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配体论文-鞠丰阳,李云平,李桂连,刘广臻,辛凌云

共配体论文-鞠丰阳,李云平,李桂连,刘广臻,辛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剂热合成,锌,镉,配位聚合物

共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鞠丰阳,李云平,李桂连,刘广臻,辛凌云[1](2016)在《基于半刚性的4-羧基苯乙酸和富氮共配体组装的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Zn(cbaa)(bpmp)_(0.5)(H_2O)]·2H_2O}n(1)、[Zn(cbaa)(bip)]_n(2)、[Cd(cbaa)(Hizb)]_n(3)和[Cd_2(cbaa)_2(itmb)(H_2O)]_n(4)(H_2cbaa=4-羧基苯乙酸;bpmp=1,4-二(4-吡啶甲基)哌嗪;bip=3,5-双(1-咪唑基)吡啶;Hizb=2-(4-咪唑-1-基苯基)-1H-苯并咪唑;itmb=1-(咪唑-1-基)-4-(1,2,4-叁唑-1-基甲基)苯)。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半刚性的4-羧基苯乙酸和富氮辅助配体构筑形成了4个多样化拓扑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化合物1和2是Zn(Ⅱ)配位聚合物:1是由2个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桥连形成的一维梯形结构,而2是由Zn-羧酸盐链之间通过富氮配体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化合物3和4是Cd(Ⅱ)配位聚合物:3是由Cd-O无机链之间通过羧酸配体的桥连拓展形成的二维单层结构,富氮配体作为伸出层平面的悬臂仅仅起到结构修饰作用,而4则形成了Cd-羧酸盐空旷双层结构,富氮配体填充在层内空腔中,从而导致了致密双层结构的产生。另外,考察了4个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乐茂[2](2016)在《基于吡啶酰胺类配体和有机羧酸共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选择五种双吡啶双酰胺配体[N1,N4-双(3-氨基吡啶)萘-1,4-双甲酰胺(3-dpna),N1,N4-双(4-氨基吡啶)萘-1,4-双甲酰胺(4-dpna),(N,N′-双(3-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3-bpcc),N,N′-双(4-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4-bpcc/4-bpah)N,N′-双(3-吡啶甲酰胺)-1,4-苯(3-bpcb)和N,N′-双(4-吡啶甲酰胺)-哌嗪(4-bpfp)],以及叁个含不同官能团和长度和氨基吡啶衍生物[3,3'-偶氮吡啶(3-azpy),N-(3-吡啶基)吡嗪-2-甲酰胺(3-ppca)和(E)-4,4'-(乙烯-1,2-diyl)双-(3-吡啶基)苯甲酰胺(3-ebpba)]为主配体,以不同的芳香羧酸[1,3,5-均苯叁甲酸(1,3,5-H3BTC)、2,5-噻吩二羧酸(H2tdca)、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5-硝基间苯二甲酸(5-H2nip)和1,2-邻苯二乙酸(1,2-H2pda)]为辅助配体,以Co(II)/Ni(II)/Cu(II)/Zn(II)/Cd(II)为中心金属,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得到25个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光谱、TGA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部分配合物的荧光、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1.利用含萘基的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dpna和4-dpna作为主配体,1,3,5-H3BTC和H2tdca作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了11个不同维度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研究了不同中心金属以及含不同吡啶位点的主配体对结构的影响。