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性论文-李志强

抗滑性论文-李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

抗滑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强[1](2018)在《沥青路面抗滑性不同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的适用性,有效地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结合实体路段检测,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方法和激光构造深度测试方法分别进行测试,比较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劣;通过研究成果调查及实体道路测试数据分析,对横向力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横向力系数和构造深度均可以准确地评价路面抗滑性能,但应用范围有所差异;两者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8年01期)

赵彩俊,李开伟,彭露,刘爱群[2](2017)在《行走前后对地板抗滑性的主观评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行走前后地板抗滑性主观评量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了4因子实验。实验因子包含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鞋底材质和照明情况。被试在步道待试区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1(非常滑)-5(不滑)的评分;待走过实验步道后,再次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评分,并对自觉滑动感(PSOS)做出评分。运用SAS分析软件对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和照明水平对实验前主观抗滑性存在显着的影响(P<0.0001);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对实验后主观抗滑性及自觉滑动感(PSOS)存在显着的影响;地板粗糙度与实验前(r=0.38,P<0.0001)与实验后(r=0.52,P<0.0001)的主观抗滑性均为正相关;实验后的主观抗滑性与自觉滑动感为高度负相关(r=-0.84,P<0.0001)。结论行走前地板主观抗滑性显着的受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照明水平的影响;行走后地板主观抗滑性显着的受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7年02期)

周兴林,刘万康,冉茂平,肖旺新,肖神清[3](2016)在《酸雨对石灰岩沥青混合料抗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泡酸试验和室内抗滑试验,研究了酸雨对石灰岩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时人工配置不同酸度的酸雨并采用周期浸泡法与喷淋法,对不同级配石灰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泡酸试验。酸处理前后试件的抗滑试验采用了平板磨光法。酸雨作用下混合料沥青膜脱落、集料外露并产生气泡,且不同级配、酸度条件下路面抗滑性能呈不同规律变化。抗滑试验表明:酸雨对石灰岩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为pH值=1>pH值=3>pH值=7;酸环境下混合料抗滑水平降低5%~10%;酸环境下,SMA-13的抗滑性能优于AC-13。该研究量化了酸雨环境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6年08期)

王玉杰[4](2016)在《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4种不同级配AC-13沥青混合料,采用手工铺砂法和摆式仪法,检测试件的初始抗滑值和不同磨耗时间条件下的抗滑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料中粗集料变多,其摆值变大,抗滑性能变好;对比4种级配的初始抗滑值和磨耗后的抗滑值,随着磨耗时间的增加,抗滑摆值变小,路面抗滑性能降低。(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6年07期)

赵方冉,邱团结,张皓[5](2016)在《宏观构造特征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抗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道面表面构造纹理参数对其抗滑性的影响规律以科学指导道面抗滑性设计和施工,基于水泥混凝土道面表面宏观构造、粗观构造和细观构造对抗滑性影响因素和摩阻机理的分析,探讨了道面宏观构造对胎面所产生的变形摩擦力分量、表层微细构造尖端对胎面微切削摩擦力的力学行为,提出了基于道面纹理间距、纹理凸体棱角坡度、纹理凹陷深度和宽度等构造参数的摩擦因数分析模型。基于弹性包络理论,分析了纹理间距、凸体棱角坡度、凹陷深度和宽度等参数对轮胎变形摩阻和微切削摩阻的影响规律,并分别对不同纹理间距、凸体棱角坡度和凹陷深度的水泥混凝土道面试件进行了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凹陷深度在2~6mm之间增大时,其抗滑性均显着增大;但当凹陷深度超过4mm后,间距较密(小于20mm)的纹理凸体棱角坡度对抗滑性影响很小;而间距较疏(大于25mm)的纹理凸体棱角坡度对抗滑性影响显着,且其抗滑性随凹陷深度增大显着,因此,在纹理较稀疏的道面上有必要加深凹陷深度,而较密纹理的道面上加深凹陷深度则无意义;纹理凸体棱角坡度的钝化对抗滑性影响的规律显着,但当凸体棱角坡度被磨损钝化到45°后,纹理间距几乎不再影响其抗滑性,因此,对于容易磨损钝化的道面,当纹理间距小于20mm时,再加密纹理难以增大其摩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张飞[6](2016)在《SMA路面施工控制要点与抗滑性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对SMA路面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其中包括:原材料施工控制要点;配合比控制要点;摊铺施工控制要点;碾压施工控制要点;接缝处理控制要点;其它施工控制要点等。还从摩擦测试车工作原理,摩擦系数测试车与摆式仪工效对比等方面对SMA路面抗滑性检测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6年16期)

