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属论文-魏宇欣

乳杆菌属论文-魏宇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杆菌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酸菌,新种,多样性,多相分类

乳杆菌属论文文献综述

魏宇欣[1](2019)在《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内13个新种的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酸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制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酿造和食用历史悠久,以自酿酸菜为采集菌种的来源。西藏地区的自然发酵酸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它们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相分类手段对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得到的12个潜在乳酸菌新种和从西藏酸奶中分离得到的1个潜在乳酸菌新种进行鉴定,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多相方法进行鉴定,包括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phe S基因序列分析,rpo A基因序列分析,DNA G+C mol%测定,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脂肪酸甲酯(FAME)分析和表型特征分析。菌株54-2~T与Lactobacillus composti、Lactobacillus floricola、Lactobacillus selangorensis、Lactobacillus perolens、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和Lactobacillus shenzhenensis处于一个系统发育分支,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0.4-96.5%之间;phe S基因序列相似性在56.7-74.6%之间;rpo 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57.2-81.6%之间;ANI计算结果分别在66.26-72.50%之间。菌株54-5~T、143-6~T、247-4~T、17-4~T和143-1~T与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和Lactobacillus concavus处于一个系统发育分支,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9-99.9%;phe S基因序列相似性在70.1-83.1%之间;rpo 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81.0-98.3%之间;ANI计算结果在70.34-81.73%之间。菌株33-7~T、116-2~T、184-8~T、204-8~T、8-1(1)~T,256-3~T和M1575~T与Lactobacillus tucceti、Lactobacillus nodensis、Lactobacillus insicii、Lactobacillus allii、Lactobacillus metriopterae、Lactobacillus terrae、Lactobacillus versmoldensis和Lactobacillus furfuricola处于一个系统发育分支,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5.6-100%之间;phe S基因序列相似性在73.1-91.6%之间;rpo 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78.9-98.2%之间;ANI计算结果在70.97-89.40%之间。菌株54-2~T、54-5~T、143-6~T、247-4~T、17-4~T、143-1~T、33-7~T、116-2~T、184-8~T、204-8~T、8-1(1)~T、256-3~T和M1575~T的DNA G+C mol%分别为39.96%、40.41%、42.48%、49.01%、41.47%、40.81%、35.56%、36.16%、34.57%、36.52%、36.71%、36.62%、39.36%。菌株54-2~T、54-5~T、143-6~T、17-4~T和33-7~T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和C18:1ω9c,菌株247-4~T、143-1~T、116-2~T、8-1(1)~T和M1575~T的主要脂肪酸C16:0,C18:1ω9c和C18:1ω6c/C18:1ω7c,菌株184-8~T、204-8~T和256-3~T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1ω9c、C19:1ω6c/C19:0 cycloω10c和C18:1ω6c/C18:1ω7c。本研究采用多项分类方法对13个乳酸菌新种进行鉴定,确定他们的分类学地位,并对13个乳酸菌新种进行命名,命名如下54-2~T(Lactobacillus yilanensis sp.nov.)、54-5~T(Lactobacillus bayanensis sp.nov.)、143-6~T(Lactobacillus mulanensis sp.nov.)、247-4~T(Lactobacillus achengensis sp.nov.)、17-4~T(Lactobacillus wuchangensis sp.nov.)、143-1~T(Lactobacillus gannanensis sp.nov.)、33-7~T(Lactobacillus keshanensis sp.nov.)、116-2~T(Lactobacillus kedongensis sp.nov.)、184-8~T(Lactobacillus baiquanensis sp.nov.)、204-8~T(Lactobacillus jidongensis sp.nov.)、8-1(1)~T(Lactobacillus hulinensis sp.nov.)、256-3~T(Lactobacillus mishanensis sp.nov.)、M1575~T(Lactobacillus zhongbaensis sp.nov.)。(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方恒[2](2019)在《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病患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因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肠道及肠道菌群被认为可能是脓毒症发病的始动器官,且脓毒症本身疾病因素及相关临床治疗可能影响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在治疗脓毒症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可能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脓毒症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能为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研究提供新的信息。研究假设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相关性。研究目的1.主要研究目的: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住院时长是否具有相关性。2.次要研究目的:2.1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入ICU时相关生化指标、SOFA/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2.2评价患者基本临床因素(性别、入ICU原因、脓毒性休克、入ICU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是否有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内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其入ICU后的第一次粪便,采取16SrDNA测序及分析方法,测得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值,并将其:1.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根据临床因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值在组内的差异性。结果共成功收集17例脓毒症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28天全因死亡率为35.29%。样本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为1.28×10-3(0.854~2.88×10-3),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为4.70×10-3(0.235~3.59×10-3)。临床因素(性别、入ICU原因、存在脓毒性休克、入ICU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未发现显着性影响(P>0.05)。患者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入ICU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有低度的正相关关系(r=0.499,P<0.05),与住院总时间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r=-0.547,P<0.05);未发现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器官损伤生化指标及预后指标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住院时长呈负相关关系。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越低的患者,其住院时长增加。暂未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30)

