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辐射论文-孙睿智

红外热辐射论文-孙睿智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热辐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热辐射理论,红外热发射体,中红外大气窗口,相变材料

红外热辐射论文文献综述

孙睿智[1](2019)在《基于VO_2的红外热辐射主动调控材料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红外大气窗口在红外探测、红外成像和辐射制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使红外热发射体在中红外大气窗口中具有可调控辐射、选择性辐射等特性,成为了电磁超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随着GST、VO_2等相变材料的快速发展,使得以主动方式调控超材料的电磁性能成为可能。本文基于磁谐振/驻波多模式耦合的超材料吸波机理,设计了基于VO_2的红外热发射体,通过主动调控的方式来展现特定中红外大气窗口的辐射切换,实现了类似红外伪装、红外隐身的特殊物理效应。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针对VO_2薄膜的特点优化了基于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VO_2薄膜的工艺,以及较厚VO_2薄膜的制备方法。对VO_2的热致相变和电致相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VO_2的电致相变是由局部焦耳热诱发。(2)基于红外吸波超材料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两种热辐射主动调控超材料:一种是高温8~14μm、低温5~8μm吸收的结构,该结构低温时在5~8μm具有叁个磁谐振模式耦合形成的宽带吸收,高温时宽带吸收移动到了8~14μm;另一种是低温8~14μm、高温5~8μm吸收的结构,该结构低温时在8~14μm具有由叁阶磁谐振和一阶驻波模式耦合形成的宽带吸收,发射率高于0.8的带宽达到了2.87μm,而高温时在5~8μm为一阶驻波吸收且8~14μm的发射率低于0.2。两者均实现了发射峰在中红外大气窗口内外的可逆切换。此类课题在红外领域研究极少。(3)通过对制备样品的热成像实验和红外热辐射理论分析,发现了在VO_2相变温度点附近,红外热辐射体具有辐射温度稳定区,具有红外伪装的效应;同时,发现了热辐射体的辐射温度在室温附近的特定温度点能够形成与背景材料相同的辐射温度,即在此温度下热辐射体具有隐身效应。(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杨瑞珍,杜博伦,何赟泽,黄守道,张宏[2](2018)在《晶体硅光伏电池电磁感应激励红外热辐射缺陷检测与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晶体硅光伏电池中的缺陷会影响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对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本文旨在建立晶体硅光伏电池在电磁感应主动激励下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方法,相比基于机器视觉的硅光伏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可发现内部缺陷、检测缺陷种类多等优势。首先建立数字化电磁感应热成像检测系统,并在脉冲式和锁相式两种激励模式下获得了硅电池的热成像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独立分量分析(I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处理了热像图序列。最终实现了晶体硅光伏电池中热斑、裂纹、断栅、重掺杂等缺陷的可视化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很好地区分背景和缺陷,可为硅光伏电池的研发、测试、制造、服役和维修提供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张雪娜,钟新文,陆海彦[3](2018)在《红外热辐射技术显现不同纸张上汗潜手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红外热辐射技术显现不同纸张上的汗潜手印,研究结果表明,红外热辐射技术对牛皮纸、光面纸、面巾纸、报纸等客体上新鲜和陈旧的汗潜手印,均具有较为良好的显现效果,但是对牛皮纸、人民币等客体上的汗潜手印显现效果一般。(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08期)

陈宁宁[4](2017)在《生物质红外热辐射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干燥预处理则是生物质进一步利用的必要环节。本文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自行设计搭建的远红外辐射实验台上对典型生物质进行辐射干燥实验,基于传热传质理论和分形理论,研究温度、生物质种类和薄层厚度等因素对生物质干燥动力学特性、传热特性和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热重分析实验和动力学理论,获得温度对生物质组成成分、棉花秸秆和桉树皮干燥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120℃(木聚糖的温度从60升高到100℃)时,棉花秸秆、桉树皮、纤维素、木聚糖和木质素的平均干燥速率均增加约2倍。桉树皮平均干燥速率大于棉花秸秆,木聚糖的平均干燥速率小于纤维素和木质素。在温度区间60-70℃,五种样品干燥过程均存在升速段、恒速段和两个明显的降速段。第一降速段的活化能大于第二降速段的,棉花秸杆的活化能大于桉树皮的,木质素的活化能最小。通过在远红外辐射实验台上对毛白杨叶、棉花秸秆、咖啡渣和桉树皮成型样品进行干燥实验,获得辐射源温度对成型样品的动力学特性、传热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辐射源温度从100℃升高到200℃时,四种成型样品的平均干燥速率增大了 1.4-1.9倍,与辐射加热板的平均辐射换热热流密度增大了 3.3-3.7倍。当辐射源温度低于180℃时,样品干燥过程表现为升速段恒速段和两个明显的降速段。生物质成型样品干燥前后未发生明显的形变,第一降速段和第二降速段的平均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015×10-9-3.951×10-9 m2·s-1和1.473×10-9-6.484×10-9m2·s-1。其中,桉树皮的有效湿分扩散系数最大,而咖啡渣的最小。基于压汞测试和分形理论获得辐射干燥处理前后桉树皮成型样品的表面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基于热力学关系的分形维数更能表征桉树皮样品的孔隙结构,且大孔孔隙体积所占比例越大,分形维数越小。通过在远红外辐射实验台上对桉树皮薄层进行干燥实验,获得辐射源温度、薄层厚度和初始含湿量对松散结构生物质薄层干燥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源温度、薄层厚度和初始含湿量对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均有显着影响,且有效湿分扩散系数随厚度增加而增大,随初始含湿量增加而减小。当辐射源温度从100℃升高到200℃时,样品在第一降速段和第二降速段的平均有效湿分扩散系数分别为 8.127×10-10-5.056×10-9m-2·s 和 1.269×10-9-7.630×10-9 m2·s-1。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干燥器的设计及生物质的热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周志成,魏旭,谢天喜,唐忠,崔昊杨[5](2017)在《观测距离及视角对红外热辐射检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测距离和视角是影响红外热辐射检测精度的两个关键参量。为评估观测距离和视角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不同观测距离和视角条件下的温度,并对测量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目标的观测距离和视角的增大,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精度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补偿了距离和视角造成的误差。(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王常明,倪原[6](2016)在《远红外热辐射旋磁淋巴导流仪测控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易并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OSAHS作为许多疾病的源头疾病已得到共识,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研究表明,当远红外波长与人体发出的远红外波长相匹配时,可扩张人体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加快脂肪代谢。因此,根据远红外和旋磁对人体的作用,设计了一个鼾症治疗系统,可治疗由颈部脂肪过厚而引起的鼾症并对此系统的软件实现进行了设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高金明,刘仪,李伟,卢杰,董云波[7](2014)在《Minimum Fisher正则方法在HL-2A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HL-2A装置上建立并发展了一套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它利用一个正方形的金属箔作为探测器,切向地观测等离子体,并具有很多的探测通道,这对于重建等离子体热辐射的空间分布是十分有利的。在等离子体热辐射环向对称的假设下,探测器的叁维探测视线被简化为二维的图像重建问题。这样利用minimum Fisher正则方法就可以重建出等离子体热辐射的空间演化。最后利用该方法给出了HL-2A装置上孔栏位形和偏滤器位形下典型的等离子体热辐射空间分布。计算方法对于切向观测等离子体的探测器来说,其探测功率可(本文来源于《2013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期刊2014-12-01)

