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酚氧化酶论文-陈兴

昆虫酚氧化酶论文-陈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昆虫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酚氧化酶抑制剂,构效关系,定量构效关系,机器学习

昆虫酚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陈兴[1](2018)在《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EC.1.14.18.1),又称为酪氨酸酶,在昆虫正常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是发现新型杀虫剂的重要靶标。本研究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生物活性建立了定性分类和定量预测模型,并采用外部测试集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价。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部分是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高低活性的定性分类研究。基于不同数据集和方法,构建了叁种共9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定性分类模型。第一种模型基于文献调研获取的65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两种算法,构建高活性抑制剂和低活性抑制剂的定性分类模型。由于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数据较少,可能会导致模型泛化效果差。因此,第二种模型研究引入了 948个与昆虫酚氧化酶结构和性质较为相似蘑菇酪氨酸酶抑制剂作为辅助数据,拓展了原有数据集,并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了6个预测模型,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的模型,其训练集的预测准确率为89.15%,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为83.17%,马修斯系数为0.65,但在以最新发表的13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组成的外部测试集上,模型对高活性化合物的预测准确率不到10%。因此,研究构建第叁种模型,采用迁移学习中的TrAdaBoost算法,在源数据(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所占比例不同的情况下构建定性分类模型,探索这一方法对提升模型预测效果的可行性,并且寻找适宜的数据集规模。研究表明,在源数据占比10%—30%时,外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升,最高超过60%,说明迁移学习算法对模型改进非常有效。第二部分是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生物活性的定量预测研究。研究基于65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数据,采用全局描述符、2D分子描述符和3D分子描述符的不同组合方式,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两种方式,构建了 6个定量预测模型。其中,选用叁类描述符的组合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对训练集的相关性系数(r)是0.97,对测试集的r是0.93,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训练集的r是0.96,对测试集的r是0.91。此外,研究以胡桃楸中的具有酚氧化酶抑制潜力的70个化合物为外部测试集,利用这两个模型进行活性预测,实现了模型的应用与测试。综上所述,本论文所构建的模型对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生物活性的定性分类和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研发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0)

陈艳,王思华,李靖[2](2016)在《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活性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n)表征昆虫酚氧化酶(PO)抑制剂的分子结构,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的方法建立了57种PO抑制剂抑制活性(pIC50)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交叉相关系数和交叉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和0.908,经Jackknife和变异膨胀因子(VIF)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显示影响PO抑制剂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OH,—O—和C=O等分子结构片段.以模型中的3个参数E13,E14,E16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设定3∶6∶1的网络结构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88.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性和预测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刘菲[3](2015)在《昆虫酚氧化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属于3型含铜蛋白(type-3-copper-containing proteins),该蛋白家族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行使着多种多样的生理学重要功能。酚氧化酶是黑色素合成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外源病原物的杀死、血液凝集、抗菌肽表达、伤口愈合和粪便黑化都与酚氧化酶有着密切的关系。酚氧化酶在昆虫体内以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O)的形式存在。本文主要从酚氧化酶的来源、检测、结构、激活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酚氧化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可能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俊秀,李亚红[4](2015)在《昆虫酚氧化酶功能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是昆虫免疫系统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本文就昆虫酚氧化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供研究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徐广增,刘守柱[5](2015)在《昆虫酚氧化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内,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建酶,在昆虫的免疫、防御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害虫控制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靶标.通过对昆虫体内酚氧化酶的激活方式,组织定位,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研究,为筛选新型的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刘丽萍,奚耕思,王芳,刘晓明[6](2013)在《昆虫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又名酪氨酸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铜离子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酚氧化酶可把单酚羟化成二酚(如多巴),接着二酚被氧化成醌,在非酶促反应条件下,醌形成的最终产物是黑色素。生成的黑色素对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酚氧化酶一般以无活性的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形式存在于昆虫的血淋巴中。从昆虫酚氧化酶的结构、分布、活化的分子机制和功能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莫凌云,谢天宝,印春生,胡儒柱,刘红艳[7](2011)在《57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描述子和顶点度-距离指数(VDI)描述子提取57个酚氧化酶抑制剂分子结构信息,基于预测的VSMP方法筛选最佳描述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一个8变量QSAR模型,该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R2=0.969 8,LOO交互检验相关系数R2cv=0.960 6,显示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计算了最佳描述子8个变量的碎片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生物活性IC50主要受苯环、C原子、N原子、O原子、S原子以及分子中原子间连接情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刘守柱,杜学林,戴明勋[8](2010)在《昆虫酚氧化酶特性及其生理学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酚氧化酶的概念、组织定位特性、生理作用、免疫功能,及其激活和抑制的方法。阐明作为杀虫剂的潜在靶标,酚氧化酶在农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4期)

徐亚玲,李文楚[9](2010)在《昆虫酚氧化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酚氧化酶(Phenoloxidse,PO)是昆虫体内一类重要的氧化酶,在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阐述酚氧化酶在昆虫免疫防御及其他生理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影响昆虫发育和免疫的诸多因子与酚氧化酶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酚氧化酶对昆虫自身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27期)

肖婷,罗万春,潘以楼[10](2009)在《苯胺类席夫碱对昆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新型害虫控制剂,以9种苯胺类席夫碱化合物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浸渍法进行活体测定。结果表明:所试9种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间氯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3,4-二氯苯胺3种化合物抑制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051 mmol/L、0.013 mmol/L和0.059 m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室内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直接"杀死"活性均不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昆虫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n)表征昆虫酚氧化酶(PO)抑制剂的分子结构,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的方法建立了57种PO抑制剂抑制活性(pIC50)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交叉相关系数和交叉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和0.908,经Jackknife和变异膨胀因子(VIF)检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显示影响PO抑制剂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OH,—O—和C=O等分子结构片段.以模型中的3个参数E13,E14,E16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设定3∶6∶1的网络结构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88.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性和预测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昆虫酚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兴.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构效关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2].陈艳,王思华,李靖.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活性预测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

[3].刘菲.昆虫酚氧化酶研究进展[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

[4].王俊秀,李亚红.昆虫酚氧化酶功能及研究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徐广增,刘守柱.昆虫酚氧化酶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刘丽萍,奚耕思,王芳,刘晓明.昆虫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3

[7].莫凌云,谢天宝,印春生,胡儒柱,刘红艳.57个昆虫酚氧化酶抑制剂的QSAR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

[8].刘守柱,杜学林,戴明勋.昆虫酚氧化酶特性及其生理学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10

[9].徐亚玲,李文楚.昆虫酚氧化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肖婷,罗万春,潘以楼.苯胺类席夫碱对昆虫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江苏农业学报.2009

标签:;  ;  ;  ;  

昆虫酚氧化酶论文-陈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