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教材论文-李卓容

口译教材论文-李卓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译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译课程,教学材料,选择

口译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李卓容[1](2019)在《高等院校口译教材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诸多口译知识,为进一步升学或者工作打好基础。本文对高等院校口译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译课程的学习材料进行了探索,认为教师一方面应广泛阅读纸质教材选择教学材料,还可以从网上海量音视频材料中选择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制作教学材料,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金燕[2](2019)在《语言服务业背景下英语口译教材编写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国内流行的六种口译教材,归纳了当前口译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口译教材编写的构想。(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徐茜子[3](2019)在《口译能力培养导向的MTI口译教材》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自2007年设立以来,在全国已有超过200家培养单位,发展十分迅速,为翻译硕士编写的专业教材也应运而生。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而口译能力的培养又是MTI口译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外研社“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中的口译教材(以下简称MTI口译教材)为例,基于霍秉坤的教师使用教科书之模式、王斌华的口译能力结构模型和广外MTI口译教学模式探究口译教材的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MTI口译教材在当前国内MTI教育中的使用情况如何?2)口译能力的各个要素如何在MTI口译教材中得到体现?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对MTI口译教材的使用模式属于自主型,少部分属于调试型,鲜有忠实型。该系列中的技能型教材比话题型教材更常被教师和学生在课上所使用。口译能力的叁要素的在MTI口译教材中均得到了关注,且分布合理。对口译技巧的关注多体现在针对不同工作方式的口译教材中,如同声传译、交替传译和视译;对言外知识的关注多体现在针对特定场合的口译教材中,如外交口译和商务口译;对双语能力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基础口译的教材中。研究还发现该系列口译教材中缺少对口译职业准则和团队合作技巧的介绍,言外知识多为概述性的宏观政经背景或专有名词,缺少对具体讲话人和会议背景介绍,部分言外知识设置在单元最后,与单元主题和口译素材的关系也不够明确。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口译能力培养导向的MTI口译教材编排理念,并针对该系列口译教材的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陈怡然[4](2019)在《语用能力相关理论指导下口译教材编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对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对口译教材的研究居高不下,几乎方方面面有涉及,但仍然鲜少有学者从语用方面分析口译教材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口译活动本身就是交际活动,语用能力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者鲜少在此方面研究或深入研究,这无疑是一个缺憾。学生如果缺失语用能力,尤其在扮演跨文化交流中桥梁的角色时缺少此方面的意识,势必会对口译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利用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为切入点,以主要的语用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口译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性,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口译教材中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十九本口译教材,探寻了其对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跨文化语用能力等几方面语用能力的培养情况。发现近半数教材有单独章节专门讲述跨文化语用能力,其他语用能力则未专门讲解;有叁分之一的教材设置了“口译讲评”、“点评”等环节,在其中会对口译进行评讲,采取的译法体现了上述几个语用能力的精神,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然而另外一些教材只给了全篇参考译文,并未提请注意,这可能使学生忽略了语用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建议教材编写者花一定篇幅讲解“语用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该方面的意识,口译时注意语用的合适性;同时在“口译评讲”、“点评”部分增加语用学方面的讲解,让学生不仅有高超的口译技能,也有正确合适的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丁蓉佼[5](2019)在《认知学习理论观照下口译教材编写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今天,中国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剧。在当今口译人才教学体系下,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口译教材建设。口译教材的编写对口译教学质量影响深刻,要想使得教材真正符合口译教学特点、指导实践,必须明确口译学习认知过程以及以该过程指导下的口译教材编撰原则,运用到教材编写之中,取得突破。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理论,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学习的认知过程,以此揭示人类学习的实质。本文在理论层面上以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为理论基础,归纳出认知主义教材观,并且据此设计调查问卷,探究当下口译教材的编写现状。本文对口译教材编写提出的建议包括:口译教材的编写应当首先明确编写目标,对口译技能进行有效讲解;强化口译技能的训练;教材应当确保每个口译练习提供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参考译文,注重提升参考译文的质量,在参考译文中多体现口译技巧的使用;参考译文应当符合口译现场的特点,而不是经笔译润色后对口译实践没有太大指导意义的参考译文。内容编排应由易到难,补充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和常用词汇。要形成口译教材编写的“大教材观”,创新口译教材编写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互补。此外,口译教材应及时更新。(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3-10)

