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盆地论文-肖有武,张艳萍,杜希东,王多文,甘存业

民勤盆地论文-肖有武,张艳萍,杜希东,王多文,甘存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勤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勤盆地,优无核葡萄,膜下滴灌,节水效益

民勤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肖有武,张艳萍,杜希东,王多文,甘存业[1](2019)在《民勤盆地优无核葡萄膜下滴灌节水效益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民勤盆地进行优无核葡萄膜下滴灌节水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灌水定额需水量360 m~3/667 m~2,比沟灌节水160 m~3/667 m~2;膜下滴灌模式下优无核葡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 260 kg,节水综合经济效益在250元/667 m~2以上。总而言之,膜下滴灌是一项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新的节水技术,在优无核葡萄种植上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李振海,熊伟,潘世兵,段浩[2](2018)在《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及修复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盆地尺度地下水数值模拟预测模型,分析了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后民勤盆地生态用水调度方案,以及北部湖区生态恢复趋势。分析表明,红崖山水库加高后通过生态调水,预计在绿洲外围形成面积可观的条带状地下水浅埋分布区,对于阻止沙漠化将起到积极作用。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对于民勤盆地生态修复和维持十分关键。(本文来源于《甘肃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王晓玮[3](2017)在《我国西北超采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建立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在西北地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开展超采区治理的重要管理手段。但当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技术体系,制约了西北地区地下水管理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引入地下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理念,将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划分为长期水量-水位双控指标和年度动态水量-水位双控指标。长期指标需要解决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地下水的不同功能属性进行合理的取舍的管理问题,以及在多年尺度上科学刻画地下水水量与水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科学问题;年度动态指标需要解决预设指标用于考核并且指标的确定或调整能够快速高效的主要管理问题,以及削减受到水文因素不确定性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的主要科学问题。以管理问题为导向,通过技术方法的对比选择,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指标确定技术体系。长期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采用“以位定量”的技术方案,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是数值模型方法,利用其预报功能求取在水位约束下的长期的水量指标;年度动态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采用“以量定位”的技术方案,核心技术是数值模型方法和替代模型方法,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技术的预报功能,削减年度的水文条件不确定性对于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的影响,利用替代模型技术代替数值模型的运算过程,提高指标确定的效率。两类指标确定的技术方法体系都能解决相应时间尺度下科学问题和管理问题。将技术体系应用到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进行实例验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属性,划定长期水位指标的阈值上下限;计算得到地下水量阈值的上下限分别为10000×10~4m~3/a和6000×10~4m~3/a。将研究区划分为13个地下水配置子区,将具有年内不确定性的水文要素条件聚类为丰水、平水和丰水叁种水文情景,构建年度动态双控指标确定的模型,计算得到民勤盆地2020年枯水情景下预设的地下水量指标为10000×10~4m~3,对应的预设水位指标为水位上升0.55m,平水情景下预设的地下水量指标为8954×10~4m~3,预设水位指标为上升0.64m,丰水情景下预设的地下水量指标为6390×10~4m~3,预设水位指标为上升0.85m。通过分析技术方法体系的典型应用,认为技术方法可行。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一是首次提出了长期和年度动态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概念,明晰了双控管理的科学意义,使得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二是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替代模型作为地下水管理指标确定的直接工具,使得地下水双控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更好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12-01)

