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术论文-袁慧

冠脉搭桥术论文-袁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冠脉搭桥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电话随访,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冠脉搭桥术论文文献综述

袁慧[1](2019)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护理,给予观察组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健康行为(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可显着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周燕[2](2019)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前应用紫草油外敷预防骶尾部一期压疮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紫草油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预防一期压疮的效果,给护理人员术前皮肤管理提供指导,减少术后皮肤损伤的几率。方法本院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50名,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5名,干预组(紫草油干预组)25名。对照组在手术前进行平时的常规皮肤护理,保持骶尾部干燥,干预组在骶尾部使用紫草油外敷进行预防性保护干预,术后送患者至SICU,跟SICU的护士交接时,根据压疮临床分期的表现,由双方共同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常规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一期压疮的比例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草油外敷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减少一期压疮的发生几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3期)

刘玉珍,周立芹,高春枝,王霞,张玉梅[3](2019)在《生物反馈技术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晰生物反馈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中的作用,为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供新的工作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唐山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术后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评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将入选患者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病区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病区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MoCA和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进行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评定,比较二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的MoCA除了执行功能和定向力之外的五个单项评分及总标准分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方面有提升;同时观察组干预后MoCA的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总分四项评分和CQQC各维度及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技术可有效改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兴华,禚伟佳[4](2019)在《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的早中期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05年1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不同年龄组,分别为≥65岁的老年组及<65岁的中青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早中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率及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2个月至10年的随访发现,老年组中,2例失访。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由于出现了重症药疹而造成死亡,2年后进行随访1例老年患者由于发生脑梗死而死亡,1例发生肺癌致死,其余患者的心功能为Ⅰ~Ⅱ级,均恢复良好,明显提升了生活质量。在中青年组中,有5例患者失访,在术后1年有1例患者由低心排导致死亡,术后3年出现1例由抗凝并发症死亡患者,其余患者身体正常。结论在术前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充分了解及评估、术中保护患者的心肌、做好再血管化的工作、于围术期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中青年组患者与老年组患者的早中期都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9期)

袁霞[5](2019)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微创冠脉搭桥术(OPCAB)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10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BNP)指标均显示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延长患者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从而减少患者卧床的时间,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王正飞,刘春明,杨龙,兰占占[6](2019)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及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9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肾功能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指数、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治疗对肾功能、心功能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具有显着优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裴涛[7](2019)在《冠脉搭桥术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与心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与心得。方法 68例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白色球)与对照组(黑色球),每组34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二次开胸、术后感染、出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实验组发生出血1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发生二次开胸3例,术后感染2例,出血2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59%;实验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9例,基本满意17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6.47%;实验组满意2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4.1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脉搭桥术配合相应的护理,可以对手术成功率提供保障,同时降低二次开胸和感染的几率,有助于患者更快的恢复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朱桂英[8](2019)在《自体血回收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应用国产京精牌3000P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血765.2 mL,80%患者术中、术后不用输库血;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能显着减少异体血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4期)

李欣,张连仲,刘琳,段少博,崔存英[9](2019)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冠脉搭桥术前后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在评价冠脉搭桥(CABG)术前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变化的应用。方法选取47例行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CABG组)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2DS分析软件获取所有被检者左室内、中、外叁层心肌整体纵向分层峰值应变(GLPSendo、GLPSmid、GLPSepi)、心肌整体纵向分层峰值应变(GLP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结果相比术前:术后1周、1个月GLPSendo、GLPSmid、GLPSepi、GLPS均减低(P<0.05),术后6个月GLPSmid、GLPSepi、GLPS均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段PS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S与LVEF正相关(r=0.708,P<0.05)。CABG术前后GLPS、LVE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593。结论 STI技术可对CABG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从缺血到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动态过程进行定量评估,在收缩功能的评价上与LVEF相关性良好,且更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玉丽,周素密,陈亚丹[10](2019)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心脏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脏冠脉搭桥术患者6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连续护理,现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肺功能及6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对心脏冠脉搭桥术患者予以连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机体耐力,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冠脉搭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紫草油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中预防一期压疮的效果,给护理人员术前皮肤管理提供指导,减少术后皮肤损伤的几率。方法本院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50名,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5名,干预组(紫草油干预组)25名。对照组在手术前进行平时的常规皮肤护理,保持骶尾部干燥,干预组在骶尾部使用紫草油外敷进行预防性保护干预,术后送患者至SICU,跟SICU的护士交接时,根据压疮临床分期的表现,由双方共同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常规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一期压疮的比例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草油外敷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减少一期压疮的发生几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脉搭桥术论文参考文献

[1].袁慧.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周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前应用紫草油外敷预防骶尾部一期压疮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3].刘玉珍,周立芹,高春枝,王霞,张玉梅.生物反馈技术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

[4].刘兴华,禚伟佳.瓣膜置换术联合冠脉搭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袁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微创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6].王正飞,刘春明,杨龙,兰占占.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9

[7].裴涛.冠脉搭桥术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与心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8].朱桂英.自体血回收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李欣,张连仲,刘琳,段少博,崔存英.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冠脉搭桥术前后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10].张玉丽,周素密,陈亚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标签:;  ;  ;  

冠脉搭桥术论文-袁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