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罗勇,黄战荣

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罗勇,黄战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臭氧,硫辛酸,疼痛,糖尿病神经病变

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文献综述

罗勇,黄战荣[1](2019)在《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臭氧联合硫辛酸在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5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以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8.57%),P<0.05。应用神经肌电图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显示,观察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冷锦红[2](2019)在《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获得的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采用String 10.5数据库和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穿山龙27个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SRC、PIK3R1、STAT1、MAPK1、JAK2、IGF1、IL2等靶点,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LR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炎症、免疫、氧化应激等过程来发挥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相关通路,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0期)

初阳,冷锦红[3](2019)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氧化应激与亚硝化应激诱导的神经与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发病机制复杂,未能缓解的氧化与亚硝化应激会影响内皮功能,直接导致血管舒张障碍,局部血流灌注不足,造成神经组织的结构或功能损伤,并影响外周神经元和Schwann细胞,导致轴突变性和脱髓鞘病变。笔者对PDPN中氧化与亚硝化应激导致的神经与血管损伤的机制进行阐述,为PDPN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崔德利[4](2019)在《甘草附子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化疗药物导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31例予甘草附子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29例予甲钴胺片,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甲钴胺。(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李婷,陈旭辉,张玥,张传汉[5](2019)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新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叁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深涛[6](2019)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方辨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胡振龙,陈香郡[7](2019)在《左卡尼汀配合甲钴胺治疗血透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左卡尼汀配合甲钴胺治疗血透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7例,均为血透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36%(41/53)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51/54),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左卡尼汀联合甲钴胺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8期)

张鹏翔,张振华,赵蕊,复星,李靖[8](2019)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部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FBG、2 h PB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FBG、2 h PBG、Hb A1c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CRP、ET-1、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CRP、ET-1、MDA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SOD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RP、ET-1、MDA显着低于对照组,SOD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HSV、LSV、PSV、HCT、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WBC、ALT、Cr、Hb、PLT上比较均无显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针联合柴胡疏肝散能改善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马运涛,吴深涛[9](2019)在《吴深涛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吴深涛教授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痛痹)的临床经验。临证总结出"博、精、奇、慎"四字心法,分血虚寒凝,痰浊阻络,浊毒内蕴、络脉瘀阻,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督脉劳损证等五种证型辨证论治。并举验案1则。(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翁红霞[10](2019)在《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用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常州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中腓总神经传导的速度、正中神经传导的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用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4期)

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靶点,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获得的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采用String 10.5数据库和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穿山龙27个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SRC、PIK3R1、STAT1、MAPK1、JAK2、IGF1、IL2等靶点,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LRS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炎症、免疫、氧化应激等过程来发挥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和相关通路,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参考文献

[1].罗勇,黄战荣.臭氧联合硫辛酸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

[2].李建,冷锦红.穿山龙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J].中成药.2019

[3].初阳,冷锦红.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氧化应激与亚硝化应激诱导的神经与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

[4].崔德利.甘草附子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

[5].李婷,陈旭辉,张玥,张传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新方向[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6].吴深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方辨治[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7].胡振龙,陈香郡.左卡尼汀配合甲钴胺治疗血透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J].名医.2019

[8].张鹏翔,张振华,赵蕊,复星,李靖.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部分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9

[9].马运涛,吴深涛.吴深涛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

[10].翁红霞.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标签:;  ;  ;  ;  

痛性周围神经病论文-罗勇,黄战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