王敏[6](2018)在《口译认知理论在基础口译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教材是实现口译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口译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本文以口译过程的叁个阶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译认知理论对口译过程的描写和对口译活动的指导,为基础口译教材的编订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青,杨晓峰,张梦蕾[7](2018)在《多媒体时代下高校多模态化口译教材出版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高校部分口译教材编写情况的综述,分析了口译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该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发展趋势,提出在多媒体时代下高校口译教材的建设应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多媒体高科技实现教材的多模态化。(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魏冬梅[8](2018)在《中日两国部分口译教材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口译这一职业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拥有着两千多年的交流史。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合作互惠关系愈加紧密,口译员作为这一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其市场需求也会持续高涨。如今口译课程在高校广泛盛行,给学习者提供与之相应的口译教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口译教材是高校口译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口译教学改革、提高口译教学质量和效率、反映口译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口译人才的重要载体。同时,口译教材也是口译教学的重要工具,是体现口译教育思想和实现口译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口译教材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市场上的口译教材枚不胜数,但质量参差不齐。理想的教材须具备叁大要素:教育目标的达成效果好;达成效率高;师生的满足度高。这说明,教材的评价不仅要考察教材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也有必要考察目标达成的效率如何,以及通过教与学、师生是否获得满足感。本文在对比分析中日两国部分口译教材的基础上,探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内外口译教材的现状,对深化现行口译教材、启迪口译类课程的改革思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关于中日两国口译教材的对比分析很有必要。本文基于教材评价标准,通过与日本口译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口译教材的优点主要有:多数能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反映当代口译理论的研究成果,口译技能介绍全面,内容涵盖多个领域,有大量的练习设计等;美中不足的是多数教材的适用对象过于宽泛,缺乏术语及表达法的重复操练,合作学习意识薄弱,未能很好地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或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等。最后,对未来口译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几条建议:加大初级入门教材的编写力度;融入建构主义思想;明确适用对象,区分本科教材和研究生教材;术语及表达法的反复操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方静[9](2018)在《我国英语口译教材出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时间的纵向为节点,从横向的出版内容方面、出版市场竞争和小众化市场状况,来分析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现状。希望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能给中国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发展带来一点启发,促使我国的对外交流更加畅通。(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8年04期)

阿依努尔·吐尔地[10](2018)在《新时代背景下商贸俄语口译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阐述我国俄语口译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分析了挡墙俄语口译教学和教材方面的一些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商贸俄语口译课程教材改革寻求更多的途径,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俄语口译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01期)

口译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分析国内流行的六种口译教材,归纳了当前口译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口译教材编写的构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译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卓容.高等院校口译教材选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

[2].吕金燕.语言服务业背景下英语口译教材编写探究[J].校园英语.2019

[3].徐茜子.口译能力培养导向的MTI口译教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4].陈怡然.语用能力相关理论指导下口译教材编写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丁蓉佼.认知学习理论观照下口译教材编写现状与展望[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6].王敏.口译认知理论在基础口译教材编写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8

[7].刘青,杨晓峰,张梦蕾.多媒体时代下高校多模态化口译教材出版策略探讨[J].榆林学院学报.2018

[8].魏冬梅.中日两国部分口译教材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9].方静.我国英语口译教材出版探析[J].新闻前哨.2018

[10].阿依努尔·吐尔地.新时代背景下商贸俄语口译课程教材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8

标签:;  ;  ;  

口译教材论文-李卓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