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痈生肌法论文-罗中涵

消痈生肌法论文-罗中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痈生肌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溃疡,胃镜,热毒蕴胃

消痈生肌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中涵[1](2016)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毒热蕴胃型胃溃疡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学习运用周学文老教授临床经验方剂“解毒清热,消痈生肌”的方法治疗毒热蕴胃型胃溃疡,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溃疡面积、及胃镜下表现的影响,为中医临床治疗热毒蕴胃型胃溃疡找到了临床研究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自2011年6月-2012年10月时间段内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对这98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人数为46例,治疗组52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餐前空腹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次,每日早晚饭前空腹口服各一次,28天为一个疗程;阿莫西林胶囊1.0g,日2次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0.5g,日2次口服,14天为一个整疗程;治疗组的患者服周学文老教授的经验汤剂治疗,汤剂采用“解毒清热,消痈生肌”的治法,药物组成为:黄连6g苦参6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乌贼骨10g浙贝母10g白芨10g黄芪15g,该汤剂每天一剂,分为早晚餐前两次空腹口服,总体疗程28天。将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收集并记录中医四诊资料,治疗前及疗程结束4周后行电子胃镜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将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4星期以后,在中医症候的治疗效果上,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症状痊愈数为14例,显效数为19例,有效数为13例,无效数为6例,总体临床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的患者临床症状痊愈数为7例,显效数为12例,有效数为18例,无效数为9例,总体临床有效率为80.43%,治疗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患者行胃镜检查比对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痊愈为13例,显效为18例,有效为15例,无效为6例,总体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临床痊愈为8例,显效为10例,有效为18例,无效为10例,总体有效率为78.26%,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显着高过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的比较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改善热毒蕴胃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胃脘部疼痛、促进溃疡愈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周学文教授运用“解毒清热、消痈生肌”的传统中医学理念,将传统中医外科的“消、托、补”治法接引入毒热蕴胃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今后消化内科在治疗此类疾病中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张诗万[2](2014)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与分析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8.0%,同时观察组复发率仅为12.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效果较优,复发率极低,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4年12期)

肖景东[3](2013)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一文中研究指出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中医各家治疗各有特色。笔者在临床中以痈论治胃溃疡,以"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治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胃溃疡是多病因疾病,外邪伤中、肝气犯胃、情致过极或药邪损伤等因素均可致病。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全国名中医周学文教授根据胃溃疡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的形态学特征,认为其应属于内痈范畴,创立毒热病因学说,以痈论治胃溃疡。笔者根据胃溃疡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毒热蕴结、毒热伤正、正虚毒恋叁期,治疗中采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的治法,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3年34期)

谢齐贵[4](2012)在《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9月在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8例。按入院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所有患者给予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痈生肌法。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6个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痈生肌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良好,复发率低,是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2年14期)

