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方言论文-王蕾

陵川方言论文-王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陵川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陵川方言,“圪”类词,语法意义

陵川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王蕾[1](2019)在《陵川方言中“圪-”词缀的语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陵川方言中的"圪-"词缀,指的是"圪"类词的首字,也可以称作"圪"头词。"圪-"属于附加式的构词法,即"圪"为前缀,其后附加而成的词可以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圪"类词多表现物体数量少、体积小或者动作过程的轻微、动程或动作幅度小等意义,具有极强的口语色彩,可以使语言交际更具表现力和形象感。(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刘柯佳[2](2019)在《山西陵川方言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词一直都是语法学关注的热点,主要涉及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叁方面的研究。陵川方言代词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特色的主要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这两种代词进行专题研究,着重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进行细致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对陵川方言这两类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以期真实地反映陵川方言代词的面貌。首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陵川概况、陵川方言的归属和本文研究对象、前人研究成果综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文章主体部分。第二章,集中分析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对叁身代词作领属性定语的情况作重点研究,求出人称代词作亲属称谓领属定语的等级序列,最后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第叁章,主要分析陵川方言指示代词。陵川方言指示代词二分,本章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的语音、语义作了简单描写,从指示代词句法功能类型角度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作了分析,得出了陵川方言指示代词句法功能类型特点,并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语法共性作重点研究,总结了指示代词代替结构助词充当定语标记的特点,论证了陵川方言结构助词“的”来源于近指代词“这”,是“这”的弱读形式。最后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结语部分。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柯佳[3](2019)在《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属晋语区上党片。本文对陵川12个乡镇方言中的人称代词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对叁身代词的基本形式、意义与语法功能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李芳[4](2013)在《晋东南地区陵川方言语气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气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词类,也是方言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方言中的语气词数量繁多且特点不一,不同方言的语气词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各自拥有完整统一、独具特色的语气词系统。研究方言中的语气词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晋东南地区陵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语料分析,从共时的层面对晋东南地区陵川方言中的语气词进行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同时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去探讨它们的句法特征、语气意义及语用功能,最终归纳总结出晋东南地区陵川方言语气词的特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其次对本文的语料来源及体例进行介绍、说明,然后对语气词的研究综述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对语气词的相关研究均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对陵川方言概况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语气词的基本内涵”。先从什么是语气以及语气的表达方式中引出语气词的含义,然后对语气词的含义及种类进行详细的阐述。第叁部分“陵川方言语气词的句法、语义分析”。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此部分主要从句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上对陵川方言中单用的语气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经调查分析后得出陵川方言单用的语气词共有16个,分别是啦[la~(03)]、的[tiε?~(03)]、来[l□i~(03)]、咾[lao~(03)]、俩[lia~(213)]、吧[b□~(03)]、呀[ia~(03)]、嘞/咧[li(?)?~(32)/lie~(53)]、咯[lo~(03)]、着[t(?)ε~(03)]、昂[(?)~(03)]、哩[li~(03)]、得[ti~(03)]、哽[g(?)~(03)]、喽[lou~(03)]、动[to~(513)]。然后把陵川方言中单用的语气词按照它所表达的语气类型进行划分,分为: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祈使语气词、感叹语气词、提顿语气词和虚拟语气词共六类。然后对每一类中的语气词的用法从句法结构和语气意义上进行举例说明。第四部分“陵川方言语气词的连用”。首先对语气词连用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将陵川方言中可以连用的语气词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分为叁组,并对每一组连用的情况分别进行举例分析。第五部分“陵川方言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从完句功能、标记功能、增添口气、凸显情感这四个方面分别对陵川方言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详尽的说明。第六部分“结语”。在对陵川方言语气词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后,概括出了陵川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20)

郝素伟[5](2009)在《陵川方言的体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陵川方言进行了田野实地调查,运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陵川方言体貌系统、时制系统的基本面貌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较细致的分析描写。体貌系统部分:陵川方言的体貌系统包括完全体和非完全体。完全体又包括经历体和实现体,非完全体又包括起始体、持续体和进行体。本章细述了各种体的语法意义和标记、适用句型和句类选择以及体助词的历时演变。时制系统部分:陵川方言的时制系统包括先事时、后事时和当事时。本章对陵川方言时制系统的特点、各种时制范畴的语法意义及标记、各种时制的适用句型和句类选择、各种时制范畴与体貌范畴的共现关系以及时制助词的历时演变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描写。结论部分:对上面两个主要部分的内容做了归纳。本文通过对陵川方言体貌系统和时制系统的描述,说明陵川方言体貌系统和时制系统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语法范畴。(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赵玉[6](2009)在《陵川方言词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在调查记录整理陵川方言词汇的基础上,用比较的方法对它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本文的选题、选题的意义及本文是如何展开研究的。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陵川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社会概况以及陵川方言概况和陵川方言研究简介,交待了本文的调查情况,并系统描写了陵川方言的音系(包括声母、韵母和单字调)。第叁部分主要以普通话为参照,讨论了陵川方言词汇在词源、词形、词义、造词理据、词汇类聚等方面的特征。词源特征主要介绍了陵川方言中的古语词与独创词;词形特征讨论了陵川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在形式方面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单音节词较普通话多,使用不同于普通话的构词词素及构词格式不同于普通话(主要有逆序词、分音词、使感结构的词、特殊的词缀“圪”、特殊的词缀“不”和特殊的词缀“忽”)叁个方面;词义特征主要从词的词汇意义方面讨论了陵川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在意义方面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义同形异、形同义异、形同义宽、形同义窄和特色词五个方面;造词理据特征主要选择一些陵川方言里较有特色的词汇来讨论给事物命名的理由和依据,大致有以事物的形状命名,基于事物的颜色、气味、声音作为构词理据,基于事物的属性或动作特征命名,基于事物所处的时间、处所命名,基于构成事物的材料、事物的功能或来源命名,人们对事物、现象的不同认知态度对命名的影响六个方面;词汇类聚特征主要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陵川方言词汇进行归类和探讨,从而反映陵川特有的社会文化风貌,大体有亲属称谓词、詈词、委婉忌讳词、地名用词及其他民俗词汇(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日、婚娶丧葬和娱乐习俗)五个方面。末尾,还列举了陵川方言的部分特色词汇。(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8)

陵川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代词一直都是语法学关注的热点,主要涉及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叁方面的研究。陵川方言代词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特色的主要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本文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这两种代词进行专题研究,着重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进行细致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对陵川方言这两类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以期真实地反映陵川方言代词的面貌。首先,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陵川概况、陵川方言的归属和本文研究对象、前人研究成果综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文章主体部分。第二章,集中分析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对叁身代词作领属性定语的情况作重点研究,求出人称代词作亲属称谓领属定语的等级序列,最后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第叁章,主要分析陵川方言指示代词。陵川方言指示代词二分,本章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的语音、语义作了简单描写,从指示代词句法功能类型角度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作了分析,得出了陵川方言指示代词句法功能类型特点,并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语法共性作重点研究,总结了指示代词代替结构助词充当定语标记的特点,论证了陵川方言结构助词“的”来源于近指代词“这”,是“这”的弱读形式。最后对陵川方言指示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结语部分。对陵川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特点进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陵川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王蕾.陵川方言中“圪-”词缀的语法意义[J].北方文学.2019

[2].刘柯佳.山西陵川方言代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9

[3].刘柯佳.陵川方言人称代词研究[J].汉字文化.2019

[4].李芳.晋东南地区陵川方言语气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郝素伟.陵川方言的体貌系统[D].山西大学.2009

[6].赵玉.陵川方言词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陵川方言论文-王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