付巧云,吴玲[7](2015)在《浅谈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定路面抗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路网已基本形成,高等级公路车流量大,车速快,交通事故频发,因此对路面抗滑能力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以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提出路面抗滑能力的检测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5年30期)

朱军家,李波,曹贵,马建兵,王强[8](2014)在《考虑抗滑性的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PCC)是一种新型路用混凝土。本文依托武罐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道面工程,通过修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设计法提出了PCC配合比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抗滑性试验对PCC的级配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聚合物是影响PCC性能的关键因素;改善级配有助于抗滑性的提高;聚合物混凝土不仅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而且具有优良的路表抗滑纹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谢子信,易文,唐成阳[9](2014)在《防滑降噪沥青面层材料抗滑性与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关键筛孔通过率对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沥青混合料(OGFC)的抗滑性能的影响,通过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和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来确定OGFC的抗滑性能,研究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抗滑性与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23期)

但汉成,李亮,刘扬,梅世龙,白诗尧[10](2014)在《潮湿山区路面凝冰机理及路面抗滑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潮湿山区路面凝冰机理、凝冰的物理特性,以及凝冰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提出并初步探讨了关于路面凝冰机理和凝冰路面方面应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相关的试验方法.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关于路面凝冰机理和凝冰路面性能的研究需要更深入更具体,其研究内容应着重考虑研究路面凝冰形成机理、路面凝冰物理特性,以及凝冰路面抗滑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4年04期)

抗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行走前后地板抗滑性主观评量的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了4因子实验。实验因子包含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鞋底材质和照明情况。被试在步道待试区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1(非常滑)-5(不滑)的评分;待走过实验步道后,再次对地板感知抗滑性给出评分,并对自觉滑动感(PSOS)做出评分。运用SAS分析软件对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和照明水平对实验前主观抗滑性存在显着的影响(P<0.0001);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对实验后主观抗滑性及自觉滑动感(PSOS)存在显着的影响;地板粗糙度与实验前(r=0.38,P<0.0001)与实验后(r=0.52,P<0.0001)的主观抗滑性均为正相关;实验后的主观抗滑性与自觉滑动感为高度负相关(r=-0.84,P<0.0001)。结论行走前地板主观抗滑性显着的受地板粗糙度、地板表面情况、照明水平的影响;行走后地板主观抗滑性显着的受鞋底材质、地板粗糙度和地板表面情况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强.沥青路面抗滑性不同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比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

[2].赵彩俊,李开伟,彭露,刘爱群.行走前后对地板抗滑性的主观评量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7

[3].周兴林,刘万康,冉茂平,肖旺新,肖神清.酸雨对石灰岩沥青混合料抗滑性的影响[J].公路.2016

[4].王玉杰.级配对沥青路面抗滑性的影响研究[J].四川水泥.2016

[5].赵方冉,邱团结,张皓.宏观构造特征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抗滑性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16

[6].张飞.SMA路面施工控制要点与抗滑性检测分析[J].交通世界.2016

[7].付巧云,吴玲.浅谈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测定路面抗滑性[J].价值工程.2015

[8].朱军家,李波,曹贵,马建兵,王强.考虑抗滑性的聚合物改性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14

[9].谢子信,易文,唐成阳.防滑降噪沥青面层材料抗滑性与关键筛孔通过率的关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

[10].但汉成,李亮,刘扬,梅世龙,白诗尧.潮湿山区路面凝冰机理及路面抗滑性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

标签:;  ;  ;  ;  

抗滑性论文-李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