[Co(3-dpna)(1,3,5-HBTC)]·2H2O(1)[Ni(3-dpna)1.5(1,3,5-HBTC)(H2O)2](2)[Cu(3-dpna)(1,3,5-HBTC)]·H2O(3)[Zn(3-dpna)(1,3,5-HBTC)]·2H2O(4)[Cd(3-dpna)(1,3,5-HBTC)(H2O)]·2H2O(5)[Co(4-dpna)-(1,3,5-HBTC)]·4H2O(6)[Ni(4-dpna)(1,3,5-BTC)2/3](7)[Cu(4-dpna)(1,3,5-BTC)2/3](8)[Zn(4-Hdpna)(1,3,5-BTC)](9)[Cd(4-dpna)(1,3,5-BTC)1/3Cl](10)[Cu2(4-dpna)2(2,5-tdca)2](11)配合物1和4是同构的一维带状链,其中包含左、右手螺旋结构的[M(3-dpna)]n一维链和[M(1,3,5-HBTC)]n(M=Co,Zn)线性链。配合物2形成的是一维[Ni(3-dpna)1.5]n“环+线”型链结构,其中1,3,5-HBTC阴离子悬挂在一维链的两侧。配合物3是一种基于中性[Cu(3-dpna)]n螺旋链和[Cu(1,3,5-HBTC)]n线性链的二维格子层。配合物5展示的是一种由[Cd(1,3,5-HBTC)]n线性链和[Cd2(3-dpna)2]环形结构单元构建的一维梯形链结构。配合物6是一个2D双层结构,同时包含(H2O)8簇分子。配合物7和8展现出相似的(3,4)-连接的3D框架,是具有十二边形构成的空腔网状拓扑,拓扑符号为(63)2(64·8·10)3。配合物9是一个2D网状结构,其中4-dpna配体上的N被质子化。配合物10是一个(3,5)-连接的3D框架,拓扑符号为(63)2(64·8·10)3。配合物11是一个叁重互穿的Cd SO4型拓扑结构。对于这11个配合物,它们从最初的1D聚合物链或2D层结构通过氢键作用相互连接,形成最终的2D或者3D超分子网络结构。2.利用两个半刚性的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bpcc和4-bpcc,以含硝基的芳香羧酸3,5-Hdnb和5-H2nip作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5个中心金属为Cu(II)的配合物。探索了Cu(II)和3-bpcc/4-bpcc配体的配位模式以及硝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Cu(3,5-dnb)(μ2-OH)](12)[Cu4(4-bpcc)2(3,5-dnb)6(μ3-OH)2(H2O)2](13)[Cu(4-bpcc)2(5-Hnip)2](14)[Cu3(4-bpcc)(5-nip)2(5-Hnip)(μ3-OH)(H2O)]·4H2O(15)[Cu(3-bpcc)(5-nip)]·2H2O(16)配合物12是一个3D框架,具有(3,5)-连接的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3·72}{32·75·83}。配合物13是一个基于四核铜簇[Cu4(3,5-dnb)6(μ3-OH)2]的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14是一个基于单核Cu(II)亚单元的3D超分子。配合物15合成体系的p H比配合物14要稍高一些,展示的是一个由4-bpcc配体μ2-桥连相邻的梯形链而形成的bbn型3D框架。配合物16是一个基于1D[Cu(3-bpcc)]n中央螺旋链和1D[Cu(5-nip)]n“之”字型链的2D的(4,4)-网格结构。在目标化合物合成中,体系的p H值同吡啶酰胺配体和含硝基的芳香羧酸一样,对最终所构筑的结构有很大影响。3.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叁个Cu(II)的MOFs,是基于1,3,5-H3BTC和叁个不同长度和官能团的氨基吡啶衍生物3-azpy,3-ppca和3-ebpba的配合物。[Cu2(3-azpy)(HBTC)(H2BTC)(μ3-OH)(H2O)2](17)[Cu2(3-ppca)(BTC)(H2O)3]·H2O(18)[Cu2(3-ebpba)(BTC)(μ3-OH)](19)配合物17是由铜簇连接1D梯状链而形成的2D层状结构。配合物18展现的是一个罕见的(3,3,3,3)-连接的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8·10·12}2{82·10}2。配合物19是一个基于四核铜簇的(3,8)-连接的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4·62}2{42·622·7·83}。探讨了不同长度的氨基吡啶衍生物配体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配合物17-19的电化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4.