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论文-周子乐,丁和远

结直肠息肉论文-周子乐,丁和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直肠息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直肠息肉,多发

结直肠息肉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乐,丁和远[1](2019)在《高体重指数(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进结直肠息肉多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结直肠息肉多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直肠息肉患者597例,按结直肠息肉数目(number of colorectal polyps,NCP)分为结直肠息肉单发(single colorectal polyp,SCP)组(n=216)和结直肠息肉多发(multiple colorectal polyps,MCP)组(n=381)。在SCP和MCP组内,按息肉发生的部位分为直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亚组;按结肠镜下息肉大小分为结直肠大息肉(息肉直径≥10 mm)和结直肠小息肉(息肉直径<10 mm)亚组;根据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分为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AP)和非腺瘤性息肉(non-adenomatous polyp,NAP)亚组。比较同水平组间的BMI和HbA1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BMI和HbA1c与结直肠息肉多发的相关性。结果 MCP组的年龄、BMI和HbA1c均显着高于SCP组[(64.1±9.7)岁vs.(61.2±12.0)岁,P=0.001;(24.3±3.2) kg/m~2vs.(23.4±3.0) kg/m~2,P=0.002;5.9%±0.8%vs.5.6%±0.7%,P=0.004],MCP组内小息肉亚组的BMI和HbA1c均显着高于SCP组内小息肉亚组[(24.5±3.2) kg/m~2vs.(23.5±2.9)kg/m~2,P=0.015;6.0%±0.8%vs.5.6%±0.8%,P=0.0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和HbA1c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多发和结直肠小息肉多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BMI和HbA1c可能促进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生;BMI和HbA1c或可作为结直肠息肉患者随访肠镜检查的辅助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谢娇,王雯,李达周,叶舟,许斌斌[2](2019)在《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对直径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发现患有6~14 mm结直肠息肉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1∶1随机分配接受HS-EMR或CS-EMR,两组拟切除息肉在治疗前均先黏膜下注射亚甲基美兰生理盐水抬举病灶,接着,HS-EMR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抬举息肉,而CS-EMR组则采用冷圈套器切除。主要结局指标: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对息肉切除部位的底侧切缘予以活检评估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回收情况、术中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结果 HS-EMR组(n=200)和CS-EMR组(n=200)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10.1±1.87) mm和(9.87±2.13) mm。患者的性别、年龄、肠镜指征等一般情况及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分型在组间均衡。CS-EMR组对6~14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为93.0%(186/200)与HS-EMR组94.5%(189/2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MR对6~9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达96.1%,优于10~14 mm息肉89.8%。HS-EMR组出现5例迟发性出血和2例迟发性穿孔,但CS-EMR组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结论 CS-EMR在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对于6~9 mm息肉有与HS-EMR相媲美的组织学高完整切除率,又保留单纯CS-EMR的低迟发性并发症风险,有望成为继CS-EMR后一种更有价值的新型冷切技术。(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文迎[3](2019)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在结直肠息肉治疗过程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在结直肠息肉治疗过程中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曹虎,刘萍平[4](2019)在《NBI内镜下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诊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下分析探讨国际结直肠内镜分型(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通过观察患者病变部位的表面结构、病变颜色以及微血管结构叁方面并结合NICE分型对病变性质进行预测,观察NICE分型诊断及病理检查结果 ,并分析NICE分型在NBI内镜下诊断病变范围不同的结直肠肿瘤的情况。结果 120处病变部位中,依据NICE分型诊断,其中Ⅰ型共66处,Ⅱ型共54处;依据病理诊断,非肿瘤性共66处,肿瘤性共54处。随着病变不断增大, NBI内镜下对病变范围不同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也提高,其中病变范围≤5 mm为92.2%,病变范围6~9 mm为97.6%,病变范围≥10 mm为96.3%。结论在NBI内镜下通过NICE分型标准可以准确区分患者结直肠息肉属于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使患者能够得到早一步的针对性治疗,指导意义良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刘宇英,伍民庆,李艳红,谢传波,严岳[5](2019)在《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结直肠息肉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防癌体检健康管理中心进行电子结肠镜健康体检的6 723例体检结果,纳入拥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受检者共3 607例,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结直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发现结直肠息肉共1 165例,分为息肉组,结肠镜未发现明确异常共2 323例,分为正常组。研究息肉组不同年龄段的息肉检出率,结直肠癌检出率,临床、病理特征。最后对比息肉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差别。结果发现结直肠息肉共1 165例,肠粘膜炎症共108例,肠憩室共27例,大肠黑变病共14例,结直肠恶性肿瘤共8例,肠粘膜淋巴滤泡增生共19例,肠镜未见明确异常共2 323例。息肉组中男性例数多于女性,单发组例数多于多发组,左半结肠息肉例数高于右半结肠,管状腺瘤例数高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组和正常组对比发现50岁以上组的肠息肉检出率高于50岁以下组,男性组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组,BMI≥24组息肉检出率高于BMI <24 kg/m~2组。结论健康体检人群当中,男性、BMI≥24 kg/m~2、50岁以上的人群、左半结肠应该为肠镜筛查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禄仕源[6](2019)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经肠镜切除结直肠息肉并发出血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针对老年患者经肠镜切除结直肠息肉并发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经肠镜切除结直肠息肉并发出血患者共计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客观满意度以及各方面护理质量评分。结果通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客观满意度、各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经肠镜切除结直肠息肉并发出血病症治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提升康复效果并提升客观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邓雪瑜,徐杨[7](2019)在《门诊结直肠微小息肉治疗策略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门诊结直肠微小息肉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时首次发现结直肠微小(直径≤5 mm)息肉的病例。分析首次未予切除的自然病程组(A组,n=31)的线性增长率和首次发现即行切除的术后随访组(B组,n=212)的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前后的腺瘤检出率、进展期腺瘤发生率、癌变发生率等。结果:随访时间为1.5~57.6个月。在A组病例中,61.2%的患者线性直径维持稳定,19.4%的患者呈线性进展,线性进展在12.1~24.0个月内最高,为25.0%。B组病例复发率为16%,首次随访复发率最高的随访间期为12.1~24.0个月,占14.3%。A组和B组患者腺瘤检出率分别为38.7%和54.2%。在A组中,3.2%的患者自然进展为进展期腺瘤,在B组中,1.4%的患者复发进展为进展期腺瘤。两组均未发现癌变患者。结论:门诊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微小息肉可选择暂不切除,追踪复查结肠镜时间以12~24个月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杨友卓,覃惠英[8](2019)在《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对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两组各有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镜治疗,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两个方面上,对照组患者与分析组相比均较差,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有显着作用,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1期)

