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线接地故障论文-王士新,张慧芬,徐斌,魏亚军,刘宗杰

断线接地故障论文-王士新,张慧芬,徐斌,魏亚军,刘宗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断线接地故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故障类型,零序电压

断线接地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王士新,张慧芬,徐斌,魏亚军,刘宗杰[1](2018)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负荷性质、中性点接地方式、过渡电阻等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复合序网分析了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的故障特征,得出不同影响因素下零序电压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变化差别显着的结论,从而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压幅值和相位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的诊断判据。PSCAD仿真验证了该判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8年07期)

赵长浩[2](2018)在《电气化铁道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测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电气化铁道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中的断线接地故障,给出了不同断线情况下牵引网线路中的电流量特征,并对断线接地故障的几种测距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测距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王士新[3](2018)在《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着电能分配的作用,其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我国中低压配电网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两种。由于配电网结构复杂、城乡建设水平差异大、维护力度不平衡和网络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配电线路故障频发,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配电线路故障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以发生概率较高的小电流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为研究重点,而对于单相断线故障及其断线后带电导线落地而形成的复杂故障研究则很少有人涉及,故障后负荷侧电压、电流不平衡所造成危害的防护能力不足,是配电自动化技术和智能配电网发展的一块短板。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通过配电网并网,使得传统配电网的故障特征发生改变,传统的故障保护策略或将不再适用。尤其对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 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IIDG),其输出特性与控制策略密切相关,故障特征更加复杂,因此在进行故障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故障特征的影响。为了解决配电网发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选线和类型诊断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中性点运行方式和过渡电阻影响的情况下,根据边界条件建立故障复合序网,首先进行传统配电线路的故障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单相断线故障选线判据以及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判据,然后针对含IIDG配电网,分析IIDG的控制策略和输出特性,建立IIDG数学模型,最后分析和总结IIDG并网对传统配电线路故障检测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故障选线问题,根据故障边界条件,利用对称分量法建立复合序网,通过对复合序网的分析得到故障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总结得出故障特征:故障线路正序电流与负序电流幅值相等且为故障前相电流幅值的一半,非故障线路正序、负序电流变化不大。据此故障特征提出基于正序电流和负序电流幅值的故障选线判据,并进行仿真验证。(2)针对传统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选线和故障类型诊断问题,在已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单相断线加电源侧接地和单相断线加负荷侧接地两种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过渡电阻对故障特征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对称分量法分析得到零序电压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基于零序电压幅值和相位信息的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判据,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该判据可以检测单相断线故障后是否伴有接地故障发生,并确定其故障类型。(3)为了确定IIDG故障时的输出特性,对IIDG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并建立IIDG数学模型。当线路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有功、无功功率输出和抑制负序分量的目的,采用双dq坐标变换解耦控制策略,实现逆变器控制系统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单独控制,使其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情况下始终输出正序有功功率。建立数学模型并完成仿真模型的搭建。(4)为了分析IIDG并网对所提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判据的影响,根据故障发生后IIDG的控制策略和输出特性,将其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或者受控负值电阻的形式,利用对称分量法重新建立复合序网,且IIDG等效受控电流源模型仅存在于正序网络,重新对含IIDG的配电线路进行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分析,总结IIDG并网对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判据的影响,并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所做工作对完善配电网故障保护体系和含IIDG配电网断线故障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促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和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魏化永,欧志新[4](2015)在《牵引供电网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模拟计算与仿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客运专线AT供电牵引网发生接地故障时,馈线保护装置会发生拒动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利用电路基本原理,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故障模型并进行理论推导计算,将其与短路故障的阻抗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断线接地故障是一种高阻状态时的接地故障,阻值远大于短路时的阻抗,超出了馈线保护阻抗的整定值范围。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牵引网故障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本文理论推导计算的准确性,找到发生断线接地故障时馈线保护装置拒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陈志明[5](2015)在《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10k V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断线接地故障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便于为线路维修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5年08期)

衡东强[6](2013)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0KV配网线路多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由于其具有走线地理环境复杂、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等特点,因而断线、接地故障时有发生。但是由于系统断线或者接地时系统零序电压均会出现03U>(15~20)V[1]的情况,满足报接地信号的条件。故当调度监控系统报"接地"信号时,不易判断线路是何种故障。本文通过以同一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断线故障为例,对接地故障、断线故障电压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为调度判断故障类型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0)

