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论文-范佳宁

卡巴列夫斯基论文-范佳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卡巴列夫斯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前奏曲》,俄罗斯,民间音乐

卡巴列夫斯基论文文献综述

范佳宁[1](2019)在《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前奏曲》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世纪苏联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二十四首前奏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从作品创作背景的角度,逐一探讨了音乐形象、和弦结构、乐句结构、节拍等方面的特点,并对此曲给予音乐创作上的启示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李瑾,许位湘[2](2019)在《分析卡巴列夫斯基《六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复调思维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巴列夫斯基创作《六首前奏曲与赋格》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技法,并结合本民族音乐特征,创作出适合钢琴启蒙者学习的复调作品,使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复调思维。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可以进一步巩固、完善复调思维在钢琴启蒙中的教学,从而拓展出新的教育理念,使启蒙者能够从人格、兴趣、审美价值、科学认知、创造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4期)

陈思淼[3](2019)在《卡巴列夫斯基《第叁钢琴奏鸣曲》Op.46 No.3第一乐章演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巴列夫斯基是20世纪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音乐活动家,《第叁钢琴奏鸣曲》是卡巴列夫斯基钢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析这部作品对了解卡巴列夫斯基个人创作手法以及20世纪苏联音乐特点有一定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此作品研究还不完善,笔者将从叁个方面入手,立足演奏实践展开:首先从叁个角度对《第叁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进行解读;其次对检索到的《第叁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叁个版本的音频、视频进行比较分析,从速度、力度、笔者理解的音乐情境叁个角度对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解读;结合个人理解对前文对比的不同处理方式借鉴并阐述理由,从全曲速度安排、力度使用、触键方式、踏板运用四个角度根据个人演奏实践结合谱例进行举例说明。期望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尽可能还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好的为演奏服务。(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刘文姣[4](2019)在《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启蒙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钢琴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提升,钢琴启蒙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受到极大重视。卡巴列夫斯基作为前苏联着名音乐家和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特别是其编写的作品Op.27《为儿童和青少年所写的30首钢琴曲集》对国内外钢琴启蒙教育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启蒙教育思想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及音乐本身的价值,以激发兴趣为导向,提升儿童和青少年音乐修养,达到音乐教育审美的功能。以卡巴列夫斯基Op.27这部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启蒙教育思想,其次阐述演奏卡巴列夫斯基作品Op.27的演奏诠释,最后总结演奏卡巴列夫斯基作品Op.27后的启示。希望本课题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钢琴界对于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启蒙教育思想的了解和认识,丰富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钢琴启蒙音乐教学方法,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钢琴启蒙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9-03-19)

韦琳艺[5](2018)在《卡巴列夫斯基语言传递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有很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如鲁宾斯坦,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但提到苏联音乐教育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卡巴列夫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人。"卡巴雷夫斯基本着这样的教育思想,制订了《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对苏联的音乐教育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音乐教学体系与方法更是优中选优,得到世界的认可。本文对卡巴列夫斯基的语言传递法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作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24期)

王菲菲[6](2018)在《简析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音乐思想,从宏观方面看,它的产生受到了苏联历史性音乐思想发展和历代音乐先辈的经验影响;从微观方面看,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思想基础又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思想与实践从音乐本质上的影响。本文就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8期)

孙晓丹[7](2018)在《卡巴列夫斯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巴列夫斯基是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大多以苏联现实生活为题材,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较为突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从曲式结构上看是古典奏鸣曲式结构特征,带有欢快、充满活力、自由的感觉,是晚期浪漫时期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其作品背景,曲式结构分析和结构特点作以分析。(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期刊2018年11期)

刘文姣[8](2018)在《拉赫玛尼诺夫和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拉赫马尼诺夫与卡巴列夫斯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作曲家,前者是浪漫主义代表,后者则是现代主义代表。本文通过对两位作曲家的两套24首钢琴前奏曲集的研究,得出两位作曲家在前奏曲创作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全文着重阐述两位作曲家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特点,形象鲜明的音乐共性及比较两位作曲家调性布局、创作思想、篇幅长短、展开手法四方面的音乐个性。(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20期)

路建敏[9](2018)在《卡巴列夫斯基对中国钢琴文化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的钢琴文化对于我国钢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而又长久的影响,在这些国家中以俄罗斯钢琴文化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影作用最为突出。自20世纪初以来,直至21世纪,我国的钢琴文化与俄罗斯钢琴文化可以说的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我国老一辈钢琴音乐家因俄罗斯专家精湛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而受益,他们的钢琴作品影响了我国不同年代的音乐家。(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0期)

王亚梅[10](2018)在《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第叁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巴列夫斯基是20世纪前苏联最为出名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音乐活动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与音乐创作相辅相成,相互渗透。《D大调第叁钢琴协奏曲》就是他将“叁个支柱”的教育理念融于乐曲创作中的一首协奏曲,也是他专门为青少年而创作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充满着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演奏者的视角,对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第叁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作品分析及演奏技巧进行阐述说明,以探究和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提出具体地学习建议及演奏心得。希望对于演奏者理解与演绎该作品上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6-30)

卡巴列夫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卡巴列夫斯基创作《六首前奏曲与赋格》继承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技法,并结合本民族音乐特征,创作出适合钢琴启蒙者学习的复调作品,使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复调思维。通过分析这部作品,可以进一步巩固、完善复调思维在钢琴启蒙中的教学,从而拓展出新的教育理念,使启蒙者能够从人格、兴趣、审美价值、科学认知、创造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卡巴列夫斯基论文参考文献

[1].范佳宁.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前奏曲》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分析[J].当代音乐.2019

[2].李瑾,许位湘.分析卡巴列夫斯基《六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复调思维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

[3].陈思淼.卡巴列夫斯基《第叁钢琴奏鸣曲》Op.46No.3第一乐章演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刘文姣.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启蒙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5].韦琳艺.卡巴列夫斯基语言传递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

[6].王菲菲.简析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内容[J].黄河之声.2018

[7].孙晓丹.卡巴列夫斯基《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48》第一乐章结构分析[J].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

[8].刘文姣.拉赫玛尼诺夫和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对比[J].北方音乐.2018

[9].路建敏.卡巴列夫斯基对中国钢琴文化发展的影响[J].明日风尚.2018

[10].王亚梅.卡巴列夫斯基《D大调第叁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研究[D].青岛大学.2018

标签:;  ;  ;  ;  

卡巴列夫斯基论文-范佳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