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戊己丸论文-蒋芙蓉,吴颖,江星明

超微戊己丸论文-蒋芙蓉,吴颖,江星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微戊己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微戊己丸,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超微戊己丸论文文献综述

蒋芙蓉,吴颖,江星明[1](2016)在《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超微戊己丸中3种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微戊己丸中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Gemini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274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芍药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0~160.0μg/mL,10.0~50.0μg/mL,30.0~14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超微戊己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芍药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25、6.842、12.365mg/g;结论: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超微戊己丸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6年11期)

江星明,李荣东[2](2014)在《HPLC法测定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a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流速1.0mL/min的乙腈-乙腈10%(50:50),测定波长为225nm。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理论板数分别为2681和2067,Y吴茱萸碱=1.96 5×10-7X+0.07646,r=0.9999),Y吴茱萸次碱=3.65 8×10-7X-0.2199,r=0.9999),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区间分别为10.2~51.0μg/mL以及10.0~50.0μg/mL,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1.4%,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9%,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和0.1μg/mL。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超微戊己丸当中的吴茱萸碱以及吴茱萸次碱含量进行检测的精确率较高,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4年14期)

蔡光先,周赛男,蔡锐,曾奥,佘颜[3](2013)在《超微戊己丸复方及单味药的抑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戊己丸及其各单味药对胃肠道内6种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比较超微药物与常规药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及二倍稀释法研究各药物的抑菌能力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水煎液能够抑制除沙门氏菌以外的所有供试菌种;吴茱萸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相对较小,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对于药物敏感菌,通过MIC比较发现,戊己丸及其单味药超微药剂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剂。结论戊己丸能够抑制胃肠道内常见(条件)致病菌的生长,且超微粉体能够提高药物的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李荣东,李菁,曾奥,蔡光先,谭周进[4](2012)在《超微戊己丸对小鼠胃内微生物的动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微戊己丸对胃内微生物的影响及确定超微戊己丸的最佳超微剂量。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戊己丸传统组、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隔2 d取各组小鼠胃内容物做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戊己丸对胃内乳酸菌影响不大(P>0.05);戊己丸对胃内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超微全量、1/2量、1/4量组在5、7和9 d细菌数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戊己丸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抑制作用,超微全量、1/2量组、1/4量组大肠埃希菌数相对于正常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超微戊己丸能够明显抑制胃内条件致病菌的生长,重新平衡胃内微生态,达到"驱邪"的目的。在无感染状态下,超微戊己丸1/4剂量对胃微生态系统能达到超微全量的调控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江星明[5](2011)在《戊己丸与超微戊己丸实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戊己丸由黄连、白芍、吴茱萸叁味中药组成。主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灼热疼痛、呕吐吞酸、口苦嘈杂、腹痛泄泻。超微粉碎技术用于复方制剂可提高药物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生物利用度。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戊已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便、准确地反映戊已丸的有效成分,以大鼠做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组织分布与排泄实验,分别用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灌胃,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超微戊已丸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用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灌胃,采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戊已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组织分布与排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超微戊已丸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药代动力学实验:用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给大鼠灌胃,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参数,进行对比研究。2、组织分布实验:选用盐酸小檗碱为指标,HPLC法测定小檗碱在大鼠体内和小檗碱在大鼠各组织中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大鼠灌胃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后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低。再对比戊己丸组和超微戊己丸组的实验数据,超微戊己丸组较戊己丸组在组织中小檗浓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3、排泄实验:给大鼠灌胃后,在一定的时间点段收集大鼠的胆汁,粪,尿。测定戊己丸在其中的排泄率,累积排泄率。比较戊己丸组和超微戊己丸组的异同。结果:1通过对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药动学实验比较研究,等剂量的超微戊己丸灌胃后在每一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值均大于戊己丸超微戊己丸组的Cmax,AUC值均较常规组增大,超微组较常规组的Cmax和AUC值分别增加了15.7%和12.8%,而其指标成分出峰时间及其他化学成分均未显示有明显变化(见表4)。说明等剂量的药物,超微中药的有效血药浓度比常规制剂中药的血药浓度要高,相关化学成分浓度有所增大。2在胆汁排泄实验中则两者的排泄率均较低,说明戊己丸灌胃在胆汁中排泄少,两实验组无明显差异。3在粪和尿排泄物的实验对比研究中,发现戊己丸主要是经过粪排泄途径,而尿中排泄甚少。以上实验对比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超微戊已丸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戊己丸的制备后,提高了戊己丸有效成分的溶出度。通过含量测定比较戊己丸和超微戊己丸的实验组,超微戊己丸组在血药浓度、主要排泄物中均高于戊己丸(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3-01)