张慧芬,桑在中[7](2013)在《架空线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压6~66 kV配电系统中,架空线路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时有发生,危及人身安全,影响电力负荷正常运行。在考虑接地点在负荷侧及考虑负荷性质的前提下,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时保护安装处、断线点、接地点和负荷侧的电流、电压进行分析,并导出各点电压、电流的计算公式,绘出相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分析表明,保护安装处、接地点及负荷侧的电压与负荷性质和过渡电阻有关;断线相断线点的电压与负荷性质有关。用PSCAD仿真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单相断线故障和断线接地复故障的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期刊2013年02期)

孙旭娜,张慧芬,田质广[8](2013)在《接地点在变电站侧断线接地复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架空线路发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时,接地点可能在变电站侧或负荷侧。针对接地点在变电站侧,考虑配电网的两类主要负荷(动力负荷和非动力负荷),对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时保护安装处、接地点、断线点和负荷侧的电压电流进行详细的分析,推导出各点处电压电流的计算公式,绘出相应的电压电流相量图,得出结论:保护安装处与接地点电压相同,与接地过渡电阻有关,断线点电压与负荷性质有关,负荷侧电压与负荷性质和过渡电阻有关。PSCAD仿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安林,王军,李钢,李辉[9](2010)在《电气化铁路自耦变压器供电接触网断线接地故障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馈线实时功率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附加谐波自适应制动判据,文中提出一种电气化铁路自耦变压器(AT)供电接触网断线接地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馈线保护装置能够识别出断线接地形成的高阻抗故障(有别于高过渡电阻接地故障),在励磁涌流等暂态及重负荷工况下识别元件不误动,同时解决了AT解列后常规保护可能拒动的问题。目前的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及客运专线都采用了先进的AT供电模式,文中提出的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经过了实践检验。(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0年23期)

徐红红[10](2008)在《客运专线AT牵引供电系统断线接地故障分析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运高速化是世界铁路的发展方向,它具有速度快、运能大、安全好、占地少、节省能源等一系列优点。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话题,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客运专线的牵引供电系统主要采用AT牵引供电方式,机车主要采用交—直—交机车或动车组,原有的馈线保护装置对这种新的牵引负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客运专线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研究馈线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在单线、复线断线接地阻抗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牵引网断线接地阻抗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计算,并将其与常规性短路故障的阻抗进行比较,得到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并联AT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得到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找到了故障时保护装置拒动的原因。为研究客运专线的负荷特性,建立了交—直—交机车及动车组CRH2仿真模型,得到恒功运行、启动、再生制动等工况下的电流特性曲线和谐波含量,发现高次谐波抑制式的电流增量保护对于新的负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原有电流增量保护原理的基础上,将3个典型工况下的负荷电流与故障电流进行比较,分析机车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与故障时两个ΔI的不同,改进电流增量保护的整定条件,并通过仿真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04-01)

断线接地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电气化铁道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中的断线接地故障,给出了不同断线情况下牵引网线路中的电流量特征,并对断线接地故障的几种测距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测距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线接地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王士新,张慧芬,徐斌,魏亚军,刘宗杰.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类型诊断[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

[2].赵长浩.电气化铁道全并联AT供电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测距分析[J].电工技术.2018

[3].王士新.配电线路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检测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8

[4].魏化永,欧志新.牵引供电网断线接地故障的阻抗模拟计算与仿真试验[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陈志明.10kV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故障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6].衡东强.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断线接地故障分析[C].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7].张慧芬,桑在中.架空线单相断线接地复故障分析[J].中国电力.2013

[8].孙旭娜,张慧芬,田质广.接地点在变电站侧断线接地复故障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安林,王军,李钢,李辉.电气化铁路自耦变压器供电接触网断线接地故障的识别[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10].徐红红.客运专线AT牵引供电系统断线接地故障分析与保护[D].西南交通大学.2008

标签:;  ;  ;  ;  

断线接地故障论文-王士新,张慧芬,徐斌,魏亚军,刘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