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之理论文-王善

性命之理论文-王善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命之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安石,“性命道德之理”,道德教育

性命之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善[1](2015)在《试论王安石“性命道德之理”的思想教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新学的创始者和政治家的王安石,非常重视"讲明道德之意、性命之理"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作用,提出了以"性命道德之理"为核心的社会教化与道德修养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北宋后期的几十年里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形成中的理学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5年17期)

李国红[2](2011)在《马一浮论叁教同归性命之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一浮看来,在具体的学的层面,儒释道叁家彼此不同,但在道不可传、反己自求、得道于身这叁点上是一致的,即求道的方向上是相同的。思想可因人而异,生命则是人人所同,叁教同认不可传的道即指身心性命之理而言。此理乃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它超乎一切有限生命之有,是证悟所了,非言思可及,故不可传;它又不离一切有限生命而发挥作用,作为其本心而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的身心中,故可觉悟证受。(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性命之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马一浮看来,在具体的学的层面,儒释道叁家彼此不同,但在道不可传、反己自求、得道于身这叁点上是一致的,即求道的方向上是相同的。思想可因人而异,生命则是人人所同,叁教同认不可传的道即指身心性命之理而言。此理乃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它超乎一切有限生命之有,是证悟所了,非言思可及,故不可传;它又不离一切有限生命而发挥作用,作为其本心而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的身心中,故可觉悟证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命之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善.试论王安石“性命道德之理”的思想教育意义[J].人民论坛.2015

[2].李国红.马一浮论叁教同归性命之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1

标签:;  ;  ;  

性命之理论文-王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