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节点论文-毛俊义

底层节点论文-毛俊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边界条件,应力集中,弹性状态

底层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毛俊义[1](2018)在《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底层剪力墙节点叁维有限元中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BAQUS建立了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在控制工况下,钢结构构件与混凝土之间连接是否可靠;钢构件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状态;钢构件是否屈服,如果屈服,屈服区域大小;钢板与混凝土能否协同工作,地震力到达核心筒内以后钢板应力状态如何及力的传递效果如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1期)

雷远德,曲哲,王涛[2](2014)在《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然而受楼板参与工作、双向地震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抗震规范中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可能无法保证上述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我国中低烈度区的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4个包含底层柱脚的空间梁柱节点试验体,其中包括2个中柱节点和2个边柱节点,并通过双向往复加载试验,考察空间双向加载作用和现浇楼板对其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叁级框架节点试验体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均未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相反,2个中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脚发生脆性破坏,2个边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顶与节点区附近发生脆性破坏。特别是对于边柱节点,由于节点区在一侧缺少梁的约束而过早发生节点区破坏。其承载力明显低于中柱节点。在这种破坏模式下,楼板的存在对于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楼板为边柱节点区提供的约束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线性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雷远德[3](2014)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理解的深入和对其抗震性能要求的提高,结构抗震设计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其中,能力设计法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在于实现具有一定延性的预期损伤模式。对于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它表现为“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等设计要求。这些在我国抗震规范中均有体现。但是从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现象来看,对于以常规方法设计的非一级框架,“强柱弱梁”的设计不一定能够实现,在底层出现层屈服机制甚至层倒塌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本文从7度区既有框架结构入手,设计一栋典型的叁级框架结构,从中选取包含底层柱脚在内的双向梁柱节点,通过水平往复加载试验,考察双向加载作用和现浇楼板对其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框架梁柱节点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6个包含底层柱脚的双向梁柱节点试验体,其中包含3个中柱节点和3个边柱节点,采用柱端主动加载方式进行双向水平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按汶川地震前的2001版抗震规范设计的叁级框架节点试验体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均未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相反,叁个中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脚发生破坏,叁个边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顶与节点区附近发生破坏。特别是对于边柱节点,由于节点区在一侧缺少梁的约束而过早发生节点区破坏。其承载力明显低于中柱节点。在这种破坏模式下,楼板提高梁承载力的作用对整体试验体影响不大,但楼板为边柱节点区提供的约束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线性变形能力。(2)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建立节点区的简化分析模型,以梁单元模拟梁、柱构件,以壳单元模拟楼板,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对包含底层柱脚在内的梁柱节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a)对试验结果的拟合和模型验证,(b)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在第一部分中,数值模型很好的再现了试验过程,中柱试验体破坏时主要集中于柱脚,而边柱试验体在节点区产生过大的变形,超过了其极限剪切变形。在第二部分中,通过变化强柱弱梁系数并考虑有无楼板的情况,得出在梁柱节点中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所需的最小强柱弱梁系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4-06-01)

