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干燥论文-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

梯度干燥论文-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

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度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扫描电镜,收缩模型

梯度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1](2019)在《基于温度梯度的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收缩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带壳鲜花生为原料,选取不同温度梯度(40,50,60℃)的热风干燥条件对其收缩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花生壳与花生仁的体积收缩比逐渐减小,收缩速率加快,空隙量逐渐增大,花生壳先于花生仁发生收缩,收缩后网状结构变形严重。温度从40℃提升至60℃,花生壳与花生仁的收缩比分别减小了8.0%,7.1%。花生壳与花生仁的的最佳收缩模型分别为Quadratic模型和Vazquez模型,两种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能很好地反映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宋涛云,付宗营,蔡英春[2](2018)在《高频-对流联合加热干燥对木材温度梯度及干燥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断面120 mm×120 mm的落叶松含髓心方材进行高频-对流联合加热干燥,通过控制双热源匹配获得木材横断面上的不同温度梯度,检测不同温度梯度干燥过程中木材的干燥速率、开裂、含水率分布、应变等变化,进而解析温度梯度对干燥速率、应力及质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调节高频-对流双热源匹配(高频加热和停歇的时间),可控制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及其变化范围。(2)试材正向(内高外低)温度梯度适当增大,其干燥速度加快,终含水率分布均匀。(3)正向温度梯度对减小木材芯表层含水率差的作用,体现在干燥过程的中后期,且作用效果随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强。(4)干燥前期,表层产生较大拉应变,中间及芯层则产生压应变,且拉、压应变皆随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大。干燥中期,中间层由前期的压应变转为拉应变,其随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干燥中后期,表层及中间层产生压应变,芯层产生拉应变,其均随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干燥后期,温度梯度对试材各层应变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耿阳阳,侯娜,何佳丽,王纪辉,梁美[3](2018)在《梯度干燥温度对核桃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梯度干燥温度对核桃干燥效率及感官品质影响,以一种薄麻壳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梯度温度干燥鲜核桃,分析比较核桃水分含量、色差、酸价(AV)、过氧化值(POV)、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核桃水分含量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水分散失速率越快;核桃内种皮和种仁色差、AV值、POV值与干燥温度呈现正相关,干燥温度越高,颜色越深,AV和POV值越大,但种仁颜色变化较小;不饱和脂肪酸受干燥温度影响显着,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干燥后会发生氧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油酸相对含量升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降低,当温度达到73℃时,3种脂肪酸比例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趋势。综合各指标考虑,初步认定核桃干燥的最佳温度应在43℃左右,另外经43℃干燥后,核桃中仅丙氨酸含量有所上升,其余氨基酸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佟旭泽[4](2017)在《蒙古高原草原群落沿干燥度梯度土壤异质性及其与植被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与气候及土壤的相关关系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尺度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通常关注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而忽略土壤与植被的关系。蒙古高原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从东北到西南,降雨量减少,温度提高,不仅水热差异显着,且土壤异质性明显,是研究大尺度植被空间分布规律与环境相关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在蒙古国草原区沿干燥度梯度设置调查样带,利用统一的群落和土壤调查与测定方法,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沿干燥度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群落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相关关系,从气候和土壤角度探讨影响植物群落形成及其空间分异的机制。为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动态变化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蒙古高原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Gleason指数沿狄马顿(deMartonne)(值远大,越湿润)干燥度增加梯度先上升后略下降;Pielou指数沿干燥度增加梯度线性上升;狄马顿(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IdM)=35为生产力与多样性指数变化的分界线。2.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含量沿干燥度增加梯度而增加;土壤砂粒含量、容重、pH沿干燥度增加的梯度下降。3.干燥度(水热条件)对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机械组成)的影响集中在0-10cm的土壤表层;对土壤表层和深层的化学性质(pH、全氮、全碳、无机碳、有机碳含量)均有影响,其中,对pH、全氮含量影响基本贯穿0-100 cm土层,对全碳、有机碳的影响集中在土壤0-30 cm。4.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容重和砂粒含量显着负相关,土壤全氮、有机碳含量与粉粒含量显着正相关。pH、容重对土壤全氮、有机碳的影响集中在土壤0-30cm,土壤机械组成对全氮、有机碳的影响贯穿整个土层。5.土壤pH、容重、粉粒含量与植物群落生产力、多样性显着负相关;土壤全碳含量、有机碳含量、砂粒含量与植物群落生产力、多样性显着正相关;容重、砂粒、粉粒、粘粒、pH、全氮、全碳及有机碳对植物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异,其影响分别集中在0-5cm、10-70cm、20-70cm、0-70cm、0-50cm、0-1 0cm,0-100cm。6.不同类型植物群落之间0-50cm 土层pH存在显着差异。短叶假木贼群落和沙生针茅群落土壤pH较高,与其它群落之间土壤pH存在显着差异;不同类型植物群落之间30-100cm 土层砂粒、粉粒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寸草苔群落砂粒、粉粒较高,与其它群落之间砂粒、粉粒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25)

