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溪庙组论文-肖洋

下沙溪庙组论文-肖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沙溪庙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迹控制,HF,钻具组合,水平井

下沙溪庙组论文文献综述

肖洋[1](2018)在《高庙子构造下沙溪庙组水平井轨迹控制的几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庙子地处川西坳陷烃源岩发育部位,烃源十分丰富,其中沙溪庙组的烃源岩厚度大、展布广,有机质丰度高、品质较好,在地史演化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天然气,平均生烃强度达152.3×108m3/km2;下沙溪庙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两类,前期实钻资料显示,该储层钻进出现不同程度气侵,气测全烃值较高;到目前为止,高庙子构造施工的下沙溪庙组水平井数量还比较少,但是施工过程中凸显出(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17期)

钱利军,欧莉华,郝强[2](2015)在《川西孝泉下沙溪庙组储层特征研究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四川盆地孝泉地区下沙溪庙组砂岩的薄片观察,认为下沙溪庙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有少量细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储层主要受有利沉积微相和溶蚀作用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黄滢竹,龚文平,张方[3](2014)在《成都凹陷下沙溪庙组物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砂岩岩屑类型、重矿物和轻碎屑组分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凹陷下沙溪庙组物源进行了分析。成都凹陷下沙溪庙组主要物源方向为西部龙门山中段、南段和东北部米仓山-大巴山,西部及北部主要受西部龙门山物源影响,东部主要受东北部米仓山-大巴山物源影响,中间地区受到龙门山及米仓山-大巴山影响程度相当。总之,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的建立具有良好的关系,为下沙溪庙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31期)

段福海[4](2014)在《官渡地区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部,又称为巴蜀盆地,是我国的四大盆地之一。盆地内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官渡构造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低褶带赤水凹陷,在赤水地区东部。构造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系川东高陡褶皱带向南西方向帚状延伸的一部份。构造主体面积约90km2,构造规模由深至浅逐渐增大。2004年钻探的官9井首次在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测试获得90.6m3/d的高产轻质原油,使得该地区的勘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海陆兼顾、油气并举”的勘探新局面。因此,本论文以官渡地区下沙溪庙组砂岩储集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等,结合官渡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对下沙溪庙组进行层位标定和解释,并以单井相对应的井旁地震相为模式,在研究区下沙溪庙组内进行地震相分析,并进行地质解释。通过对该组储层特征的分析,建立官渡地区下沙溪庙组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提取地震属性,结合地震反演对储层进行预测,最终对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有利勘探区。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各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并结合钻井分层数据对层位进行标定。主要解释了J2s2、J2s1、J1z、T3x这4套层位,编制了相应的构造图,进行构造特征分析,圈闭描述。(2)以单井相对应的井旁地震相响应模式为基础,对研究区J2s2-J2s1、J2s1-J1z、J1z-T3x叁套层位进行对比分析,划出区域地震相和局部储层地震相两类,并进行平面刻画,指出沉积物源方向、优势相区以及有利储层发育条带。(3)通过对下沙溪庙组储层特征的分析,提取地震属性,对储层开展波阻抗反演、伽玛反演、孔隙度反演等工作。对下沙溪庙组1砂体(关口砂岩)和2砂体的分布及厚度分布进行预测。(4)结合地震相平面分布图,参考敏感地震属性,找出波阻抗较低、伽玛较低、孔隙度较高的区域,并利用厚度预测图对研究区下沙溪庙组1砂体和2砂体分别进行预测,圈定有利区域,再进行迭合,同时结合构造图最终进行下沙溪庙组有利储层分布进行预测,并对有利区进行了划分。下沙溪庙组1砂体总共划分为3大有利区,其中Ⅰ类的有2个,而Ⅱ类的只有1个;下沙溪庙组2砂体总共也划分了3个有利区,Ⅰ类、Ⅱ类、Ⅲ类各1个。(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李素华,李兆影[5](2014)在《官渡构造下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有效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下沙溪庙组二、叁砂层储层致密、低孔、低渗、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根据二、叁砂层地震响应特征,利用谱分解技术将时间域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利用时频叁原色进行分频融合及结合分频反演确定砂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再利用相干、方位角、倾角、曲率等属性确定裂缝发育带.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分频技术分辨薄砂岩储层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地震属性的;构造高部位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向两组裂缝,构造翼部裂缝相对较发育.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可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减少钻探风险.(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段福海,杨哲[6](2013)在《川东北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北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运用二维地震资料划分地震层序,对川东北下沙溪庙组的地震相进行分析研究,划出区域和储层两大类。区域地震相主要有较连续平行反射地震相、变振幅断续亚平行地震相和强弱变振幅不连续波状反射地震相3种,储层地震相主要有前积地震相和下切充填地震相。编制了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并对区内地震相的分布规律和演化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郝毅,倪超,陈薇,谷明峰,厚刚福[7](2013)在《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中地区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对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型,而次生溶蚀孔及裂缝提供了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物源方向、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沉积微相和物源方向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成岩作用则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地质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于静芳[8](2011)在《川东南官渡下沙溪庙组储层AVO正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官渡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川南低褶带南缘赤水地区东部,处于川东高陡褶皱带向南帚状延伸与川南恒坝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迭加区内。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油气勘探以来,该区先后有多口井见工业气流和油气显示。在该地区已进行过关于AVO方面的初步研究工作,包括对AVO角道集的正演模拟,对角道集的正演结果的梯度分析,以及在CMP道集上的角道集分选及AVO拟合分析等。虽然已针对研究区做了一些有关AVO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进行了储层预测方面的深入研究,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没有形成统一的地质认识,还未真正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有效储层预测、识别评价技术方法。在本地区也未进行AVO方法技术的成功应用,因此需要建立一种适用于该地区含气砂岩的AVO特征,提出本地区AVO应用的使用条件和开展AVO应用的可行性。地震勘探是世界范围内寻找油气藏的主要方法,而地震反射波振幅与炮检距的关系(Amplitude versus Offset)又是地震勘探中预测油气非常有效的一项新的地震勘探技术,它主要是在迭前道集上分析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规律,以求岩石的弹性参数、分辨岩性及孔隙充填物,是直接寻找有用矿藏(气藏、盐藏等)的一种新方法。AVO技术的基础是Zoeppritz精确方程及其近似公式。根据Zoeppritz方程及其近似公式可以得到反映特定地质模型AVO特征的反射系数曲线,这些反射系数曲线将是AVO正演研究的重要对象。正演研究在AVO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对AVO正演的研究,可以建立本地区的地层组合和典型含油气地层的AVO特征,有利于AVO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利用AVO反演提取地层参数的工作同样要用到AVO正演技术,根据地质模型快速有效的生成AVO特征图集将有利于整个研究和勘探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AVO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AVO技术的地球物理原理和岩石物理基础、Zoeppritz精确方程及其近似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差异对Zoeppritz近似解及拟合Zoeppritz精确方程的程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反射系数曲线形态的影响,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水平层状模型射线追踪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动校正、抽道集等处理后,选用合适的近似方程进行了AVO属性参数的反演,得到模型的P剖面、G剖面、PG剖面、P+G剖面、P-G剖面、sgn(P)G剖面等。随后,依据川东南测井资料构建了实际二维模型,用射线追踪生成正演记录并进行了AVO属性参数的反演处理,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对在该工区开展AVO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应用AVO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初步建议。在进行了AVO正演模拟研究后,利用射线追踪得到的地震记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属性参数的提取,即提取了主振幅、主频率、叁瞬参数等属性参数,验证了AVO正演模拟的研究结果。并对在川东南官渡下沙溪庙组储层开展AVO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叶素娟,吕正祥[9](2010)在《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储集性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主要为叁角洲、湖泊沉积,砂岩通常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在新场地区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范围较上沙溪庙组砂岩小,但在东部地区仍具有较大厚度(20 m~35 m)。下沙溪庙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0.15×10-3μm2,属于低-中孔、特低渗非均质储层。与目前构成沙溪庙组气藏主体的上沙溪庙组砂岩比较(平均孔隙度9.4%,平均渗透率0.145×10-3μm2),下沙溪庙组(特别是Js31储层)具有较高孔隙度、较好孔隙结构和近似的渗透率,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影响新场地区下沙溪庙组储层储集性的最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特别是河道主体部位)砂岩中。同时,储层储集性也明显受到岩石组构、成岩作用的影响。位于东、西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中粒高长石、低岩屑、低碳酸盐胶结物、低粘土矿物的砂岩具有最佳的储渗性。(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0年03期)

