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卞鑫,芮赟,宋荣方,李明齐

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卞鑫,芮赟,宋荣方,李明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滤波器组,移位正交,DFT插值,DFT-S-GMC

正交滤波器组论文文献综述

卞鑫,芮赟,宋荣方,李明齐[1](2014)在《基于滤波器组传输的移位正交滤波器的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滤波器组传输的广义多载波频分多址系统,提出一种基于DFT插值的移位正交滤波器的实现方法。现有设计的具有移位正交性的原型滤波器一般直接产生,例如根升余弦滤波器,不具有通用性。文中所提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原始的某种移位正交低阶滤波器,通过DFT变换至频域,在频域进行补零插值,再通过IDFT变换至时域,可得到一种基于DFT插值的高阶滤波器,且该滤波器保持移位正交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移位正交滤波器更简单、更通用,非常适合于滤波器组传输系统。(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苏攀,郭成,马庆安,易东[2](2013)在《正交滤波器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正交滤波器和瞬时无功法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给出了算法的实现原理框图,提出两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其优点在于检测精度随带宽可调,但动态响应速度较慢,比较适合稳恒负荷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牟光臣,范晓卫,李海涛[3](2009)在《基于B样条函数的移不变双正交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1~7阶B样条半延迟算子的显式表达式,在B样条函数构造的半延迟算子和传统的双正交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移不变双正交滤波器.针对4阶以上B样条函数构造的小波函数和尺度函数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逆和不稳定问题,采用因子分解和逆序滤波的方法解决.以4阶B样条半延迟算子为例,给出移不变双正交滤波器的构造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路文喜,梁志瑞,高振弟[4](2009)在《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的电网频率跟踪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是构造复信号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傅氏算法不同,本方法可采用幅频校正,克服同步采样这一限制条件。同时与加权平滑相位差分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求取电力系统瞬时频率时的抗噪特性。针对电力信号频率突变和缓变2种模型,仿真了跟踪算法的动态特性,数值分析和实测表明,实时跟踪瞬时频率效果优于同类文献中的跟踪算法。(本文来源于《电网与清洁能源》期刊2009年06期)

冯晓霞,郭潇涌,程正兴[5](2009)在《具有线性相位的4带正交滤波器的参数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得到了具有线性相位的4带正交尺度滤波器的参数化形式,同时给出了构造相应的小波滤波器的一个简单的构造方法.应用所给出的参数化形式,得到了具有紧支撑的对称正交的尺度函数,进而也获得了相应的小波.(本文来源于《数学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徐小平,王峰,刘广钧[6](2009)在《用提升方法设计叁带自适应双正交滤波器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滤波器组设计是多速率滤波器组理论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频率响应更好地匹配于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这类滤波器组可获得更大的子带编码增益.研究了用提升方法设计叁带自适应双正交滤波器组,给出了设计算法.最后,给出例子,说明其子带编码增益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09年03期)

路文喜,梁志瑞,赵飞,穆毓[7](2008)在《基于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的电力系统频率监测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是构造复信号的一种方法。与传统傅氏算法不同,本方法可采用幅频校正,克服同步采样这一限制条件。同时与加权平滑相位差分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求取电力系统瞬时频率时的抗噪特性。针对电力信号频率突变和缓变两种模型,详细仿真了监测算法的动态特性。数值分析和实测表明,实时监测瞬时频率效果优于同类文献中的监测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08-10-01)

徐小平,钱富才,王峰,胡钢[8](2007)在《用序惯提升设计双正交滤波器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叁带双正交滤波器组的构建和提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序惯自适应提升法设计叁带自适应双正交滤波器组的方法,并给出了设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子带编码增益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水冰,史仪凯[9](2006)在《两带自适应FIR线性相位双正交滤波器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滤波器组设计是多速率滤波器组理论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其频率响应更好匹配于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这类滤波器组可获得更大的子带编码增益。该文研究了两带自适应FIR线性相位双正交滤波器组的设计问题,给出了设计算法,特别是通过最优IIR双正交滤波器组确定初始点(初始滤波器组)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滤波器组的子带编码增益远远超过了最优的IIR正交滤波器组,与已有的设计结果比较,编码增益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6年10期)

徐小平,王峰[10](2006)在《利用lifting方法设计双正交滤波器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lifting方法设计叁通道自适应提升双正交滤波器组.在设计中,用子带编码增益作为设计准则,从任意一个滤波器组(标准正交或双正交)开始,通过联合自适应提升方法来设计叁通道双正交滤波器组.最后,给出例子说明子带码增益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基于正交滤波器和瞬时无功法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给出了算法的实现原理框图,提出两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其优点在于检测精度随带宽可调,但动态响应速度较慢,比较适合稳恒负荷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参考文献

[1].卞鑫,芮赟,宋荣方,李明齐.基于滤波器组传输的移位正交滤波器的实现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苏攀,郭成,马庆安,易东.正交滤波器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算法[J].云南电力技术.2013

[3].牟光臣,范晓卫,李海涛.基于B样条函数的移不变双正交滤波器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路文喜,梁志瑞,高振弟.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的电网频率跟踪算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

[5].冯晓霞,郭潇涌,程正兴.具有线性相位的4带正交滤波器的参数化[J].数学物理学报.2009

[6].徐小平,王峰,刘广钧.用提升方法设计叁带自适应双正交滤波器组[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

[7].路文喜,梁志瑞,赵飞,穆毓.基于改进双正交滤波器组的电力系统频率监测算法的研究[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8

[8].徐小平,钱富才,王峰,胡钢.用序惯提升设计双正交滤波器组[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7

[9].水冰,史仪凯.两带自适应FIR线性相位双正交滤波器组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

[10].徐小平,王峰.利用lifting方法设计双正交滤波器组[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6

标签:;  ;  ;  ;  

正交滤波器组论文-卞鑫,芮赟,宋荣方,李明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