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物沉积论文-武江艳

络合物沉积论文-武江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络合物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纳米材料,电沉积,吡啶偶氮胺类试剂

络合物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武江艳[1](2019)在《基于吡啶偶氮胺类试剂—金属络合物电沉积构筑的纳米电化学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将纳米材料用于电化学传感研究,并开展无机、有机及生物样品测定成为电分析化学研究热点。电沉积技术是纳米材料可控制备的有效手段。采用电沉积技术构筑高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极大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基于此,本论文以吡啶偶氮胺类试剂-金属络合物为电沉积前驱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沉积法成功构筑了基于纳米钯、纳米钴和纳米铜的叁类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能谱技术等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法方法研究其构筑过程和传感性能,并建立了高灵敏检测水合肼(N_2H_4)、亚硝酸盐(NO_2~ˉ)、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H_2O_2)的电化学新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络合调控机制的纳米钴电化学传感研究(1)将玻碳电极(GCE)直接浸入含钴离子-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氯化钾(Co~(2+)-5-I-PADAT+0.1M KCl)的电解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纳米钴传感器CoNPs-5-I-PADAT/GCE。优化传感器构筑条件并研究N_2H_4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将5-I-PADAT引入纳米钴传感器的构筑中,所制备的CoNPs-5-I-PADAT/GCE在研究N_2H_4的电催化氧化时,其氧化峰电流比CoNPs/GCE提高了2倍,氧化电位降低了约0.25 V。该传感器在N_2H_4浓度在0.64μM~2150μM范围内,电流与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8μM(S/N=3);(2)采用滴涂法将2-(5-碘-2-吡啶偶氮)-2-二甲氨基苯胺(5-I-PADMA)修饰在ITO导电面上,制得5-I-PADMA/ITO,将其浸入含钴离子的H_2SO_4溶液中,捕获溶液中的钴离子,之后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电极的表面还原制备了纳米钴传感器CoNPs-5-I-PADMA/ITO。研究了N_2H_4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相比较单纯金属钴构置的传感器,加入络合剂5-I-PADMA后,构置的CoNPs-5-I-PADMA/ITO传感器对N_2H_4的检测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定量检测N_2H_4的浓度为0.5μM~4μM,且应用于湖中N_2H_4的检测。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照,结果令人满意;(3)将钯、钴离子混合溶液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络合后,将其滴涂法修饰到ITO上,采用循环伏安法将钯、钴离子原位还原构筑了纳米钯-钴传感器Pd-CoNPs-5-Br-PADMA/ITO。研究该传感器对H_2O_2的电催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在0.12 M NaOH溶液中该传感器对H_2O_2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活性,线性范围为0.1μM~2424μM,检出限0.05μM(S/N=3)。2、基于络合调控机制的纳米钯电化学传感研究(1)将ITO浸入含钯离子-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氯化钾(Pd~(2+)-5-Br-PADMA+0.1 M KCl)的电解液中,采用恒电位法成功构置了纳米钯传感器PdNPs-5-Br-PADMA/ITO。优化传感器构筑条件并研究了NO_2~-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将5-Br-PADMA引入纳米钯传感器的构筑中,所制备的PdNPs-5-Br-PADMA/ITO在研究NO_2~-的电催化氧化时,其氧化峰电流比PdNPs/GCE提高了2倍。该传感器在NO_2~-浓度在6.6μM~890μM和0.1μM~6.6μM范围内,电流与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μM(S/N=3)。与其它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等优点;(2)采用滴涂法将钯离子-5-(5-氰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Pd~(2+)-5-CN-PADAT)络合物修饰在ITO上,采用循环伏安法构筑了纳米钯传感器PdNPs-5-CN-PADAT/ITO。在优化该传感器制备条件对其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HCHO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HCHO浓度在5μM~800μM范围内,电流与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8μM(S/N=3)。3、基于络合调控机制的纳米铜电化学传感研究采用滴涂法将铜络合物(Cu~(2+)-5-Br-PADMA)修饰到ITO上,通过循环伏安技术制备了纳米铜传感器(CuNPs-5-Br-PADMA/ITO),通过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能谱技术对其进行了相关测试,研究了H_2O_2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 PBS溶液中,该传感器对H_2O_2的还原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H_2O_2浓度在2.5μM~0.63 mM范围内,电流与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μM(S/N=3)。(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曹华珍,秦爱玲,郑国渠,杜征峥[2](2009)在《氨络合物体系中杂质Zn~(2+)对电沉积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霍尔槽试验研究氨络合物体系中杂质Zn2+对镍电沉积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不同Zn2+浓度时的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及电流时间暂态曲线。结果表明:杂质Zn2+的含量为0.1g/L时,在小于2.78A/dm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正常沉积出金属镍;杂质Zn2+含量大于0.5g/L时,在较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均无法正常沉积出金属镍;过电位小于640mV时,Zn2+的存在不影响阴极反应的传递系数,且不改变阴极反应机理;当过电位大于640mV,且杂质Zn2+的浓度大于0.5g/L时,阴极反应的传递系数减小,阴极反应机理发生改变;杂质Zn2+浓度大于0.5g/L时,严重影响镍电结晶过程的成核速率,这是其抑制金属镍电沉积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镍氨络合物体系电积金属镍,应控制杂质Zn2+的含量小于0.1g/L。(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郑利峰,郑国渠,曹华珍,张九渊[3](2003)在《氨络合物体系中镍阴极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极化曲线测量,对氨络合物体系中镍阴极电沉积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溶液中总镍离子浓度、氨水浓度、氯化铵浓度、阴离子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镍阴极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镍放电电流随着总镍离子浓度的上升而上升,随氨水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4mol/L氯化铵浓度范围内,镍放电电流随其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氯化铵浓度低于1mol/L时,镍放电电流出现下降的现象;氯盐氨络合物体系中镍阴极放电电流明显高于硫酸盐氨络合物体系镍放电电流,镍放电电流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了镍阴极电沉积电化学行为变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李君,程极源,蒋毅,王华明[4](2001)在《络合物共沉积法制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几种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制 γ-丁内酯的催化剂 ,发现络合物共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远远优于其它催化剂 (包括工业催化剂 )。通过 TPR,XRD,XPS,AES和孔结构分析 ,论证了活性物种是 Cu°和微量的 Cu+ ,孔结构是催化剂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 ,并将催化剂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较好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1年04期)

