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扩张论文-牛东东,张学萍,沈莹,张培影

冠脉扩张论文-牛东东,张学萍,沈莹,张培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脉扩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冠状动脉栓塞,继发性心肌梗死,护理

冠脉扩张论文文献综述

牛东东,张学萍,沈莹,张培影[1](2019)在《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冠脉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属于一种双心室扩大或者左心室扩大,且心肌收缩功能下降的心肌病,其致病因素较多,是原发性心肌病中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率失常、心脏扩大以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可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冠状动脉栓塞是指各种来源的栓子随血液经过冠状窦口进入冠状动脉,造成冠状动脉阻塞,局部血流中断导致相应心肌缺血坏死,属于继发性心肌梗死。栓子来源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张伟强,刘稳,李培华,曾珍,赵孝通[2](2019)在《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49例(65耳)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试验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共16例(22耳),B和C组是对照组,B组单纯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共16例(21耳),C组单纯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共17例(22耳)。所有球囊扩张器械使用冠状动脉球囊。患者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术后通过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air,ETDQ-7)、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及声导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咽鼓管功能均有提高。鼓膜愈合后复查,A型鼓室图逐渐增多。A组术后3、6个月ETDQ-7评分均较B组和C组低,对照组C组较B组低。术后3、6个月ETS得分A组均高于B、C组,对照组之间C组较B组高。结论对于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能显着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球囊价格较常规咽鼓管球囊便宜,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同样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石庆云,尹代江,李盈盈[3](2019)在《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DCM患者15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GRACE评分,根据随访的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再入院、心源性死亡),将患者分为有事件组(33例)和无事件组(124例)。采用ROC曲线和Cox回归分析GRACE评分对扩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4. 6±8. 4)个月,与无事件组比较,有事件组GRACE评分明显升高(146. 6±15. 8 vs. 208. 5±23. 4,P <0. 01)。Cox分析显示,GRACE评分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R 2. 01,95%CI 1. 82~2. 57,P=0. 004)。ROC曲线分析,GRACE评分≥141. 5对DC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最佳预测价值,敏感性为92. 5%,特异度为73. 6%。Kalp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RACE评分较高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显着低于GRACE评分较低的患者(log-rank P <0. 01)。结论 GRACE评分与DCM患者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GRACE评分≥141. 5可作为DC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患者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程荣超,朱晓明,薛莉,卫丽[4](2018)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DCM患者20例(DCM组)和体检健康人群20例(对照组),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静脉负荷心肌声学造影测量冠脉血流储备(CFR),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水平差异,再对DCM组患者进行6个月规范化药物治疗后,复查LVEDd和LVEF,将LVEDd下降≥10%伴LVEF增加≥10%或LVEF≥50%者作为心功能明显改善组,而达不到该标准者作为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F和治疗前CFR水平差异,分析DCM患者治疗前CFR与治疗后LVEDd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DCM组CFR明显低于对照组(2.51±0.23vs 3.46±0.44,P<0.01),LVEDd显着大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前DCM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组CFR高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2.69±0.16vs 2.38±0.18,P<0.05),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组LVEDd小于同组治疗前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组,LVEF大于同组治疗前和无明显改善组(均P<0.01);DCM患者治疗前CFR与治疗后LVEDd呈显着负相关(r=-0.608,P<0.01),与LVEF呈显着正相关(r=0.623,P<0.01)。结论:CFR水平监测可用于观察DCM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后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夏屿鸥,宋耀明[5](2018)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冠脉分叉病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ed balloon,DEB)扩张术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叁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行DEB扩张术患者共105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第6、9、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靶器官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2个月复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经过1年随访,合并糖尿病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35)。两组患者复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分支血管狭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并糖尿病不会增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行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后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该类患者行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陈锦峰,徐新,唐良秋,周素芸,陈宝峰[6](2018)在《急性左冠脉闭塞病变急诊PCI术血栓预抽吸与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左冠脉闭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行血栓预抽吸术的使用情况,并与传统球囊预扩张术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15年至2017年入住粤北人民医院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50例,患者均为左冠脉急性闭塞病变。随机分两组,血栓预抽吸术组25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以血栓预抽吸术,球囊预扩张组25例PCI术前常规行球囊预扩张,比较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50例患者经急诊PCI术,冠脉再通率100%,手术后存活率100%。从冠脉造影术后行球囊预扩张或血栓预抽吸到冠脉恢复血流所需要的操作时间,球囊预扩张组略低于血栓预抽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2. 8±4. 2) min vs(13. 2±4. 3) min,P> 0. 05]。术中X射线曝光剂量血栓预抽吸组优于球囊预扩张组[(276. 0±37. 0) m Gy vs(369. 0±47. 0) m Gy,P <0. 01]。总体手术操作时间血栓预抽吸组低于球囊预扩张组[(18. 3±3. 2) min vs(23. 8±4. 5) min,P <0. 01]。血栓抽吸组患者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低于球囊预扩张组[(28. 7±11. 5)帧/s vs (37. 5±13. 7)帧/s,P <0. 05]。血栓预抽吸组术后30 min心绞痛缓解率高于球囊预扩张组(96. 0%vs 68. 0%,P <0. 05);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左冠脉急性闭塞病变患者,急诊PCI治疗中,预先行血栓抽吸术,有助于改善PCI术后血流再灌注,减少X射线曝光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李鹏飞[7](2018)在《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力学行为研究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血管类疾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已成为中青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而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不能立即见效、风险大、身体素质要求高等客观因素。所以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病最有效的方法,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架植入过程不仅对其结构本身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术后的支架自身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其体内的血液流动都产生了影响。故本文基于术后狭窄这一科学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支架介入过程建模及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完成内容如下:1.根据支架介入过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存在的各种非线性问题,本文主要对基于弹塑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数值理论进行描述,并对几何非线性与接触非线性数值模型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对冠脉支架介入建模过程的各种非线性参数进行设定。2.根据弹塑性理论及支架相关标准本文设计出A支架,并采用医学相关报导中的人体血管参数分别建立初、中、高狭窄率斑块及不同曲率下的弯曲血管模型。开发用于模拟3 mm狭窄弯曲血管被撑开的介入过程有限元模型。模拟冠脉支架介入不同狭窄率不同曲率弯曲血管的扩张过程,对比分析A支架与临床常用的B支架的结构性能以及对血管的损伤分析,搭建冠脉支架的体外测试系统对A进行实验验证。3.在完成支架介入弯曲血管后,本文首先提取介入过程中的扩张结果模型;然后基于ANSYS Workbench 15.0中的Transient Structural与CFX模块对冠脉支架介入人体冠脉弯曲血管后的结果模型填充血液建立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并构建非牛顿流体的材料模型;最后对弯曲血管血液流动与流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4.以流固耦合分析结果作为拓扑优化的约束条件,将柔度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选择合适的最小成员几尺寸,设置拔模约束,建立拓扑优化系统模型,对B支架的连接筋处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六种最小成员尺寸下的拓扑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钿,王列,尹梅,欧灵,郭兰青[8](2018)在《血小板反应蛋白2联合血清白蛋白早期诊断川崎病冠脉扩张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联合血清白蛋白(ALB)对川崎病患儿冠脉损害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同期发热非川崎病患儿34例与健康儿童34例作为发热组和健康组。川崎病组根据超声心动图表现分为冠脉扩张组与非冠脉扩张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同一时间取清晨空腹血离心进行实验室指标(ESR、ALT、AST、CRP、WBC)浓度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SP-2、TSP-1的浓度。同时绘制ROC曲线,分析TSP-2联合ALB对冠脉扩张的预测价值。结果川崎病组血浆TSP-2水平为(33.79±6.86)μg/L,明显高于发热组(21.471±4.94)μg/L和健康组(16.59±1.6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86,P<0.01)。川崎病组血浆TSP-1水平为(11.27±4.28)μg/L,明显高于发热组(6.73±2.78)μg/L和健康组(3.36±1.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02,P<0.01)。冠脉扩张组血浆TSP-2水平为(35.32±7.68)μg/L,非冠脉扩张组为(30.31±5.57)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1)。TSP-2单独预测冠脉扩张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联合白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结论 TSP-2水平的升高能够早期预测诊断川崎病并发冠脉损伤,TSP-2升高联合血清ALB降低更具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1期)

