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家族论文-安虹

曹氏家族论文-安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曹氏家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曹氏家族,少数民族,联姻,莫高窟

曹氏家族论文文献综述

安虹[1](2018)在《探析敦煌曹氏家族的联姻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李唐王朝瓦解之后,张承奉的西汉金山国不久也随之覆灭。公元914年,沙州的另一个豪门望族——曹氏家族中的第一任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代替了张承奉的政权正式出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候,汲取张承奉失败的教训,一方面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用中原的年号、制度和文化;另一方面,努力改善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曹氏家族能在五代、宋这样一个动荡年代统治敦煌一百二十年之久,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支持与相互友好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和亲的联系,并且曹氏家族也积极地与敦煌当地的一些大姓之间保持着联姻的关系。这种政治性的联姻使得敦煌地区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此外曹氏家族对莫高窟的贡献非常大,仅仅一个家族在莫高窟开了叁十多座洞窟,而且莫高窟所有的露天壁画都是由曹氏家族出资绘制上去的。文章就曹氏家族各任归义军节度使的联姻状况做一简单的概述。(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冯贤亮[2](2018)在《脉络、姻亲与举业:明清之际的嘉善曹氏家族》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的曹氏家族是嘉善县域社会中的顶级家族,很多族人在地方上属于"乡望",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整个家族地位的抬升与稳固,虽多依赖族人科举功名的进取,但与地方上众多势豪家族的姻亲联结,为家族获取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势豪巨族之间存在着紧密合作的关系,对国家则都保持着高度忠诚,并未出现垄断地方社会的强势状态。在经历了明清交替的漫长历程后,很多世家大族已然淹没不彰。虽然曹氏家族也受到明清鼎革的影响,但直至清初,并未出现明显的衰替。《曹氏族谱》编录的世系脉络中,确实是以获得科举功名及朝廷恩赠荣衔的"绅士"为主,政治地位与社会声望构成评价家族中卓越成员的重要标准。在曹氏的相关家传或族谱记述中,那些维系亲族关系的物质要素,除了族谱的修撰比较清楚外,宗祠活动、族田或义庄建设的记述,都无法得到清晰的认识,观念相对淡漠。在清代中期以后,曹家也步入了子孙没落、家系断绝的常态。(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8年03期)

和瑞宝[3](2018)在《云锦,曹氏家族的不解之缘》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大脚仙,咸板鸭,玄色缎子琉璃塔。"这民谣唱的都是南京特产,其中的"玄色缎子",就是指南京云锦。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如中国着名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所说:"南京云锦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的最后一座里程碑"。而这座里程碑还与文学巨匠曹雪芹的家族,有着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东方文化周刊》期刊2018年14期)

顾文婷[4](2018)在《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歙县雄村曹氏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名门望族。曹氏家族兴起于明成化年间,经历了清初这一短暂的沉寂期,至清中期达到鼎盛。以曹文埴、曹振镛为代表的家族成员不仅在科举仕途上取得显着成绩,而且创造了丰硕的文学成果。本文以歙县雄村曹氏家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曹氏家族发展概况、曹氏家族的文学交游情况以及诗歌创作作为一个整体对象纳入研究视野,以期呈现清代雄村曹氏家族诗歌创作全貌,从而促进徽州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概述研究意义,其次梳理关于雄村曹氏家族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论述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发展概况。根据《歙县志》等文献材料简要梳理曹氏家族谱系脉络,揭示科举与曹氏家族兴盛的关系,并对曹氏家族的教育与家风特点进行深入探讨。第二章为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文学交游考述。本章首先分析清代曹氏家族文学交游的特点,概述曹氏家族文学交游的整体情况。然后以曹氏家族中两位关捩性人物——曹文埴、曹振镛为研究对象,详细考述二人的文学交游情况。第叁章为清代曹氏家族诗歌创作研究。首先从曹氏家族诗人着述、曹氏家族文学创作现场以及曹氏家族诗歌地域特色叁个方面对清代曹氏家族诗歌创作情况进行探讨。其次分别以曹文埴、曹振镛、曹自(?)叁人的诗歌创作为研究重点,考察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的主要特色。正文后附录曹文埴、曹振镛简谱,较为详细地展现曹氏家族主要诗人活动情况。(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3-01)