利用叁个半刚性的双吡啶双酰胺3-bpcb、4-bpah和4-bpfp主配体和1,2-H2pda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6个含有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探索了金属离子以及含氮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Cu(3-bpcb)(1,2-pda)]·2H2O(20)[Cd(3-bpcb)0.5(1,2-pda)(H2O)](21)[Cu(4-bpah)(1,2-pda)(H2O)]·H2O(22)[Ni2(4-bpah)2(1,2-pda)2(μ2-H2O)](23)[Cu3(4-bpfp)(1,2-pda)2(μ2-OH)2](24)[Co(4-bpfp)0.5(1,2-pda)(H2O)](25)配合物20–23展示了四种不同的2D层状结构,其拓扑分别为:(42·67·8)(42·6),(42·63.8)(42·6),{44·62}和(8)(42·6)(42·67·8)。配合物24是一个含有长拓扑符号的(3·4·5)2(32·42·52·614·74·83·9)(32·63·7)结构。配合物25则是一个3D的3,4-连接(42·63·8)(42·6)拓扑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归因于金属-羧酸构筑的不同结构以及双吡啶双酰胺配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喜盈,杨恩翠,赵小军[3](2012)在《羧酸共配体调控的叁唑锰(Ⅱ)配合物的结构和磁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选择合适的顺磁金属离子,并通过调控辅助羧酸共配体构建结构和磁学性能新颖的分子基磁性材料已成为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以3-氨基-1,2,4-叁唑(Hatz)为主配体,分别添加5-硝基间苯二甲酸(H_2nip),均叁苯甲酸(H_3btc)和5-羟基间苯二甲酸(H_2hip)为辅助配体,与无机金属锰盐采用(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李延安[4](2012)在《开链冠醚羧酸、含五元杂环配体及共配体的协同自组装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组装战略为基础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组装体化学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关于配位作用驱动的离散型和聚合型的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同时,这些金属-有机超分子组装体不仅具有迷人的结构,而且在荧光、磁性、催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利用一系列开链冠醚、1, 3, 4-Oxadiazole及1, 2, 4-Triazole杂环桥联的弯折型配体和荧光素配体,研究了它们与共配体的配位反应化学。共合成了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配位化合物,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单晶衍射及粉末衍射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Ⅰ.在含氮模板4, 4’-联吡啶(4,4’-bipy)存在下,以开链冠醚羧酸配体L1(C16H14O6)与Cd(Ⅱ)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合成了拓扑结构新颖的叁维超分子组装体{2[Cd(4,4’-bipy)(L1)(H_2O)](4,4’-bipy)11(H_2O)}_n(1),根据其主客体匹配原则,得到七个新的超分子组装体:{0.39Tb(H_2O)_8~(3+)Cd(Ⅱ)-MOF}_n(2); {0.62Eu(H_2O)_8~(3+)Cd(Ⅱ)-MOF}_n(3); {0.45Nd(H_2O)_8~(3+)Cd(Ⅱ)-MOF}_n(4); {0.37Tb/0.16Eu(H_2O)_8~(3+)Cd(Ⅱ)-MOF}_n(5); {0.28Tb/0.65Eu(H_2O)_8~(3+)Cd(Ⅱ)-MOF}_n(6); {0.20Tb/0.32Eu(H_2O)_8~(3+)Cd(II)-MOF}_n(7); {0.31Tb/0.34Nd(H_2O)_8~(3+)Cd(Ⅱ)-MOF}_n(8)。并研究了其基于稀土离子调控的Cd(II)-MOF可调谐发光性质。Ⅱ.利用一系列1, 3, 4-Oxadiazole及1, 2, 4-Triazole杂环桥联的弯折型配体在共配体参与下配位自组装,得到了七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d(L2)2(NO_3)_2}_n(9); {Cd(L2)_2(OTf)_2}_n(10); {Z_n(L3)_2(BDC)}_n(11)(H_2BDC =对苯二甲酸);{Ni(L4)_2L’)}_n(L’=间苯二甲酸根)(12); {L5(H_2BDC)(H_2O)}_n(13);{Cd(L5)(BDC)}_n(14); {Co(L5)2(HBDC)2}_n(15),并表征和讨论了它们的晶体结构。Ⅲ.