂体系中影响同时脱硫脱硝的因素,发现吸收剂溶液pH、吸收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吸收剂组成及比例对脱除效率影响显着。研究获得了两种新型复合吸收剂体系最佳脱硫脱硝实验条件。其中以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5.5,次氯酸钠与亚氯酸钠摩尔比为4,反应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二氧化硫脱除效率几乎达到100%,氮氧化物脱除效率达到80%。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为吸收剂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10.5,过氧化氢浓度为0.8175 mol·L-1,反应温度为47.5℃;在最佳条件下,二氧化硫脱除效率几乎达到100%,氮氧化物脱除效率达到70%。通过新型复合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产物分析,揭示了脱除反应机理,其中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历程为以亚氯酸根离子、次氯酸及中间产物二氧化氯和氯气共同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发生了氧化吸收反应,且反应可同时发生于气液两相;过氧化氢碱性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历程为过氧化氢、过氧氢根离子及相关自由基在液相共同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发生了氧化吸收反应。基于新型复合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分压和一氧化氮分压的分级数均为一级,宏观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21.598 kJ·mol-1和8.166 kJ·mol-1。过氧化氢碱性溶液脱硫脱硝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分压和一氧化氮分压的分级数均为一级,宏观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378 kJ·mol-1和3.722 kJ·mol-1;同时脱硫脱硝时,二氧化硫对一氧化氮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对一氧化氮吸收速率影响与其气相分压成1.2次方关系,抑制反应活化能为46.634 kJ·mol-1;一氧化氮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对二氧化硫吸收速率影响与其气相分压成2.8次方关系,促吸收反应活化能为155.86 kJ·mol-1;同时脱硫脱硝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吸收为传质控制步骤,一氧化氮吸收为反应控制步骤,一级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2.654 kJ·mol-1和27.768 kJ·mol-1。(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1-03-01)

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到目前为止,就烟尘、SO2、NOx等单一污染物而言,国际上已经先后发展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成熟技术,其中一部分到了工程应用,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工艺,如静电除尘、钙基烟气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活性炭脱汞。这些技术的特点是:一项技术仅针对一种污染物,通过一套专门的设备实现污染物的脱除。这种污染物分级治理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及能耗高、烟气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燃煤污染控制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因此开展烟气多污染物同时脱除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新兴的研究领域。基于当前研究热点,论文详细地研究了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两种新型复合吸收剂体系中影响同时脱硫脱硝的因素,发现吸收剂溶液pH、吸收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吸收剂组成及比例对脱除效率影响显着。研究获得了两种新型复合吸收剂体系最佳脱硫脱硝实验条件。其中以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5.5,次氯酸钠与亚氯酸钠摩尔比为4,反应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二氧化硫脱除效率几乎达到100%,氮氧化物脱除效率达到80%。过氧化氢/碱性溶液为吸收剂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10.5,过氧化氢浓度为0.8175 mol·L-1,反应温度为47.5℃;在最佳条件下,二氧化硫脱除效率几乎达到100%,氮氧化物脱除效率达到70%。通过新型复合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产物分析,揭示了脱除反应机理,其中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历程为以亚氯酸根离子、次氯酸及中间产物二氧化氯和氯气共同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发生了氧化吸收反应,且反应可同时发生于气液两相;过氧化氢碱性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历程为过氧化氢、过氧氢根离子及相关自由基在液相共同与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发生了氧化吸收反应。基于新型复合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亚氯酸钠/次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分压和一氧化氮分压的分级数均为一级,宏观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21.598 kJ·mol-1和8.166 kJ·mol-1。过氧化氢碱性溶液脱硫脱硝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分压和一氧化氮分压的分级数均为一级,宏观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378 kJ·mol-1和3.722 kJ·mol-1;同时脱硫脱硝时,二氧化硫对一氧化氮吸收具有抑制作用,对一氧化氮吸收速率影响与其气相分压成1.2次方关系,抑制反应活化能为46.634 kJ·mol-1;一氧化氮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对二氧化硫吸收速率影响与其气相分压成2.8次方关系,促吸收反应活化能为155.86 kJ·mol-1;同时脱硫脱硝传质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硫吸收为传质控制步骤,一氧化氮吸收为反应控制步骤,一级反应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2.654 kJ·mol-1和27.768 kJ·mol-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参考文献

[1].侯培.NO氧化复合液相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2].郭天祥.新型复合吸收剂液相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标签:;  ;  ;  ;  

复合液相吸收剂论文-侯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