齐德舜[5](2017)在《“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汉藏家族对比研究——以北宋真定曹氏家族和唃厮啰土司家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汉族世家大族大多"五世而斩"。相反,在西北地区,众多的藏族土司家族却历千年而不衰。通过对宋朝初年兴起的汉藏两大家族——真定曹氏家族和唃厮啰土司家族的分析,对比汉藏家族不同的发展道路,以揭示"五世而斩"和"绵延千年"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王志芳[6](2016)在《山西吕梁中阳县祭祖社会调查研究——以双梨村曹氏家族春节祭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祖是人类对祖先崇拜与感恩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它不仅是民众信仰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而且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值得深入研究。以中阳县武家镇双梨村曹氏家族的祭祖活动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当地祭祖进行深入调查,以系统探讨祭祖与农村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成军[7](2015)在《建安时期清商乐与曹氏家族的艺术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商乐成为建安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集中代表,与曹氏家族的大力提倡及其诸多艺术实践直接相关。曹氏家族核心人物(武帝曹操、陈思王曹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不仅喜爱清商乐,而且创作了大量"乐为心声"的清商乐作品。他们建造铜雀台,设置清商署,招募大批音乐歌舞人才,全面致力于清商乐歌的唱酬表演,树立君王参与音乐创作及其和乐表演的良好风尚。在乱世英雄时代,清商乐是曹氏家族及其文人士大夫慰藉心灵、抒发情感的一剂良药,并对中国"文人音乐"以及隋唐歌舞燕乐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军,俞香云[8](2014)在《曹氏家族与汉晋时期谯郡学术文化的繁荣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地区士人的努力。在某一时期,某些地方士人或者一些世家大族对地方文化的发展甚至还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汉晋时期,曹氏家族在谯郡从地方世家大族崛起为曹魏皇族,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其"龙兴之地"谯郡的文化影响更为直接。大体而言,曹氏家族通过其政策制定、诗文创作不仅促进了谯郡经济的发展,也奠定了谯郡学术文化发展的基调与特质,促成了谯郡学术文化在汉晋时期的繁荣。(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潘伟斌[9](2014)在《以曹氏家族DNA“反推”曹操DNA要慎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复旦大学对外宣布,课题组通过对大量标本比对研究和史料分析,筛选出具有一定可信性的8个有家谱的曹氏族群。经过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课题组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基因类型,这6支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2000年前,正是曹操生活的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1-13)

胡秋银[10](2013)在《汉魏时期谯郡曹氏家族家风》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之际,谯郡曹氏家族因缘际会,依托宦官集团势力,家族成员在中央和地方任职,逐渐由地方豪强发展为掌控政权的皇族。受社会风气、地域因素、寒门出身急剧上升成为皇族的家世背景等因素影响,曹氏家风突出表现在由尚武转向尚文、通脱不拘礼、刻薄强狠残忍、耽于声色、由俭入奢几个方面。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家族,其家风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曹氏家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时期的曹氏家族是嘉善县域社会中的顶级家族,很多族人在地方上属于"乡望",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整个家族地位的抬升与稳固,虽多依赖族人科举功名的进取,但与地方上众多势豪家族的姻亲联结,为家族获取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势豪巨族之间存在着紧密合作的关系,对国家则都保持着高度忠诚,并未出现垄断地方社会的强势状态。在经历了明清交替的漫长历程后,很多世家大族已然淹没不彰。虽然曹氏家族也受到明清鼎革的影响,但直至清初,并未出现明显的衰替。《曹氏族谱》编录的世系脉络中,确实是以获得科举功名及朝廷恩赠荣衔的"绅士"为主,政治地位与社会声望构成评价家族中卓越成员的重要标准。在曹氏的相关家传或族谱记述中,那些维系亲族关系的物质要素,除了族谱的修撰比较清楚外,宗祠活动、族田或义庄建设的记述,都无法得到清晰的认识,观念相对淡漠。在清代中期以后,曹家也步入了子孙没落、家系断绝的常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曹氏家族论文参考文献

[1].安虹.探析敦煌曹氏家族的联姻状况[J].大观(论坛).2018

[2].冯贤亮.脉络、姻亲与举业:明清之际的嘉善曹氏家族[J].史林.2018

[3].和瑞宝.云锦,曹氏家族的不解之缘[J].东方文化周刊.2018

[4].顾文婷.清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8

[5].齐德舜.“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汉藏家族对比研究——以北宋真定曹氏家族和唃厮啰土司家族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6].王志芳.山西吕梁中阳县祭祖社会调查研究——以双梨村曹氏家族春节祭祖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6

[7].成军.建安时期清商乐与曹氏家族的艺术实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李军,俞香云.曹氏家族与汉晋时期谯郡学术文化的繁荣浅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

[9].潘伟斌.以曹氏家族DNA“反推”曹操DNA要慎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10].胡秋银.汉魏时期谯郡曹氏家族家风[J].许昌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曹氏家族论文-安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