利用1, 2, 4-Triazole杂环桥联的半刚性弯折型配体与Hg(II)自组装,得到了两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Hg2(L6)2Cl4(CH_2Cl2)}_n(16); { Hg2(L6)2Br4(CH_2Cl2)}_n(17),并表征和讨论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开链冠醚、五元杂环桥联的羧酸类、氰基类及吡啶类配体,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配体是构建结构新颖配位化合物的良好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自组装反应能够得到结构新颖,物化性质优良的配位化合物,为设计合成荧光材料及功能性材料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12)

高学淼[5](2012)在《两种不同配体作为共配体的过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磁性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诸如配位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凝聚态物理领域十分吸引人的课题。虽然许多不同的桥连基团和过渡金属已经被用于构筑此化合物,但是金属迭氮系统凭借其多样的配位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磁性的多样,在过去的二十年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迭氮基团类似,羧酸基团也具有相类似的配位模式,所以羧酸基团也被广泛用于金属配位化合物的构筑。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一系列两种配体作为共配体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并对其做了结构和磁性分析,具体如下:一、合成了以吡嗪-2-羧酸和迭氮为共配体的过渡金属铜配合物[Cu2(N3)3(L1)]n(配合物2-A,HL~1为吡嗪-2-羧酸),并对其结构以及磁性进行了解析。值得注意的是在合成的过程中加入了硝酸钕,以使Cu~(II)避免了被还原成Cu~I。配合物2-A中有叁种铜离子分别采用八面体和四方锥形的几何构型,两种迭氮离子分别采用EO和μ1,1,3配位模式,而吡嗪羧酸的羧酸基团则采取syn-anti模式。其结构包含的叁核基团由EO迭氮桥连而成,此叁核基团与八面体配位形式的Cu~(II)通过μ1,1,3配位模式的迭氮链接形成一维链,同时与L~1链接形成叁维结构。对2-A的磁性研究发现其结构呈现磁性与反铁磁性交替的性质。二、合成了两个以苯甲酸类为共配体的铜离子配合物。其中配合物3-A晶体(C_7H_9CuN_3O_5)是将迭氮与对羟基苯甲酸作为共配体与金属铜离子配位。其中二价金属铜采用八面体的配位模式,处于倒反中心。两个铜离子通过一分子的水,一分子的迭氮和一分子的对羟基苯甲酸链接,其中迭氮采用EO的配位模式,水分子采用μ-2的配位模式,而对羟基苯甲酸的羧酸基团则采用syn,syn的配位模式,由此链接为一维链,而一维链进一步通过O-H···O和N-H···O氢键链接形成叁维网络结构。而配合物3-B晶体(C_42H_38Cu_2N_2O_8)是将3,5-二甲基吡啶与苯甲酸作为共配体与金属铜离子配位。其中二价金属铜采用的也是八面体的配位模式,配合物中所有的苯甲酸的羧酸基团均采用syn,syn的配位模式,将两个铜离子链接构成一个铜的两核结构。叁、合成了以1,10-邻菲罗啉与迭氮作为共配体的二价过渡金属离子钴配合物4-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值得注意的是调控反应条件,避免了二价钴离子被邻菲罗啉基团氧化成为叁价钴离子。此配合物4-A的不对称结构单元包含1个二价金属钴离子,1个L_5阴离子(L_5为1,10-邻菲罗啉阴离子)还包括2个迭氮阴离子。其中的一个钴离子由一个1,10-邻菲罗啉和四个迭氮阴离子配位,处于扭曲的八面体CoN_6的配位环境中,其中有两个迭氮采用的是EO的配位模式,而另两个迭氮则采用的EE的配位模式。两个EO模式迭氮链接两个二价钴离子形成了一个两核的单元,两核单元进一步通过两个EE模式的迭氮链接起来形成一维链。相邻的一维链通过邻菲罗啉基团堆积成为叁维超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2-01-01)

