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风景画论文-刘彩军,刘偲佳

荷兰风景画论文-刘彩军,刘偲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荷兰风景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代尔夫特画派,城市风景画,现实生活

荷兰风景画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军,刘偲佳[1](2019)在《十七世纪荷兰代尔夫特画派城市风景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究17世纪荷兰画家卡尔·法布里蒂乌斯和扬·维米尔的城市风景画。以两位画家的画作为例,分析代尔夫特画派的绘画特点,以及城市风景画在荷兰成为独立绘画种类的原因。通过研究画家传记,书信,遗产名录,城市编年史,展览目录,并进行田野调查,确定画面中建筑的历史信息,以证明代尔夫特画家率先突破文艺复兴画家所创造的理想化的、程式化的、田园牧歌式的风景,开始关注现实中城市的生动与温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胜宇[2](2017)在《西方风景画透视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视作为绘画应用中的技法理论,是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立体图像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理论。透视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它的成熟应用对绘画空间真实感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就风景画而言,透视的成熟应用对17世纪荷兰风景画地位的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在18世纪意大利景观画的成熟过程中,透视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就是以这两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为切入点,探讨透视如何在风景画中应用以及对风景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中透视理论的反思。荷兰风景画中透视应用已相当成熟,但透视在画面中的应用还需人的视知觉完善,原因在于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变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完形”的方式将画面中“非连续性的”点、线、面联系起来,以构成透视变线。第二部分主要讨论17-18世纪风景画的视觉转向及透视理论的应用。18世纪的景观画是在17世纪风景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对于17世纪荷兰风景画,18世纪的景观画着重表现城市风貌,手法也更加细致。由于题材等原因,18世纪景观画的透视应用要比17世纪风景画更加明确,我们甚至能通过透视分析图推算出建筑的实际尺寸。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18世纪景观画中空间真实感十分强烈的原因,这主要与暗箱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卡纳莱托的作品即可看出暗箱与绘画的关系,通过运用暗箱这一科学化的手段辅助透视在画面中的表达,使得景观画中透视应用更加准确,空间真实感更加强烈。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18世纪之后景观画的发展。18世纪之后意大利景观画虽然发展态势衰弱,但由于经济等原因还一直流传至今。通过时下意大利景观画与18世纪景观画分析可得,时下的景观画在题材以及透视的运用上都继承了18世纪景观画的风格。照相机技术以及复印技术的发展,为当下商业性景观画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表现方式。(本文来源于《鲁迅美术学院》期刊2017-06-01)

李文峰[3](2015)在《风景、家园与民族身份的建构——略论荷兰“小风景画”对风景画独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科的过程中,有一批由尼德兰无名画师创作的"小风景"版画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批版画热衷于以繁琐的手法表现尼德兰南方的各式乡村房舍、农场、田地、道路。本文指出,它的第一层图像学含义,是尼德兰人民对其所生存的土地、田野、乡村等空间被改造的这种"改造"本身的热衷。其次,在荷兰共和国的建国与斗争史的历史语境下,它成为了南方行省和北方行省所构成的尼德兰联邦的民族身份建构的一种图像化的隐喻。(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期刊2015年03期)

冯民生,董海鹏[4](2014)在《宁静致远与自然再现——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比较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在各自文化的陶铸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由于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审美趣味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使得处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意识存于明显的不同。唐代山水画家深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注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田园牧歌式的宁静;17世纪荷兰风景画,是荷兰人民改造自然的直观展现,体现人驾驭自然、再现自然、物我二分的艺术气息。尽管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在绘画观念、表现手法、对待自然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也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体现为把自然作为绘画表现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4年04期)

姚冶平[5](2012)在《浅议17世纪中国山水画和荷兰风景画视觉表现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中国的山水画正走向高峰趋于衰微,而在西方风景画正成为西方绘画中的重要分支逐渐成熟。本文试图从造型语言的不同、构图方法的不同、空间透视的不同、绘画工具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五个方面来比较这两个画种的视觉表现差异。(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6期)