张娜[10](2010)在《川西孝—新—合地区上、下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凹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下沙溪庙组砂岩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本文从研究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入手,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在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资料及有关室内分析测试数据,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了有利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区的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碎屑颗粒组分在新场和合兴场地区比较接近,而孝泉地区与前两者相比,具有高石英、低长石的特点。填隙物以泥质杂基和方解石胶结物为主,自生绿泥石较发育;通过对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上、下沙溪庙组属于中孔细喉~微喉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相对较差;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新场地区上、下沙溪庙组的孔渗条件偏差,属低孔或特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对成岩作用类型和不同成岩作用特征的研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成岩阶段进行划分,并根据各成岩阶段特点分析了孔隙空间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复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经历了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到晚成岩阶段;储层孔隙空间演化与多种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后保留下来的原生孔隙以及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天然气聚集的主要储集空间。最后,本文力求通过对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找出影响储层储集性的地质因素。孝-新-合地区上、下沙溪庙组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相的展布影响了储层的分布,新场、合兴场地区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体部位、叁角洲前缘河口砂坝主体部位,孝泉地区储集性相对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滨湖滩坝。储层岩石的组构中,一般中砂岩、细砂岩,分选中等~好,杂基含量少,长石含量高的层位储层物性好。成岩作用直接影响储层的发育,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原始孔隙度降低的的主要原因;方解石胶结物含量较大,以充占孔隙形式出现,对孔隙破坏较大;本区自生绿泥石非常发育,主要以孔隙衬垫形式产出,对保护孔隙空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的主要作用,但溶蚀作用强度不同,产生的次生孔隙的数量和分布不同,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别明显。(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下沙溪庙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四川盆地孝泉地区下沙溪庙组砂岩的薄片观察,认为下沙溪庙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有少量细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储层主要受有利沉积微相和溶蚀作用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沙溪庙组论文参考文献

[1].肖洋.高庙子构造下沙溪庙组水平井轨迹控制的几点认识[J].化工管理.2018

[2].钱利军,欧莉华,郝强.川西孝泉下沙溪庙组储层特征研究及主控因素[J].中国西部科技.2015

[3].黄滢竹,龚文平,张方.成都凹陷下沙溪庙组物源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4].段福海.官渡地区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5].李素华,李兆影.官渡构造下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有效识别[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4

[6].段福海,杨哲.川东北下沙溪庙组地震相分析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郝毅,倪超,陈薇,谷明峰,厚刚福.川中中侏罗统凉高山组-下沙溪庙组储层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2013

[8].于静芳.川东南官渡下沙溪庙组储层AVO正演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9].叶素娟,吕正祥.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储集性影响因素[J].矿物岩石.2010

[10].张娜.川西孝—新—合地区上、下沙溪庙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  

下沙溪庙组论文-肖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