郝媛媛[4](2017)在《基于GIS/RS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退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为了减缓生态退化,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以促使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恢复到接近其受干扰前(或能够自我维持)的状态。生态恢复工程是减缓生态退化、解决环境问题和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方式,在生态恢复工程进行的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当前的状态和恢复程度是确保生态系统的恢复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轨迹前行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恢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评价生态恢复效果对减缓生态退化、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勤绿洲是石羊河延伸到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非地带性景观,属于典型的荒漠绿洲,是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而备受世界瞩目。随着近现代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加之上游来水量锐减、过度开采地下水、不科学的灌溉和水资源浪费等因素,民勤盆地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矿化度升高、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民勤绿洲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修复民勤乃至整个石羊河流域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于2006年1月启动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工程(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gram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CTSRB)。旨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加地表来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目标。本文以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借助GIS和RS技术,建立CTSRB实施前、后民勤盆地水、土、生叁大生态因子及其指标的时空格局及演变序列。通过pre-CTSRB(治理前,2001-2006年)、CTSRB I(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工程一期,2006-2010年)和CTSRBⅡ(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工程二期,2010-2015年)叁个时期整个研究区、灌区内外和灌区之间(坝区、泉山区和湖区)的比较研究,重点分析和阐述了CTSRB对民勤盆地水生态因子(地下水位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和生物生态因子(地表植被覆盖度和植被长势)的恢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土生态因子(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构建了生态恢复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对CTSRB实施10年来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文章最后还针对性的提出了进一步生态恢复的对策和措施。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发现各个评价指标及其综合作用下的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及生态系统发展方向,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恢复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民勤盆地乃至整个石羊河流域后续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CTSRB对地下水位的恢复效果比较显着,且恢复效果灌区外部好于灌区内部、盆地下游好于盆地上游。湖区、灌区外围和整个研究区的地下水位分别以0.38 m/a、0.27 m/a和0.18 m/a的速率开始逐渐回升,基本遏制了其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势头。在CTSRB时期,6个区域的深水位(埋深>-20 m)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4个明显的“水漏斗”也经过此消彼长的融合后停止生长,并且在2013年以后开始有所萎缩;地下水位在不断变化中逐渐趋于平衡,水位上升面积由pre-CTSRB时期的0.31%扩大到了CTSRB I时期的65.03%,进而减小到了CTSRB II时期的37.09%。CTSRB期间实施的增加地表水补给(增加地表径流量和跨流域调水)、减少地下水开采(实行人均水资源配额和减少机井密度)以及其他相关辅助措施(修葺衬渠、大力推广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和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是促使研究区地下水位恢复的主要原因。(2)CTSRB对地下水矿化度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显着,地下水矿化度升高的速率有所减缓,季节差异也发生了变化,且恢复效果上游好于下游。矿化度下降面积由pre-CTSRB时期的5.48%扩大到了CTSRB I时期的30.69%,进一步增加到了CTSRB II时期的69.29%。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其自西南向东北的流向决定了地下水矿化度逐渐自坝区向泉山区进而向湖区递减、西南低东北高的特征。民勤盆地地下水位的逐渐回升是地下水矿化度有所降低的主要原因,CTSRB期间实施的增加地表水在农业灌溉中的比例、缩减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对降低地下水矿化度起到一定作用。(3)CTSRB的实施促进了绿洲外围天然植被的恢复,虽然由于“关井压田”政策的实施使人工绿洲的面积有所减少。灌区外围的无植被区域正在逐渐向有植被区域转变,荒漠植被长势逐渐变好、覆盖度逐渐增加、面积逐渐扩大。灌区外围长势好转面积由pre-CTSRB时期的17.10%增加到了CTSRB I时期的52.31%,在CTSRB II时期达到了71.47%。覆盖度<5%的无植被区域面积在CTSRB II时期以4.55%/年的速率在缩减,而覆盖度在5%~20%的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则以4.29%/年的速率在扩大。其实施的“压田”后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围栏封育、压沙造林等措施是促使研究区地表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4)CTSRB的实施使民勤盆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但恢复效果整体还不够明显,而且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该生态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民勤盆地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极大地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恢复进程,这种恢复效果是CTSRB各项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从pre-CTSRB时期到CTSRB I时期,再到CTSRB II时期,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和“良好”的面积均先减小后增加;生态恢复面积由18.75%扩大到了43.48%,进而扩大到了72.42%。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CTSRB的继续实施,其对民勤盆地的生态恢复效果将会越来越显着。(5)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和地表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民勤盆地生态环境的叁大主要生态因素,其平均权重依次为33.32%、33.05%和24.37%。在后续的生态治理过程中,应根据以上叁大主要生态要素恢复的区域差异性对症下药,加大地表水资源量在坝区和泉山区的配比,缩减地下水开采量,为“水漏斗”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在坝区和泉山区外围以及湖区外围分别加大防风抗沙和耐盐碱植被的种植力度,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10-01)