廖威[5](2010)在《消痈生肌法治疗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临床表现多为胃脘痛伴痞闷胀满、反酸、恶心、呕吐等症,且容易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危害人类健康。该病的短期治愈已不成问题,但愈后复发仍是医学界难题。中药消痈生肌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复发率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消痈生肌法中药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的治疗疗效机理。该中药使用是以“毒热”病因说为立法依据、将治疗外科痈疡的“消、托、补”法用于内科病治疗的创新运用。本实验是在前人系列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法、比色法、ELISA法,通过对胃溃疡大鼠治疗后在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血清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来探索消痈生肌法中药对胃溃疡,并防止其复发的治疗作用机制,以此来反证胃溃疡发病的“毒热”病因说。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治疗:SPF级SD大鼠70只,均为雄性,体重(200±10)g。用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消痈溃得康组(溃得康组)、消痈生肌法中药汤剂组(汤药组)、溃疡胶囊组(胶囊组)、奥美拉唑组(奥美组),每组10只。2.制作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将传统的冰乙酸烧灼法加以改良,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普通人按体重60kg计算,人与200g体重大鼠折算比为6.25:1,计算出每种药物的对应浓度:消痈生肌方1.28g/kg,消痈溃得康0.2 g/kg,溃疡胶囊0.018 g/kg,奥美拉唑肠溶片0.2 mg/kg。3.实验方法:各组实验大鼠适应性饲养两天后开始实验。禁食24小时后开始造模,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早晚各一次,共12天。正常组,正常饲养,不进行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2ml,早晚各一次;汤药组,每日灌胃消痈生肌方中药汤剂2ml,早晚各一次;溃得康组,每日灌胃消痈溃得康溶液2ml,早晚各一次;胶囊组,每日灌胃溃疡胶囊溶液2ml,早晚各一次;奥美组,每日早晨灌胃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2ml,晚上灌胃蒸馏水2ml。灌胃结束后麻醉下断头处死,开腹,找到胃,在幽门、贲门两端剪断,将胃取出;沿胃大弯剪开,用生理盐水清洗,在洁净工作台将胃壁展平,观察溃疡情况,然后沿溃疡边缘3mm切下胃壁,制作病理切片,冰冻待检。腹主动脉取血约5ml,加入抑肽酶,离心,取上部血清,装入EP管中,按组别1-70编号标记,冷冻备用。4.胃溃疡的组织学评价指标:将胃溃疡病灶或溃疡疤痕及其周围组织按照常规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和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变化,测量再生粘膜厚度。5.血清SOD含量测定:购置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按使用说明用比色法测定血清SOD含量。6.血清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的检测:购置血清PGI2、TXA2试剂盒,按使用说明运用ELISA法检测PGI2及TXA2含量。7.血清转移趋化生长因子(TGF)的检测:购置血清TGF试剂盒,按使用说明运用ELISA法检测TGF水平。8.所用药物与试剂:消痈生肌法中药汤剂,消痈溃得康颗粒剂,溃疡胶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100%冰乙酸, 10%水合氯醛溶液, 10%甲醛溶液,SOD试剂盒,PGI2、TXA2酶联免疫试剂盒;TGF酶联免疫试剂盒;抑肽酶;100%乙醇。9.实验仪器:TDL-5A台式离心机,LeicaRM2135切片机,Olympus光学显微镜,SN-682型放射免疫r计数器,DU-600蛋白核酸分析仪,电热恒温水温箱,恒温震荡器,721B分光光度计,INFINITE M200酶标仪;游标卡尺。结果:1、本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病理损伤最重为模型组,表现为粘膜不连续,溃疡深者可及肌层及浆膜层,表面有坏死组织;最轻为汤药组,可见再生的粘膜、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2、各组大鼠再生粘膜厚度由厚到薄为正常组、汤药治疗组、假手术组、溃得康组、奥美组、胶囊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汤药组与模型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模型组、与胶囊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3、各组大鼠血清SOD含量由高到低为汤药组、溃得康组、奥美组、假手术组、正常组、胶囊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汤药组与模型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胶囊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4、模型组PGI2含量最低,各组大鼠PGI2由大到小为汤药组、奥美组、溃得康组、假手术组、胶囊组、正常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汤药组中PGI2含量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与之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汤药组与模型组、溃得康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5、模型组TXA2含量最高,各组大鼠TXA2由小到大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汤药组、溃得康组、胶囊组、奥美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汤药组与模型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溃得康组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6、模型组PGI2/TXA2比值最低,各组大鼠PGI2/TXA2由大到小为正常组、汤药组、假手术组、溃得康组、胶囊组、奥美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汤药组与模型组、与溃得康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胶囊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7、模型组TGF含量最低,各组大鼠TGF由大到小为汤药组、溃得康组、奥美组、正常组、假手术组、胶囊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汤药组与模型组、与胶囊组、与奥美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溃得康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溃得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胶囊组、奥美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消痈生肌法中药能促进实验性大鼠胃粘膜表面坏死组织吸收,加快上皮细胞增殖,使肉芽组织迅速生成,增加再生粘膜厚度,提高愈合的组织学成熟度,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其复发。2、消痈生肌法中药能增加血清SOD含量,减少自由基损伤。由此我们认为消痈生肌法中药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3、消痈生肌法中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TXA2水平、提高大鼠血清中PGI2水平,缓解炎症介质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局部血管痉挛、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提高愈合的功能成熟度,以此来促进溃疡的愈合,防止其复发。4、消痈生肌法中药能有效增强TGF活性,使之接近正常水平,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和防御功能,提高愈合的功能成熟度,从而达到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其复发的目的。5、我们认为消痈生肌法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方法,并且有望在抗溃疡复发方面取得一定突破。6、胃溃疡的发病是以“毒热”为发病原因之一,以外科治疗痈疡的“消、托、补法”为依托的消痈生肌法中药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4-01)