李琳,王金会,赵培勇[9](2017)在《冠脉瘤样扩张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62岁,入院前10d无诱因出现胸闷、憋气,多于每日下午发作,呈阵发性,每次持续超过半小时,每日发作1~2次,症状可自行缓解。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未服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查体:BP 128/93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5bpm,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导联ST段压低,aVR导(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孙亚超,郑海军,曾辉,杨长宝,晋辉[10](2017)在《梗死相关动脉靶向用药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球囊后扩张冠脉血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靶向灌注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远端应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并置入支架术后进行球囊后扩张(PSBD)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支架置入后均行PSBD。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支架置入前预防性靶向灌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54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比较两组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水平及心肌灌注水平、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PCI术中心外膜灌注及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44、P=0.0389),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行IRA远端逆向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STEMI患者支架置入后球囊后扩张是安全的,冠脉慢/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不增加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术后MACCE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冠脉扩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49例(65耳)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试验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共16例(22耳),B和C组是对照组,B组单纯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共16例(21耳),C组单纯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共17例(22耳)。所有球囊扩张器械使用冠状动脉球囊。患者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术后通过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air,ETDQ-7)、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及声导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咽鼓管功能均有提高。鼓膜愈合后复查,A型鼓室图逐渐增多。A组术后3、6个月ETDQ-7评分均较B组和C组低,对照组C组较B组低。术后3、6个月ETS得分A组均高于B、C组,对照组之间C组较B组高。结论对于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能显着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球囊价格较常规咽鼓管球囊便宜,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同样好的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脉扩张论文参考文献

[1].牛东东,张学萍,沈莹,张培影.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冠脉动脉栓塞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张伟强,刘稳,李培华,曾珍,赵孝通.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3].石庆云,尹代江,李盈盈.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4].程荣超,朱晓明,薛莉,卫丽.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J].微循环学杂志.2018

[5].夏屿鸥,宋耀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脉分叉病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疗效观察[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6].陈锦峰,徐新,唐良秋,周素芸,陈宝峰.急性左冠脉闭塞病变急诊PCI术血栓预抽吸与球囊预扩张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8

[7].李鹏飞.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力学行为研究及优化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8].王钿,王列,尹梅,欧灵,郭兰青.血小板反应蛋白2联合血清白蛋白早期诊断川崎病冠脉扩张的价值[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

[9].李琳,王金会,赵培勇.冠脉瘤样扩张1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

[10].孙亚超,郑海军,曾辉,杨长宝,晋辉.梗死相关动脉靶向用药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球囊后扩张冠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标签:;  ;  ;  ;  

冠脉扩张论文-牛东东,张学萍,沈莹,张培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