郭阳,刘占泉[6](2008)在《两个新颖的以[Ag(CN)_2]~-和4,4’-偶氮联吡啶为桥联共配体的异金属配位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联合无机桥联配体[Ag(CN)2]-和有机桥联配体4,4’-偶氮联吡啶的方法,得到两个结构类似的异双金属配位聚合物{Mn(azpy)2[Ag(CN)2]2}n(1)和{Cd(azpy)2[Ag(CN)2]2}n(2)。这两个配合物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共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选择五种双吡啶双酰胺配体[N1,N4-双(3-氨基吡啶)萘-1,4-双甲酰胺(3-dpna),N1,N4-双(4-氨基吡啶)萘-1,4-双甲酰胺(4-dpna),(N,N′-双(3-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3-bpcc),N,N′-双(4-吡啶甲酰胺)-1,2-环己烷(4-bpcc/4-bpah)N,N′-双(3-吡啶甲酰胺)-1,4-苯(3-bpcb)和N,N′-双(4-吡啶甲酰胺)-哌嗪(4-bpfp)],以及叁个含不同官能团和长度和氨基吡啶衍生物[3,3'-偶氮吡啶(3-azpy),N-(3-吡啶基)吡嗪-2-甲酰胺(3-ppca)和(E)-4,4'-(乙烯-1,2-diyl)双-(3-吡啶基)苯甲酰胺(3-ebpba)]为主配体,以不同的芳香羧酸[1,3,5-均苯叁甲酸(1,3,5-H3BTC)、2,5-噻吩二羧酸(H2tdca)、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5-硝基间苯二甲酸(5-H2nip)和1,2-邻苯二乙酸(1,2-H2pda)]为辅助配体,以Co(II)/Ni(II)/Cu(II)/Zn(II)/Cd(II)为中心金属,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得到25个配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光谱、TGA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部分配合物的荧光、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1.利用含萘基的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dpna和4-dpna作为主配体,1,3,5-H3BTC和H2tdca作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了11个不同维度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研究了不同中心金属以及含不同吡啶位点的主配体对结构的影响。[Co(3-dpna)(1,3,5-HBTC)]·2H2O(1)[Ni(3-dpna)1.5(1,3,5-HBTC)(H2O)2](2)[Cu(3-dpna)(1,3,5-HBTC)]·H2O(3)[Zn(3-dpna)(1,3,5-HBTC)]·2H2O(4)[Cd(3-dpna)(1,3,5-HBTC)(H2O)]·2H2O(5)[Co(4-dpna)-(1,3,5-HBTC)]·4H2O(6)[Ni(4-dpna)(1,3,5-BTC)2/3](7)[Cu(4-dpna)(1,3,5-BTC)2/3](8)[Zn(4-Hdpna)(1,3,5-BTC)](9)[Cd(4-dpna)(1,3,5-BTC)1/3Cl](10)[Cu2(4-dpna)2(2,5-tdca)2](11)配合物1和4是同构的一维带状链,其中包含左、右手螺旋结构的[M(3-dpna)]n一维链和[M(1,3,5-HBTC)]n(M=Co,Zn)线性链。配合物2形成的是一维[Ni(3-dpna)1.5]n“环+线”型链结构,其中1,3,5-HBTC阴离子悬挂在一维链的两侧。配合物3是一种基于中性[Cu(3-dpna)]n螺旋链和[Cu(1,3,5-HBTC)]n线性链的二维格子层。配合物5展示的是一种由[Cd(1,3,5-HBTC)]n线性链和[Cd2(3-dpna)2]环形结构单元构建的一维梯形链结构。配合物6是一个2D双层结构,同时包含(H2O)8簇分子。配合物7和8展现出相似的(3,4)-连接的3D框架,是具有十二边形构成的空腔网状拓扑,拓扑符号为(63)2(64·8·10)3。配合物9是一个2D网状结构,其中4-dpna配体上的N被质子化。配合物10是一个(3,5)-连接的3D框架,拓扑符号为(63)2(64·8·10)3。配合物11是一个叁重互穿的Cd SO4型拓扑结构。对于这11个配合物,它们从最初的1D聚合物链或2D层结构通过氢键作用相互连接,形成最终的2D或者3D超分子网络结构。2.利用两个半刚性的双吡啶双酰胺配体3-bpcc和4-bpcc,以含硝基的芳香羧酸3,5-Hdnb和5-H2nip作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5个中心金属为Cu(II)的配合物。探索了Cu(II)和3-bpcc/4-bpcc配体的配位模式以及硝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Cu(3,5-dnb)(μ2-OH)](12)[Cu4(4-bpcc)2(3,5-dnb)6(μ3-OH)2(H2O)2](13)[Cu(4-bpcc)2(5-Hnip)2](14)[Cu3(4-bpcc)(5-nip)2(5-Hnip)(μ3-OH)(H2O)]·4H2O(15)[Cu(3-bpcc)(5-nip)]·2H2O(16)配合物12是一个3D框架,具有(3,5)-连接的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3·72}{32·75·83}。