王恒月[3](2019)在《日粮中添加乳杆菌属培养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以及肠道与粪便中细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了解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和12株乳杆菌菌株混合培养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小肠内容物中淀粉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活性以及对在粪便和肠内容物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择180只1日龄健康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即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基础日粮+1%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基础日粮+1%12株乳杆菌菌株混合培养物组,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或乳杆菌混合菌株培养物组均能显着提高肉鸡末重(P<0.05),降低料肉比(P<0.05),提高淀粉酶活性(P<0.05),降低肠道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和粪便β-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物组对小肠内蛋白质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的活性没有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热比亚·努力,单骄宇,张冰,蔡俊秀,艾扎提古丽·卡的尔[4](2018)在《维吾尔族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多形拟杆菌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研究维吾尔族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糖耐量正常(NGT)人群肠道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genus)和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相对水平。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维吾尔族新发T2DM患者96例,NGT 98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粪便细菌总DNA后,采用16SrDN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乳杆菌属和多形拟杆菌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杆菌属与研究对象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相关性。结果 16SrDNA基因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与新疆维吾尔族NGT组相比,乳杆菌属水平在新发T2DM中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7,P=0.000)。但是多形拟杆菌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4,P=0.601);(2)新疆维吾尔族上述人群肠道中乳杆菌属水平与FBG呈负相关(r=-0.334,P=0.000),腰围呈负相关(r=-0.170,P=0.018),TC呈负相关(r=-0.178,P=0.013),TG呈负相关(r=-0.157,P=0.030),收缩压呈负相关(r=-0.255,P=0.000)。结论 Lactobacillus genus水平在肠道中降低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血糖和血脂代谢有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郭慧玲,李丽娜,孟和毕力格,张和平,张文羿[5](2016)在《传统乳制品中乳杆菌属的安全性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菌是发酵食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被广泛使用在各类发酵食品中,比如:酸奶、奶酪、啤酒、白酒、酱菜、腌制食品和青贮饲料。乳酸菌一般被公认为是安全性菌株,然而,最近有研究报道许多乳酸菌出现耐药性,甚至有的是多重耐药性,并且它们携带的抗性基因可以转移到乳酸菌或者是致病菌中,从而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乳酸菌建立一套安全性评价标准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3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传统乳制品中的乳杆菌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宏量稀释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其耐药性以及抗性基因进行检测,最后采用滤膜结合实验检测了抗性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所有乳杆菌属对万古霉素具有抗性,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新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利福平、氧霉素和奎奴普汀/达福普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抗性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7株乳杆菌属带有万古霉素抗性基因van(X),12株乳杆菌属带有环丙沙星抗生基因gyr(A),只有3株乳杆菌属携带有与四环素抗性相关的基因tet(M),经过滤膜结合实验发现所有乳杆菌属的抗性基因均未发生转移。因此,33株乳杆菌属可被认为是安全菌株用于各类发酵食品中。(本文来源于《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05-25)

