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口译论文-李倩

英汉口译论文-李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口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英汉口译

英汉口译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1](2019)在《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在高校英汉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以及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英汉口译教学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互相支持和关联,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口译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学习和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67期)

刘清华[2](2019)在《工程设计理念讲座英汉口译实践报告—关联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口译实践报告是以作者2018年5月8日沈阳工程学院工程设计理念讲座内容为材料展开的,采用了交替传译,分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现场口译录音资料,旨在通过关联理论分析和研究口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将关联理论和口译策略结合,解决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口译实践报告共有四部分。首先是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和任务目的两方面内容。详细介绍该实践,为实践报告做铺垫。第二部分是任务过程,共有译前准备、任务实践和任务评价叁方面。作者在本章讲述了任务实践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和发言人沟通相关资料,在网上搜索积累专业知识以及词汇知识,作者接下来对口译实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实践过后了解到发言人及听众对此次交替传译的评价并进行了自我反馈。第叁部分是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最佳关联以及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交替传译。作者根据本次口译实践,列举典型的例句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从口译效果不佳的案例和运用的相应技巧两方面来展开的。第四章为实践报告的总结部分,针对口译过程进行了译后总结。(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宣云,范劭兴[3](2019)在《智能语音技术下英汉口译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智能语音技术进行口译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并已取得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智能语音技术在日常交流或翻译中的准确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智能语音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利用智能语音进行口译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技术在英汉口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智能语音技术运用于英汉口译的准确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博仁[4](2019)在《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口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的词与词的直接对译,更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互融。因此,可以说,口译是国家之间、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翻译时,不是语言的直译,而是对相互间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阐释。在英汉口译中,对文化现象理解的偏差会导致口译结果的大相径庭,这就是文化缺失现象,因此准确把握国家间的文化特点,是成功进行口译的保证。(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4期)

宣云,范劭兴[5](2018)在《智能语音技术下英汉口译问题及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语音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大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等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这一课题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智能语音技术或英语口译两个方面,极少涉及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发现,在运用智能语音技术进行英汉交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语法层面和语义表达层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发现主要是由智能语音技术上的缺陷和英汉文化的差异两个方面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48期)

马欣[6](2018)在《释意理论在英汉口译中的应用——以马云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访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口译作为搭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释意理论主张使源语脱离语言外壳,注重意义的传达,是口译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本文将以马云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访谈为例,分析释意理论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8年15期)

王丹邱[7](2018)在《英汉口译中的听力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听"是口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听力理解对于学员口译来说又是比较难的一部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篇文章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剖析了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障碍,以及在英语听力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口译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0期)

索朗旺姆[8](2018)在《基于地方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以西藏大学的“英汉口译”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地区高校开设的课程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完善,旨在使其更适合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或更好地掌握某种技能。西藏大学的"英汉口译"课程经历了数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的这门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及方法、教材的使用和考核方式方面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作者就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西藏高校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且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改革方案。(本文来源于《西藏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刘哲[9](2018)在《《实用课堂管理》英汉口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此文是一篇翻译报告,选自美国心理学会课堂管理模块网络课程中的第一集《实用课堂管理》,这门课程于2013年正式上线。该视频通过丰富、详实及生动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该视频极具价值,它对教育工作者具有极大的激励鼓舞和引导作用。该报告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翻译任务来源、内容及翻译项目意义;第二部分围绕译前准备工作展开;第叁部分主要介绍释义理论及其应用;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翻译案例分析,针对翻译难点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主要以释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转译,增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从而成功完成此次翻译项目;第五部分主要总结从翻译实践中得到的启发及问题。译者在此次口译过程中选择的主要指导理论是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该理论观点认为口译的过程就是释意的过程。释意理论的翻译过程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外壳,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笔者希望可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运用合适的口译方法、口译技巧和策略,提升自己此次的口译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博文[10](2018)在《基于PACCEL语料库的英汉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英汉口译中的非流利现象。流利度通常被视为口译评估中的重要指标,而非流利现象频现于口译学习者的产出,影响译语流利性。在口译非流利的前人研究中,针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口译中的非流利现象鲜有学者涉及到,口译语料库更是很少被使用于非流利现象研究。本文探讨可行的非流利分类,考察英汉口译中非流利的特点与分布,并探究非流利现象与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分数是否存在相关性。首先,基于Levelt提出的非流利结构模型与Clark与Wasow的叁大假说,并借鉴戴朝晖的非流利分类体系,作者提出了英汉口译非流利分类体系。研究发现,非流利现象在PACCEL-S语料库中100名考生的口译产出中大量出现,共计2776个,其中停顿是主要出现的非流利类别,其次是重复和自我修正。非流利现象经常出现在句中信息密集处。高分组与低分组总体出现的非流利频率和各分类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口译测试成绩与有声停顿成负相关。针对分析结果,本研究总结了一些对口译教学的启示,包括将流利性列入口译评估标准,并设计流利性训练任务,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控制非流利的产出。(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英汉口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口译实践报告是以作者2018年5月8日沈阳工程学院工程设计理念讲座内容为材料展开的,采用了交替传译,分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现场口译录音资料,旨在通过关联理论分析和研究口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将关联理论和口译策略结合,解决口译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口译实践报告共有四部分。首先是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和任务目的两方面内容。详细介绍该实践,为实践报告做铺垫。第二部分是任务过程,共有译前准备、任务实践和任务评价叁方面。作者在本章讲述了任务实践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如和发言人沟通相关资料,在网上搜索积累专业知识以及词汇知识,作者接下来对口译实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实践过后了解到发言人及听众对此次交替传译的评价并进行了自我反馈。第叁部分是案例分析。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最佳关联以及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交替传译。作者根据本次口译实践,列举典型的例句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从口译效果不佳的案例和运用的相应技巧两方面来展开的。第四章为实践报告的总结部分,针对口译过程进行了译后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口译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2].刘清华.工程设计理念讲座英汉口译实践报告—关联理论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宣云,范劭兴.智能语音技术下英汉口译方法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姜博仁.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9

[5].宣云,范劭兴.智能语音技术下英汉口译问题及原因探析[J].智库时代.2018

[6].马欣.释意理论在英汉口译中的应用——以马云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访谈为例[J].青春岁月.2018

[7].王丹邱.英汉口译中的听力障碍[J].长江丛刊.2018

[8].索朗旺姆.基于地方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以西藏大学的“英汉口译”课程为例[J].西藏教育.2018

[9].刘哲.《实用课堂管理》英汉口译实践报告[D].河南大学.2018

[10].赵博文.基于PACCEL语料库的英汉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D].广西大学.2018

标签:;  ;  ;  ;  

英汉口译论文-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