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板节点论文-朱戈

外环板节点论文-朱戈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环板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式钢管混凝土,H型钢梁,外环板节点,抗震性能

外环板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朱戈[1](2018)在《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滞回性能与核心区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式钢管混凝土是在普通钢管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结构形式,具有承载力高、塑性韧性好、施工方便、经济效益显着等一系列优点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式钢管混凝土节点研究多借鉴较成熟的单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形式并加以改进。钢管混凝土外环板式节点具有应力分布均匀、刚度、塑性、承载力、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也是《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推荐的主要节点形式。因此本文拟对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igital speckle correlation method,DSCM)对复式钢管混凝土节点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弯矩-梁柱相对转角(M-θ)滞回曲线与核心区剪力-剪切角(V-γ)滞回曲线以及节点核心区变形场演化过程,对节点抗弯、抗剪性能进行研究,并对节点延性、刚度、耗能等抗震性能和节点核心区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梁柱线刚度比为参数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节点连接区域的屈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DSCM技术所得核心区弯矩-梁柱相对转角(M-θ)滞回曲线和核心区水平剪力-剪切角(V-γ)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后期变形能力。根据初始转动刚度,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但仍属于强节点范畴,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核心区剪切角变形值对梁柱相对转角变形的贡献较大,不可忽略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剪应变云图呈斜45°对称分布,出现梁端弯曲破坏的试件节点域剪应变随荷载增加发展缓慢,出现柱端压弯破坏的试件节点域剪应变随荷载增加发展较快,柱端压弯破坏的试件节点域极限剪应变是出现梁端弯曲破坏的2~3倍。(2)ABAQUS有限元模拟所得弯矩-梁柱相对转角(M-θ)滞回曲线与试验吻合良好,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差在15%以内,且所有模拟滞回曲线饱满呈明显梭形,骨架曲线呈倒S形,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节点的破坏形态受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比较大,轴压比对节点试件的延性影响较大,对试件破坏形态的影响比较小。试件梁柱线刚度比较小破坏形态以梁端弯曲为主,产生梁端塑性铰的破坏;刚度比较大,破坏形态以柱端鼓曲为主,产生柱端塑性铰为主的破坏。核心区应变集中在对角,为核心区的薄弱区域。(3)随着梁柱线刚度比的增长,节点的初始刚度增加,抗弯承载力也随着刚度比的上升而增长,在达到一定值后涨势减缓;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张玉芬,吴鑫秀,朱戈[2](2017)在《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设计并建立了加肋和不加肋两个新型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模型。模型中为钢管和混凝土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本构关系,经过设置分析步,边界条件,加载力等过程,得到了两种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均为纺锤形,滞回环饱满,节点破坏均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加肋试件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新型节点整体性强,满足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及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到工程设计实践中。(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仇杰[3](2017)在《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潮流席卷全国,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采用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作为钢结构中最具装配化潜力的结构形式之一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交错桁架结构要实现装配化需要解决桁架与柱连接节点的问题,故本文研究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的连接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斜腹杆轴线与上弦杆轴线的交点位置将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分为叁类形式:第I类交于两个端板接触面,第II类交于柱外皮,第III类交于柱轴线。对第I、II类节点形式的2组共4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节点的破坏模式以及滞回性能。初步得到了第I、II类节点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第I、II类节点当连接柱和端板的短梁较弱时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节点试件的短梁腹板(即环板竖向加劲板)充分剪切变形,并在该处发生破坏。第I、II类节点当连接短梁较强时,均出现了由于螺栓松弛造成的端板滑移现象,此时对应第I类节点滞回曲线捏缩,最终由于柱子压弯破坏。对于第II类节点连接短梁较强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最终由于桁架腹杆节点板撕裂而发生脆性破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 6.14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的基础上,采用壳单元结合叁维实体单元建立了I、II、III类节点形式的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螺栓松弛造成的端板滑移现象。将第I、II类节点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然后深入分析了叁种不同节点形式节点的受力状态、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承载力、破坏模式、抗震性能以及建筑适用性等方面,第I类节点短梁较弱时综合性能最佳。针对具有优势的第I类节点形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系统地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钢管厚度、轴压比、外环板宽度、外环板挑出宽度、外环板厚度及竖向加劲板厚度等因素对第I类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节点的性能影响显着,外环板挑出宽度、外环板厚度及竖向加劲板厚度通过影响连接短梁的刚度从而影响节点的破坏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胡零松[4](2017)在《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便于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结构形式,该体系具有经济、实用、高效的特点,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是一种新型的节点形式,这种节点可以满足“工厂焊接、工地螺栓连接”的施工方式,大大提高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装配化程度。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外环板-端板节点进行了试验和有限元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该节点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设计了两组外环板-端板节点,分别是上弦节点和下弦节点,变化的参数主要有外环板和竖板的厚度以及偏心距大小。随后进行了试件的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外环板和竖板厚度以及偏心距大小对节点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包含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混凝土与钢管之间接触作用、混凝土和钢材的损伤失效等因素影响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采用了单元删除技术来模拟下弦节点试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本文对影响上弦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探讨了外环板厚度、竖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这种节点能够满足传力需要,但是要保证轴压比和竖板厚度在合理范围内,以免在竖板屈服之前柱壁发生局部屈曲破坏。