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发泡论文-邓昊,孔敏

聚丙烯发泡论文-邓昊,孔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丙烯发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丙烯,发泡,聚丙烯装置,产品牌号,发泡材料,进货周期,阻燃性,系列产品,客户需要,切换时间

聚丙烯发泡论文文献综述

邓昊,孔敏[1](2020)在《上海石化环保聚丙烯发泡料年销量倍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上海石化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新型环保聚丙烯发泡料系列产品广受客户欢迎,产销量比上年增长170%,增效近千万元。发挥地理位置优势,满足客户小批量发货需求2018年,上海石化通过连续攻关,实现新型环保聚丙烯发泡料系列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20-01-21)

王吉祥,谢放华,曾虹燕,杨俊杰,黄承辉[2](2019)在《辐射交联共聚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叁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交联剂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混制备片材,用γ射线在空气环境下对片材样品进行辐照,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片材进行间歇发泡。通过对样品结晶行为、凝胶含量和泡孔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交联剂TAIC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PR的结构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TAIC的添加在熔融共混时能促进PPR产生轻微交联,辐照后PPR/TAIC(质量分数2%)的交联程度增加,同时也发生氧化裂解,并且氧化裂解程度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大;PPR中主要存在α晶型和γ晶型,发生交联后能形成更多的γ晶型,γ晶型的存在能触发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形成良好的微孔结构。对于本研究中的PPR/TAIC(质量分数2%)片材,最佳吸收剂量为25 kGy,此时泡孔孔径达到最小约41μm,泡孔密度达到1.5×10~(10)cm~(-3),发泡样品断裂伸长率达到230%。该聚丙烯样品在释压为20 MPa条件下的scCO_2适宜发泡温度窗口可达10℃左右。(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维[3](2019)在《发泡聚丙烯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泡聚丙烯是一种新型材料,它是以高分子为基体,将大量气泡作为填料而生成的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质量轻、隔热效果好、缓冲能力强、绝缘、防腐、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是现代人生产生活的必备材料。发泡聚丙烯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型发泡材料,为了使其更好的服务社会必须就其制备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了解拓宽其应用渠道,进一步发挥发泡聚丙烯对人类社会的服务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7期)

杨晨光,赵全,张茂江,邢哲,吴国忠[4](2019)在《聚四氟乙烯微粉对超临界CO_2发泡聚丙烯泡孔结构及性能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挤出制备了叁种不同聚四氟乙烯微粉(PTFE)含量(1.0%、5.0%、10.0%,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PP/PTFE)共混物样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研究了发泡样品的微观泡孔结构,并分析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挤出剪切作用下由分散PTFE为原料制造的微粉可以变成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纤维状,并相互缠结形成网状结构,进而显着增加PP的熔体强度。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低频区PP/PTFE复数黏度增强更加明显;制备的PP/PTFE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微孔结构,泡孔均匀性明显改善,且随着PTFE添加量的增加,发泡材料孔径变小(平均值约31μm),孔密度增加10倍,达到7.4×10~8cells/cm~3,这归因于在发泡过程中PTFE颗粒增强PP异相成核且较高的熔体强度保证了完整泡孔的形成。相比于纯PP泡沫材料,PP/PTFE(1.0%)泡沫具有较大的发泡倍率,发泡倍率可达8倍,拉伸应力从原来6 MPa增加到11 MPa,断裂伸长率从107%增加到230%。(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张玉良,李荣勋,孙立水,杨镇源,杨有财[5](2019)在《聚丙烯共混体系制备及其发泡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熔点聚丙烯(LPP)与高熔点聚丙烯(HPP)的共混物为原料,CO_2作为发泡剂,使用自制高压反应釜进行发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剖析共混物的热行为与流变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泡后的泡孔形态。结果表明:HP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HPP作为物理交联点,可显着提高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减少泡孔合并与坍塌,提高泡孔密度,泡孔直径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李振华,李伟,钱志军,俞飞,李志鹏[6](2019)在《不同橡胶形貌对聚丙烯共混物发泡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将3种不同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在挤出机中共混得出POE相态为"大球型"、"小球型"、"高度拉伸型"的3中PP共混物,研究了叁种不同3中不同相态的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发泡后的泡孔形貌、泡孔分布以及发泡后的减重性能等,POE相态为"小球型"的PP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张宝江,魏风[7](2019)在《发泡聚丙烯材料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挑战,轻量化设计势在必行。作为汽车内饰轻量化材料的一部分,发泡聚丙烯在汽车上的应用逐年增多。通过对发泡聚丙烯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的介绍,指出零件设计时在零件厚度、圆角半径、拔模角度、表面纹理、气孔、标签粘贴等方面以及作为储物装置时与周边零件配合时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汽车内饰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9年08期)