赵媛媛[6](2015)在《发酵酸菜的乳杆菌属细菌的筛选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杆菌属细菌是发酵酸菜的很重要的一类菌,其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群,对酸菜的风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筛选出优良的食源乳杆菌属细菌,并将其应用于蔬菜发酵,是很有必要的一项研究。由于自然发酵酸菜中富含多种乳酸菌,也不乏产酸能力强、抑菌效果好的乳杆菌属细菌,因此本文采用自然发酵酸菜汁为筛选来源。通过对酸菜汁中分离筛选的乳杆菌和实验室保存乳杆菌进行了产酸和抑菌实验研究,得到了优良乳杆菌属细菌2株,并将其应用于发酵实验中,得到较好的发酵酸菜成品。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优良乳酸菌发酵剂及其在发酵酸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实验总共分为五部分:1.采集自然发酵酸菜汁作为筛选来源,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作为分离培养基,分离出了12株产酸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酶试验,发现6株是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杆状菌,结合对菌落形态特征的观测,初步断定6株都是乳杆菌。2.对15株乳杆菌(从酸菜中筛选出的6株乳杆菌与实验室保存的9株乳杆菌)进行产酸实验研究,通过检测乳杆菌MRS发酵液在24h内pH值变化,发现了2株pH下降最快的菌株,选择其作为产酸快的菌株,分别是M1-4和M39。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单增李斯特氏菌4种不同的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研究15株乳杆菌的抑菌能力,获得3株对指示菌都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菌株,分别为M1-4、M39和M57。结合两个实验结果筛选出产酸快、抑菌好的菌株是M1-4和M39。3.菌株M39已知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39。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结合形态学检验结果,确定了菌株M1-4为干酪乳杆菌,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casiei M1-4。4.将菌株M1-4和M39接种到白菜中分别在30℃和37℃下发酵,通过对发酵过程中酸菜汁pH值的测定,发现30℃发酵最终pH分别是3.55和3.56,而37℃发酵最终pH分别是3.31和3.30,产酸较快;相同温度下,空白发酵的比接种发酵pH下降慢。5.通过对发酵酸菜成品外观及感官评价,发现空白发酵的酸菜发生腐烂,但接种发酵的酸菜外观良好。M1-4和M39 30℃发酵酸菜成品感官得分为68和67分,高于37℃成品的61和56分,确定了30℃发酵酸菜成品感官品质比较好。通过顶端固相萃取法与气质联用色谱法结合的方式,检测M1-4和M39发酵酸菜样品的挥发性物质组成,30℃下M1-4和M39发酵酸菜分别检测出了19和20种风味成分,37℃下M1-4和M39发酵酸菜分别检测出了12和20种风味成分。发现对于M1-4,30℃发酵酸菜风味成分的种类相对较多,是更适宜发酵酸菜的温度;风味成分中包含酸菜中普遍存在的烃类、醛类、醇类和脂类等化和物,也包含如茴香脑、芳樟醇等的各自独特的风味物质。(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孙大庆,李洪飞,宋大巍,杨健,张东杰[7](2015)在《乳杆菌属天然质粒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质粒在乳杆菌属多个菌种中已被发现,它们携带了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和胁迫因子抗性基因,对乳杆菌遗传、代谢、进化等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乳杆菌属天然质粒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和主要功能,重点对乳杆菌属天然质粒的复制类型与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乳杆菌质粒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孙志宏[8](2014)在《乳杆菌属基因组多态性及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微进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actobacillus是乳酸菌最大的一个属,在人和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乳制品发酵剂以及益生菌产品的主要菌株,保加利亚乳杆菌更是乳制品发酵剂必不可少的菌种之一。系统解析乳杆菌属以及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历程对开发利用乳杆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完成了146株Lactobacillus模式菌株基因组的测定,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已完成的3株Lactobacillus模式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深入解析了149株Lactobacillus模式菌株的种系发育情况和物种分化历程,同时以305株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其进行微进化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完成了146株Lactobacillus模式菌株全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建立了含有72个基因的Lactobacillus核心基因集,大于70000个基因的泛基因集,结合基因组大小、GC含量、编码蛋白数量以及ANI和TNI值,显示出Lactobacillus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高于传统细菌分类学定义中的“科”。(2)基于基因组序列重构代表26个门、421个属的系统发育树,指出Oenococcus、 Pediococcus、Weissella、Leuconostoc和Lactobacillus属于一个进化分支Lactobacillus complex,而Lactococcus、Streptococcus和Enterococcus处于Lactobacillus complex分化前的另一个分支。(3)以72个核心基因为依据从基因组水平重构乳杆菌不同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所有乳杆菌模式菌株分为2个大的进化分支。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属于兼性异型发酵的乳杆菌模式菌株占据这一属的古老分支,即祖先位置,属于严格同型发酵、严格异型发酵的乳杆菌模式菌株则占据年轻分支,为后代菌株。同时发现处于第1进化分枝的动物源乳杆菌伴有生态位移动现象,第2进化分枝的动物源乳杆菌在动物生境和其他生境中呈现平行进化现象。(4)采用8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305株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区分为121个ST型,组成14个同源复合体。通过STRUCTURE种群分析预测了可能存在5个主要的祖先群体,并推断蒙古国地区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分离株更接近最早的祖先群体。(5)进一步分析表明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祖先株与蒙古国地区分离株最接近,呈现从蒙古国地区向俄罗斯布里业特、图瓦、卡尔梅克和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传播的趋势。并指出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不同序列型与其分离源、分离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鲍连生,艾洪武,张振,张多[9](2011)在《体外乳杆菌属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外乳杆菌属细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短乳杆菌分别与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用革兰染色法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菌体形态的变化;用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在MRS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显示,4种乳杆菌属中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观察菌体形态,被抑制生长后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单细胞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有较大的改变;加入嗜酸乳杆菌后可将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数量由原来的(11.62±2.68)×103 CFU/ml降低至(4.23±0.63)×103 CF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破坏白色假丝酵母菌菌体的正常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1年17期)

