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吴涛

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吴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家,利益,马克思主义,阿莉阿德尼之线

阿莉阿德尼线论文文献综述

吴涛[1](2014)在《儒家利益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阿莉阿德尼之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儒家利益思想蕴含丰富的现实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思想不能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儒家利益思想要顺利的实现其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要作为时代精神财富而存在,与马克思主义融合汇通并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是其现代转化的必然路径。(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7期)

王丹[2](2014)在《马克思的阿莉阿德尼线的不断延伸——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探索科学历史观的理路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如果回到马克思主义文本,就不难发现,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的走出唯心史观的魔谷,从而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阿莉阿德尼线。本论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当前我国人民利益的实际,提出人民利益是贯穿于和引导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认为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促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4年09期)

李燕[3](2011)在《传统音乐的“阿莉阿德尼线”——试析周杰伦歌曲的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杰伦是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创作歌手,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他突破原有亚洲音乐的主题、形式,融合多元的音乐素材,创造出多变的歌曲风格,尤以融合中西式曲风的嘻哈或节奏蓝调最为着名,可说是开创华语流(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1年22期)

唐圆梦,谭培文[4](2010)在《保障农民利益是毛泽东成功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阿莉阿德尼之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利益的追求是其一切活动的根源,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本质的反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其中农民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作为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突破口,根据当时农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迫切需要,领导中国共产党制订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方针和政策,逐步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和实践,不仅为当时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叁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0年09期)

蒋依平[5](2009)在《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从诞生之时起就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少的曲折,也遇到不少的挑战和歪曲。本论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当前我国人民利益的实际,提出人民利益是贯穿于和引导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认为以人民利益为引导,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促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论文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民利益的实际来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就人民、利益和人民利益等概念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阐述了人民利益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并探析了人民利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引导作用。其次,论文继续探析了列宁如何在围绕实现人民利益的实现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这一阶段的;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分析人民利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引导作用。论文还探析了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或思潮,从反面来论述他们由于违背了人民利益就难免在理论或实践中碰壁,从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论文最后,结合当前中国人民利益的实际,提出应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利益的引导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关注人民利益现实,以保证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莫凡[6](2008)在《不同时代的阿莉阿德尼之线——卢梭与德沃金自由平等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卢梭和德沃金在自由与平等的概念、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以及自由与平等的实现等方面都进行过周密的论证,这些论证存在着相似与相异,但都体现着时代的精神。详尽比较两人的自由平等观,有助于走出自由与平等的迷宫。(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7](2005)在《阿莉阿德尼的线团》一文中研究指出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在克里特岛上有一座迷宫,里面有一头半人半牛的怪物。每年雅典人要被迫献出童男童女各7人,供给这个怪物吞食。雅典国王为此非常苦恼,就将此事告诉他儿子忒修斯。忒修斯自告奋勇去杀怪物。但迷宫的构造十分复杂,很难找到怪物,并且即使杀死了怪物,自己也走不出来。克里特公主阿莉阿德尼见此情景,便给了忒修斯一个小线团,一头系在宫外。忒修斯边找怪物边拉线,终于找到并杀死了怪物,然后自己顺着线走了出来。就因为有了公主的线团,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于是此后,阿莉阿德尼的线团就成了西方比喻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句谚语。(本文来源于《印刷经理人》期刊2005年03期)

谭培文[8](2000)在《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说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仅仅在社会历史观中简单地“推广” ,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184 3— 184 4年 ,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 ,唯有从市民社会利益关系出发 ,才有新哲学的社会史 ,否则 ,历史就仍然是旧哲学的政治史、哲学史和意识史。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利益关系出发描绘的社会史 ,已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于“历史的科学”。(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0年12期)

仁顾[9](1983)在《阿莉阿德尼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古生物学记录中的空白愈来愈多地填补起来了,甚至迫使最顽固的分子也承认整个有机界的发展史和个别机体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令人惊异的类似,承认那条可以把人们从植物学和动物学似乎愈来愈深地陷进去的迷宫中引导出来的阿莉阿德尼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叁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453页) 这里提到的“阿莉阿德尼线”,出自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阿莉阿德尼是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用一个小线团,帮助雅典王子提修斯逃出迷宫。这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克里特王米诺斯因儿子被杀,同雅典人结下了仇恨。经调(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1983年03期)

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在探索科学历史观的理路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如果回到马克思主义文本,就不难发现,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的走出唯心史观的魔谷,从而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阿莉阿德尼线。本论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当前我国人民利益的实际,提出人民利益是贯穿于和引导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认为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就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特质,促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参考文献

[1].吴涛.儒家利益思想现代化进程中的阿莉阿德尼之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讨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王丹.马克思的阿莉阿德尼线的不断延伸——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J].青春岁月.2014

[3].李燕.传统音乐的“阿莉阿德尼线”——试析周杰伦歌曲的创作风格[J].飞天.2011

[4].唐圆梦,谭培文.保障农民利益是毛泽东成功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阿莉阿德尼之线[J].学术论坛.2010

[5].蒋依平.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阿莉阿德尼线[D].电子科技大学.2009

[6].莫凡.不同时代的阿莉阿德尼之线——卢梭与德沃金自由平等观之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7]..阿莉阿德尼的线团[J].印刷经理人.2005

[8].谭培文.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J].学术研究.2000

[9].仁顾.阿莉阿德尼线[J].外国文学研究.1983

标签:;  ;  ;  ;  

阿莉阿德尼线论文-吴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