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边论文-陈志国

闽粤赣边论文-陈志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闽粤赣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史,明清以来,闽粤赣

闽粤赣边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国[1](2018)在《环境史视野下的农业与环境互动研究——评《明清以来闽粤赣边的农业变迁与山区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环境史研究在美国的率先兴起,西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史学界,从事环境史教学与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环境史研究已经成为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至20世纪末,在西方,环境史已经颇成气候,成为继政治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之后西方历史编纂学的第四大类型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以包茂宏、梅雪芹、侯文蕙、高国荣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环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中国环境史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今天在中国史学界,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18年04期)

宋客[2](2018)在《穿越闽粤赣边大客家》一文中研究指出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叁代前。——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代题记南国春早,江水如蓝。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2018年3月19-23日,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期刊2018-04-02)

王福昌[3](2018)在《明清民国闽粤赣边山区粮食作物栽培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闽粤赣边山区历史上的粮食作物栽培是学术界较少研究的一个问题。明清民国时期,闽粤赣边山区粮食作物栽培发展较快,种类和品种不断增多,山区特色亦日益明显。稻类作物的发展尤为显着,从生育期、株型、穗型、品质、肥料反应、抗虫兽害、抗逆性诸方面来看,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清末民国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和战争的需要,冬种日益扩大。不过,美洲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的种植似不甚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史》期刊2018年01期)

廖建霞[4](2018)在《闽粤赣边客家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解析以语言模因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沿线国家民众在商贸、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和发展带来了契机。作为客家民系主要聚集地的闽粤赣边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朴而至善的民风民俗。在加快文化走出去和加强对外交流的新形势下,文化对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从模因论和翻译模因论出发,以语言模因为视角,对饱含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钟茂富,王发祥[5](2017)在《打造闽粤赣边平安和谐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成联网监控探头1300多个,8个乡镇共创“边界和谐乡(镇)村”,2985名人民调解员奔走乡村,努力构建“空中有监控、地上有巡逻、路上有卡点、单位有保安、社区有群防”的大巡防体系。这是武平县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理,近日被中央综治委(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期刊2017-10-23)

赖晨[6](2016)在《越共党员李班在闽粤赣边》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同志曾提到洪水将军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位越南人李班同志,也在中国闽粤赣从事革命活动14年(1932—1946年),并留下了许多故事。早年经历李班原名裴公光,来华后改名李裴文、李平、李英、李碧山等名字,1912年6月10日生于越南南方隆安省芹德县隆和乡(离西贡市只有30公里)。他早年丧父,母亲阮氏是位(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6年02期)

廖金琳,赖善业,吴建新[7](2015)在《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景区的环境、产品、资源、开发条件等进行调研。结果表明闽粤赣各地旅游部门各自为政、划地为牢、重复建设,都在打着"客家文化"这块金字招牌来吸引游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资源开发过度。为此,笔者提出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开展生态体育旅游,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蔡添高,邓新[8](2014)在《打通“东进”通道 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交通枢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作为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龙岩始终把交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相继建成厦蓉、永武、双永高速公路龙岩境内段,以及蛟城、湖城、古武武平十方至城关段等6条高速公路558.8公里,于2012年在全省山区设区市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改造国省干线及“镇(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4-12-17)

黄俊[9](2014)在《加快打造闽粤赣边铁路交通枢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黄俊)昨日上午,市长池秋娜、市政协主席温锡浩专题调研龙岩火车站站房改扩建项目。市领导强调,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高度,前瞻规划,做细前期,分步实施,落实保障,扎实推进龙岩火车站站房改扩建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市经济的新增(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期刊2014-11-22)

林斯瑜[10](2014)在《闽粤赣边地区的族群变迁与饮食结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闽粤赣边地区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原始土着(山都木客等)、百越、溪峒、畲族、汉族等族群,从社会形态的变迁来看,经历了原始土着——百越——溪峒——客家四个大的发展阶段。百越时期,"饭稻羹鱼"成为基本的饮食结构;溪峒阶段,活跃在该地区的蛮、猺、黎、蛋与汉人等,因仰赖山、水、田等不同的自然资源而生存,呈现出不同生计和饮食特征;进入客家时期,农耕生活、村落文明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社会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该地区数百年的主要生计模式,历史上各族群的饮食中与这种文明相适应的元素被保留,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变发生着各种形式的变化,融入到当今的客家饮食中。在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客家菜",源自于传统的客家饮食,是客家人自我消费及供他人消费的饮食系统,也是"客家人"用于自我认同和宣扬的文化符号。(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4年06期)

闽粤赣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叁代前。——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代题记南国春早,江水如蓝。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2018年3月19-23日,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闽粤赣边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志国.环境史视野下的农业与环境互动研究——评《明清以来闽粤赣边的农业变迁与山区环境》[J].中国农史.2018

[2].宋客.穿越闽粤赣边大客家[N].闽西日报.2018

[3].王福昌.明清民国闽粤赣边山区粮食作物栽培考论[J].中国农史.2018

[4].廖建霞.闽粤赣边客家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解析以语言模因为视角[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

[5].钟茂富,王发祥.打造闽粤赣边平安和谐家园[N].闽西日报.2017

[6].赖晨.越共党员李班在闽粤赣边[J].文史天地.2016

[7].廖金琳,赖善业,吴建新.闽粤赣边客家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蔡添高,邓新.打通“东进”通道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交通枢纽[N].福建日报.2014

[9].黄俊.加快打造闽粤赣边铁路交通枢纽[N].闽西日报.2014

[10].林斯瑜.闽粤赣边地区的族群变迁与饮食结构调整[J].文化遗产.2014

标签:;  ;  ;  

闽粤赣边论文-陈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