宋飞虎,周洪梅,李臻峰,李静[5](2016)在《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牛蒡温度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风微波耦合干燥是延长牛蒡货架期的有效手段。在热风微波耦合干燥过程中,物料因受到微波与热风的共同作用,表面及中心存在一定的温差,从而产生相应的温度梯度。为了揭示这一温度梯度的影响,通过温控系统分别调节牛蒡表面及中心的温度,形成不同的温度梯度,测定其各自的干燥速率及干后品质。结果显示,干燥速率并不随着温度梯度单调变化。改变温度梯度,当干燥速率最大时,由于干燥过程中样品结构遭到破坏,产品的质量较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干燥过程,提出控制策略,在干燥过程中合理改变温度梯度,以兼顾干燥效率及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麦智炜,李长友[6](2010)在《温度梯度强化玉米干燥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持粮层内外端较大温差的条件下,连续测定粮层内不同位置上的温度,并测量不同温度段内的粮食含水率的变化。结果发现,温度梯度可以强化玉米干燥过程,温度差引起了水分的转移而且转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温差直接驱动水分转移,转移的方向与热流的方向一致;另一种是温差通过产生空气对流促进水分转移,转移的方向与热流的方向相反。其中,空气对流促进水分转移的速度远高于温差直接驱动水分转移的速度。试验结果为深一步考察粮食干燥体系的特征及其传递规律,干燥装置设计,实现高效节能干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0-09-18)

麦智炜,李长友[7](2010)在《温度梯度强化玉米干燥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保持粮层内外端较大温差的条件下,连续测定粮层内不同位置上的温度,并测量不同温度段内的粮食含水率的变化。结果发现,温度梯度可以强化玉米干燥过程,温度差引起了水分的转移而且转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温差直接驱动水分转移,转移的方向与热流的方向一致;另一种是温差通过产生空气对流促进水分转移,转移的方向与热流的方向相反。其中,空气对流促进水分转移的速度远高于温差直接驱动水分转移的速度。试验结果为深一步考察粮食干燥体系的特征及其传递规律,干燥装置设计,实现高效节能干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7)

