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馈电论文-张亚军,郝金平,张建奇,陶怡

同轴馈电论文-张亚军,郝金平,张建奇,陶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轴馈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带天线,HFSS软件,超高频RFID,同轴馈电

同轴馈电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军,郝金平,张建奇,陶怡[1](2018)在《UHF频段RFID同轴馈电微带天线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智能仓储专用叉车,研制出一款中心频点为915MHz的专用UHF频段RFID同轴馈电微带天线。传统单馈电微带天线设计方案频带窄、极化特性较差,本文根据天线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4层结构的辐射单元,既满足了天线的性能要求,又实现了天线的宽频带设计。文中利用HFSS软件对天线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软件优化得到了天线模型的最佳设计参数,并给出天线的回波损耗、驻波比、增益等仿真结果 ,在仿真基础上制作出天线实物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天线的各参数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与方案结果吻合,最后对天线进行了实际的安装与测试,天线读取标签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工程上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荀涛,杨汉武,张建德[2](2016)在《一种重复脉冲同轴馈电型陶瓷真空界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界面是脉冲功率装置的薄弱环节,对于重频运行的系统,该问题更为突出。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重频脉冲驱动源的陶瓷绝缘子真空界面。首先依据真空沿面闪络设计原则给出了一种改进型同轴馈电陶瓷真空界面绝缘结构,该结构采用陶瓷-金属钎焊连接形式;通过采取均压、屏蔽措施,静电场模拟结果显示,陶瓷沿面电场分布均匀,总场强小于100kV/cm,沿面分量小于70kV/cm,阴、阳极叁结合点场强均小于40kV/cm;在输出幅值600kV、脉宽80ns、重复频率1~5Hz可调的脉冲功率驱动源上进行了实验测试,陶瓷真空界面平均绝缘场强达到44kV/cm,运行稳定;采取(0-1)分布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置信度取为0.9时,陶瓷真空界面的可靠度大于97%。最后,还探讨了表面处理工艺对闪络电压的影响,实验发现,增加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提高陶瓷绝缘子的闪络电压。(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1期)

宋长宏,吴群[3](2016)在《一种空气同轴馈电的X波段低副瓣阵列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雷达系统中的低成本低副瓣阵列天线,该天线阵包含256个辐射单元,由四个64单元的子阵组成,采用波导合成网络进行功率合成.天线单元采用空气同轴馈电的角锥喇叭,空气同轴馈线内外导体呈方型结构,其终端为短路馈电方式,实现了内导体的自支撑设计和较低的传输损耗,并依据综合幅度分布采用若干数量的不等功分器进行低副瓣设计.测试结果表明,小于2的驻波带宽为0.5GHz,相对带宽为7.5%.另外,中心频率的增益为30dB,增益大于29.5dB的带宽为0.2GHz,E面和H面的旁瓣电平为28.5dB和29dB.(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郑文泉,万国宾,赵雨辰,秦涛[4](2014)在《同轴馈电微带天线输入阻抗的高效精确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高效精确计算同轴馈电微带天线输入阻抗的方法.采用等效磁流环模型模拟同轴馈电,通过深入研究该馈电模型的激励电场,提出一种改进的数值积分路径以避开激励电场中的奇异点,在此基础上,对贴片在线面连接处作细化处理来模拟连接处剧烈变化的电流,结合分层介质格林函数,采用空域矩量法计算了方形和圆形同轴馈电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计算结果与仿真软件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尹志会,刘建晓,苏明敏,郭海丽[5](2013)在《一种简化同轴馈电微带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同轴馈电模型用于分析同轴探针馈电的微带天线。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中对于同轴馈电模型一般采用一维电压电流递推方式引入入射波形;同时结合细导线模型模拟同轴线馈电。需要对接地板同轴线接口处的电场值进行特别处理,过程较复杂。简化方法仅采用细导线模型作为馈电端口,在接地板与细导线探针间加电压源激励产生入射波形。省略了同轴线的建模及接口处电场值的处理过程,使得模型更加紧凑。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31期)