周天羽[6](2009)在《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求中药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通过对胃溃疡大鼠治疗后在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血清学等方面研究对比,以及本方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探索本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及对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材料1.1研究对象动物实验: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体重(200±10)g,随机将大鼠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消痈溃得康组、中药汤剂组、溃疡胶囊组、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临床实验:待检胃粘膜标本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胃镜室,胃镜活检组织保存于液氮中待用,其中胃溃疡1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例。临床观察:病例均为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本院门诊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2药物与试剂消痈生肌方,消痈溃得康,溃疡胶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叁叶因子2上下游引物,西咪替丁片。100%冰乙酸,10%水合氯醛溶液,10%甲醛溶液,IL-1β,IL-2 ELIASA酶免疫试剂盒;抑肽酶;NO,NOS试剂盒;焦碳酸二乙酯(DEPC);琼脂糖;嗅化乙锭(EB);TRIZOL液;异丙醇;氯仿;DNA-marker DL2000;RT-PCR试剂盒;100%乙醇。1.3主要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温箱,恒温震荡器,TDL-5A台式离心机,721B分光光度计,LeicaRM2135切片机;Olympus光学显微镜;1601紫外分光光度计;INFINITE M200酶标仪;SN-682型放射免疫r计数器;游标卡尺;Milli-Q超纯水机;DY89-Ⅰ电动玻璃匀浆机;JY92-Ⅱ超声波细胞粉碎机;DU-600蛋白核酸分析仪;BIOFUGE28RS低温高速离心机;Indeslt低温冰箱;PE9600 PCR仪;EPS-300电泳仪;DYCP-33A电泳槽。2方法2.1动物实验部分将传统冰乙酸烧灼法加以改良,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普通人按体重60kg计算,人与200g体重大鼠折算比为6.25:1,计算出每种药物的对应浓度:消痈生肌方1.28g/kg,消痈溃得康0.2 g/kg,溃疡胶囊0.018 g/kg,奥美拉唑肠溶片0.2 mg/kg。各组实验大鼠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早晚各一次,共12天。正常组,正常饲养,不进行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灌胃蒸馏水2ml,早晚各一次;汤药组,每日灌胃1.28g/kg浓度的消痈生肌方溶液2ml,早晚各一次;溃得康组,每日灌胃0.2g/kg浓度的消痈溃得康溶液2ml,早晚各一次;胶囊组,每日灌胃0.018g/kg浓度的溃疡胶囊溶液2ml,早晚各一次;奥美组,每日早晨灌胃1.28g/kg浓度的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2ml,晚上灌胃蒸馏水2ml。灌胃12天,禁食一晚后取材。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开腹,找到胃,在幽门、贲门两端剪断,将胃取出,取胃液;沿胃大弯剪开,用生理盐水清洗,在洁净工作台将胃壁展平,观察溃疡情况,然后沿溃疡边缘3mm切下胃壁,制作HE染色的病理切片。拨开肠管、网膜找到腹主动脉,用头皮针刺入,取血约5ml,每ml血中加入抑肽酶10μl,混匀,凉置2小时;再以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部血清,装入EP管中,按组别1-70编号标记,冷冻备用。观测指标:胃黏膜大体形态观察、溃疡面积的测定、胃液PH值测定、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2,硝酸还原法测定NO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S水平。2.2临床部分将各组患者胃粘膜标本加入1ml TRIZOL试剂,用组织剪剪碎,用细胞粉碎机破碎,做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反应,PCR反应,琼脂糖电泳,得出TFF2的反应条带。治疗组予消痈生肌方治疗。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对照组予胃热清胶囊治疗。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月为1疗程,同时加服西咪替丁200mg,每日叁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并避免进食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主要观察临床症状及纤维胃镜改变、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模型组溃疡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但各组与正常组间仍有差异(P<0.01);胶囊组、奥美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汤药组和溃得康组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奥美组和胶囊组,汤药组与其它各对照组存在着差异(P<0.05)。汤药组与奥美组的胃酸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汤药组中IL-1β含量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与之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汤药组中IL-1β含量低于溃得康组、胶囊组、奥美组,与之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含量最高,各组与之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溃得康组与奥美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汤药组中IL-2含量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与之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汤药组中IL-2含量高于溃得康组、胶囊组、奥美组,与之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含量最低,各组与之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溃得康组与奥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实验结果显示,汤药组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也高于胶囊组,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溃得康组与汤药组比较,略高于后者;奥美组NO含量高于各治疗组,甚至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胶囊组的NO含量仅高于模型组,低于其它各组。汤药组的NOS活力均高于各对照组,溃得康组次之,且明显高于模型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NOS活性最高。4.每个病例胃黏膜TFF2均有表达,浅表性胃炎组表达较强,糜烂性胃炎组次之,而胃溃疡组表达最弱。实验结果显示,溃疡组TFF2表达低于另两组,与糜烂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浅表组比较也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糜烂组与浅表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5.本观察表明,消痈生肌方治疗胃毒热证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且复发率低,半年仅复发一例,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造血系统的毒性损害。结论:1.消痈生肌方能使大鼠实验性溃疡面积缩小,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使肉芽组织的迅速生成,促进溃疡愈合,能够通过降低胃液酸度,减轻攻击因素对胃黏膜的损伤,由此我们认为消痈生肌方也具有较强的抑酸能力。2.消痈生肌方能够通过降低和提高大鼠血清中IL-1β,IL-2水平,缓解炎症介质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以此来促进溃疡的愈合。3.消痈生肌方能有效增强NOS活性,调节局部血流,适度提高NO的生成,使之接近正常水平,调节胃酸分泌,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和防御功能,调节胃肠黏膜血流量,从而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4.叁叶因子2在胃溃疡黏膜组织中表达最低,其表达程度与胃粘膜损害程度称负相关,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其表达量应远低于正常人。我们认为叁叶因子2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防止攻击因子侵袭的作用。5.我们认为消痈生肌法是一种在临床上疗效确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并且有望在抗溃疡复发方面取得一定突破。(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肖景东[7](2008)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表现复杂等特点。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和制酸治疗虽可取的较好疗效,但部分疣状病灶常持续存在,不易消退。用常规抗酸治疗的溃疡,停药后一年复发率可高达60%。导师周学文教授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创立“毒热”病因学说。本课题旨在研究、探讨基于“清热解毒、消腐生肌”之法拟成“消痈溃得康”煎剂的药效及作用机制,从多角度揭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机理,并从理论上阐述“毒热”病机,以及“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研究目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技术半定量评价中药消痈溃得康煎剂治疗乙酸致胃溃疡大鼠胃溃疡的愈合效果,并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生长因子和叁叶因子角度探讨该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毒热”病因,以及“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材料与方法:1.制作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中药低剂量治疗组、中成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2.按研究方案对实验对象进行药物研究治疗。3.治疗结束后进行常规理化检验,包括测量大鼠胃液排出量、胃液酸度、溃疡面积等,以及对溃疡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切片的形态学观察。4.计算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评价溃疡的愈合质量。5.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评价治疗效果。6.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测定叁叶因子(TFF2)表达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消痈溃得康煎剂能实现对大鼠胃溃疡愈合因素的影响,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轻攻击因素对胃粘膜的侵害,减少溃疡面积,促进溃疡的愈合,并具有相应的量效关系。2.消痈溃得康煎剂能促进溃疡部位肉芽组织形成,使溃疡再生粘膜厚度明显升高,提高溃疡抑制率,显着降低溃疡指数,并具有相应的量效关系。3.消痈溃得康煎剂能提高大鼠胃溃疡组织EGF含量,增加EGFR在溃疡粘膜的表达,提高粘膜再生修复能力,加速溃疡的愈合。4.消痈溃得康煎剂能提高大鼠胃溃疡组织TFF2的表达,提高粘膜再生修复能力,加速溃疡的愈合。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治疗是有效的,“毒热”病因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3-01)

