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郑丹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郑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文献综述

郑丹[1](2018)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世举是清代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着述甚丰,而《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其代表作。此注本在注韩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方世举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创编年”,这种编年体制得到后世注韩者的肯定和借鉴。本文将在立足于《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文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探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比起以前的韩诗注本,内容更加丰富。在笺注时,方世举不仅从文字、音韵、训诂这些方面来探究,还对韩诗中的典故、人物、名物、制度进行了探讨。诗话和按语在此注本的比例较高,有鉴于此笔者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按语时,先把注本中的按语按内容分为质疑待考、辨伪类、评述类,这样的分类让我们对按语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在对按语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此注本笺注内容非常丰富。方世举知识渊博,熟悉各种典籍,使其能够对韩诗中的字词、人物、职官、地名进行考证。研究诗话时,笔者还是按照内容把注本中引用的诗话分为诠释类、考辨类、品评类、作法类。通过对注本中诗话的分析,笔者发现韩诗在创作时很重技巧,特别是用字和用韵。此注本在注韩史上“首创编年”,故笔者也花了大量心血在此部分。方世举在考证诗歌写作时间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引用史书、用相关的作品、借助前人成果。多种考证方法的使用使得诗歌的写作时间更加准确。笔者在对系年进行详细考证时,发现方世举在系年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方世举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对后世注韩者产生了重大影响。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和屈守元、常思春的《韩愈全集校注》都受其影响。方注本最大的成就就是“首创编年”和笺注内容的丰富。《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和《韩愈全集校注》在体例、注释内容、诗歌系年这叁方面都受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1-28)

许琰[2](2012)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一部集大成的韩集注本,但如此重要的韩诗注本一直没有整理本问世。郝润华教授和丁俊丽博士点校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整理本的《前言》对方世(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李小雨[3](2012)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清代桐城方世举对于韩愈诗歌所作笺注,该注本在注韩诗历史上,开创编年编纂韩诗体例,并在笺注中体现出清代阐释学注重“史”的特色。本文选取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作为研究对象,试着通过对于该注本的研究,展示出其在韩诗笺注史上的价值和特色。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我国的注释传统以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第一章,论述方世举的家世与生平,其尊杜批杜的家学、重儒家政教的师承以及交游等,都为方世举注韩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分析《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的笺注方法、解题释义、对名物的注释,以及对史书的引用,以此为基础进行第叁、四章的分析。第叁章,通过将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与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朱熹《昌黎先生集考异》作比,以及分析《编年笺注》对于后世韩诗注家的影响,体现出《编年笺注》创为编年以及重视史事笺注的特色。第四章,从方世举在笺注中所下按语来分析方氏对于韩诗的理解与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一是方世举认为韩诗根柢经史,于《诗经》取法颇多;二是方世举在看到韩诗“务去陈言”以求新的同时,更能看到“文从字顺”的一面;叁是对于韩诗的品评,比如其作小诗的精深用意,以及对于韩愈诗法的探讨等;四是从后人对于韩诗之接受的角度讲,尤其注重宋人对于韩愈诗歌的借鉴和学习,并且,从中可以看出方世举对于宋人论诗的固执不通达处不以为然,而十分称许宋人在文献整理编纂以及年谱编撰方面的功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21)

李福标[4](2012)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李宪乔批校在粤地的流传》一文中研究指出《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桐城人。据其《兰丛诗话》自叙云,从朱彝尊游之时,见友人顾嗣立新出之《昌黎先生诗集注》收宋人之说虽备,而于昌黎身世多不合,故撰此书。此书合并李汉辑《正集》、《外集》、《补遗》之诗计411首,包括后附辨伪诗5首,(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12年02期)

郝润华,丁俊丽[5](2010)在《方世举及其《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方世举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十二卷,是历代韩诗注本中最好的一种。由于方世举本人深厚的学养以及受乾嘉考据学的影响,它在四个方面显得比较突出:一是编年考证,扎实精当;二是训释字词,准确细致;叁是诗意笺释,深入独到;四是征引文献,丰富广博。因此,该本对后世韩诗注本颇具影响。(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丁俊丽[6](2008)在《方世举及其《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在吸取前人韩集注本成果的基础之上,又有自己独特创新的集大成的韩集诗歌单行注本。开创韩诗编年,多为后世韩集注本的借鉴。方世举依凭自己浩博的知识,引用大量古代典籍笺注韩诗,在笺注过程中体现韩愈诗歌的特点,赋予了此注本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注本的研究甚少,只有章学诚《〈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书后》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提要》两篇文章。前者概述了注本体例及韩诗编年特点,后者亦只涉及方世举注韩诗的缘由﹑刊刻及编年特点,且二者都只是简单总结,目前尚无专着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以此书为研究对象,较深入系统地全面研究,以揭示此书的特点与价值。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作者的生平以及成书情况。内容包括方世举一生履历、交游、着作存佚及此书创作背景和刊刻流传情况。通过对此一系列问题的考证,可以对此书有一个概括性全面了解。第二章《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的内容体例及笺注方法。此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世举依凭自己深厚的文化知识和所涉猎丰富古籍,融合语言、文学、历史叁种阐释方法,对韩诗从字词到语句、诗旨都做了详细的笺释。既借鉴前人成果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本章通过对注本分析,梳理出方世举注本所包含的笺注内容和笺注方法。第叁章与顾嗣立《韩昌黎集注》比较以揭示方注本特点。方注本与顾注本是清代相距较近的唯有的两个韩诗单行注本。顾注本在方注本之前,是对前代注本的删补,新意较少,因而与其比较,实际也是同前代韩集注本的比较。通过比较二者内容、体例及笺注方法,进而凸显方世举开创韩诗编年和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第四章《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的价值及不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章主要对此注本作出总结,以揭示其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挖掘其对后世韩集注本及今人进行古籍整理工作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其价值的同时,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供后人在研究古籍中有所去取。(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一部集大成的韩集注本,但如此重要的韩诗注本一直没有整理本问世。郝润华教授和丁俊丽博士点校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整理本的《前言》对方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参考文献

[1].郑丹.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许琰.《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评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

[3].李小雨.《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D].南京大学.2012

[4].李福标.《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李宪乔批校在粤地的流传[J].文献.2012

[5].郝润华,丁俊丽.方世举及其《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

[6].丁俊丽.方世举及其《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论文-郑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