甘雨[5](2017)在《民勤盆地地下水压采方案及监测井网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勤盆地地处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北、东、西叁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绿洲之一。石羊河流域中上游的经济快速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猛增加,不得不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资源量也越来越少,盆地内对地下水的开发程度不断的加大,造成水位不断下降,水位埋深不断增大,引起了民勤盆地严重生态退化问题。找到民勤盆地地下水超采的合理解决方案,对维护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民勤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确立盆地地下水数值模型。评价民勤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盆地内在2001-2010年,平均补给资源量20556.24×104m3/a,平均排泄总量31290.38×104m3/a,动用地下水储存资源量10734.14×104m3/a,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已处于超采状态。拟定不同的压采方案,利用建立的地下水预测模型,计算出各压采方案对应的地下水均衡、监测孔波动情况及水位埋深小于5m的面积区域,并分析其变化的规律。依据盆地地下水压采约束条件,最终10000×104m3/a被确定为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结合民勤国民经济、水利规划,此地下水开采方案是可行的。民勤盆地地下水储存资源量得到回补,地下水位稳中有升,盆地内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为了对压采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监管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对民勤盆地现有地下水监测井网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变差函数为γ(h)=0.575h1.6187。在研究区内增加28眼监测井,并在湖区减少2眼监测井,对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网密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监测井的理论方差大部分在0.5-0.6附近,基本满足民勤盆地对地下水信息获取的需求。利用优化的监测井网结果,依据确定的地下水压采方案,采用预测模型把9月份的水位埋深确定为当年的地下水位管理红线,为在研究区内实行地下水资源水量—水位双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姜影[6](2016)在《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与管理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内陆石羊河流域地区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大、用水矛盾尖锐,地下水超采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有效遏制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超采趋势,对于实现整个西北内陆河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国内外研究总体进展论文从实例研究以及政策立法管理方面分析整理了地下水管理进展情况,梳理了国内外对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方法,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依据。2、典型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水资源评价方法论文从石羊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特点,流域水资源循环特征出发,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将生态需水量和生态地下水位作为水资源评价的两个约束条件,确定了评价典型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方法以及叁个判定指标及其判定方法。3、典型研究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数值模拟及可开采量评价本研究以民勤盆地做为典型研究区,利用GMS软件,将该区域含水层划分为19个区,以2001年至2010年作为模拟期,以研究区2010年末流场及长观孔水位为验证数据,采用试估—校正法,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使模型满足拟合要求。运用上述模型,以生态需水量和生态地下水位为控制条件,对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开采潜力、超采程度。4、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及应用本研究在民勤盆地用水总量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与现有总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及合理性分析。5、典型超采区主要管理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从立法条例和制度体系等方面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针对当前西北内陆河典型超采区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管理保护措施,为西北内陆河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6-12-25)

孙慧琴,白生才,杜希东,魏惠梅,刘锋[7](2016)在《民勤盆地酿酒葡萄毛毡病无害化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勤盆地自2010年调整农业结构以来,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至2015年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9236hm~2,通过近5年对酿酒葡萄毛毡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观察,进行了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酿酒葡萄毛毡病无害化防控技术,为同类地区防控酿酒葡萄毛毡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6年08期)

王文明,邱进强,李军,杜希东,姜恒基[8](2016)在《民勤盆地酿酒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勤盆地自2010年调整农业结构以来,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止2015年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9 236 hm~2,通过近5年对酿酒葡萄霜霉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观察试验,进行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酿酒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为同类地区防控酿酒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6年07期)

王建红,余启明,李平平[9](2015)在《基于GIS技术与DRASTIC模型的民勤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了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主要的7个因子,建立了DRASTIC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在利用GIS技术对各因子进行分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因子分析结果进行加权迭加分析,得到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受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含水层介质较好、包气带中无厚层黏性土分布等的影响,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易遭受农业种植、生活污水及工业生产污水渗漏的污染.(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杜希东,李军,甘存业,唐学清,王宗明[10](2015)在《民勤盆地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调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民勤绿洲盆地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调控技术的应用研究,总结出了适合民勤盆地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园址选择、品种确定、栽培模式、夏季枝蔓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适时采收、冬季修剪及埋土越冬等栽培调控技术。为民勤盆地乃至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规范化实施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调控技术、生产优质的酿酒原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5年09期)

民勤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盆地尺度地下水数值模拟预测模型,分析了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后民勤盆地生态用水调度方案,以及北部湖区生态恢复趋势。分析表明,红崖山水库加高后通过生态调水,预计在绿洲外围形成面积可观的条带状地下水浅埋分布区,对于阻止沙漠化将起到积极作用。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对于民勤盆地生态修复和维持十分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勤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肖有武,张艳萍,杜希东,王多文,甘存业.民勤盆地优无核葡萄膜下滴灌节水效益试验报告[J].林业科技通讯.2019

[2].李振海,熊伟,潘世兵,段浩.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生态用水调度方案及修复趋势预测[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8

[3].王晓玮.我国西北超采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确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郝媛媛.基于GIS/RS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效果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7

[5].甘雨.民勤盆地地下水压采方案及监测井网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6].姜影.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与管理制度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

[7].孙慧琴,白生才,杜希东,魏惠梅,刘锋.民勤盆地酿酒葡萄毛毡病无害化防控技术[J].甘肃科技.2016

[8].王文明,邱进强,李军,杜希东,姜恒基.民勤盆地酿酒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9].王建红,余启明,李平平.基于GIS技术与DRASTIC模型的民勤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杜希东,李军,甘存业,唐学清,王宗明.民勤盆地酿酒葡萄优质稳产栽培调控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

标签:;  ;  ;  ;  

民勤盆地论文-肖有武,张艳萍,杜希东,王多文,甘存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