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尺度论文-张振江

航道尺度论文-张振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航道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舶,航道尺度,通航条件

航道尺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江[1](2018)在《秦皇岛150航道尺度对通航船舶条件限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在航道内通航时,航道尺度对船舶通航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针对秦皇岛港150航道的设计尺度,对大型矿石船通过150航道时的风、流压差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50航道的通航船舶限制和通航条件的限制,为大型矿石船驾引人员通过150航道的通航条件提供参考,结论表明,对于船宽在45m以上的大型矿石船,通航150航时不仅需要限制船舶条件,还应限制自然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孔祥伦,周自永,郑鹏勇[2](2018)在《基于GIS的航道尺度动态监测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江数字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航道尺度的动态监测和尺度预警的自动化,研究了一套以GIS应用为数据处理和展示平台的应用系统,可基于最新水下地形测量数据,依据航标动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航标位置坐标自动确定航道动态边界,并将实测水位站实时水位和预测水位信息迭加到GIS平台上进行空间计算,对指定区段航道的实际最浅水深、最窄宽度、最小弯曲半径等航道实际尺度数值进行计算和实时动态监测,并根据预测水位进行航道维护尺度预警监测,提高航道尺度测量、计算、监测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彭松柏,黄成涛,江凌[3](2017)在《长江干线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尺度提升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干线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占整个长江干线航道的1/3,是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水上通道。目前,宜昌至安庆河段航道水深与上下游相比明显偏低,成为长江干线航运瓶颈。在全面研究宜昌至安庆段水运发展需求、航道尺度提升存在的问题、整治方案技术可行性、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航道建设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宜昌至安庆河段提高水深的可行性,提出了未来该河段的航道建设思路,以为长江干线航道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7年08期)

郭青松[4](2017)在《荆江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方案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航运在沟通我国东中西部运输及推动整个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长江中游荆江航段因为其河床演变较为复杂,碍航浅滩多,一直是长江干线航道治理与维护的重点和难点,是长江航道系统整治的关键,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航道尺度对项目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别从河道概况、航道现状及规划、水运量和船舶营运四方面阐述了荆江河段的航运现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3.5米尺度、4.0米尺度和4.5米尺度叁种航道整治尺度方案。2)运用组合预测法对不同整治尺度下荆江河段的航运需求及荆江航道货类运输需求进行了预测。3)基于航道尺度方案优化原则,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叁方面共8项指标构建了荆江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在众多评价法中,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兼具客观公正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满足航道尺度优化评价需要,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荆江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方案优化模型。4)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荆江航道不同整治尺度方案分别进行了评价,为简化评价中的一些计算工作,本文在评价过程中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进行计算。5)最终得到的结果为:3.5米航道尺度下的综合评级为“一般”、4.0米航道尺度下的综合评级为“较好”、4.5米航道尺度下的综合评级为“很好”。根据优化结果,4.5米水深航道尺度为拟定的叁个航道尺度中的最优方案,因此建议尽早实施荆江河段航道4.5米水深航道整治项目。本文的研究为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方案优化提供了一套较为可行的理论模型,为航道整治工程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此外,本文对荆江航道整治方案优化的具体研究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尽快打通长江干线全流域“黄金水道”。(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张俊博[5](2017)在《长江干线江海轮航道尺度标准及维护装备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货运总量持续攀升,进江海轮越来越多,船舶大化发展趋势明显,航运业对航道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维护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目前,12.5m深水航道工程上延至南京,使得南京河段以下的航道资源更充分利用;宜昌~南京河段由于受自然条件以及航道维护尺度标准等方面的影响,致使部分航道资源在高水位时未得到有效地利用,造成大型船舶向上游延伸受到制约,运输效率降低,转运成本增加。港航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希望航道部门能够在高水位时快捷、方便的公布水深较大的水域并制定相应的航道尺度标准。港航企业提高船舶单航次的装载量增加经济效益不仅是合理的,而且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航道部门如何适应需求,及时、客观地反映航道情况,更进一步提高航道维护效率和通过能力以及充分利用航道资源,更好地为长江航运服务,是航道部门建设、维护和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充分利用航道资源,确保航道畅通、经济、安全为目标,结合航道属性对长江干线江海轮航道的定义进行界定,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诠释;针对长江干线不同河段通航环境和船舶交通流的分布特征,充分考虑长江干线通航船舶的现状及船型发展趋势,运用船舶所需航宽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长江干线典型营运船型所需航道尺度,根据计算结果对长江干线不同河段进行航道核查,提出了长江干线不同河段江海轮航道尺度标准;针对江海轮航道的属性和特征,通过分析单艘航标维护船艇覆盖范围内的航标数量,建立了江海轮航道航标维护船艇配置模型,并运用模型对南京、芜湖航道管理处辖区内航标维护船艇的配备数量进行了算例计算;通过分析单艘航道测绘船艇的航速和测绘时效,建立了江海轮航道测绘船艇配置模型,并运用模型对黄石、武汉航道管理处辖区范围内航道测绘船艇的配备数量进行了算例计算;通过对长江干线船舶流量和锚地设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基于船舶交通流的江海轮航道临时停泊锚地锚位数的配置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武汉航道局辖区范围内所需江海轮航道临时停泊锚地锚位数进行了算例计算。研究成果对于合理利用航道资源、促进长江航运发展、规划长江干线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舶航路以及丰富航道维护与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尹常训,蒋昌波,陈杰[6](2016)在《乌坎沙坝泻湖潮汐汊道演变及航道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下地形资料,采用网格地形法,分析乌坎沙坝泻湖潮汐汊道的演变趋势。从航道保证率、航道通过能力以及航道挖方量3个方面,确定合理的航道尺度,保证乌坎西线航道的畅通。研究结果表明:从碣石湾湾顶到港口附近全部范围内,呈现明显的淤积态势,入海口门区和泻湖内弯道处尤为严重。建议加强对航道回淤特别是口门区和转弯段回淤的监测,推荐乌坎西线航道按照单线航道设计,其设计底标高为-3.27m,通航保证率为90%,为乌坎西线航道的整治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曾亚东[7](2016)在《库区汊道与支流河口段航道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叁峡175m蓄水后库区汊道和支流河口段的航道条件,根据汊道及支流的现状,综合分析提出汊道与支流河口段可达到的航道尺度,进一步探索释放长江航道潜能,支持沿江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8期)

