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黑腐病论文-朱建兰,郭霞,王国利,李瑞华

红豆草黑腐病论文-朱建兰,郭霞,王国利,李瑞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豆草黑腐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病机理,萃取,毒素组分,生物测定

红豆草黑腐病论文文献综述

朱建兰,郭霞,王国利,李瑞华[1](2011)在《红豆草黑腐病病原鉴定及毒素组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黑腐病的病原及其病菌的主要制病机理,对甘肃省兰州、定西等地红豆草黑腐病进行调查,通过对病叶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病菌,经纯化培养、致病性测定后进行病原鉴定;病菌用PSK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经乙酸乙酯萃取,获得粗毒素液,进行生物测定后,经过浓缩、纯化,得到较纯的毒素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6890-5973I)测定了该毒素组分。结果表明:该病菌属半知菌亚门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病菌粗毒素液对红豆草种子根伸长、离体叶片和叶圆片具有较强的毒性;红豆草细链格孢菌毒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C6H7NO4),相对含量为67.02%。(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朱建兰[2](2006)在《黑腐病对红豆草茎叶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红豆草黑腐病Alternaria alternata发生对红豆草Onobrychic viciifolia感病茎、叶的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叶绿素、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叶片和茎秆组织中纤维素、叶绿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红豆草黑腐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红豆草黑腐病Alternaria alternata发生对红豆草Onobrychic viciifolia感病茎、叶的可溶性糖、纤维素、蛋白质、叶绿素、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叶片和茎秆组织中纤维素、叶绿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豆草黑腐病论文参考文献

[1].朱建兰,郭霞,王国利,李瑞华.红豆草黑腐病病原鉴定及毒素组分研究[J].草地学报.2011

[2].朱建兰.黑腐病对红豆草茎叶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

标签:;  ;  ;  ;  

红豆草黑腐病论文-朱建兰,郭霞,王国利,李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