刘立军[8](2009)在《水泥石在梯度干燥下的干缩行为与相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研究了不同水胶比、掺合料及养护制度的水泥石在梯度干燥制度下的干缩性能。水泥石在不同湿度下的干燥重量损失与孔结构特征是密切相关的,根据Kelvin理论,大孔在干燥过程中最容易失水,在单湿度干燥制度下,难以为干燥收缩定义孔径范围,大孔在单位失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和中孔以及微孔单位失水所产生的收缩是不同的,通过设计使用梯度湿度干燥制度,可以更加明确干燥收缩发生的湿度范围,定性揭示不同孔径的孔在变化的湿度作用下的状态、干燥重量损失与水泥石孔体积直接对应的定量关系等,结合MIP、BET和TG-DSC法分析水泥石物质组成和孔结构结果,得出了影响水泥石干燥收缩的主要因素。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水胶比增加,高湿度下的干燥收缩增加导致总干燥收缩增加;当水胶比大于0.3,其高湿下的干燥收缩最大,当水胶比低于0.3,中湿度下的干燥收缩最大。实验中涉及的所有配合比纯水泥石都表现为低湿下的干燥收缩最小。②低水胶比水泥石在高湿度下的重量损失小而干燥收缩接近于高水胶比水泥石;湿度越低,单位失水量越大,低水胶比水泥石小孔的总孔体积大于大孔。③随着水泥石水胶比的增加,高湿度下可恢复重量损失明显增加;高湿度下水泥石表面水的失去占了极大一部分,而这部分水对收缩的影响是微小的,收缩并未随重量损失的增加而增大。④硅藻土增加大孔和小孔的数量,5um以上的孔总孔体积明显增加,小于10nm的孔也有所增加,因而水泥石在高湿度和低湿度下的重量损失都随掺量的增加显着增加;⑤低掺量粉煤灰对水泥石基本无减缩作用;大掺量粉煤灰使水泥石干燥收缩和重量损失更加集中在高湿度下。⑥大掺量磨细矿渣能有效降低水泥石的干燥收缩,尤其是低湿度下的干缩得以降低,但是重量损失缺大幅度增加。矿渣能显着增强水泥石可恢复收缩的能力。⑦硅灰能够降低总体收缩,而高湿度下的水泥石干燥收缩有所增加,中湿度和低湿度下的干燥收缩降低;增加了水泥石的可恢复收缩。⑧组合养护增加了各湿度下的重量损失,增加了高湿度下的干燥重量损失和不可恢复收缩。组合养护增加了低水胶比水泥石中、大孔的总体积,对小孔的影响是很小的。⑨组合养护水泥石高湿度下收缩和重量损失增加,组合养护对高湿度下的收缩影响随水胶比的增加而越发显着,表现在高湿度下的收缩增加,不可恢复收缩增加。研究了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水泥石的干燥收缩性能,对指导实际工程合理使用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再润湿,测得了水泥石的可恢复和不可恢复干燥收缩,并研究了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更深刻理解复杂的干燥收缩机理积累了理论依据。通过探索“水泥石物质结构——孔——干燥收缩”和“相对湿度——孔——干燥收缩”的并行关系,优化了水泥石干燥收缩模型,为水泥石干燥收缩模型的深入研究找到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胡光华,张进疆[9](2004)在《罗非鱼热泵梯度变温干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升温、降温、恒温3种干燥曲线对罗非鱼进行梯度变温干燥试验,在全程能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3种干燥方法的降水幅度及降水速率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推荐较优的热泵干燥罗非鱼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装备》期刊2004年05期)

胡光华,张进疆[10](2002)在《罗非鱼热泵梯度变温干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通过升温、降温、恒温叁种干燥曲线对罗非鱼进行梯度变温干燥试验。叁种干燥方法,在全程能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降水幅度及降水速率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推荐较优的热泵干燥罗非鱼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07-01)

梯度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断面120 mm×120 mm的落叶松含髓心方材进行高频-对流联合加热干燥,通过控制双热源匹配获得木材横断面上的不同温度梯度,检测不同温度梯度干燥过程中木材的干燥速率、开裂、含水率分布、应变等变化,进而解析温度梯度对干燥速率、应力及质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调节高频-对流双热源匹配(高频加热和停歇的时间),可控制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及其变化范围。(2)试材正向(内高外低)温度梯度适当增大,其干燥速度加快,终含水率分布均匀。(3)正向温度梯度对减小木材芯表层含水率差的作用,体现在干燥过程的中后期,且作用效果随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强。(4)干燥前期,表层产生较大拉应变,中间及芯层则产生压应变,且拉、压应变皆随温度梯度增大而增大。干燥中期,中间层由前期的压应变转为拉应变,其随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干燥中后期,表层及中间层产生压应变,芯层产生拉应变,其均随温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干燥后期,温度梯度对试材各层应变的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度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基于温度梯度的带壳鲜花生热风干燥收缩模型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

[2].宋涛云,付宗营,蔡英春.高频-对流联合加热干燥对木材温度梯度及干燥质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3].耿阳阳,侯娜,何佳丽,王纪辉,梁美.梯度干燥温度对核桃感官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8

[4].佟旭泽.蒙古高原草原群落沿干燥度梯度土壤异质性及其与植被的相关性[D].内蒙古大学.2017

[5].宋飞虎,周洪梅,李臻峰,李静.热风微波耦合干燥牛蒡温度梯度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6

[6].麦智炜,李长友.温度梯度强化玉米干燥过程的试验研究[C].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分会场论文集.2010

[7].麦智炜,李长友.温度梯度强化玉米干燥过程的试验研究[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8].刘立军.水泥石在梯度干燥下的干缩行为与相关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

[9].胡光华,张进疆.罗非鱼热泵梯度变温干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04

[10].胡光华,张进疆.罗非鱼热泵梯度变温干燥试验研究[C].第六届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

标签:;  ;  ;  ;  

梯度干燥论文-卢映洁,任广跃,段续,张乐道,凌铮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