周奇[8](2006)在《益气解毒,消痈生肌法(复方芪连煎剂)治疗幽门结扎和乙酸型大鼠胃溃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求益气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胃溃疡大鼠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血清NO-NOS含量变化的影响、胃液排出量、溃疡指数、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等,研究益气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方法:幽门结扎法观察复方芪连煎剂对胃溃疡大鼠胃液排出量、胃液酸度变化、胃蛋白酶活性;乙酸法检测胃溃疡大鼠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EGFR的表达、血清NO-NOS含量、胃黏膜厚度及上皮细胞/腺腔数比值。 结果:复方芪连煎剂高、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幽门结扎后胃液的排出,降低胃液酸度,减少胃酸对胃体的损伤,降低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减小溃疡面积,降低溃疡指数。显着提高胃黏膜再生厚度,增加上皮细胞数量,升高上皮细胞/腺腔数比值。提高大鼠血清NO、NOS含量,显着增加大鼠胃黏膜组织EGF含量,提高黏膜组织EGFR的表达。 结论:复方芪连煎剂防治溃疡病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内源性EGF含量,增加EGFR在溃疡黏膜的表达,促进EGF和EGFR的有效结合,促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使肉芽组织的迅速生成,提高血清NOS含量及活性,催化生成NO,改善溃疡黏膜及肉芽组织血液循环,增强黏膜自我再生修复能力,从而使溃疡愈合,并防止溃疡的复发,提高了溃疡愈合质量。同时,通过EGF和NO调节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减轻黏膜损伤程度,增强黏膜的屏障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12)

消痈生肌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与分析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68.0%,同时观察组复发率仅为12.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西药联合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效果较优,复发率极低,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痈生肌法论文参考文献

[1].罗中涵.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毒热蕴胃型胃溃疡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2].张诗万.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3].肖景东.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治疗胃溃疡[J].内蒙古中医药.2013

[4].谢齐贵.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2

[5].廖威.消痈生肌法治疗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6].周天羽.消痈生肌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7].肖景东.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法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8].周奇.益气解毒,消痈生肌法(复方芪连煎剂)治疗幽门结扎和乙酸型大鼠胃溃疡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消痈生肌法论文-罗中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