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柔美论文-李启军

阴柔美论文-李启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阴柔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姑婆山,何仙姑,森林公园

阴柔美论文文献综述

李启军[1](2017)在《姑婆山的阴柔美——广西森林审美漫谈之叁十六》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开大桂山,笔者原打算直接前往昭平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唐咸武建议先去一下素有"贺州后花园"美誉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浸染了姑婆文化底蕴的山山水水烙印脑海,感觉深远高拔的姑婆山隐隐约约透出一种阴柔美。登山路如女性曲线(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期刊2017年11期)

陈德宇[2](2016)在《香港武侠电影中“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武侠片,如同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的典型代表,~([1])香港武侠电影又是中国武侠片中最繁茂的一枝。从中国第一部影片,1905年的《定军山》就可以看出"武"的雏形:请缨、舞刀、交锋,全为动作场面,此时"武"重在"打",其"阳刚"之美充盈,阴柔之美鲜(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26期)

余静贵[3](2014)在《从楚人审美意识看楚艺术的阴柔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底蕴和奇巧瑰丽的外观,为文化界人士所瞩目。其中,最为令人叹为观止就是造型独树一帜、色彩艳丽和充满感性想象的楚艺术。楚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先秦楚人的审美意识不无关系,大量的文献及考古资料表明先秦楚人认知中充满着母性意识和生命意识,其与同时期北方中原艺术相比较,从审美意象、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蕴方面都呈现极具个性的审美特征,即阴柔美。(本文来源于《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李玲珑[4](2014)在《南宋词的阴柔美与南方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中国的气候不断发生变化,气象学家竺可桢认为,气候变化对于古代中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气象资料来看,中国经历过四个气候寒冷期,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北方气候变得寒冷,北方自然环境因此发生改变。北方植被生存条件比较脆弱,严寒致使草场开始枯竭,从而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举家南迁。孟德斯鸠曾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战争,土地不给予的东西,他们不得不以人力去获得。"历史上经历的四个寒冷时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几次大规模南侵的时间正好吻合。战(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4年02期)

马思齐[5](2013)在《《庄子》阴柔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时代,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学术思想空前自由,各派学说百家争鸣。文学巨着《庄子》在此时应运而生。作为先秦时代的散文巨着,《庄子》一书以其瑰丽自然的语言、浪漫不羁的想象及奇异怪诞的人物,展示了庄子对社会观及人生的超然态度、折射出世罕其侔的艺术风采和美学气质,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庄子》全书体现出阴柔的哲学思想,从而反映出阴柔的文学意识和审美体验。无论是行文角度、举例取舍还是思想主张、生存方式,《庄子》一书对阴柔的推崇都是贯穿始终的。本文旨在探讨《庄子》在文学上所蕴含的阴柔思想、在美学上的阴柔审美体验、在哲学上与中国传统思想想通的阴柔观念。本文先把“道”作为整体来阐释其偏重阴柔的基本内涵,强调《庄子》中“阴”与“柔”的涵盖性和容忍力。论证《庄子》在追寻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偏阴柔之性,重阴柔之美;再把“道”细化,论述阴柔美对《庄子》行文的巨大意义及对庄子思想表达的巨大作用。探求《庄子》阴柔美思想的文化渊源和形成原因。绪论部分简要概括庄学研究。提出“阴柔美”这一名词,并对其含义加以论证及阐释。针对“阴柔美”的特质分析其在中国文学上的表现。第二章分析《庄子》“道”论的阴柔美,详细论述庄子阴柔美的内涵。依据《庄子》中的论述把“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道”即道家倡导的人生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从属抽象的宏观概念。笔者将其概括为“道论”。从庄子对老子之“道”及阴柔观的继承探寻《庄子》“道论”思想表现,体现庄子从本体论层面上对阴柔美的极力崇拜;另一方面,“道”在《庄子》中进一步发展为为达“道”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概括为“道法”。围绕“养生观”和“政治观”论证“道法”的阴柔本质。同时论证庄子延续老子回归母性的永恒主题。第叁章探求《庄子》物象所体现的阴柔美,本章通过分析《庄子》中诸如畸人、大瓠等异化形象,论证《庄子》对回归母性的提倡和对阴柔美的偏重。特别强调《庄子》以“婴儿”意向表达“反胎”思维。第四章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庄子》的阴柔美。也是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本章用大量的篇幅论证诗性艺术和阴柔美的关系,并且归纳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性艺术的内涵。具体得出结论:诗性文化是阴柔美的代表。所以,本章侧重分析《庄子》在思想上的诗性智慧、在文学上的诗性艺术。论证《庄子》文学上的阴柔美。第五章从思想渊源和行文手法论述,旨在探讨《庄子》阴柔美的成因。(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3-04-01)