陈曦[10](2011)在《乳杆菌属的益生菌保健功能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主施加有益影响作用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机体有着其他正常生理菌群无法比拟的生理作用。综述了益生菌的历史及种类、生理保健功能及作用机理、益生菌的应用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1年07期)

乳杆菌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病患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因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肠道及肠道菌群被认为可能是脓毒症发病的始动器官,且脓毒症本身疾病因素及相关临床治疗可能影响或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在治疗脓毒症和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可能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脓毒症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能为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研究提供新的信息。研究假设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相关性。研究目的1.主要研究目的: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住院时长是否具有相关性。2.次要研究目的:2.1明确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入ICU时相关生化指标、SOFA/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2.2评价患者基本临床因素(性别、入ICU原因、脓毒性休克、入ICU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是否有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内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收集其入ICU后的第一次粪便,采取16SrDNA测序及分析方法,测得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值,并将其:1.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根据临床因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值在组内的差异性。结果共成功收集17例脓毒症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28天全因死亡率为35.29%。样本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为1.28×10-3(0.854~2.88×10-3),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为4.70×10-3(0.235~3.59×10-3)。临床因素(性别、入ICU原因、存在脓毒性休克、入ICU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患者乳杆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未发现显着性影响(P>0.05)。患者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入ICU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有低度的正相关关系(r=0.499,P<0.05),与住院总时间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r=-0.547,P<0.05);未发现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器官损伤生化指标及预后指标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住院时长呈负相关关系。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越低的患者,其住院时长增加。暂未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杆菌属论文参考文献

[1].魏宇欣.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内13个新种的分类[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方恒.脓毒症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王恒月.日粮中添加乳杆菌属培养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以及肠道与粪便中细菌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9

[4].热比亚·努力,单骄宇,张冰,蔡俊秀,艾扎提古丽·卡的尔.维吾尔族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多形拟杆菌的定量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

[5].郭慧玲,李丽娜,孟和毕力格,张和平,张文羿.传统乳制品中乳杆菌属的安全性初步评价[C].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汇编.2016

[6].赵媛媛.发酵酸菜的乳杆菌属细菌的筛选及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5

[7].孙大庆,李洪飞,宋大巍,杨健,张东杰.乳杆菌属天然质粒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

[8].孙志宏.乳杆菌属基因组多态性及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微进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9].鲍连生,艾洪武,张振,张多.体外乳杆菌属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10].陈曦.乳杆菌属的益生菌保健功能及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2011

标签:;  ;  ;  ;  

乳杆菌属论文-魏宇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