陈文亮,曾令全[5](1988)在《多配体络合物在电沉积过程中的互补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属电沉积的溶液中,金属离子形成复杂的多配体络合物,单独氰化络合物的电沉积工艺并不是十全十美。作者在研究新的铜锌二元仿金电沉积工艺和氰化络合物电沉积锡镍合金新工艺中,发现引入第二种配体络合物(或更多配体络合物)到氰化给合物中会有好的结果。本文从广义的酸碱原理出发,提出多配体络合物的互补作用:在形成多配体络合物的过程中,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配体与配体之间有相互影响对方软硬度使各自的软硬度相互接近的特性。文章讨论了这种互补作用的四个基本内容,对已发现的实验事实和作者研究的铜锌、锡镍二元合金电沉积新工艺也用互补观点作了解释。(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1988年03期)

络合物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霍尔槽试验研究氨络合物体系中杂质Zn2+对镍电沉积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不同Zn2+浓度时的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及电流时间暂态曲线。结果表明:杂质Zn2+的含量为0.1g/L时,在小于2.78A/dm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正常沉积出金属镍;杂质Zn2+含量大于0.5g/L时,在较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均无法正常沉积出金属镍;过电位小于640mV时,Zn2+的存在不影响阴极反应的传递系数,且不改变阴极反应机理;当过电位大于640mV,且杂质Zn2+的浓度大于0.5g/L时,阴极反应的传递系数减小,阴极反应机理发生改变;杂质Zn2+浓度大于0.5g/L时,严重影响镍电结晶过程的成核速率,这是其抑制金属镍电沉积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镍氨络合物体系电积金属镍,应控制杂质Zn2+的含量小于0.1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络合物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武江艳.基于吡啶偶氮胺类试剂—金属络合物电沉积构筑的纳米电化学传感研究[D].延安大学.2019

[2].曹华珍,秦爱玲,郑国渠,杜征峥.氨络合物体系中杂质Zn~(2+)对电沉积镍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

[3].郑利峰,郑国渠,曹华珍,张九渊.氨络合物体系中镍阴极电沉积的电化学行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

[4].李君,程极源,蒋毅,王华明.络合物共沉积法制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催化剂[J].合成化学.2001

[5].陈文亮,曾令全.多配体络合物在电沉积过程中的互补作用[J].电镀与涂饰.1988

标签:;  ;  ;  ;  

络合物沉积论文-武江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