郭晓,张元生,魏从信,钟美娇,张旋[8](2014)在《汶川8.0级和仲巴6.8级地震中波红外热辐射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小波变换和计算功率谱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和仲巴6.8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热异常现象。这与长波辐射通量和热红外亮温资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时间演化过程中热异常现象在震前存在一次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短临预测意义。地震前后热异常分布可能反映了区域应力集中和调整变化,根据异常的演化方向和异常消失区域可以估计发震的可能区域范围。(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高金明,刘仪,李伟,卢杰,夏志伟[9](2013)在《叁维层析反演技术在HL-2A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量等离子体热辐射的时空分布,在HL-2A装置上建立和发展了一套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切向观测等离子体,可以覆盖整个等离子体区域。在叁维层析反演中,我们假设等离子体热辐射是环向对称的,从而把叁维层析反演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考虑到探测器立体角因素的影响,我们定义了弦亮度。从而利用minimum fisher regularization(MFI)方法,重建出等离子体热辐射的空间分布。为了验证该程序的可靠性,HL-2A装置上典型的等离子体热辐射空间分布作为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并利用广义交叉验证方法优化了正则化参数。最后,利用该方法重建了HL-2A装置上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等离子体热辐射的空间分布演化图。与低约束模式相比,高约束模式期间的等离子体热辐射增加,尤其是在等离子体边缘观察到了强辐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期刊2013-09-11)

成俊[10](2013)在《浅谈远红外热辐射采暖在温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空间里热传递方式有对流和热辐射2种。对流是完全以空气为媒介传递热量,即发热体发热后将周围的空气加热,空气密度发生变化产生对流现象,通过对流方式将热气传递到空间,最终提升室温,形式间接。传统的锅炉暖气、热风机组,煤炉热风都属于对流采暖方式。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期刊2013年08期)

红外热辐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晶体硅光伏电池中的缺陷会影响电池的效率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对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本文旨在建立晶体硅光伏电池在电磁感应主动激励下的红外热成像缺陷检测方法,相比基于机器视觉的硅光伏电池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可发现内部缺陷、检测缺陷种类多等优势。首先建立数字化电磁感应热成像检测系统,并在脉冲式和锁相式两种激励模式下获得了硅电池的热成像序列,采用傅里叶变换、独立分量分析(I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处理了热像图序列。最终实现了晶体硅光伏电池中热斑、裂纹、断栅、重掺杂等缺陷的可视化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很好地区分背景和缺陷,可为硅光伏电池的研发、测试、制造、服役和维修提供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测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热辐射论文参考文献

[1].孙睿智.基于VO_2的红外热辐射主动调控材料及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杨瑞珍,杜博伦,何赟泽,黄守道,张宏.晶体硅光伏电池电磁感应激励红外热辐射缺陷检测与成像技术[J].电工技术学报.2018

[3].张雪娜,钟新文,陆海彦.红外热辐射技术显现不同纸张上汗潜手印的研究[J].南方农机.2018

[4].陈宁宁.生物质红外热辐射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5].周志成,魏旭,谢天喜,唐忠,崔昊杨.观测距离及视角对红外热辐射检测的影响研究[J].红外技术.2017

[6].王常明,倪原.远红外热辐射旋磁淋巴导流仪测控软件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

[7].高金明,刘仪,李伟,卢杰,董云波.MinimumFisher正则方法在HL-2A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上的应用[C].2013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年报.2014

[8].郭晓,张元生,魏从信,钟美娇,张旋.汶川8.0级和仲巴6.8级地震中波红外热辐射异常[J].地球学报.2014

[9].高金明,刘仪,李伟,卢杰,夏志伟.叁维层析反演技术在HL-2A远红外热辐射成像系统上的应用[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叁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2013

[10].成俊.浅谈远红外热辐射采暖在温室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

标签:;  ;  ;  ;  

红外热辐射论文-孙睿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