李振华,彭莉,杨波,王琪,付大炯[8](2019)在《微发泡聚丙烯材料发泡性能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发泡剂辅助二次开模工艺对叁种不同滑石粉填充含量聚丙烯(PP)材料的发泡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温度对20%填充滑石粉改性PP熔体强度和延展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20%滑石粉填充含量的PP聚合物材料发泡性能最好,通过分析认为,熔体强度和熔体的延展性能综合影响材料的可发泡性能。另外表观剪切粘度越低充模性能更好,口模膨胀程度越高发泡性能越好;20%填充滑石粉PP材料测试温度越高,材料的熔体强度越低,熔体的延展性能越好,其最合适的加工温度为198℃。(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张玉良,杨镇源,李荣勋,栗磊[9](2019)在《石墨烯对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然后在高压反应釜内以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聚丙烯/石墨烯发泡粒子,使用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石墨烯含量对聚丙烯流变行为和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发泡粒子的泡孔密度和泡孔形态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聚丙烯的成核性能,石墨烯含量为0.25份时,泡孔密度比未加石墨烯时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石墨烯加入同时降低体系黏度与体系结晶性能,使气泡有更大的生长空间进而有更高的发泡倍率,综合发泡性能添加1份石墨烯时最优,此时泡孔直径为213μm,泡孔密度为1.1×10~6个/cm~3,发泡倍率为10.49倍。(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蒋团辉,曾祥补,张翔,李胜男,何力[10](2019)在《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聚丙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PP)为基体,碳酸氢钠(NaHCO_3)为发泡剂,采用精确二次开模注塑成型工艺制备微发泡PP材料,系统考察了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PP材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微发泡PP样品的密度、拉伸屈服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呈现相似的指数级降低趋势,微发泡PP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低于未发泡PP样品。当微开模距离为0.53mm时,微发泡PP样品的密度为0.813g/cm~3,拉伸屈服强度为12.7MPa,弯曲强度为16.6MPa,断裂伸长率为18.3%,缺口冲击强度为10.6kJ/m~2,与未发泡PP样品的缺口冲击强度31.0kJ/m~2相比,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仅为34%;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微发泡PP样品的弯曲弹性模量呈线性降低,比弯曲弹性模量随着微开模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微开模距离为0.50~0.70mm时,可获得较为均一的泡孔结构,微发泡PP样品的比弯曲弹性模量最佳,同时材料减重幅度高达21%~28%。当微开模距离为0.61mm时,比弯曲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为1 682N/m~2,相对于未发泡PP样品的1 408N/m~2提高了19.5%,同时材料减重幅度为26%。(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聚丙烯发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叁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作为交联剂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混制备片材,用γ射线在空气环境下对片材样品进行辐照,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片材进行间歇发泡。通过对样品结晶行为、凝胶含量和泡孔形貌进行分析,研究了交联剂TAIC和不同吸收剂量对PPR的结构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TAIC的添加在熔融共混时能促进PPR产生轻微交联,辐照后PPR/TAIC(质量分数2%)的交联程度增加,同时也发生氧化裂解,并且氧化裂解程度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大;PPR中主要存在α晶型和γ晶型,发生交联后能形成更多的γ晶型,γ晶型的存在能触发产生更多的成核位点,形成良好的微孔结构。对于本研究中的PPR/TAIC(质量分数2%)片材,最佳吸收剂量为25 kGy,此时泡孔孔径达到最小约41μm,泡孔密度达到1.5×10~(10)cm~(-3),发泡样品断裂伸长率达到230%。该聚丙烯样品在释压为20 MPa条件下的scCO_2适宜发泡温度窗口可达1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丙烯发泡论文参考文献

[1].邓昊,孔敏.上海石化环保聚丙烯发泡料年销量倍增[N].中国石化报.2020

[2].王吉祥,谢放华,曾虹燕,杨俊杰,黄承辉.辐射交联共聚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行为及其性能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9

[3].王维.发泡聚丙烯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9

[4].杨晨光,赵全,张茂江,邢哲,吴国忠.聚四氟乙烯微粉对超临界CO_2发泡聚丙烯泡孔结构及性能的改善[J].材料导报.2019

[5].张玉良,李荣勋,孙立水,杨镇源,杨有财.聚丙烯共混体系制备及其发泡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9

[6].李振华,李伟,钱志军,俞飞,李志鹏.不同橡胶形貌对聚丙烯共混物发泡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19

[7].张宝江,魏风.发泡聚丙烯材料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9

[8].李振华,彭莉,杨波,王琪,付大炯.微发泡聚丙烯材料发泡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19

[9].张玉良,杨镇源,李荣勋,栗磊.石墨烯对聚丙烯发泡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9

[10].蒋团辉,曾祥补,张翔,李胜男,何力.微开模距离对微发泡聚丙烯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9

标签:;  ;  ;  ;  ;  ;  ;  ;  ;  ;  

聚丙烯发泡论文-邓昊,孔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