刘文琴,鲁慧东[9](2019)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行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行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为避免术后迟发性出血提供参考。方法方便选取内蒙古赤峰市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 500例患者经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后,记录出现迟发性出血的几率,对于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查找影响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组3 500例患者经内镜摘除术治疗后,共22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并发症,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0.63%(22/3 500),3 478例患者未出现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者和未出血者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和息肉形态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高血压和高血脂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高血脂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8期)

苗娜,李俊芝,穆海拜提,严媚[10](2019)在《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30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收集30例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息肉共42枚),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并进行随访。结果患儿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6岁。28例息肉位于直肠,2例位于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为便血、下腹疼痛,息肉可自行脱落或随粪便排出。镜下均见息肉内腺体呈不同程度的囊性扩张,腺上皮分化成熟,无增生或异型增生;5例间质丰富,由肉芽组织构成;15例见平滑肌增生,腺体散在分布;12例间质散在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可见,但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3例息肉表面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免疫组化:息肉腺上皮CK(+),息肉间质血管CD34(+),息肉间质平滑肌组织SMA(+), Ki-67阳性指数8%~20%。结论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其诊断主要结合年龄和病理形态学特征。该瘤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以直肠多见,手术全切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病例。(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结直肠息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对直径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发现患有6~14 mm结直肠息肉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1∶1随机分配接受HS-EMR或CS-EMR,两组拟切除息肉在治疗前均先黏膜下注射亚甲基美兰生理盐水抬举病灶,接着,HS-EMR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抬举息肉,而CS-EMR组则采用冷圈套器切除。主要结局指标: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对息肉切除部位的底侧切缘予以活检评估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回收情况、术中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结果 HS-EMR组(n=200)和CS-EMR组(n=200)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10.1±1.87) mm和(9.87±2.13) mm。患者的性别、年龄、肠镜指征等一般情况及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分型在组间均衡。CS-EMR组对6~14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为93.0%(186/200)与HS-EMR组94.5%(189/2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MR对6~9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达96.1%,优于10~14 mm息肉89.8%。HS-EMR组出现5例迟发性出血和2例迟发性穿孔,但CS-EMR组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结论 CS-EMR在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对于6~9 mm息肉有与HS-EMR相媲美的组织学高完整切除率,又保留单纯CS-EMR的低迟发性并发症风险,有望成为继CS-EMR后一种更有价值的新型冷切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直肠息肉论文参考文献

[1].周子乐,丁和远.高体重指数(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进结直肠息肉多发[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

[2].谢娇,王雯,李达周,叶舟,许斌斌.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3].王文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4].曹虎,刘萍平.NBI内镜下NICE分型对结直肠息肉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刘宇英,伍民庆,李艳红,谢传波,严岳.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9

[6].禄仕源.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经肠镜切除结直肠息肉并发出血的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7].邓雪瑜,徐杨.门诊结直肠微小息肉治疗策略的回顾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杨友卓,覃惠英.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9].刘文琴,鲁慧东.内镜下结直肠息肉行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9

[10].苗娜,李俊芝,穆海拜提,严媚.儿童结直肠幼年性息肉30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  

结直肠息肉论文-周子乐,丁和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