崔建宇,车轶,孙建刚,宋玉普,渡边史夫[4](2014)在《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角节点抗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地震引起的高轴力及双向荷载使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边节点剪切破坏后的角柱压溃危险度大幅度提高。该部位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十分重要。通过3个角节点试件在双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试验,调查了高轴力、节点配箍量试验参数对节点破坏类型、变形特征及节点强度等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及节点破坏后柱的竖向承压能力。首次提出双向荷载作用下节点抗剪强度计算的strut-truss立体计算模型并对该节点抗剪强度进行了定量数值解析。解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刘光远,苏森[5](2013)在《面向底层单节点失效的轻量级可靠虚拟网络映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可靠性是虚拟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对轻量级可靠的虚拟网络映射问题进行研究。目标是不预留底层网络保护资源,当底层物理网络单节点失效时,虚拟网络拓扑除失效虚拟节点外仍保持连通,将损失降到最小。文章首先给出了存在轻量级可靠虚拟网络映射可能的必要条件并加以证明,然后基于此条件对面向底层单节点失效的轻量级可靠虚拟网络映射问题进行整数线性规划建模,最后设计了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算法包括拓扑感知的虚拟节点映射策略和一种基于禁忌搜索(tabu search)算法的虚拟链路映射策略。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在得到轻量级可靠虚拟网络映射的同时,仍能获得较高的底层网络长期运行平均收益和底层网络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贾彦峰[6](2008)在《网络型企业能源监控系统底层节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企业能源监控系统作为对工业生产中能源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控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现场总线的出现,工业监控系统进入了FCS发展阶段,现场总线技术以其数字化、开放性、分散性、高互操作性及互换性等一系列优点迅速成为工业监控领域发展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并设计网络型企业能源监控系统的底层节点,用以完成企业能源的监控工作,对实现企业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对能源监控系统发展现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底层节点的功能设计。以此为前提,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S3C44B0X微处理器并且具有多种数据通信能力的硬件平台,通过使用ADE7758专用电能计量IC及S3C44B0X片内集成的模数转换器实现了对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电量参数及温度、压力、流量等非电量参数的实时监测功能,并提供4路继电器输出控制;监测得到的能源数据可以通过底层节点具有的CAN总线通信、RS-485总线通信、以太网通信或GPRS无线通信功能上传至上位机,为实现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提供直接的数据依据。为了便于底层节点的软件开发及扩展,本文构建了以μC/OS-Ⅱ实时内核为核心的多任务调度环境,结合μC/GUI图形软件给出了人机交互功能各类任务的软件实现;通过对能源监测功能理论依据的分析并结合使用的硬件,给出了具体的程序流程,实现了设计的各项监测功能;通过编写CAN总线及RS-485总线的初始化及收发程序,实现了相应的总线通信功能,对于以太网及GPRS无线通信,本文从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分别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方案,通过uIP协议栈的移植及通信程序的编写分别实现了以太网的TCP/IP通信及GPRS的UDP/IP通信功能。最后,通过调试及试验验证工作,证明了设计的底层节点能够满足企业能源监控工作的技术要求,数据通信功能强大,对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7-01)

刘怀霖[7](2008)在《基于VxWorks的水下通信网节点底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要完成的是水下通信网节点硬件平台底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水下通信网节点硬件平台采用了工业级、低功耗的嵌入式处理器AT91RM9200、TI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510A和XILINX公司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XC4VLX15FG363。根据水下通信网对多任务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确定了嵌入式处理器AT91RM9200结合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系统实现方案。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在充分掌握ARM、DSP、FPGA体系结构和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及其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基于AT91RM9200、XC4VLX15FG363和VxWorks的一套嵌入式软件系统,为水下通信网节点的上层软件提供必要服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移植到AT91RM9200处理器上是本论文工作的主要部分之一。整个系统以AT91RM9200作为主处理器,在VxWorks的统一管理下,稳定而可靠的运行。基于VxWorks的外围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是本论文工作的另一重要部分。在完成VxWorks操作系统移植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SD Card、实时时钟(PCF8563T)、CODEC、ARM和DSP之间的通信等驱动程序模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02-01)

怯肇乾[8](2004)在《EPP逻辑接口WinDriver底层驱动的可视化主备CAN监控节点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CAN总线监控的EPP逻辑接口设计及用WinDriver实现的实时数据采集的可视化编程设计技术,以实现主、备双节点的监控。(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04年06期)

底层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然而受楼板参与工作、双向地震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抗震规范中规定的抗震构造措施可能无法保证上述抗震概念的实现。针对我国中低烈度区的既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4个包含底层柱脚的空间梁柱节点试验体,其中包括2个中柱节点和2个边柱节点,并通过双向往复加载试验,考察空间双向加载作用和现浇楼板对其承载力、延性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现浇楼板的作用,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叁级框架节点试验体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均未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的破坏模式。相反,2个中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脚发生脆性破坏,2个边柱节点试验体均在底层柱顶与节点区附近发生脆性破坏。特别是对于边柱节点,由于节点区在一侧缺少梁的约束而过早发生节点区破坏。其承载力明显低于中柱节点。在这种破坏模式下,楼板的存在对于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但楼板为边柱节点区提供的约束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线性变形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毛俊义.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底层剪力墙节点叁维有限元中震分析[J].建筑结构.2018

[2].雷远德,曲哲,王涛.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往复加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

[3].雷远德.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梁柱节点双向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

[4].崔建宇,车轶,孙建刚,宋玉普,渡边史夫.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底层角节点抗震性能[J].重庆大学学报.2014

[5].刘光远,苏森.面向底层单节点失效的轻量级可靠虚拟网络映射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

[6].贾彦峰.网络型企业能源监控系统底层节点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7].刘怀霖.基于VxWorks的水下通信网节点底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8].怯肇乾.EPP逻辑接口WinDriver底层驱动的可视化主备CAN监控节点的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04

标签:;  ;  ;  ;  

底层节点论文-毛俊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