本文还以屈服线理论和虚功原理为基础对下弦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公式将下弦节点的承载力分为两部分来计算:外环板的抗剪承载力和柱壁平面外弯曲承载力,并将得出的公式与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公式具有足够的精度,可以满足设计需要。(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曹勇[5](2017)在《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与传统外环板节点的试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钢结构建筑正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工业厂房甚至于民用建筑也开始使用钢结构建筑。工程上使用的纯圆管柱钢梁节点形式又过于单一,本文通过分析规范、规程上多种节点的利弊,提出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并结合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和传统外环板节点的试验数据,深入对比两种节点的滞回特性、极限承载力、刚度等。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四个十字形钢管柱钢梁节点,其中包括一个传统外环板式节点,叁个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通过试验得到了传统外环板节点和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极限承载力、耗能能力以及延性等特征。2:通过改变套筒的厚度来分析这种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在不同套筒厚度下节点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等受力性能,得到套筒厚度对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3:将传统外环板式节点与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的试验结果做对比分析,提出两种节点形式的利弊,为实际工程中使用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提出有利的设计依据和意见。通过对比实验分析表明,这种新型节点相对于传统外环板式节点构造简单、节约钢材、抗震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双[6](2012)在《钢管初应力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节点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建筑结构向高层化、大规模化方向的发展,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耗能性能好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与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首先作为施工支撑和混凝土浇筑模板,因此钢管中已存在初始的应力。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初应力问题已经成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和推广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目前,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已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但对钢管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有钢管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钢管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构件、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数值模型,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2)选取合理的钢管和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单元模型和求解方法,考虑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约束效应、接触面模型以及钢管初应力的处理方法,建立有钢管初应力时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分析模型,简要对比分析有无钢管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钢管混凝土节点在不同初应力系数的力学性能。(3)对可能影响有钢管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荷载—位移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如:柱的长细比、柱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梁柱极限弯矩比等,得到了各参数对有钢管初应力时钢管混凝土节点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规律,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得到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板节点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以便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王文达,秦庚,张鹏鹏[7](2011)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环板节点的叁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已有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校验了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分析了此类节点的受力特性,并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探讨了环板宽度、柱截面含钢率、钢梁极限弯矩、钢管强度、钢梁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柱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等参数对此类节点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议了此类节点的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简化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总体上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外环板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设计并建立了加肋和不加肋两个新型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模型。模型中为钢管和混凝土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本构关系,经过设置分析步,边界条件,加载力等过程,得到了两种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均为纺锤形,滞回环饱满,节点破坏均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加肋试件可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新型节点整体性强,满足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及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到工程设计实践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环板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朱戈.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滞回性能与核心区应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2].张玉芬,吴鑫秀,朱戈.复式钢管混凝土外环板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17

[3].仇杰.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胡零松.装配式交错桁架与方钢管混凝土柱外环板—端板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曹勇.新型分离式套筒节点与传统外环板节点的试验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6].王双.钢管初应力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7].王文达,秦庚,张鹏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环板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

标签:;  ;  ;  ;  

外环板节点论文-朱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