江星明,蒋芙蓉,李荣东,杜义龙,周日宝[6](2011)在《戊己丸与超微戊己丸药动学血样处理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种大鼠血样的处理方法,找出最佳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30:70),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345nm。结果叁种处理方法中方法叁的回收率达到92.93%,RSD为1.39%(n=5)。结论叁种方法中方法叁最好,盐酸小檗碱的回收率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谭琥,刘柏炎,蔡莹,蔡光先[7](2010)在《超微戊己丸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超微戊己丸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G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U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传统戊已丸,治疗组予超微戊已丸口服,均6 g/次,2次/d,疗程15 d,观察2组的临床和胃镜疗效。[结果]超微戊己丸对肝胃郁热型GU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分别为80.3%、90.0%、33.3%和66.7%,与传统戊己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戊己丸能明显改善GU患者的临床症状、GU黏膜面积及清除Hp,是较理想的针对肝胃郁热型GU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谭琥[8](2009)在《超微戊己丸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效应及其炎症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超微戊己丸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炎症因子IL-6、IL-8以及TNF-a的表达探讨其抗Hp的作用。方法:1.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要求,观察超微戊己丸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检查、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a的影响。2.采用Hp感染胃溃疡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给药,分别采用ELASA、免疫组化检测IL-6、IL-8、TNF-a含量与表达结果:1.超微戊己丸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和Hp清除率分别为80.3%、90%、33.3%和66.7%,与传统戊己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剂量超微戊己丸能缩小HP感染致胃溃疡模型溃疡面积,与传统戊己丸全剂量组和叁九胃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a水平,下调TNF-a基因表达,与传统戊己丸、叁九胃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微戊己丸能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致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胃溃疡粘膜面积,调节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是较理想的针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药物。2.超微戊己丸能较好清除幽门螺杆菌致胃溃疡大鼠的幽门螺杆菌,明显下调IL-6、IL-8及TNF-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超微戊己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a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流速1.0mL/min的乙腈-乙腈10%(50:50),测定波长为225nm。结果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理论板数分别为2681和2067,Y吴茱萸碱=1.96 5×10-7X+0.07646,r=0.9999),Y吴茱萸次碱=3.65 8×10-7X-0.2199,r=0.9999),吴茱萸碱与吴茱萸次碱的线性区间分别为10.2~51.0μg/mL以及10.0~50.0μg/mL,两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1.4%,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9%,最低检测限为0.05μg/mL和0.1μg/mL。结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超微戊己丸当中的吴茱萸碱以及吴茱萸次碱含量进行检测的精确率较高,重现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微戊己丸论文参考文献

[1].蒋芙蓉,吴颖,江星明.双波长HPLC法同时测定超微戊己丸中3种成分的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6

[2].江星明,李荣东.HPLC法测定超微戊己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J].中国医药科学.2014

[3].蔡光先,周赛男,蔡锐,曾奥,佘颜.超微戊己丸复方及单味药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

[4].李荣东,李菁,曾奥,蔡光先,谭周进.超微戊己丸对小鼠胃内微生物的动态影响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

[5].江星明.戊己丸与超微戊己丸实验比较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

[6].江星明,蒋芙蓉,李荣东,杜义龙,周日宝.戊己丸与超微戊己丸药动学血样处理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7].谭琥,刘柏炎,蔡莹,蔡光先.超微戊己丸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

[8].谭琥.超微戊己丸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效应及其炎症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标签:;  ;  ;  ;  

超微戊己丸论文-蒋芙蓉,吴颖,江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