姜永金,潘谊春,傅文斌,刘志高,张东霞[6](2011)在《同轴馈电耦合微带天线的MPSTD-FDT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多区域时域伪谱(MPSTD)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应用于同轴馈电耦合微带天线的分析,该混合算法充分发挥两种时域算法的优越性,对同轴馈电耦合微带天线进行了准确建模与快速分析,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强[7](2008)在《同轴馈电双波段馈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功率微波技术向多波段方向发展,双波段或多波段辐射系统就成为高功率微波天线的一个发展方向,研究利用过模波导馈电、具有高功率容量的双波段、多波段天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同轴馈电的双波段喇叭馈源,它可将高功率微波源产生的不同频段的微波以较好的方向图辐射出去,并共用一个反射面。此外,目前多数高功率微波源产生的微波模式都为旋转轴对称模,其中较多的是圆波导TM_(01)模和同轴TEM模,这些模式如果直接辐射出去将产生轴向为零的环状远场方向图,旁瓣电平高、能量分散,不能有效地集中在目标上。因此,在高功率微波源和双波段馈源之间,模式转换器和一定结构的馈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双波段微波产生方式,设计了两种从微波源到馈源喇叭间的馈线结构,重点是其中模式转换器的设计,然后对一种双波段馈源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双波段馈线结构及其模式转换器的设计对于共轴输出双波段微波产生方式,设计了一种同轴双波段模式转换器及高功率微波馈线结构。根据同轴插板式模式转换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中心频率分别为1.75GHz和4.15GHz的两个模式转换器,分别实现同轴TEM模—同轴TE_(11)模、圆波导TM_(01)模—圆波导TE_(11)模式的转换,并进行了整体装配和详细的系统仿真。中心频率处的转换效率分别为97.0%(1.75GHz)和98.7%(4.15GHz),转换效率超过90%的带宽分别为10.29%(1.75GHz)和9.88%(4.15GHz)。对于非共轴输出双波段微波产生方式,为实现对同轴双波段馈源馈电,设计了一种两个圆波导端口输入、一个同轴结构双波段输出的馈线结构,该结构既可实现模式转换,又可实现两个分离的微波源到同轴馈源喇叭之间的连接。首先理论推导出了输入输出共轴的叁弯曲圆波导TM_(01)模—TE_(11)模式转换器功率转换效率公式,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4.15GHz的模式转换器,并建立模型验证。该模式转换器小于25cm×10cm,中心频率处的转换效率为99.3%,转换效率超过90%的带宽为8.06%,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结合波导中模式转换的基本规律,采用分段设计再整体优化的方法设计了一个以矩形波导TE_(10)模为过渡模式、中心频率为1.75GHz的圆波导TM_(01)模—同轴TE_(11)模式转换器,仔细分析了它的应用背景,并对其工作带宽、转换效率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数值仿真研究。该模式转换器在中心频率处的转换效率为98.8%,转换效率超过90%的带宽为11.43%。本文设计的几种模式转换器均具有GW级功率容量,满足高功率微波应用需求。2、双波段喇叭馈源的设计通过分析提出了一种同轴结构馈电的双波段喇叭馈源(工作中心频率为1.75GHz和4.15GHz),低频微波采用同轴结构馈电,高频微波采用圆波导馈电。根据馈源结构的特殊性,利用模匹配理论对馈源结构中典型组件的散射矩阵和散射矩阵的级联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得到整个结构散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模式展开法估算馈源的远场方向图。设计时采用了分段设计再整体优化的方法,仔细分析了各个结构单元在整个馈源结构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详细的数值仿真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参数,最终整个系统尺寸小于φ60cm×70cm,中心频率处的反射损耗小于-20dB,并获得了理想的辐射效果。3、实验设计对不同类型的模式转换器和双波段喇叭馈源的综合实验进行了实验设计,绘制了工程装配图,给出了冷测和热测实验方案。(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11-01)

徐坤,尹文禄,隋立山,柴舜连,毛钧杰[8](2007)在《基于新型矩形同轴馈电网络的微带天线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C波段微带天线阵,他采用矩形同轴线(RCL)结构构成的集成化低损耗馈电网络馈电,有效降低了馈电网络损耗,提高了微带天线阵增益。首先分析了矩形同轴线相关理论,并对矩形同轴线馈电网络和微带天线子阵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分别运用HFSS和CST进行了仿真设计。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馈电网络具有损耗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实测结果与仿真吻合。(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23期)

尹文禄,邓聪,柴舜连,毛钧杰[9](2007)在《基于矩形同轴馈电的微带天线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带馈电网络损耗大的问题,利用矩形同轴线结构,设计了一种用于C波段微带天线阵的新型馈电网络.先仿真了馈电网络的单元模块,通过整体组合、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馈电网络;然后设计了微带子阵.整个微带天线阵具有损耗小、实现方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7-10-01)

袁峰,卢春兰[10](2007)在《基于FDTD法分析计算同轴馈电贴片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微带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时域仿真。首先对算法的原理介绍及其在仿真计算中的具体实现作介绍,然后阐述了仿真解在时域和频域的各项应用,最后实例分析了微带天线的若干性能。用FDTD法对微带天线的仿真分析,可用作天线设计的一种快速、经济的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07年02期)

同轴馈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真空界面是脉冲功率装置的薄弱环节,对于重频运行的系统,该问题更为突出。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重频脉冲驱动源的陶瓷绝缘子真空界面。首先依据真空沿面闪络设计原则给出了一种改进型同轴馈电陶瓷真空界面绝缘结构,该结构采用陶瓷-金属钎焊连接形式;通过采取均压、屏蔽措施,静电场模拟结果显示,陶瓷沿面电场分布均匀,总场强小于100kV/cm,沿面分量小于70kV/cm,阴、阳极叁结合点场强均小于40kV/cm;在输出幅值600kV、脉宽80ns、重复频率1~5Hz可调的脉冲功率驱动源上进行了实验测试,陶瓷真空界面平均绝缘场强达到44kV/cm,运行稳定;采取(0-1)分布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置信度取为0.9时,陶瓷真空界面的可靠度大于97%。最后,还探讨了表面处理工艺对闪络电压的影响,实验发现,增加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提高陶瓷绝缘子的闪络电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轴馈电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亚军,郝金平,张建奇,陶怡.UHF频段RFID同轴馈电微带天线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

[2].荀涛,杨汉武,张建德.一种重复脉冲同轴馈电型陶瓷真空界面[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3].宋长宏,吴群.一种空气同轴馈电的X波段低副瓣阵列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16

[4].郑文泉,万国宾,赵雨辰,秦涛.同轴馈电微带天线输入阻抗的高效精确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14

[5].尹志会,刘建晓,苏明敏,郭海丽.一种简化同轴馈电微带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6].姜永金,潘谊春,傅文斌,刘志高,张东霞.同轴馈电耦合微带天线的MPSTD-FDTD分析[J].微波学报.2011

[7].张强.同轴馈电双波段馈源系统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

[8].徐坤,尹文禄,隋立山,柴舜连,毛钧杰.基于新型矩形同轴馈电网络的微带天线阵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

[9].尹文禄,邓聪,柴舜连,毛钧杰.基于矩形同轴馈电的微带天线阵设计[C].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7

[10].袁峰,卢春兰.基于FDTD法分析计算同轴馈电贴片天线[J].军事通信技术.2007

标签:;  ;  ;  ;  

同轴馈电论文-张亚军,郝金平,张建奇,陶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