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张海梅

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张海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奶牛,泌乳期,产奶量,产乳量

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梅[1](2015)在《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近几年在本县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奶牛既有泌乳期牛,又有育成牛;其中以泌乳期奶牛发病数居多。本病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常常导致病牛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现将近两年我们治愈的32例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情况,报告于下。1发病情况32例发病奶牛皆系荷斯坦泌乳期奶牛和育成牛。因畜主为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和使育成牛生长迅速,在按饲养标准配制的日粮量基础上,随意增加粗粉状玉米饲喂量,导致奶牛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田永清,马海利[2](2014)在《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6月山西省太谷某羔羊育肥场发生一起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介绍如下,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有所帮助。1发病情况2013年6月3日太谷某羔羊育肥场引进600只平均体重为15kg的育肥羊。饲喂的粗饲料为葵花籽皮,精料为65%玉米、15%麸皮和20%浓缩料。入栏后免疫过羊叁联2头份。于2013年6月13日有95只羊发病,死亡7只。2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禽养殖业》期刊2014年07期)

王龙,郝志敏,余徐润,付聪,王洪荣[3](2012)在《硫胺素对诱导型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诱导型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以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4∶6、5∶5、6∶4、7∶3四种精粗比日粮,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180mg/kg。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各个时间点添加硫胺素组pH值均高于不添加组;(2)各个时间点乙酸含量添加硫胺素组均低于不添加组,而丙酸和丁酸含量添加组均高于不添加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添加组整体上低于不添加组;(3)各个时间点乳酸浓度添加硫胺素组均低于不添加组;(4)添加180mg/kg量的硫胺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瘤胃酸中毒。(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2年02期)

刘烨彤,刘大程,卢德勋,胡红莲[4](2009)在《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山羊瘤胃细菌内几种相关细菌数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慢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状态下,相关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将6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对象,以逐渐增加精料的方式诱导动物发生SARA。试验分4期进行,4期日粮的精粗比分别为5∶5、6∶4、7∶3和8∶2。分别采用16SrRNA探针杂交法和传统培养法对SARA状态下瘤胃内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测定。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有所下降,其中淀粉分解菌的数量极显着增加(P<0.01)。在SARA状态下瘤胃细菌总数、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数量均有所增长,同时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9年03期)

刘烨彤,刘大程,卢德勋,胡红莲[5](2008)在《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山羊瘤胃细菌内几种相关细菌数量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常大量使用高精饲料,这容易导致慢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的发生。SARA 的发生与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改变密切相关,探索 SARA 状态下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有助于了解 SARA 的发病机制。当反刍动物食入大量淀粉类饲料后,大多数瘤胃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其中牛链球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的乳酸,使瘤胃 pH 值降低,此时乳酸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张迪[6](2008)在《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功能及乳酸代谢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6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并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作为试验对象。试验分四期渐近式进行,并对瘤胃pH值进行24h实时监测,根据瘤胃pH值在5.5~5.8范围内持续的时间来确定SARA的发生。四期试验日粮的精粗比分别为5:5、6:4、7:3及8:2。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动物在精料比例为80%的水平下被成功诱导发生SARA。本试验结合传统厌氧培养法、16S rRNA斑点杂交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来研究SARA状态下瘤胃发酵功能、血气指标发生的相应改变以及瘤胃细菌、乳酸产生菌(牛链球菌Strepococcus bovis、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乳酸利用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era elsdenii)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SARA状态下,丁酸浓度显着升高,且增长幅度最大,是导致瘤胃TVFA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P<0.05);在前叁期试验内,乳酸浓度低于检测阈值;在SARA条件下乳酸浓度稍有增加。(2)试验初期至SARA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细菌总数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不断增加,特别是在SARA期,细菌总数出现明显增加(P<0.01)。(3)随着精料比例的不断提高,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的浓度不断增加。乳酸杆菌在70%精料水平时开始出现明显的增幅(P<0.05),而牛链球菌则是在80%精料水平时显着增加(P<0.01)。Real-Time PCR法测定的牛链球菌总体上也呈现略微升高的趋势,各期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4)SARA条件下,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相对数量显着增加(P<0.01),前叁期试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在SARA状态下,瘤胃pH值下降(P>0.05);血浆pCO2分压升高,HCO3-浓度下降,血浆BE完全耗尽,AnGap浓度升高(P<0.05),SARA条件下血清Na+、K+及Cl-浓度变化不大(P>0.0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3年6月山西省太谷某羔羊育肥场发生一起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介绍如下,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有所帮助。1发病情况2013年6月3日太谷某羔羊育肥场引进600只平均体重为15kg的育肥羊。饲喂的粗饲料为葵花籽皮,精料为65%玉米、15%麸皮和20%浓缩料。入栏后免疫过羊叁联2头份。于2013年6月13日有95只羊发病,死亡7只。2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梅.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报告[J].中国兽医杂志.2015

[2].田永清,马海利.育肥羊口炎并发慢性瘤胃酸中毒的诊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

[3].王龙,郝志敏,余徐润,付聪,王洪荣.硫胺素对诱导型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

[4].刘烨彤,刘大程,卢德勋,胡红莲.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山羊瘤胃细菌内几种相关细菌数量变化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

[5].刘烨彤,刘大程,卢德勋,胡红莲.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奶山羊瘤胃细菌内几种相关细菌数量变化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6].张迪.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功能及乳酸代谢菌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标签:;  ;  ;  ;  

慢性瘤胃酸中毒论文-张海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