配合物13是一个基于四核铜簇[Cu4(3,5-dnb)6(μ3-OH)2]的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14是一个基于单核Cu(II)亚单元的3D超分子。配合物15合成体系的p H比配合物14要稍高一些,展示的是一个由4-bpcc配体μ2-桥连相邻的梯形链而形成的bbn型3D框架。配合物16是一个基于1D[Cu(3-bpcc)]n中央螺旋链和1D[Cu(5-nip)]n“之”字型链的2D的(4,4)-网格结构。在目标化合物合成中,体系的p H值同吡啶酰胺配体和含硝基的芳香羧酸一样,对最终所构筑的结构有很大影响。3.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叁个Cu(II)的MOFs,是基于1,3,5-H3BTC和叁个不同长度和官能团的氨基吡啶衍生物3-azpy,3-ppca和3-ebpba的配合物。[Cu2(3-azpy)(HBTC)(H2BTC)(μ3-OH)(H2O)2](17)[Cu2(3-ppca)(BTC)(H2O)3]·H2O(18)[Cu2(3-ebpba)(BTC)(μ3-OH)](19)配合物17是由铜簇连接1D梯状链而形成的2D层状结构。配合物18展现的是一个罕见的(3,3,3,3)-连接的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8·10·12}2{82·10}2。配合物19是一个基于四核铜簇的(3,8)-连接的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4·62}2{42·622·7·83}。探讨了不同长度的氨基吡啶衍生物配体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对配合物17-19的电化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4.利用叁个半刚性的双吡啶双酰胺3-bpcb、4-bpah和4-bpfp主配体和1,2-H2pda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6个含有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探索了金属离子以及含氮配体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Cu(3-bpcb)(1,2-pda)]·2H2O(20)[Cd(3-bpcb)0.5(1,2-pda)(H2O)](21)[Cu(4-bpah)(1,2-pda)(H2O)]·H2O(22)[Ni2(4-bpah)2(1,2-pda)2(μ2-H2O)](23)[Cu3(4-bpfp)(1,2-pda)2(μ2-OH)2](24)[Co(4-bpfp)0.5(1,2-pda)(H2O)](25)配合物20–23展示了四种不同的2D层状结构,其拓扑分别为:(42·67·8)(42·6),(42·63.8)(42·6),{44·62}和(8)(42·6)(42·67·8)。配合物24是一个含有长拓扑符号的(3·4·5)2(32·42·52·614·74·83·9)(32·63·7)结构。配合物25则是一个3D的3,4-连接(42·63·8)(42·6)拓扑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归因于金属-羧酸构筑的不同结构以及双吡啶双酰胺配体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鞠丰阳,李云平,李桂连,刘广臻,辛凌云.基于半刚性的4-羧基苯乙酸和富氮共配体组装的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

[2].乐茂.基于吡啶酰胺类配体和有机羧酸共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渤海大学.2016

[3].张喜盈,杨恩翠,赵小军.羧酸共配体调控的叁唑锰(Ⅱ)配合物的结构和磁性质[C].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4].李延安.开链冠醚羧酸、含五元杂环配体及共配体的协同自组装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高学淼.两种不同配体作为共配体的过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

[6].郭阳,刘占泉.两个新颖的以[Ag(CN)_2]~-和4,4’-偶氮联吡啶为桥联共配体的异金属配位聚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晶体工程分会场论文集.2008

标签:;  ;  ;  ;  

共配体论文-鞠丰阳,李云平,李桂连,刘广臻,辛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