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邢怡桥,刘芳,李拓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邢怡桥,刘芳,李拓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深浅血流比,黄斑区血流密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文献综述

邢怡桥,刘芳,李拓[1](2019)在《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流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atio,DSFR)及浅层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差异。方法将临床确诊为颞侧BRVO患者45例45眼纳入研究,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缺血型BRVO 23例23眼(缺血组)、非缺血型BRVO 22例22眼(非缺血组)。另选取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22人(22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行OCTA检查,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的范围,以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此区域内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面积,再计算出DSFR。比较缺血组、非缺血组及对照组各区域内深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DSFR、FAZ面积的差异。结果叁组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总血流密度、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及浅层FAZ面积缺血组分别为(39.82±5.01)%、(41.61±6.28)%、0.95±0.20、(0.30±0.10)mm~2,非缺血组分别为(39.26±5.07)%、(42.48±5.77)%、1.11±0.23、(0.32±0.19)mm~2,对照组分别为(49.00±2.72)%、(53.05±3.26)%、1.08±0.10、(0.32±0.13)mm~2。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和非缺血组深浅层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浅层FAZ面积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非缺血组DSF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缺血组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较非缺血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血组与非缺血组相比,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缺血型BRVO较非缺血型BRVO的黄斑区血流缺失更重,且深层较浅层更重;DSFR可作为BRVO血流改变异常新的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深浅层血管的相对损伤。(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宋婷婷,李哲清,周波[2](2019)在《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治疗方法短期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non-ischemic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non-ischemic BRVO)不同治疗方案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的80例80只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40只眼。A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LP),B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LP。两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均有提高,CMT数值均有下降。其中A组BCVA治疗后第1、2、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28),B组治疗后第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6)。治疗后1、2、3个月A组视力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A、B两组各月CMT数值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MT降低程度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非缺血型BRVO患者治疗后视力提升,黄斑水肿消退,IVR联合LP治疗疗效显着而稳定。(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7期)

单士立[3](2019)在《未累及黄斑区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激光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未累及黄斑区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激光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56例(96只患眼)未累及黄斑区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以此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56例(112只眼)作为对照组,对比眼底激光治疗前后两组敏感度的变化。结果上文数据可见,观察组患眼各空间频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两组对比具有统一学意义,P<0.05。结论未累及黄斑区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激光治疗前后敏感度变化更加显着,需要关注各项指标的变化,防止出现治疗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张凌,陈彬,宾莉,陈晓莉,乐原[4](2019)在《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可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可继发黄斑水肿和黄斑区缺血,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1])。有研究表明RVO患者视网膜血管中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持续释放入玻璃体腔,是形成黄斑水肿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南炳辉[5](2019)在《剔络化瘀方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剔络化瘀方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激光治疗,观察组41例加用剔络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视功能。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BCV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剔络化瘀方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能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蓓,陈凡[6](2019)在《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03/2018-05收治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mo,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CMT、黄斑中心体积(CMV)、BCVA、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wk,1、2、3mo,B组患者CMT、CMV、BCVA均明显优于A组(P<0.05)。随访3mo,B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显着高于A组(65%vs 38%,P<0.05),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显着低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5%vs 0%)无明显差异(P=0.999)。结论:与雷珠单抗比较,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改善视力,降低CMT和CMV,减少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旭丽,阳光,张娣,廖凯,袁安[7](2019)在《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随访12个月的疗效及注射次数。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共38例(38眼),按照治疗药物分为2组,即康柏西普治疗组22例,雷珠单抗组16例,2组均采用按需要治疗(1+PRN)的给药方式。2组患者首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共12个月,每次随访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检眼镜(眼底镜)、眼底照相、黄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若病情需要则补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通过观察2组患者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以及12个月内的总注射次数,比较2种药物的长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2组在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值均<0. 05); 2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随访期的BCVA、CMT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康柏西普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64±0. 70)次,雷珠单抗组平均注射次数为(1. 88±0. 67)次,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1+PRN方案治疗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观察12个月疗效均确实可靠;康柏西普能有效减少注射次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何静[8](2018)在《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黄斑水中(Macular edema ME)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通过眼底造影确诊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0例20只(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1-02)

冯俊,李雪菲[9](2017)在《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只眼),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指导下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并口服归元剔络化瘀方至少6个月(2个疗程)。治疗前及中药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BCVA、视网膜中心凹容积、视网膜中心凹厚度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1.视力疗效:治疗后6个月时,30只眼中痊愈4只眼(13.3%),显效5只眼(16.7%),有效14只眼(46.7%),无效7只眼(23.3%),总有效率76.7%。初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患眼视力(log Mar视力)分别为0.74±0.23,0.44±0.14,0.30±0.06,相邻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水肿疗效:治疗后6个月时,30只眼中痊愈4只眼(13.3%),显效8只眼(26.7%),有效14只眼(46.7%),无效4只眼(13.3%),总有效率为86.7%。初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患眼视网膜中心凹厚度分别为(624.34±155.2)μm,(465.6±183.7)μm,(385.2±144.8)μm;视网膜中心凹容积分别为(12.4±1.1)mm~3,(11.9±1.2)mm~3,(11.1±1.1)mm~3。两项指标相邻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疗法对缺血型BRVO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减轻黄斑水肿程度并提高患眼视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江慧娟,庞东渤[10](2018)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致黄斑水肿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retinal branch vein occlusion,BRVO)致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在鞍山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BRVO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叁组,20例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20例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术前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第1天进行BCVA、裂隙灯及眼压检查;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行BCVA、裂隙灯、眼底及眼压检查,并利用OCT观察黄斑水肿。通过观察上述指标比较叁组术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叁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BCVA为0.26±0.14、0.26±0.14,优于B组的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C组BCVA为0.14±0.11,优于A组0.2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BCVA为0.30±0.13、0.20±0.12、0.14±0.11,优于B组0.43±0.10、0.39±0.10、0.4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叁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MT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组CMT为(318.85±71.48)μm、(287.15±56.71)μm、(255.05±60.90)μm,优于A组(347.00±67.59)μm、(305.10±47.44)μm、(282.40±36.26)μm和B组(417.05±63.94)μm、(394.80±57.18)μm、(375.90±55.1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2个月、3个月,A组CMT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致黄斑水肿疗效较好,效果优于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non-ischemic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non-ischemic BRVO)不同治疗方案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确诊为非缺血型BRVO的80例80只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40只眼。A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LP),B组选择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LP。两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均有提高,CMT数值均有下降。其中A组BCVA治疗后第1、2、3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28),B组治疗后第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6)。治疗后1、2、3个月A组视力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A、B两组各月CMT数值均有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MT降低程度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非缺血型BRVO患者治疗后视力提升,黄斑水肿消退,IVR联合LP治疗疗效显着而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参考文献

[1].邢怡桥,刘芳,李拓.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流对比[J].眼科新进展.2019

[2].宋婷婷,李哲清,周波.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治疗方法短期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单士立.未累及黄斑区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底激光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张凌,陈彬,宾莉,陈晓莉,乐原.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J].山西医药杂志.2019

[5].南炳辉.剔络化瘀方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6].陈蓓,陈凡.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的疗效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7].赵旭丽,阳光,张娣,廖凯,袁安.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8].何静.玻璃体腔注射康博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C].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9].冯俊,李雪菲.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

[10].江慧娟,庞东渤.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致黄斑水肿的疗效[J].眼科新进展.2018

标签:;  ;  ;  ;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论文-邢怡桥,刘芳,李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