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唐郝,王苗妃

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唐郝,王苗妃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评论,主流意识形态,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

意识形态霸权论文文献综述

唐郝,王苗妃[1](2018)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评论中的构建——以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评论已经成为舆情表达、意识形态争锋的主要场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评论中面临着被解构的危险: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和网络评论本身固有弊端的危害。针对这些问题,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12期)

徐岩[2](2017)在《西方文化霸权视角下我国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理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巨大挑战。意识形态与文化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二者紧密关联、交融共生。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前提和载体,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容和灵魂。从文化视角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路,是全面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生命力与实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夏玉凡[3](2016)在《微博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基于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已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然而,微博的多样性、广泛性和碎片性使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大众的政治认同和社会道德体系的完整性均受到威胁。面对这些问题,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李永虎[4](2016)在《霸权与常识:论葛兰西对常识的意识形态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葛兰西对常识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其霸权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自发性的常识是一种"自在"的意识,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不同社会集团在文化领域相互博弈的产物,资产阶级维系自身霸权的秘密在于将自身的世界观普世化为民众的常识。知识分子与大众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只有将实践哲学和民众的自发哲学结合起来,以一种"社会化"的方式去传播真理,才能真正建立无产阶级霸权。葛兰西的常识意识形态批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路向,并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统。(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郑洁,韩凯丽[5](2014)在《网络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网络文化霸权作为全球问题,已日益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一柄双刃剑,它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求我们集政府、学校、社会和网民之力,共同抵御网络文化霸权,实现理论创新、技术攻坚和素养提高。(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孙锦强,尼旎[6](2014)在《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人物,他的文化霸权思想在学术界不断的被引用和解释。然而,这种思想在被引用和解释时出现了许多偏差与误用。他们没有意识到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和民族交往中的文化霸权是不同的。本文将重新对葛兰西文化霸权进行解读,挖掘其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探讨文化霸权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4年02期)

吴远金[7](2013)在《“文化霸权”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借助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的问题式(Problematic)研究范式考察葛兰西“文化霸权”与时代历史关联及“文化霸权”建构的基础上,通过思想与行动控制权这一中介,分析“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一方面,“文化霸权”与思想行动控制权以“同意”和“服从”为基础,内在地具有共通性关联;另一方面,群体意识形态内在地具有型塑思想与行动控制权的功能。因此,在总体意义,“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之间具备特定的共通感关联,即二者都指向思想与行动控制权的型塑。在明确了“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的总体性关联的基础上,笔者基于既定意义上和动态生成意义两个角度,分别探讨“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具体关联。在既定意义上,“文化霸权”与特定的群体意识形态之间具有以对抗性为主,同时彼此吸纳、涵摄的关联;在动态生成意义上,“文化霸权”的初生形态——智识道德的集团性统一,与特定的群体意识形态具有融合、涵摄及运动路径相似性的关联。因此,“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表现为两个层次、叁个方面:在总体层面,“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具有以思想行动控制权为基础的共通性关联;在具体层面,既定意义上的“文化霸权”与特定的群体意识形态具有以对抗性为主要内容的关联;在动态生成意义上,“文化霸权”与特定的群体意识形态具有融合、吸纳、涵摄及运动路径相似性的关联。在论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尝试性地作出与论题相关的自主探索研究。对“同意”与“服从”这一政治心理现象展开了类别研究:笔者认为,“同意”与“服从”包括诱导——认同、强制——服从和无意识同意这叁种类型;对于群体意识形态这一特定的意识形态现象展开了其存在维度和特性的研究:笔者认为,群体意识形态就其存在维度而言,包括思想——本体维度和行为——实践维度。就其特性而言,群体意识形态除了具备境域性、公度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扩张性特点。群体意识形态的存在维度自然延伸为对思想控制权与行动控制权的型塑。群体意识形态的扩张性既源于群体意识形态的基础——共同利益的扩张性,同时又源于群体意识形态内在功能——思想与行动控制权的型塑。群体意识形态的扩张性使其产生了特定的扩张运动,即由作为臣属状态的社会多元意识形态向作为具有社会统治地位和权威的社会一元主流意识形态的上升和扩张。在论题研究之外,笔者简要说明了“文化霸权”与群体意识形态内在关联的理论思辨研究对当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统治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司德坤[8](2012)在《美国“意识形态霸权”:在场之理由、作用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意识形态特有的本质属性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特作用,致使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不仅没有"退场"反而"在场",并且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工具。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美国的"意识形态霸权"出现了新的作用和特征,人们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渗透、抗辐射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魏萍[9](2012)在《纠结共谋的霸权话语——《老港正传》中资本主义与家国认同话语的意识形态形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银都"出品的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献礼片《老港正传》,再现了内地与香港的历史文化空间以及身处其中的人。这些元素的光影再现,背后又暗含了各种霸权话语之间复杂纠葛的深层关系,以及边缘性的性别叙述的盲点。(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2年07期)

田德文[10](2011)在《西方意识形态霸权与利比亚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以来,利比亚危机已经持续了数月,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鉴于此,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政治研究会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手推出一组笔谈,约请国内学者从美国、法国、德国等大国的态度与行动,欧盟、北约的战略考量等角度分析利比亚危机的相关问题,并从国际关系、国际法、中国外交等多种视角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学界对利比亚危机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探索中国学术界回应国际热点问题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欧洲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巨大挑战。意识形态与文化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二者紧密关联、交融共生。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前提和载体,意识形态是文化的内容和灵魂。从文化视角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路,是全面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生命力与实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由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参考文献

[1].唐郝,王苗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评论中的构建——以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角度[J].科技传播.2018

[2].徐岩.西方文化霸权视角下我国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理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7

[3].夏玉凡.微博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基于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借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

[4].李永虎.霸权与常识:论葛兰西对常识的意识形态批判[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郑洁,韩凯丽.网络文化霸权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孙锦强,尼旎.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

[7].吴远金.“文化霸权”理论与群体意识形态关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司德坤.美国“意识形态霸权”:在场之理由、作用和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9].魏萍.纠结共谋的霸权话语——《老港正传》中资本主义与家国认同话语的意识形态形构[J].当代电影.2012

[10].田德文.西方意识形态霸权与利比亚战争[J].欧洲研究.2011

标签:;  ;  ;  ;  

意识形态霸权论文-唐郝,王苗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