张国君[6](2008)在《17世纪荷兰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原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17世纪的荷兰产生的。风景画,这种旨在描绘自然、表现自然、赞美自然的艺术体裁产生于17世纪的荷兰其实并不是出于偶然。对于荷兰风景画产生的原因分析,前人多是从荷兰的经济、政治方面来探究的。本文则除了论述到了荷兰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外,试图从荷兰的思想领域、宗教信仰、自然风光以及绘画市场对风景画的需求等因素来探究荷兰风景画的独立成因,本文旨在较全面、系统地揭示出17世纪荷兰风景画是如何产生的,旨在通过分析荷兰风景画的独立成因,来挖掘荷兰风景画独立背后的文化学和社会学层面的内涵。本文还对荷兰风景画作为独立画种产生以来对后世风景画的影响进行探究,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08-04-20)

王一旺[7](2007)在《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叙略》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已脱离文艺复兴时期理想风景画的风格,真实再现自然是荷兰风景画的最大特点。它们的场景没有圣经或神话故事,也没有乡间劳动景象,描绘的是平淡无奇的乡土风光。荷兰的风景画家尽管更忠实地表现自然的本来面目,但也是回到画室中从事创作的,以共享的理念、记忆和情感的一部分,"自然的选择性相似,"使自然重现在观者面前。(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刘莉莉[8](2004)在《试论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艺术在国际间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显着。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门类的山水画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也是诸多艺术家们探索的课题。大多数人主张并实践了中西结合的道路,如张大千,李可染,潘大寿,吴冠中,他们多接受过西方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回国后企图将西方油画的理论、技巧融合于中国古典绘画之中,给中国绘画开创一个新局面。在山水画的创作方面,李可染可谓一位集大成者,他既保留了传统的构图、笔墨(本文来源于《艺术广角》期刊2004年02期)

汤洪泉[9](1999)在《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兴起的文化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590年至1650年北部的荷兰受到了来自西方艺术的叁大文化传播,受到了远方内海文化的影响,在此出现了风景画。原来的联合省从国际君主政治中分离开来,变成了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同期文化的发展显然也不是偶然的。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间接地用一种现象去(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荷兰风景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透视作为绘画应用中的技法理论,是研究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塑造立体图像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理论。透视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它的成熟应用对绘画空间真实感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就风景画而言,透视的成熟应用对17世纪荷兰风景画地位的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在18世纪意大利景观画的成熟过程中,透视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就是以这两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为切入点,探讨透视如何在风景画中应用以及对风景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中透视理论的反思。荷兰风景画中透视应用已相当成熟,但透视在画面中的应用还需人的视知觉完善,原因在于17世纪荷兰风景画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变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完形”的方式将画面中“非连续性的”点、线、面联系起来,以构成透视变线。第二部分主要讨论17-18世纪风景画的视觉转向及透视理论的应用。18世纪的景观画是在17世纪风景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对于17世纪荷兰风景画,18世纪的景观画着重表现城市风貌,手法也更加细致。由于题材等原因,18世纪景观画的透视应用要比17世纪风景画更加明确,我们甚至能通过透视分析图推算出建筑的实际尺寸。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18世纪景观画中空间真实感十分强烈的原因,这主要与暗箱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卡纳莱托的作品即可看出暗箱与绘画的关系,通过运用暗箱这一科学化的手段辅助透视在画面中的表达,使得景观画中透视应用更加准确,空间真实感更加强烈。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18世纪之后景观画的发展。18世纪之后意大利景观画虽然发展态势衰弱,但由于经济等原因还一直流传至今。通过时下意大利景观画与18世纪景观画分析可得,时下的景观画在题材以及透视的运用上都继承了18世纪景观画的风格。照相机技术以及复印技术的发展,为当下商业性景观画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表现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荷兰风景画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彩军,刘偲佳.十七世纪荷兰代尔夫特画派城市风景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孙胜宇.西方风景画透视应用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7

[3].李文峰.风景、家园与民族身份的建构——略论荷兰“小风景画”对风景画独立的影响[J].中国艺术.2015

[4].冯民生,董海鹏.宁静致远与自然再现——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比较探微[J].齐鲁艺苑.2014

[5].姚冶平.浅议17世纪中国山水画和荷兰风景画视觉表现差异[J].科技信息.2012

[6].张国君.17世纪荷兰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原因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7].王一旺.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叙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7

[8].刘莉莉.试论唐代山水画与17世纪荷兰风景画[J].艺术广角.2004

[9].汤洪泉.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兴起的文化背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标签:;  ;  ;  

荷兰风景画论文-刘彩军,刘偲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