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麻率论文-张丽霞,王琴,吕玉虎,潘兹亮,凌萍

出麻率论文-张丽霞,王琴,吕玉虎,潘兹亮,凌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出麻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红992’,茎粗,出麻率,相关性

出麻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霞,王琴,吕玉虎,潘兹亮,凌萍[1](2011)在《‘福红992’茎粗与出麻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红麻的茎粗和出麻率的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并为以后的红麻育种和栽培提供更好的依据,采用方差、表型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福红992’茎粗与其出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对出麻率的影响达极显着或显着水平,二者表型呈抛物线变化,红麻‘福红992’的最佳茎粗范围为1.5~2.0mm。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指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7和0.931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33期)

刘飞虎,郭鸿彦,邓纲,顿昊阳,李飞[2](2010)在《大麻茎皮出麻率早期非破坏性预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重要的"绿色纤维"之一.为了培育高纤维产量品种,需要建立茎皮出麻率的早期非破坏性评价技术以便在花前选留高出麻率材料作为杂交亲本或繁种群体.以3个大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茎皮与整株茎皮出麻率的关系和生长过程中茎皮出麻率的变化式样,发现大麻植株的出麻率高低在生长前期已经确定,现雄蕾前30d植株3/5高度处或现雄蕾前20d植株2/5高度处宽1/5周径、长20cm茎皮出麻率可以很好地反映整株出麻率.结果表明,选择高出麻率大麻植株可在生长早中期现雄蕾前采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余伟才,朱炫,韩蕊,刘其宁,杜刚[3](2009)在《云亚1号茎粗与出麻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纤用亚麻云亚1号的不同茎粗与出麻率进行方差、表型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茎粗对出麻率的影响达极显着或着显着水平,二者表型呈抛物线变化,最佳茎粗范围值为1.0~1.5mm;非线性回归分析,Peal-reed模型和Cubicsratio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4和0.9523。(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刘燕,王玉富,关凤芝[4](2001)在《亚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出麻率关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亚麻各性状之间简单相关系数分析 ,探讨了亚麻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出麻率的影响 ,为高纤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01年05期)

李明,杨学[5](2001)在《一种估测亚麻出麻率的简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分析显示亚麻茎中段的出麻率与单株出麻率相关极显着 ,可以在育种的单株选择过程中 ,利用茎中段的出麻率来快速估算单株出麻率 ,以减轻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作》期刊2001年01期)

出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重要的"绿色纤维"之一.为了培育高纤维产量品种,需要建立茎皮出麻率的早期非破坏性评价技术以便在花前选留高出麻率材料作为杂交亲本或繁种群体.以3个大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茎皮与整株茎皮出麻率的关系和生长过程中茎皮出麻率的变化式样,发现大麻植株的出麻率高低在生长前期已经确定,现雄蕾前30d植株3/5高度处或现雄蕾前20d植株2/5高度处宽1/5周径、长20cm茎皮出麻率可以很好地反映整株出麻率.结果表明,选择高出麻率大麻植株可在生长早中期现雄蕾前采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麻率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霞,王琴,吕玉虎,潘兹亮,凌萍.‘福红992’茎粗与出麻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刘飞虎,郭鸿彦,邓纲,顿昊阳,李飞.大麻茎皮出麻率早期非破坏性预测技术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余伟才,朱炫,韩蕊,刘其宁,杜刚.云亚1号茎粗与出麻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09

[4].刘燕,王玉富,关凤芝.亚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出麻率关系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

[5].李明,杨学.一种估测亚麻出麻率的简便方法[J].中国麻作.2001

标签:;  ;  ;  ;  

出麻率论文-张丽霞,王琴,吕玉虎,潘兹亮,凌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