陈建[8](2016)在《长江上游东溪口水道航道尺度提升可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至宜宾河段较为典型的东溪口水道为例,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东溪口水道河段提升等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长江东溪口水道进行航道潜能估算、初步整治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和建设外部条件分析,分析该水道提升等级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东溪口水道稳定航深可达到4.39 m;加高并延长庙角碛碛尾坝,开通东溪口北槽为推荐整治方案,其最不利上滩水流指标为1.45‰*3.10 m/s;整治效果显示航道整治工程对环境、水源地以及涉河设施等方面影响不大,具备建设条件。(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王文伟[9](2016)在《叁峡成库初期泥沙淤积对变动回水区航道尺度提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蓄水大大改善了库区航运环境,航道等级提高,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大幅提高了长江航运效率,推动了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但在涪陵以上的叁峡变动回水区河段,消落期恢复为天然河流,航道条件改善有限,大型船舶不能上行至重庆港,阻碍了叁峡航运效益的发挥。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效益,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尽快开展叁峡变动回水区重庆至涪陵段航道整治工程、提升变动回水区的航道尺度,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分析,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详细研究了叁峡变动回水区河段航道泥沙淤积特性与碍航特性,并对近期航道可提升标准及航道建设方案开展论证,为叁峡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整治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具体工作如下:(1)详细分析叁峡运行以来长江上游泥沙淤积与航道条件及库区航运经济发展,提出了现阶段叁峡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治理标准。(2)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叁峡水库运行初期泥沙淤积发展趋势及其对航道条件的影响,论证了叁峡变动回水区重庆至涪陵段实施航道整治提升航道等级的可行性。(3)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提出叁峡变动回水区河段提升航道尺度总体思路,针对各个滩险的主要碍航特征及河床演变特点提出航道整治措施,采用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论证及优化了各滩的整治工程方案,综合提出了重庆至涪陵段航道等级提升的建设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6-12)

夏文颖[10](2016)在《长江上游铜鼓滩河段航道尺度提升可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长江上游重点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本文以重庆至宜宾河段较为典型的铜鼓滩河段为例,通过河床演变等实测资料分析铜鼓滩河段提升等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铜鼓滩河段初步整治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分析提升等级的可能性,以期为该河段航道尺度的提升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6年04期)

航道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长江数字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航道尺度的动态监测和尺度预警的自动化,研究了一套以GIS应用为数据处理和展示平台的应用系统,可基于最新水下地形测量数据,依据航标动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航标位置坐标自动确定航道动态边界,并将实测水位站实时水位和预测水位信息迭加到GIS平台上进行空间计算,对指定区段航道的实际最浅水深、最窄宽度、最小弯曲半径等航道实际尺度数值进行计算和实时动态监测,并根据预测水位进行航道维护尺度预警监测,提高航道尺度测量、计算、监测的工作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航道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振江.秦皇岛150航道尺度对通航船舶条件限制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2].孔祥伦,周自永,郑鹏勇.基于GIS的航道尺度动态监测应用技术研究[J].数码世界.2018

[3].彭松柏,黄成涛,江凌.长江干线宜昌至安庆段航道尺度提升可行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7

[4].郭青松.荆江航道整治工程航道尺度方案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5].张俊博.长江干线江海轮航道尺度标准及维护装备配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6].尹常训,蒋昌波,陈杰.乌坎沙坝泻湖潮汐汊道演变及航道尺度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6

[7].曾亚东.库区汊道与支流河口段航道尺度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8].陈建.长江上游东溪口水道航道尺度提升可能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王文伟.叁峡成库初期泥沙淤积对变动回水区航道尺度提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10].夏文颖.长江上游铜鼓滩河段航道尺度提升可能性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

标签:;  ;  ;  

航道尺度论文-张振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