慈丽妍[6](2012)在《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阴柔美的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她的诗歌所呈现出的那种感伤、冲淡、含蓄、朦胧的阴柔之美,这种阴柔美的特点不但反映了诗人的个性气质、审美取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所处时代地域的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2年01期)

刘丽枫[7](2011)在《从蒙古族民歌看其民族性格之阴柔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性格是多元的,蒙古族民族性格既有着马背民族典型的粗犷、骁勇、热情、豪放的阳刚一面,同时也有非常细腻、含蓄、温情、宁静的阴柔的一面,这种民族性格的阴柔之美充分地体现于蒙古族民歌之中。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艺术的典范,蒙古族民歌歌词意象和抒情手段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从中可以领略到蒙古族民族性格深沉内在的阴柔之美。(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程慈[8](2011)在《论二胡音乐的阴柔美》一文中研究指出阴柔美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它表现为优雅、优美、淡泊、愉悦、和谐,与阳刚美互成一对矛盾体,在传统艺术中大放异彩。阴柔作为二胡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渗透于二胡音乐的自身音色、作品内容、音乐形态以及演奏等各个方面。本文欲从美学范畴中的阴柔美,二胡音乐阴柔美的形成因素,以及二胡音乐阴柔美的体现叁个方面进行阐述“阴柔美在二胡音乐中到底是什么”,并以此论证阴柔美是二胡艺术中重要的审美范畴。(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院》期刊2011-04-01)

毛素文[9](2011)在《《史记》人物的阳刚美与阴柔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滥觞,《史记》给人们展现了一道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并在这些各色各样的人物形象中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情感。然而,学术界较少站在审美的视角对其中人物进行的解读和研究。《史记》人物的政治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流露出司马迁本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司马迁将其儒道互补、刚柔并济的审美特质融入《史记》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中,将自己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仅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本文试图运用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儒道互补的表现形式入手,深入阐释《史记》人物的阳刚美与阴柔美。正文主要由叁章组成。第一章为理论来源,简述司马迁儒道互补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指出《史记》人物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由来。第二章用两节分类介绍和评述了《史记》人物的阳刚美的表现及其意义。第叁章分叁节主要分析、述评《史记》中所体现的阴柔美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武云霞[10](2011)在《柔媚谁分弁与钗——论《品花宝鉴》中男性优伶的“阴柔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品花宝鉴》中的男伶大多有着女性化的婀娜多姿。这种"美貌"除了有"天生丽质"的因素外,还需经过一番后天的"严酷改造"。因此,男旦的"阴柔美"的本质是一种强权下的扭曲与异化,是烙印在男伶身上最触目惊心的悲剧。(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05期)

阴柔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武侠片,如同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上的典型代表,~([1])香港武侠电影又是中国武侠片中最繁茂的一枝。从中国第一部影片,1905年的《定军山》就可以看出"武"的雏形:请缨、舞刀、交锋,全为动作场面,此时"武"重在"打",其"阳刚"之美充盈,阴柔之美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阴柔美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启军.姑婆山的阴柔美——广西森林审美漫谈之叁十六[J].广西林业.2017

[2].陈德宇.香港武侠电影中“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嬗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3].余静贵.从楚人审美意识看楚艺术的阴柔美[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4].李玲珑.南宋词的阴柔美与南方文化[J].山花.2014

[5].马思齐.《庄子》阴柔美研究[D].鲁东大学.2013

[6].慈丽妍.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阴柔美的文化意蕴[J].中文学术前沿.2012

[7].刘丽枫.从蒙古族民歌看其民族性格之阴柔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程慈.论二胡音乐的阴柔美[D].中国音乐学院.2011

[9].毛素文.《史记》人物的阳刚美与阴柔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武云霞.柔媚谁分弁与钗——论《品花宝鉴》中男性优伶的“阴柔美”[J].语文学刊.2011

标签:;  ;  ;  

阴柔美论文-李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